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傳統評書《楊家將》的人,一定非常熟悉蕭太后。遼國這位實際上的「女皇」,始終是北宋的心腹大患和政治對手。蕭太后,即遼景宗的「睿知皇后」——蕭綽,小名叫燕燕。這位美麗的契丹少女,16歲就嫁給22歲的遼景宗當皇后,她給皇帝出了很多好主意。契丹族,有女人當家的傳統,13年之後,體弱多病的遼景宗,臨終前,把朝廷大權交給了自己的老婆,希望蕭燕燕和年幼的兒子,一起執政。
蕭燕燕是個很有城府的女政治家,她利用複雜的權力格局,控制住了局面,而且,親自上陣,和趙宋打了幾場漂亮的交手仗。時人與後輩,都對這個神秘的女人格外關注。元版《遼史》的評價很簡單,書中說:「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國志》便有了人身攻擊的火藥味兒,葉隆禮在《景宗蕭皇后傳》裡指責道:「(蕭後)好華儀而性無檢束。」「後天性忮忍,陰毒嗜殺,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這叫什麼話?殘忍、嫉妒、放蕩、嗜殺……一大串貶義詞,恨不得把蕭綽糟踏成「女閻王」。敗壞聲譽,無非靠兩種藉口:一曰財,一曰色。寡婦門前,是非一籮筐。蕭綽的私生活,難免在人們舌尖上滾來滾去。
《遼史·耶律隆運列傳》記載:「耶律隆運,本姓韓,名德讓……統和十九年,賜名德昌;二十二年,賜姓耶律;二十八年,復賜名隆運。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似乎遼國的榮譽、地位,都落到了一人頭上,究竟為什麼呢?原來,這位赤膽忠心、功勳卓著的漢臣,與遼國皇室,私交極深。
有一條未必靠譜的「花邊新聞」:蕭綽曾少女時代,許配韓德讓。可惜,還沒結婚,就被老爹送進皇宮,做了耶律賢的媳婦兒。雖說耶律賢夭亡,蕭綽還是如花似玉、嫵媚多情,她決定重新舊好,回到韓德讓身邊——這也是契丹風俗允許的。蕭綽對韓德讓說:「我曾許嫁於你,願諧舊好。大遼皇帝,也就是你的兒子。」
太后當然不做「二奶」,蕭綽親手毀了韓德讓溫暖的小家庭。據野史記載:「蕭氏與韓私通,遣人縊殺其妻。」此後,倆人「入居帳中,同臥起如夫妻,共案而食。」蘇轍的《龍川別志》,收錄著澶州議和期間,宋朝使者的所見所聞:「見虜母(蕭太后)於軍中,與蕃將韓德讓偶坐駝車上,坐利用於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最起碼,這對高貴的男女,異常親密,甚至超越了普通的君臣禮儀。那麼,究竟他倆有沒有夫妻之實?誰也拿不出鐵證,只能姑枉一說、姑枉一聽。
《遼史》多少透露過一點蛛絲馬跡:在一次馬球比賽中,韓德讓被貴族胡裡室誤撞墜馬。蕭太后立刻勃然大怒,當場宰了那個蠢貨。本來只是賽球,磕磕碰碰,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傷害了韓德讓,就等於碰破了蕭太后的眼珠子。仔細品味,兩人之間,確乎又極不尋常。
拋開兒女私情,韓德讓把畢生心血獻給了大遼。《耶律隆運列傳》交代他的人生結局:「從伐高麗還,得末疾。帝與後臨視醫藥。薨,年七十一。贈尚書令,諡文忠,官給葬具,建廟乾陵側。」年逾古稀,還跑到高麗去打仗,真不容易!韓德讓目光遊移地躺在病榻上,皇帝、太后,都親自趕來看望他。今生今世能有這份情意,足夠了。
最值得玩味的是「建廟乾陵側」。乾陵,即蕭太后的長眠之地,準許韓德讓一側相陪,哀榮無限呀!
統合二十七年十一月,57歲的蕭綽正式退休。兒子大了,足以駕御這個國家。自己老了,也該過幾天消停日子。孰料,一個月後,她竟意外地死在出遊的路上。太后駕崩,那個楊柳細腰、明眸善睞的蕭燕燕,再也回不來了。她先行一步,默默地躺進了沉寂的乾陵。又過了一年多,陵墓一側多了個伴兒——韓德讓將永遠守在燕燕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