非洲人怎麼能從土裡挖到魚的?

2021-01-15 理性邊界

其實亞洲人也可以從土裡挖到魚的,像非洲人那樣刨開土地找到魚。

不過亞洲一般挖到的都是鯰魚和黃鱔。

然而有一種中國原生種,也可以離水生活,還能在陸地上奔跑。

這種魚叫做龜殼攀鱸。

中國原生魚類,為亞洲特有。以頑強的生命力和能在陸地上爬行而聞名於世,1870年首次引入倫敦動物園附近的水族館,在海外是受歡迎的著名觀賞魚類。

因為在這之前多位西方探險家認定攀鱸會爬樹,人們爭相一睹其風採。

在油管上看到了一個在乾涸池塘挖攀鱸的視頻,原始連結見於參考文獻。

▲旱地挖魚——龜殼攀鱸

龜殼攀鱸還可以在路上行走,朦朧細雨的天氣是他們最喜歡出來走走的,行程可以達到一公裡。

▲龜殼攀鱸陸地行走

我們可以看到視頻裡有兩條攀鱸魚,這是因為攀鱸性成熟之後要繁殖,然後就會進行遷徙來進行繁殖。

一般只有性成熟的攀鱸才會上岸,大多數時候會在雨後上岸。

最奇妙的是,攀鱸魚是用鰓走路的,鰓蓋上的特殊結構配合臀鰭然後往前行進。

攀鱸魚是由於害怕同類捕食自己的受精卵和幼魚才遠行來產卵交配的。

後文我引用的圖片中有央視播出的節目,感興趣可以去看一看,裡面有完整的攀鱸魚行進過程。

龜殼攀鱸能夠離水生存甚至陸地奔跑是因為他們有鰓上呼吸器官,是由鰓弓、上鰓骨及其周圍的組織特化而來,是一種既可以在水裡呼吸又可以在空氣中呼吸的輔助呼吸器官。

攀鱸的鰓上器官外形像一朵花,而鬍子鯰的像珊瑚,烏鱧的像木耳,我們常見的養殖觀賞品種鬥魚的像傘菌。

▲攀鱸魚呼吸系統示意圖

▲注意2A,這個就是攀鱸魚的鰓上器官

▲央視播出畫面

▲央視科技苑20180514

參考文獻

MUNSHI, J. S. D. (1968). The accessory respiratory organs of Anabas testudineus (Bloch) (Anabantidae, Pisces). Proceeding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179(1), 107–126.

