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Intel處理器在集成顯卡領域都是要弱於AMD的,性能的差距導致Intel處理器所集成的顯卡無法流暢的運行大多數3D遊戲,而AMD的APU平臺卻為遊戲玩家提供了廉價的遊戲平臺組建方案。儘管目前Intel消費級平臺的所有處理器都配備了集成顯卡,但是顯然幾乎沒有人會用Intel的集顯來玩遊戲。
其實說起來,Intel的集成顯卡分為三個系列,一個是HD Graphics系列,一個是Iris Graphics(銳炬)系列,最後是Iris Pro Graphics(銳炬Pro)系列,性能依次遞增。不過並不像AMD的APU處理器內置的獨顯核心定位那樣明確且推廣到位,Intel HD Graphics是佔據市場絕大多數保有量的,而搭載更高性能的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處理器少之又少,佔有量非常低。而且絕大多數配備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處理器都是高端處理器,這顯然和已經成功佔領低端市場的APU平臺理念背道而馳。
先來講個小故事。
還記得有一次筆者採訪Intel相關負責人,問題內容大概是:由於使用高端處理器的用戶都會選擇搭配高端獨顯來組建平臺,那麼為何不考慮在一些低端主流理器上配備銳炬及銳炬Pro顯卡?臺式機的i3、奔騰甚至賽揚也同樣可以配備銳炬顯卡,畢竟這樣能夠在低端遊戲平臺與APU平臺進行競爭。
對此,Intel的一位美國負責人回答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們擁有性能更強的銳炬及銳炬Pro顯卡,因此搭配高端處理器可以為用戶帶來很好的體驗……這個回答聽得我雲裡霧裡,似乎他並沒有聽明白我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意思。
結果散會之後,Intel的一位中國負責人找到我說:「老美的思路可能和我們不太一樣,他們認為最強性能的產品一定要和最高端的產品相匹配,所以高端處理器和銳炬搭配到了一起。」聽完後我仿佛明白了一些,但我心裡仍然是非常焦慮的,且特別想直接告訴Intel的高層: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們怎麼就不明白呢?
不過現在,Intel似乎有一些些想通了,因為起碼在推廣方面他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Intel已經將Iris(銳炬)顯卡推廣到主流的產品當中
今年10月29日,Intel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辦了首屆「i5i英雄iNB遊戲聯盟聯賽」決賽,競技遊戲為目前大紅大紫的《英雄聯盟》(LOL)。當然,在舉辦比賽的同時,Intel也將自家的產品進行了推廣。我們可以注意到本次比賽的標語是「i5i英雄」,這說明,Intel將i5作為了當前遊戲平臺推廣的主力。而在現場體驗區的展示臺上,Intel也標出了「銳炬」顯卡體驗區的標識,並展出了多款筆記本。
看得出來,Intel很明確的將i5作為了未來主流遊戲平臺推廣的重點,並且終於將性能相較HD Graphics更強但一直不多提起的銳炬系列顯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原本將銳炬及銳炬Pro定位在只有高端產品才會配備的Intel此時也意識到主流市場有多麼需要它,這是一種信號。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配備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產品出現。
到底銳炬/銳炬Pro顯卡規格如何?性能究竟怎樣?今天我們就將帶大家一探究竟。
●銳炬/銳炬Pro的出現
與Intel HD Graphics一樣,銳炬及銳炬Pro同樣是Intel集成顯示核心的系列,它們的首次出現就是在Haswell處理器上。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在Haswell處理器中,核心顯卡的型號和規格:
◆HD Graphics(狹義)是Haswell最低端的集成顯示核心,擁有10個運行單元,代號為GT1。GT1一般出現在Intel奔騰/賽揚處理器當中,性能較差,主要定位是滿足日常基本的圖形輸出功能。
◆HD Graphics 4200/4400/4600代號為GT2,性能較GT1有了不小幅度的提高。它擁有20個運行單元,可以勝任一些負載不重的簡單遊戲(P4600/P4700為至強處理器內置,在此不做討論)。
