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將要結婚的新人來說,寡婦年結婚並不順,所以就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當然,如今這種想法不合時宜了,結婚與寡婦年無關。
為什麼會出現「寡婦年」呢?
2021年,從農曆上來講是辛丑年,年頭年尾都沒有立春,這就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明年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寡婦年」。為什麼會出現「寡婦年」呢?這得從公曆和農曆計算方法的差異說起。
寡婦年還要從無春年說起,所謂的「無春年」是指農曆全年都沒有立春日的年份。我國的農曆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曆法,也被稱為夏曆、幹支歷、華歷、中歷等。
公曆年,指的是地球繞太陽一周所花的時間,再把這個時間劃分成24等份,就有了我們日常所說的二十四節氣。等分出來的24個節氣會平均體現在12個公曆月中,因此每個節氣表現在公曆月中的時間大多也比較固定。
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在年份的區分上,被分為平年和閏年。如果把某一年定為平年,那麼,這一年為十二個月,如果把某一年定為閏年,那麼,這一年為十三個月。
為了適應寒暑季節的變化,古人又在農曆中每隔19個年頭加入7個閏月,從而導致19個年頭裡邊會有7個年頭裡沒有立春日。如果哪個農曆年份裡沒有立春日,那麼,這一年就被認為是「無春年」。
為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便在農曆年每四年中設置了一個閏年(閏年的確定規則是年數能被4整除),逢閏年另設置一個閏月,也就是說閏年裡會有13個月。
「寡婦年」真的不適合結婚嗎?
關於「寡婦年」的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說法又是怎麼被琢磨出來的,可能鮮有人知曉。
民間普通流傳「寡年無春,不宜結婚」的說法,這也是出於人們對婚姻的慎重,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寡婦年不適合婚嫁,這只是在我國民俗中的一種大眾觀念。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的開始,也是春天到來的象徵,在農村有「春乃陽之始,無春便無陽」,意思是沒有立春的年份,陰氣要遠遠超過陽氣,而男人是陽氣的象徵,
所以人們認為,在沒有立春的年份結婚,對男性來說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情,所以古人才會有這樣的邏輯,才會有了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
不過也有人說,哪一年「有春」與「無春」,是農曆為了平衡一年四季的關係而推演出來的,與一對新人能不能結婚存在什麼關係?想必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既然它們之間不存在任何關係,那麼,「寡婦年」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所以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科學道理,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並不成立。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