相關焦點

  • 非洲人在剛果河捕魚,看到當地人做的魚籠,這真的能捕到魚嗎?
    當你看到當地人做的魚籠時,瞬間感覺可能會被餓死。你會看到非洲人擠在一條小船上,拼命地划著船槳,就像是在搞惡戰。剛果河水流湍急,如果不奮力的滑行,很難到達捕魚地點。在選擇捕魚地點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水流比較平緩的地方。非洲人卻截然相反,他們選擇捕魚地點的時候會選擇水流最團結的地方。選完地點再看一看他們的捕魚工具,你會瞬間很想哭。
  • 世界最「難死」的魚,耐得住乾旱,卻敗給了非洲人的嘴
    在我們的常識中魚是離不開水,只有極少數類似彈塗魚的生物,可以保證在溼潤的陸地生存。可是世界上卻有這麼一種魚,它不僅能夠離開水,而且還能在乾旱的地方生活。你聽說過這種魚嗎?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這種位於非洲的特殊生物。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死」的魚, 逃過了自然的災難侵襲, 卻敗給了非洲本地人!
  • 非洲人是怎麼馴服鬣狗的?不服就打到服,鏡頭拍下全過程
    非洲人是怎麼馴服鬣狗的?不服就打到服,鏡頭拍下全過程鬣狗又被稱為非洲二哥,雖然身材瘦小,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鬣狗的實力其實僅次於草原霸主獅子,任何動物都不敢主動招惹鬣狗,但非洲人卻能將它們馴化得服服帖帖,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
  • 為什麼魚喜歡吃蚯蚓?蚯蚓不生活在水中,為何能讓魚如此著迷?
    這種動物就是魚,魚愛吃蚯蚓是從古至今都不會改變的,那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魚愛吃蚯蚓呢?,永遠都不會出來,而蚯蚓是一直藏在土裡的,這兩種生物沒有任何的交集,為什麼魚會愛吃蚯蚓呢?所以當把蚯蚓放在魚鉤上之後,魚看見了自然而然的就知道自己的食物來了,馬上就去咬魚餌,魚也就上鉤了。
  • 非洲人是怎麼馴服鬣狗的?不服就打到服,鏡頭記錄全過程!
    非洲人是怎麼馴服鬣狗的?不服就打到服,鏡頭記錄全過程!人類作為最高等的生物,即便是再兇悍的猛獸,也會被人類給乖乖馴化,被稱為「草原二哥」的鬣狗是非常兇猛的動物,它們在野外的地位僅次於獅子,但非洲人不僅不害怕。
  • 非洲人能懶到什麼地步?看完非洲人幹活你就知道了,看得都想笑了
    非洲人能懶到什麼地步?看完非洲人幹活你就知道了,看得都想笑了!很多人都說非洲人懶惰。非洲人雖然擁有豐富的土地,但卻感覺沒有任何發展。非洲人有多懶?有人說看到非洲人幹活你能急死,看得我都想笑了。實際上,非洲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說沒有心情,沒有心情是最恰當的。大多數非洲人都有活在當下的態度,不怎麼考慮未來,基本上開心就好,工作的時候不用擔心期限。例如,非洲人是建造房子的時候,很開心,中國工匠急忙請儘快建造房子和希望,但非洲人悠然運磚,爬梯子,然後隨意圍牆的頭的上一壘,即使建造房子。
  • 非洲人想吃魚直接去旱地挖,挖出來的魚還活蹦亂跳的!
    非洲人想吃魚直接去旱地挖,挖出來的魚還活蹦亂跳的!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個非常神奇的地方,我們平時見到的魚都生活在水中,清道夫也不例外,但是有這種魚就超乎了我們的想像,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來自非洲的神奇物種。
  • 非洲人可以在土裡挖出活魚?你說稀奇不稀奇
    在這樣的條件下,對於需要有水才能生存的魚類來說,出現在非洲應該本就是很難得的事了,更別說竟然是土裡挖出來的魚了,究竟是什麼魚這麼神奇呢?——那就是非洲肺魚。非洲肺魚有點兒類似於原始的兩棲動物,也就是水路皆可生存的動物。肺魚,肺魚,為什麼說是肺魚呢,大概就是它具有類似於人類的肺一樣的魚鰾。類似於人類的肺一樣,肺魚的魚鰾在咽部與食道相通,也具有薄壁細管,可以進行血液的運輸。
  • 非洲人想吃魚直接去旱地挖,挖出來的魚還活蹦亂跳的!
    非洲人想吃魚直接去旱地挖,挖出來的魚還活蹦亂跳的!許多國家在捕魚上有很多不同,有些人喜歡用魚鉤釣,有些人就喜歡直接用漁網去捕,但是在非洲地區,如果人們想吃魚,直接去旱地裡挖,挖出來的魚,還是活蹦亂跳的,真是長見識!
  • 中國人都不敢吃的物種:卻被非洲人快吃到滅絕,一年吃1800萬公斤
    因為在我國,每個地域都有著不同的美食文化,並且種類多到數不勝數。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不僅愛吃,而且會吃,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亦或是水裡遊的,就沒有中國人是不吃的。甚至有很多食材被外國人嫌棄,在中國卻被當成寶貝來對待,例如豬蹄和雞爪。