◆HD Graphics 5000及銳炬5100(Iris Graphics 5100)的核心代號為GT3,擁有40個運行單元,性能明顯強於GT2。
◆銳炬Pro5200(Iris Graphics Pro 5200)核心代號為GT3e,運行單元與GT3一樣同為40個。但它內嵌了eDRAM動態存儲器,既可以當做集成顯示核心的顯存,又可以當做CPU的四級緩存(L4)。
●Haswell處理器集成顯卡核心一覽及歸納
發展到這一代的Haswell集成顯示核心,處理器產品數量激增,分類又較為複雜。鑑於此筆者整理出一份Haswell集成顯卡核心的規格表給大家參考,平臺方面既有移動端又有桌面級,如下:
Intel Haswell處理器集成顯卡核心 | ||||
系列型號 | HD Graphics | HD Graphics | HD Graphics 5000 | Iris Graphics Pro 5200 |
核心代號 | GT1 | GT2 | GT3 | GT3e |
單元數量 | 10 | 20 | 40 | 40 |
eDRAM | 否 | 否 | 否 | 128MB |
最高頻率 | 1.1GHz | 850MHz | 1.1GHz | 1.3GHz |
CPU封裝 | LGA1150 | LGA1150 | BGA1168 | BGA1364 |
出現平臺 | 桌面/移動 | 桌面/移動(桌面無HD4200) | 移動 | 桌面/移動 |
型號舉例 | 奔騰3560Y(移動) | i7-4610Y(移動HD4200) | i5-4260U(HD5000) | i7-4770HQ(移動) |
Intel在Haswell處理器集成顯卡核心方面無非HD Graphics(代號GT1),HD Graphics 4200/4400/4600(代號GT2),HD Graphics 5000(代號GT3),Iris Graphics 5100(代號GT3)以及Iris Graphics Pro 5200(代號GT3e)這7種型號,然而Haswell核心的處理器陣容實在太過龐大,且處理器在顯卡性能方面也需要拉開檔次,因此儘管採用了相同的顯示核心,但Intel會在不同的CPU上設定不同的運行頻率,以便讓不同的處理器在顯示性能上出現差距。
平臺方面,只有GT3是僅僅出現在移動平臺上的,GT1/GT2/GT3e既出現在移動平臺又出現在桌面平臺,移動平臺覆蓋了所有集成顯卡核心型號。桌面級LGA1150封裝處理器僅擁有HD Graphics,HD Graphics 4400/4600這三款型號,桌面級BGA1364封裝處理器則配備了銳炬Pro 5200。
可以看得出,Intel在移動平臺傾注了所有圖形顯示方面的精力,而一般來講隨著處理器定位的提升,其所配備的核心顯卡性能也越強,當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比如移動平臺的i3-4158U就配備了較高端的銳炬5100顯卡。筆者在前文也曾經提到,高端處理器配備高端核心顯卡的方案多少有些狹隘,畢竟選擇高端處理器的用戶都會選擇高性能的獨立顯卡,他們是不屑於使用集成顯卡的,而OEM廠商也很少推出不帶獨立顯卡的高端處理器產品。銳炬Pro 5200顯卡在移動端方面只供給i7處理器,這多少有些尷尬,畢竟將高端集顯「下放」到主流及低端處理器上才會更有誘惑力,並與AMD的APU平臺相競爭爭奪市場。
●銳炬/銳炬Pro簡介
配備Intel銳炬Pro 5200顯卡的BGA1364封裝處理器
目前銳炬Pro及銳炬系列各均僅擁有一款產品:
銳炬Pro 5200集成顯卡核心是代表了目前Intel圖形性能最強的產品。它內置的128MB eDRAM既可以當做集成顯卡的顯存使用,又可以當做CPU的四級緩存,進一步提升CPU的性能。儘管我們知道128MB的顯存對於目前的遊戲環境來說還遠遠不夠,但是這多出128MB顯存的效率也畢竟要優於內存所共享的顯存,因此與AMD的APU平臺相比,銳炬Pro 5200在效率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優勢。全部配備銳炬Pro 5200顯卡的處理器均為4核心。
銳炬5100集成顯卡核心在運算單元數量方面與銳炬Pro 5200完全一致,所不同的就是少了eDRAM以及一些調教的頻率。在功耗上銳炬5100要低於銳炬Pro 5200,自然也更適合移動平臺。BGA1168目前是屬於它的專屬封裝,南北橋合一的封裝也更利於平臺的節電。全部配備銳炬5100顯卡的處理器均為雙核心。
●配備銳炬/銳炬Pro的三款產品亮相
銳炬及銳炬Pro究竟有著怎樣的性能是所有用戶都非常關心的,而作為Intel目前主推的遊戲平臺方案,銳炬及銳炬Pro顯卡到底能夠在什麼條件下流暢的運行哪些遊戲呢?
