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自形成以來就就一直圍繞著地球旋轉,由於月球離地球的距離不算「太遠」,地球、月亮一直相互影響著。關於月球的形成,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說,因為上個世紀美國的阿波羅號登月活動帶回來的巖石樣本與地球上的地殼內部的巖石樣本差距不大。從這點看來,月球像是地球的孩子一樣。下面仔細說說月球對地球及人類的影響。
潮汐作用
地球海洋的潮汐作用就是月球引力與太陽引力共同起的作用,月球、地球、太陽的自轉與公轉周期和運行軌道都是周期性的,所以人類可以預測海洋潮汐的具體時間。潮汐會分為大潮和小潮;大潮是當地月日或者月地日三星連線,日月引力共同作用時,此時為大潮;而日地連線,與月的連線直角時,日月的引潮力會相互抵消,此時為小潮。
人類對於潮汐不僅僅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去欣賞一次它的壯觀。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潮汐進行發電,目前,我國建成了十多座潮汐電站,1980年建成的江廈潮汐電站,每年可發電10700萬度,由於潮汐電站既不浪費能源,也不汙染環境,帶來了諸多利益。潮汐現象還會深深影響影響海洋生物的繁衍,海中的魚類可以通過潮汐作用到淺海灘地區產卵,潮汐還會影響浮遊生物的分布環境,有些生活在潮間帶的水生有機物,靠自己的生理時鐘就能調整活動適應潮汐,因為生命的起源可能來自於海洋,所以月球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編制曆法的依據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古代的人們早早就對月球進行了觀測,並利用月球的變化編制了曆法,新月之時為初一,滿月之是為十五。
古代的中國人根據這個曆法進行生產與生活的。現在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是按照農曆而來,月滿之時被賦予了團圓美滿的美好寓意!
太空跳板
雖然月球的條件比較惡劣,但是也是人類第一個能夠登上的星球,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將實現在月球上建設天空探測器發射站。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主要是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從月球上發射太空探測器成本非常低廉。
月球資源的利用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未來月球離地球的距離可能並不在「遙遠」,月球從地球撞擊而來,因此月球上可能會富含一些地球深層所富含的一些金屬礦物質,哪個國家最先佔用,可能獲得月球資源的使用權。在地球資源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太空資源將來是一個良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