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為什麼2019年是「寡婦年」了!
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這些俗語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其中涉及到預測天氣、做人道理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俗語就是最近在農村比較盛行的一句了,「遇到寡婦年,必有倒春寒」,什麼是「寡婦年」和倒春寒「呢?咱們接著一起來了解下。
「遇到寡婦年,必有倒春寒」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如果當年一年之中沒有立春節氣的話,那麼農民伯伯就要當心倒春寒的天氣了,因為倒春寒這種天氣對於農業生產十分的不利,會造成農作物大面積的減產。人們口中所謂的」寡婦年「其實就是一年中沒有立春的節氣,在農村人們認為春是四季之首,因此人們把這樣的年份稱為」寡婦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年有365或者366天,但是聽村裡的老人說今年也就是2019年只有354天,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寡婦年」和「倒春寒」這樣的年份有什麼樣的習俗和禁忌嗎?下面咱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就一起接著來理解下。
第一、寡婦年。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12個月和24和節氣,其中立春就是24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俗話說的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由此可見立春不僅代表著冬去春來更是很重要的春耕時節。2019年的立春很遺憾的留在了2018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在2018年的臘月三十,而2019年就沒有立春的節氣了,在農村人們把這樣的年份稱作「無春年」後來慢慢的演變成「寡婦年」。
在農村很多人們認為這樣的年份不適於結婚生子和從事重大的農事活動,其實人們口中所謂的「寡婦年」不易結婚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沒有立春的年份只是曆法的改變造成的自然現象。在農曆的曆法中每隔19年就閏七個月,所以說每隔19年就會有一年沒有立春節氣,大家知道了這種曆法的變化規律,於是就知道了一年之中沒有立春節氣是很正常的了,大家口中的「寡婦年」也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因此在2019年該結婚的還是結婚,該生娃的還是生娃,千萬不要受到這些封建迷信的影響。
第二、倒春寒。
如果說寡婦年有影響的話估計對於農業還是有一點影響的,畢竟農民伯伯的種植還是根據24節氣的早晚來作為判斷的一個理由,如果一年立春比較早的話,那麼此時的溫度就會提前的出現回暖。天氣溫暖就會出現害蟲的肆意傳播,影響莊稼的生長,還有一個影響就是倒春寒了,倒春寒是春天一種奇怪的氣候現象,本來春天萬物復甦,莊稼苗正是返青的時候,如果此時天氣寒冷的話就會不利於這些莊稼的生長,因此倒春寒的天氣是農民伯伯很害怕的一種氣候。
通過以上的這些知識相信各位讀者對於「寡婦年」和倒春寒都理解清楚了,各位讀者你們當地有「寡婦年」這樣的說法嗎?歡迎關注小編給小編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