既然銳炬及銳炬Pro是橫跨移動級及桌面級的產品,那麼便有了我們今天這三套跨平臺,且配置、性能及風格都非常迥異的產品。它們分別是蘋果MacBook Pro(MGX72)筆記本電腦,技嘉Brix Pro(BXi5-4570R)超迷你PC套件以及未來人類X411-47J1筆記本電腦:
三款產品規格參數對比 | |||
名稱 | MacBook Pro(MGX72) | 技嘉Brix Pro(BXi5) | 未來人類X411-47J1 |
CPU | i5-4278U | i5-4570R | i7-4760HQ |
核心/線程 | 2/4 | 4/4 | 4/8 |
CPU頻率 | 2.6GHz | 2.7GHz | 2.1GHz |
CPU睿頻 | 3.1GHz | 3.2GHz | 3.3GHz |
L3緩存 | 3MB | 4MB | 6MB |
集成顯卡 | Iris 5100 | Iris Pro 5200 | Iris Pro 5200 |
CPU TDP | 28W | 65W | 47W |
CPU封裝 | BGA1168 | LGA1150 | BGA1364 |
內存 | 雙通道DDR3L-1600 8GB | 兩條雙通道DDR3L-1600插槽(此臺16G雙通道) | 雙通道DDR3L-1600 8GB |
解析度 | 2560*1600 | —— | 1920*1080 |
三款配備Intel銳炬/銳炬Pro集成顯卡的產品
本次測試的三款產品中有兩款為移動平臺筆記本,另一臺為超迷你桌面PC套件。其中技嘉Brix Pro為準系統,內存及硬碟需要自己配備,並外接顯示器。三款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採用了銳炬或銳炬Pro顯卡。
MacBook Pro(MGX72)
蘋果MacBook Pro(下簡稱MBPR)是市面上非常受歡迎的一款筆記本電腦,它擁有流暢的Mac OS系統,一流的工業設計,優美的造型等等。本次我們測試的是型號為MGX72的MBPR,為這一代的最低端型號。但是相較上一代最低端的ME864,它不但將CPU從i5-4258U升級到了i5-4278U,還把內存從4G提升到了8G,整體性能得到可觀的提升。
未來人類X411-47J1
未來人類X411-47J1是一塊配備銳炬Pro 5200集成顯卡的遊戲筆記本,它的機身非常輕薄,適於隨身攜帶。高性能的i7-4670HQ處理器擁有4核心8線程的高規格,最大睿頻可達3.3GHz。1920*1080的高解析度讓用戶有著非常良好的視覺體驗。不過出於成本考慮該產品並未配備SSD,但為了不至於讓硬碟性能太低,1TB 7200轉/分鐘的機械硬碟還是擁有不錯的速度的。
技嘉Brix Pro超迷你PC套件
技嘉Brix系列超迷你PC套件可以說是迷你臺式機領域最火的產品了。為了給用戶最廣泛的選擇,Brix系列套件擁有i3/i5/i7各類處理器可供選擇。其中Brix Pro系列更是擁有i5-4570R及i7-4770R兩款高性能產品,它們均配備了Intel銳炬Pro 5200集成顯卡。技嘉Brix Pro的出現可以說讓Intel BGA1364封裝的桌面級CPU得以進入到大眾視線,也給了用戶更多的DIY選擇。
技嘉Brix Pro內部,內存及硬碟部分均由用戶自行選擇
與前兩臺筆記本不同的是,技嘉Brix Pro是桌面級DIY PC。儘管它的個頭非常小,但是內存與硬碟卻均可自由搭配。這臺配備了i5-4570R處理器及銳炬Pro 5200顯卡的的主機無論是在運算性能還是圖形性能上都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可以說,技嘉Brix系列套件代表了當今PC DIY的新勢力。
●拆看Brix Pro看銳炬Pro
在前文的表格中,筆者已經為大家總結了Intel集成顯示核心的系列劃分以及出現規律,不同的集成顯卡會出現在不同的CPU封裝形式內。搭配銳炬Pro 5200顯卡的是BGA1364封裝形式,那麼這種封裝形式的處理器究竟長得什麼樣子?由於Brix Pro本身就是DIY套件,在拆卸難度上要小於筆記本電腦,因此下面我們就拿Brix Pro舉例,將它拆開來看看吧。
集成銳炬Pro的處理器需要較為龐大的散熱模塊
銳炬Pro 5200顯卡是目前Intel性能最強的核心顯卡,因此它的功耗和發熱相較其它處理器還是要高一些,由TDP達47W或65W的Haswell處理器集成。別看技嘉Brix Pro的體積非常小,但是拿到手裡以後還是沉甸甸的。拆開機殼後將主板拿出,我們會發現在主板的背部有一個巨大的散熱模塊。與處理器相貼合的是一塊充滿了鰭片的純銅散熱快,在純銅散熱快的上方還有一枚尺寸同樣不小的渦輪扇輔助散熱。
Haswell BGA1364 DIE:i5-4570R+銳炬Pro 5200+128MB eDRAM
將純銅散熱塊拆下後,CPU就赫然眼前了。這顆i5-4570R處理器採用了BGA1364封裝,TDP 65W,是桌面級唯三採用BGA1364封裝的其中之一。整個CPU上面有兩顆DIE,這並不是CPU和GPU各一個,而是CPU與GPU都集成在了較大的DIE中,而那顆較小的DIE則是128MB的eDRAM。