  • 非洲肺魚沒有水在土裡能活4年,非洲人喜歡從土裡挖魚吃
    非洲肺魚,甚至可以生長到2米。南美洲的肺魚長達1.25米。肺魚在許多地區因為數量稀少所以經濟價值很低,只有在非洲的某些地區,由於肺魚的豐富性和巨大規模的數量,它們對人類來說才是食物。非洲人從乾燥的河底淤泥中挖出肺魚,就像挖山藥一樣,從土裡挖出一條條魚。南美洲的一些地區的人們也以相同方式抓取肺魚做成美食。
  • 世界上最強悍的魚!離開水還能活四年,經常被非洲人從土裡挖著吃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歷經千萬億年風霜的地球,孕育出了無數的生物,經過幾千萬年的發展,我們人類終於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而在整個地球上,還有這許多我們仍未了解到的動物,或許有些存活的時間比人類還長,或許到了人類滅絕,有些生物依然存活,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個神奇的自然界。
  • 盤點:會被水淹死的魚,缺水也能活4年,這還是魚嗎?
    但是不瞞你說,鯰魚在今天要介紹不用水也能活的魚裡面是等級最低的。但下面要介紹的魚就比它厲害多了,它就是被稱作蛇頭魚或是黑魚的烏鯉,這種魚不只是長得像蛇,性格也跟蛇一樣兇猛,胃口還大得誇張,最有意思的是,當一個池塘能被它捕食的魚吃完後,它會直接用"爬行"的方式移動到另一個水域中。
  • 非洲人覺得自己的土地沒法種菜:中國人去到後,結局讓國人自豪
    非洲人覺得自己的土地沒法種菜:中國人去到後,結局讓國人自豪小編從小跟著爺爺奶奶在農村長大,在小的時候就要跟著爺爺奶奶去田裡幹活,深知種地的辛苦。長大之後,小編在對待糧食上,也是節儉為主,絕不鋪張浪費。小編了解到,有不少非洲人都特別羨慕我們中國,她們覺得我們中國的土地資源實在是太好了,不像是他們非洲,土地資源貧瘠,自己的土地完全沒辦法種菜種植糧食!那麼果真如此嗎?
  • 在中國賣不出去的東西,被非洲人用來「炫富」,驢友:發現商機
    這是一位旅行者去非洲遊玩,在非洲旅行中,這位旅行者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中國賣不出去的東西,被非洲人用在「炫富」上。這位旅客在出發前,因為擔心不習慣非洲人的食物,所以帶了中國的速食食品,方便麵在我們中國被稱為垃圾食品,很方便很方便,但是,現在方便麵的種類太多了,在中國很多方便麵都面臨著賣不出去的威脅。
  • 世界上「最頑強」的魚,不吃不喝土裡藏了4年,非洲人地裡挖魚吃
    旅行有好多益處:新鮮滿懷;見聞大開;觀賞新都市的歡悅;與陌生朋友的相遇;能學到各種高雅的舉止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108字,閱讀約3分鐘與其他大洲相比,非洲的整體環境確實不如其他大洲發達和先進。
  • 它明明是一條魚,非洲人卻能在土裡面挖到它
    非洲人給我這個外國人的印象就是太懶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樹吃香蕉。當年援助非洲時,教他們種麥子,給了他們一些大麥種子,結果人家直接一鍋煮了。有些來非洲務工的國人生活在非洲沿海地區,直接拿鉤就能釣上魚,而在直播平臺上眾所周知,非洲大部分地區是少雨乾旱的,但是非洲有一種神奇的魚是長在土裡的,這就是肺魚,非洲人直接從土裡像挖土豆一樣把它們從土裡挖出來。
  • 鬣狗為什麼會懼怕非洲人?如果你看完,就能明白非洲人的手段
    鬣狗為什麼會懼怕非洲人?如果你看完,就能明白非洲人的手段你知道鬣狗為什麼會懼怕非洲人嗎?在草原上生活的鬣狗又被稱為非洲二哥,它們的實力僅次於草原霸主雄獅之下,至於鬣狗為何能跟獅子排在食物鏈頂端?但鬣狗也有自己害怕的東西,那就是非洲人,在非洲當地,流行著馴養鬣狗的潮流,這就像我們將藏獒養在身邊一樣,但鬣狗可比藏獒厲害多了,而非洲人要想馴服它們也並不容易,他們通常都會選擇剛出生不久的鬣狗,再將其抓住後,就會帶到自己家裡,拴在柱子上,通過棍棒教育。
  • 非洲有一種魚,生命力極其頑強,卻快被非洲人吃光了
    實際上,它正確的學名是叫東非肺魚,杜茲肺魚的名字來源於文學作品《一條忍著不死的魚》,後來人們為了好記,這類魚又生長在杜茲河,因此俗稱杜茲肺魚。正所謂魚如其名,從它的名字可以知道,這些魚是在水裡用鰓呼吸,上岸之後,也就是在缺水的情況下,也能像人一樣,用嘴巴呼吸。
  • 連水泥都吃的野生動物,非洲人把它吃到瀕危,在中國卻泛濫成災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這樣一種連水泥和同類都吃的野生動物,彪悍生猛的非洲人把它吃到瀕危,然而它在中國卻泛濫成災!它就是非洲大蝸牛,學名褐雲瑪瑙螺。非洲大蝸牛是中國首批16種入侵物種之一,不僅是農民痛恨的害蟲,其攜帶的大量寄生蟲還會對人和其他動物造成傷害。非洲大蝸牛最長可以達到二十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