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曉佳一】用文字記錄農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注!
老祖宗的智慧是博大的,我們現在的許多習俗。都是經過千百年的驗證才總結出來的。「實驗出真知」,這是至理名言。在民間「農俗諺語」就是這些經驗的總結出來的精華,雖然不一定科學,但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二十四節氣」,我們的祖先在長遠的生活生產之中發現了天體運行的規律,根據氣候、時間與物候的變化把一年分為24個節氣,為農耕文明帶來了大發展,而後隨著深入歸納,人們的衣食住行,文化信仰也都被影響。
而「立春」就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時節,代表著四季中的春天來了;「大寒」則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而今年馬上結束,小大寒以後就開始立春,人們又增了一歲。關於立春民間有很多的諺語,其中有兩句特別適合2020年與2021年。
「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雖說今年的豆子沒有黃金貴,但是確實是稍有的大漲,不僅是大豆,所有糧食都上漲了,不論是麥子、水稻還是玉米漲幅都不小,雖然信諺語不太科學,但是有時候經驗真的是很重要。
還有一句是「寡年無春,不宜結婚」。而2021年就是「無春年」,俗稱「寡年」、「寡婦年」。因為春節在2月12日,而立春則是在春節之前2月三日,而且2022年的春節在立春之前,因此牛年是沒有立春的,而春天萬物復甦,動物發春發情,男歡女愛的季節,因此無春年就稱為「寡婦年」。
那麼寡婦年流傳著不宜婚嫁的說法,難道真的不好嗎?有道是信則有不信則無,要知道每19年中僅有5個是單春年,其餘14個無春和雙春年各有一半,都是7個,如果都不結婚,那麼這七年辦理結婚證的工作人員都省了。
但是要說不信,也確實有很多民間尤其是農村的在無春年不進行婚嫁,有些還要避免父母的歲數,例如父母五十一,子女不能結婚,會衝父母。就算是結婚也要父子當天不相見,而顯然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對於信的人也是沒有辦法說服的。
因此牛年結婚的人可能會減少一些,特別是在農村的應該最為明顯,從這幾天開始扎堆結婚就能看出個一二,農村的老一輩還是沒有從傳統觀念中轉變過來,與現在老年人完全相反的是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大多挑選在公曆的日子,特別是五一、十一乃至雙十一,一個是好記,一個是有時間和紀念意義,不在乎傳統的換喪嫁娶挑日子。
而且隨著婚戀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傳統都被忘得一乾二淨,都追求西式婚禮,簡單幹淨,環節精彩,再加上有專門的婚慶公司全程包辦,只要來個人就能舉辦一場完美的婚禮。甚至現在很多人都崇尚自由主義,再加上男多女少,光棍成群,就是結婚都成了難題,何況去選日子挑吉時更是沒有這種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