BGA1364處理器(上)DIE面積竟比LGA1150處理器(下)還要大
除了三顆採用BGA1364封裝的CPU之外,絕大部分Haswell桌面級CPU都採用了LGA1150的封裝。由於有厚厚的頂蓋覆蓋,因此我們一般無法看到LGA1150處理器的DIE。不過我們曾經做過有關CPU開蓋的選題,因此手頭正好有一顆沒有金屬頂蓋的i7-4770K。i7-4770K內置了HD4600集成顯卡,和CPU被封裝在一個DIE上。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i5-4570R的DIE面積要明顯比i7-4770K大,這說明銳炬Pro顯卡的核心面積其實還是很大的。
配備銳炬Pro 5200的BGA1364處理器(左)及配備銳炬5100的BGA1168處理器(右)
看過了BGA1364與LGA1150的DIE面積對比,我們再來看看BGA1364與BGA1168的DIE面積對比。上圖左邊的仍然是配備銳炬Pro 5200的i5-4570R,而右邊的則是配備銳炬5100的i5-4258U。本次我們測試的蘋果MacBook Pro MGX72儘管採用了i5-4278U處理器,但實際上i5-4278U和i5-4258U在外觀上是絲毫沒有區別的。Haswell BGA1168封裝處理器同樣擁有兩個DIE,不過較小的DIE並不是eDRAM,而是晶片組。較大的DIE就是CPU與GPU。同樣的,BGA1364封裝DIE的面積仍然要大於BGA1168封裝的DIE面積,可見銳炬Pro 5200的核心面積顯然要比銳炬5100大不少。而通過對比這三款CPU的DIE面積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集成顯卡核心其實佔據了相當大的面積,因此才導致了DIE面積上的差別。
●銳炬Pro顯卡及CPU系統內識別信息
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目前只有兩款產品,而我們本次測試的三款產品就已全部囊括。不過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由於蘋果MacBook Pro採用了Mac OS系統,在此系統下無檢測CPU及GPU詳細信息的軟體,因此我們只將未來人類X411及技嘉Brix Pro的CPU及GPU信息確認,供大家參考。軟體方面採用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GPU-Z及CPU-Z。
i7-4760HQ處理器GPU-Z及CPU-Z認證
CPU方面,未來人類X411-47J1配備i7-4760HQ處理器,相較技嘉Brix Pro的i5-4570R擁有更高的性能。但是高性能對於移動平臺來說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i7-4760HQ的後綴「HQ」就代表了高功耗版移動處理器,其47W的TDP幾乎趕上了桌面級處理器的TDP,看來強勁的CPU+GPU也是需要付出多耗電的代價。
i5-4570R處理器GPU-Z及CPU-Z認證
未來人類X411-47J1及技嘉Brix Pro都採用了銳炬Pro 5200顯卡,因此在系統內GPU-Z顯示的參數相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在Intel平臺雙通道內存比單通道內存的效率快的並不多,但是如果平臺是集成顯卡的話,那麼最好或者一定要選擇雙通道內存,因為內存的通道數決定了顯存位寬。就拿銳炬Pro 5200舉例,如果選用單通道內存,那麼顯存位寬僅為64Bit,而雙通道則為128Bit。究竟雙通道和單通道的遊戲性能差距有多大?後文的遊戲測試環節會給大家答案。
●銳炬及銳炬Pro獨享的顯卡控制面板
銳炬及銳炬Pro顯卡專享的控制面板
同Intel HD Graphics不同,銳炬及銳炬Pro系列顯卡還擁有自己的驅動及控制面板。在功能上銳炬及銳炬Pro的控制面板與HD Graphics也有些許不同。主界面中擁有顯示、3D、選項、視頻、電源及支持6個項目。
顯示設置
在顯示設置中,我們可以調整顯示器的解析度、刷新率、縮放比及畫面旋轉等功能,其中畫面旋轉提供了90°/180°/270°三項不常見的設置,非常有新意。在高級選項中,顏色也可以分別進行調節,且提供了一張色彩鮮豔顏色覆蓋面很廣的預覽圖。如果你的PC外接了顯示器,那麼在該選項中你還可以對外接的顯示器進行控制。
視頻
在視頻選項中,我們可以針對播放視頻的亮度、對比度、色調及飽和度等進行調節。儘管目前很多顯示器提供了諸如遊戲、視頻、文本等模式,但是大家要知道這些模式是通過顯示器直接調節,而且對於不同用途場合用戶還將來回切換,非常麻煩。而銳炬顯卡的視頻調節選項中可以只對視頻媒體文件進行各類參數調節,並不影響其它用途色彩。
電源設置
