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亞洲人也可以從土裡挖到魚的,像非洲人那樣刨開土地找到魚。
不過亞洲一般挖到的都是鯰魚和黃鱔。
然而有一種中國原生種,也可以離水生活,還能在陸地上奔跑。
這種魚叫做龜殼攀鱸。
中國原生魚類,為亞洲特有。以頑強的生命力和能在陸地上爬行而聞名於世,1870年首次引入倫敦動物園附近的水族館,在海外是受歡迎的著名觀賞魚類。
因為在這之前多位西方探險家認定攀鱸會爬樹,人們爭相一睹其風採。
在油管上看到了一個在乾涸池塘挖攀鱸的視頻,原始連結見於參考文獻。
▲旱地挖魚——龜殼攀鱸
龜殼攀鱸還可以在路上行走,朦朧細雨的天氣是他們最喜歡出來走走的,行程可以達到一公裡。
▲龜殼攀鱸陸地行走
我們可以看到視頻裡有兩條攀鱸魚,這是因為攀鱸性成熟之後要繁殖,然後就會進行遷徙來進行繁殖。
一般只有性成熟的攀鱸才會上岸,大多數時候會在雨後上岸。
最奇妙的是,攀鱸魚是用鰓走路的,鰓蓋上的特殊結構配合臀鰭然後往前行進。
攀鱸魚是由於害怕同類捕食自己的受精卵和幼魚才遠行來產卵交配的。
後文我引用的圖片中有央視播出的節目,感興趣可以去看一看,裡面有完整的攀鱸魚行進過程。
龜殼攀鱸能夠離水生存甚至陸地奔跑是因為他們有鰓上呼吸器官,是由鰓弓、上鰓骨及其周圍的組織特化而來,是一種既可以在水裡呼吸又可以在空氣中呼吸的輔助呼吸器官。
攀鱸的鰓上器官外形像一朵花,而鬍子鯰的像珊瑚,烏鱧的像木耳,我們常見的養殖觀賞品種鬥魚的像傘菌。
▲攀鱸魚呼吸系統示意圖
▲注意2A,這個就是攀鱸魚的鰓上器官
▲央視播出畫面
▲央視科技苑20180514
參考文獻
MUNSHI, J. S. D. (1968). The accessory respiratory organs of Anabas testudineus (Bloch) (Anabantidae, Pisces). Proceeding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179(1), 1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