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3-5年時間,深圳機場多航站體系形成,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圳機場與全球創新型城市、歐美澳熱點城市及「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國家節點城市連接的國際航線數量超過100條,機場國際旅客和國際貨郵吞吐量佔比分別達到20%和50%。
9月2日,交通運輸部關於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原則同意在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上進行試點,對深圳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提出了新要求。
國際客流連續三年增速超30%,打造國際化航空樞紐
通過3-5年時間,深圳機場多航站體系形成,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圳機場與全球創新型城市、歐美澳熱點城市及「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國家節點城市連接的國際航線數量超過100條,機場國際旅客和國際貨郵吞吐量佔比分別達到20%和50%。
對於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意見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目標:加強國際航線、航班時刻和國際航權配置。在積極、漸進、有序推進國際航權開放的過程中,對與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定位相適應的國際航線航班所需航權予以支持。打造面向亞太、連接歐美澳、銜接「一帶一路」的航線網絡。建設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基地航空公司,培育本土全球網絡型航空公司。
自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定位以來,深圳機場持續加快國際航線市場開拓,2016-2019年每年新開國際客運航線數量均超過10條。
2019年,深圳機場國際航線旅客吞吐量525.45萬人次,同比增長32.92%,國際客流連續三年增幅超30%,增速全國第一。
今年上半年,疫情給民航業造成巨大的衝擊。今年8月,全球機場航班起降架次排名中,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位列榜單前十位。
目前,深圳國際航班正在有序恢復中。7月17日中午,隨著釜山航空BX319航班從韓國首爾飛抵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標誌著深圳自3月底因疫情影響導致國際客運航班停運後, 正式開始恢復國際定期客運航班。
規劃建設近100個智慧化項目,智能化機場體驗更好
意見要求,推進數位化轉型和四型機場建設,全面試行行業新政策、新技術,創新開展旅客全流程自助服務、行李全過程跟蹤等數位化應用,積極探索地基增強系統(GBAS)、尾流重新分類標準(RECAT)和點融合等技術應用,大力提升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打造體驗最佳的國際航空樞紐。
其實,深圳機場已成為全國「智慧機場」建設的「先行者」。
深圳機場順應時代發展,以加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未來機場」項目為契機,秉承特區改革創新與實幹精神,發揮深圳科創優勢,攜手華為在國內機場中率先開啟全面數位化轉型。
深圳機場以「打造數位化的最佳體驗機場」為願景,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分步實施」的原則, 制定了數位化轉型規劃,通過布局適度超前的新ICT基礎設施,實現資源整合、數據整合、應用整合,在此基礎上充分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新ICT技術,打造示範引領的新IT服務體系,努力構建智慧機場建設的「深圳方案」。
目前已規劃建設了近100個智慧化項目,形成 了深圳機場安全「一張網」、運行「一張圖」、服務「一條線」的新模式。公司主動擁抱數位化轉型正取得積極成效,安全管控更精準、手段更智能,運行更高效、決策更協同,旅客出行更便捷、體驗更幸福。
【記者】王春豔
【作者】 王春豔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