由於銳炬及銳炬Pro顯卡在移動端產品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控制面板中還提供了電源設置選項調節,可針對便攜筆記本進行節能操作。
自定義快捷鍵
此外該控制面板還提供了自定義快捷鍵的設置,可通過組合鍵來實現控制面板參數的調節。而其中每個快捷鍵都是可以自行更改,十分方便。
Intel為銳炬及銳炬Pro顯卡配備了專屬的控制面板,足以顯示出其對銳炬及銳炬Pro的重視。從功能上來看,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控制面板也並非是擺設,很多功能確實大大的方便了我們平日的使用。
●測試平臺及測試遊戲介紹
配備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PC到底有怎樣的性能,我們接下來就將對這三臺PC進行測試。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它們是:蘋果MacBook Pro(MGX72),未來人類X411-47J1,技嘉Brix Pro(BXi5)。
MacBook Pro、未來人類X411-47J1以及技嘉Brix Pro
測試平臺 | ||
評測PC | ||
蘋果 | MacBook Pro MGX72 | i5-4278U,Iris 5100 |
未來人類 | X411-47J1 | i7-4760HQ,Iris Pro 5200 |
技嘉 | Brix Pro BXi5 | i5-4570R,Iris Pro 5200 |
作業系統 | ||
OS XYosemite 10.10(MacBook Pro MGX72) | ||
Windows 8.1 Build 9600(X411-47J1 & Brix Pro BXi5) |
採用OS X Yosemite系統的蘋果MacBook Pro MGX72
本次對銳炬及銳炬Pro的遊戲性能測試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硬體跑分,而是通過測試來檢驗哪些設備在何種設置之下可以流暢的運行當前的主流大熱遊戲。之所以選擇這三臺設備,是因為它們擁有廣泛的用戶群代表性:選用蘋果MacBook Pro的用戶大多是對操作流暢度有著要求,且辦公用戶較多,遊戲可能是他們偶爾為之的娛樂活動;而選擇未來人類X411-47J1的用戶則是那些對PC性能有著一定要求的人,遊戲是日常必備項目;技嘉Brix Pro代表了桌面級PC的新勢力,選擇它的用戶多是那些喜歡嘗鮮、對DIY感興趣同時也需要性能的群體。
三款代表了不同用戶需求、風格迥異的銳炬顯卡設備
●遊戲項目及測試條件
遊戲測試
究竟採用哪些遊戲作為測試項目是首要問題,畢竟銳炬及銳炬Pro顯卡對於整個顯卡市場來說還是算作入門,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採用對硬體實現壓榨的遊戲項目。其次,當前最受歡迎最主流的遊戲將是挑選的對象。測試最終的目的首先是表現流暢,其次是受眾廣泛。
測試遊戲 | |
《DOTA2》 | 2560*1440/1920*1080/1280*720 默認畫質 |
《風暴英雄》 | 2560*1440/1920*1080/1280*800 默認畫質 |
《暗黑破壞神3》 | 2560*1440/1920*1080/1280*800 默認畫質 |
《CS:GO》 | 2560*1440/1920*1080/1280*720 默認畫質 |
《星際爭霸2》 | 2560*1440/1920*1080/1280*800 默認畫質 |
《求生之路2》 | 2560*1440/1920*1080/1280*720 默認畫質 |
《爐石傳說》 | 2560*1440/1920*1080/1280*800 極高畫質 |
《閃客》(Mac) | 1280*800 極高畫質 |
《英雄聯盟》(Win) | 2560*1440/1920*1080/1280*800 極高畫質 |
本次測試選用的都是目前非常熱門遊戲,包括英雄聯盟,風暴英雄,DOTA2,CS:GO等等,解析度方面也採用了多個,力求為大家展現不同解析度下遊戲的流暢度。當然並非每個設備都測試了所有的解析度,這個在後文會有直觀的說明。儘管英雄聯盟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對戰遊戲之一,但是國服並沒有開放Mac版,而筆者嘗試多次登陸美服均失敗,因此英雄聯盟只在Windows平臺測試,Mac平臺改以閃客shank取代。
●測試規則
遊戲運行的流暢度在數據上是通過幀數來體現,一般遊戲測試我們都會採用幀數檢測的方式來記錄。輔助幀數測試的最常見軟體就是大名鼎鼎的Fraps,它既可以對遊戲進行截圖及錄像,又可以記錄一段時間內的幀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可謂神器。只可惜在Mac平臺並沒有Fraps這樣的軟體,怎麼辦?
人眼感受畫面「流暢」的幀數範圍
我們知道人眼對於畫面是否流暢有著感知範圍:60fps以上我們會感覺畫面非常流暢,而30-60fps為流暢,20-30fps為基本流暢。低於20fps的話,我們肉眼會感覺到明顯的卡頓。而在MacBook Pro的測試中,我們會依靠長時間測試並多次取樣的方式,用肉眼感知這款遊戲在當前畫面設置的情況下是否流暢。儘管MacBook Pro平臺無法用實打實的數據來展現測試結果,但測試感受仍然能成為運行是否流暢的重要依據。
而在Windows平臺,幀數我們將採用五舍六入(word自帶公式)的方式計算,取整數。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遊戲測試方面解析度遵循以下原則:未來人類X411-47J1採用屏幕原生的1080P進行測試;技嘉Brix Pro外接顯示器,採用了2560*1440及1280*800解析度,不過由於顯示器本身的長寬比為16:9,因此在個別遊戲中不支持1280*800顯示的,我們轉而採用1280*720;蘋果MacBook Pro採用了超高解析度2560*1600的顯示器,但其銳炬5100並不足以支持在如此大的解析度下流暢的運行遊戲,因此我們採用1280*800解析度。不過在《星際爭霸2》的測試中我們無法將解析度調節至1280*800,遂採用1440*900。
畫質方面,顯示設置擁有默認的遊戲我們一律採用默認設置,《閃客》、《英雄聯盟》、《爐石傳說》採用最高。MacBook Pro在《星際爭霸2》的測試中採用中等畫質。
●《DOTA2》測試
首先出場的遊戲是《DOTA2》,這是一款由《魔獸爭霸3》中DOTA地圖作者IceFrog所策劃、知名廠商Valve開發的對戰遊戲。由於DOTA掀起了全球熱潮,因此由IceFrog親自操刀的《DOTA2》人氣自然也是爆棚。在國內《DOTA2》由完美世界代理,而在世界範圍內玩家可以直接登錄Steam平臺運行。需要注意的是,在運行完美世界客戶端的時候,請退出Steam平臺(如果你擁有並且已打開),否則會導致啟動失敗。
《DOTA2》遊戲畫面
《DOTA2》測試成績
於2002年發行《魔獸爭霸3》至今已經12年了,依託該平臺打造的地圖DOTA按照現在的標準畫面可稱得上簡陋。然而全新開發的《DOTA2》採用Source引擎,畫面表現實現了質的飛躍。不過在遊戲測試中,我們並沒有感受到「集成顯卡」所導致的運行卡頓,即使是在2560*1440這樣高的解析度下,銳炬Pro 5200依舊擁有將近30幀的表現,實在不易。而如果降低解析度,我們將感受到非常流暢的遊戲畫面。配備了銳炬5100的MacBook Pro在該遊戲中表現基本流暢,正常遊戲沒有問題。
●《風暴英雄》
《風暴英雄》遊戲畫面
看到了IceFrog的DOTA獲得了如此成功,作為「創造者」的暴雪當然也坐不住了,於是《風暴英雄》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對於該遊戲,暴雪大有樹立其正統之勢,不過在玩法等方面,《風暴英雄》和DOTA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現在該遊戲已經內測,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為了一個激活碼而勞力勞心呢?
《風暴英雄》測試成績
未來人類X411-47J1在《風暴英雄》的測試中基本保持了與《DOTA2》中相近的水品,不過技嘉Brix Pro平臺卻出現了降幅。依照該規律我們可以推測這款遊戲可能對CPU的依賴性更高,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未來人類X411-47J1採用i7-4760HQ處理器,技嘉Brix Pro採用了i5-4570R處理器)。不過在技嘉Brix Pro平臺上相較《DOTA2》的測試,《風暴英雄》在2560*1440與1280*800兩個解析度下差距更小。
蘋果MacBook Pro平臺在運行該遊戲的時候也能達到基本流暢的水平,只有個別時刻有輕微卡頓,不至於影響到無法進行遊戲。
●《暗黑破壞神3》測試
《暗黑破壞神》系列作為暴雪公司的神作系列之一,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著廣大的粉絲群。不過比較遺憾的是,該遊戲目前尚未登錄國內的Battle.net,但國內的玩家們依然可以通過登錄Battle.net亞洲伺服器來體驗。
由於遊戲場景龐大,同屏顯示人物眾多,因此在測試之前我們有著些許擔心。那麼最終測試結果如何呢?
《暗黑破壞神3》遊戲畫面
《暗黑破壞神3》測試成績
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暗黑破壞神3》的測試結果非常喜人,且整體幀數水平要高出《風暴英雄》一個檔次,未來人類X411-47J1在1080P解析度下獲得了57fps的高幀數,而技嘉Brix Pro雙通道平臺即使在2560*1440的高壓下也獲得了42fps的好成績。或許畢竟《風暴英雄》的推出要晚於《暗黑破壞神3》,對硬體的要求也稍高,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在本環節中,配備銳炬5100的蘋果MacBook Pro依然獲得了基本流暢的遊戲體驗。
●《CS:GO》測試
《CS:GO》遊戲畫面
要說迄今為止在全球範圍內影響力最大的FPS遊戲,那麼非《CS》莫屬了。《CS》在推出後統治了對戰FPS遊戲領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後2007年韓國Smile Gate公司推出了大型網絡FPS遊戲《CF》,撼動了《CS》的霸主地位。不過或許《CS》老玩家們對《CF》並不買帳,而後《CS》的正統繼承人《CS:GO》終於出現且傳承了《CS》的精髓,給了《CS》老玩家們些許慰藉。該遊戲登陸平臺為Steam。
《CS:GO》測試成績
相較《CS》擁有更逼真的特效及更精細的建模,不過在測試中《CS:GO》的表現卻並不差。無論是在1080P、2560*1440還是720P的情況下,遊戲均能獲得非常流暢的體驗。而在《CS:GO》的測試中,蘋果MacBook Pro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一改前幾款遊戲基本流暢的低迷情況,達到了流暢效果。這或許要拜系統優化所賜。
●《星際爭霸2》測試
又是暴雪的遊戲,又是RTS裡程碑式的遊戲,《星際爭霸2》在推出後便迅速獲得了成功,不但有《星際爭霸》的老玩家繼續用戶,還有被它所吸引的新RTS玩家。由於《魔獸爭霸》系列遲遲沒有推出新作,因此《星際爭霸2》成為了目前RTS電子競技領域絕對的王者。
蘋果MacBook Pro在該遊戲中無法將解析度調整至1280*800,因此我們採用1440*900的解析度,選中中畫質。
《星際爭霸2》遊戲畫面
《星際爭霸2》測試成績
在《星際爭霸2》的測試中,各個平臺的表現較《風暴英雄》測試均有了等比幅度的提升,看來這兩款遊戲在開發及佔用系統資源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該遊戲中,儘管1080P解析度也可以獲得不錯的流暢度,但我們還是推薦大家採用1280*800的解析度,因為這樣即使是到了末期大規模團戰階段,流暢度也不會打折扣。在該測試項目中,蘋果MacBook Pro獲得了基本流暢的體驗。
●《求生之路2》測試
《求生之路2》遊戲畫面
《求生之路2》儘管是2009年發售的老遊戲,但它依靠獨具特色的合作模式依然在目前多人FPS領域佔據著一定的市場。由於該遊戲的敵人為受到感染的喪屍,因此我們除了體會到合作FPS遊戲的快感之外,還能獲得恐怖遊戲帶來的精神刺激感。該遊戲運行於Steam平臺。
《求生之路2》測試成績
由於遊戲發售時間較長,因此在該遊戲的測試中各個平臺的表現均算得上是毫無壓力。在雙通道內存的支持下,技嘉Brix Pro在1280*720的解析度下竟然有超過170幀的表現,達到了絕對流暢。當然了,對硬體的需求不再苛刻,因此配備銳炬5100顯卡的蘋果MacBook Pro在本輪也擁有流暢的遊戲體驗。
●《爐石傳說》測試
對卡牌對戰遊戲略有了解的玩家一定會知道兩個比賽,它們分別是《萬智牌》和《遊戲王》。《萬智牌》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專業的聯賽機制,且在國內起步較早,因此影響力更廣。而《遊戲王》卡牌對戰依託於動漫,因此在受眾上略偏低齡化及日本本土化,且《遊戲王》尚未在國內正式登陸,因此受眾較窄。總的來說,卡牌對戰遊戲一直是一個小眾化的領域,不過這一切直到依託於《魔獸》世界觀的卡牌遊戲《爐石傳說》出現後才得到改觀,卡牌對戰遊戲正式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們可以在PC,Mac及iPad上玩到這款遊戲。
《爐石傳說》遊戲畫面
爐石傳說的畫質設置非常簡單,分為高、中、低三檔。中檔的幀數上限被鎖定在了30,而高檔的幀數上線則被限制在了60。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測試,畢竟如果顯卡足夠強力,那麼最終平均幀數一定能夠穩定在60fps。在該測試中,我們將畫面設置為最高檔,以求獲得最真實準確的效果。
《爐石傳說》測試成績
別看《爐石傳說》的遊戲畫面極為簡單,且並沒有很多複雜的特效,但是在2560*1440解析度下,技嘉Brix Pro平臺還是沒有達到滿幀,雙通道情況下為39fps。看來即使鎖幀,《爐石傳說》也並不是那麼「好欺負」的。不過在非2560*1440的解析度情況下,包括蘋果MacBook Pro在內的所有平臺均獲得了滿幀的效果,運行起來沒有任何壓力。
●《閃客》測試
筆者一直以來都是橫版過關遊戲的忠實擁躉,《惡魔城》系列算是筆者最喜愛的遊戲系列之一。2012年,由中國清華大學學生Soulframe開發的橫版ACT遊戲《雨血:蜃樓》發售,創造了國產橫版ACT遊戲的輝煌。下面我們要為Mac平臺準備的這款遊戲,也同樣是採用了漫畫風格特效的橫版ACT遊戲《閃客》。該遊戲由美國EA公司發行,與2010年發售。目前該遊戲已經推出續作《閃客2》。
《閃客》遊戲畫面
《閃客》測試成績
在最高畫質下,蘋果MacBook Pro在1280*800的解析度下達到了非常流暢的視覺體驗,全過程幾乎沒有卡頓。儘管這類遊戲並沒有過多複雜的特效,但動畫效果非常自然,玩起來也很舒服,非常適合硬體性能並不高的平臺運行,比如MacBook Pro。
●《英雄聯盟》測試
《英雄聯盟》遊戲畫面
由於IceFrog開發的DOTA地圖過於成功,所以DOTA也成為諸多開發者所效仿的對象。相較DOTA,《英雄聯盟》對於新手的親和度更強,上手十分容易。取消反補以及加入了物品購買提示讓該遊戲不再是骨灰級遊戲玩家的專屬。拜十分容易的上手度以及網絡巨頭騰訊的運營權,《英雄聯盟》成為了當下國內最受歡迎的遊戲。我們隨處都可以聽到「LOL」的呼喚聲。
非常遺憾的是,Mac版《英雄聯盟》無國服,而我們又沒有成功登陸美服,因此這款遊戲的測試蘋果MacBook Pro無奈缺席。
《英雄聯盟》測試成績
既然是大眾遊戲,那麼《英雄聯盟》不但要在上手度方面容易,對於硬體的需求也一定是非常「親民」的。果不其然,全最高畫質,無論在任何解析度下,未來人類X411-47J1及技嘉Brix Pro這兩套平臺運行《英雄聯盟》均表現出異常驚人的流暢。而《英雄聯盟》也是本次我們測試的所有遊戲中體驗效果最好的。
●集成顯卡已今非昔比
老實說,在對這三款配備Intel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設備進行測試之前,筆者的內心還是非常忐忑的。因為在筆者看來,想要獲得流暢的遊戲體驗,一塊性能強勁的獨立顯卡是必不可少的。而儘管集成顯卡平臺銷量不俗且很多用戶用來體驗遊戲,但終究感覺即使開到最低特效也會很卡的體驗效果非常不爽。
不過在經過了本次測試後,筆者確實被震撼了。沒想到集成顯卡平臺也能如此順暢的體驗當下主流的遊戲,且無需調整到很低的特效及解析度。
作為Intel集成顯卡中的高端產品,銳炬Pro 5200及銳炬5100的確並非浪得虛名。而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Intel也沒有停止與遊戲行業的夥伴們進行合作,比如騰訊。能在有限的條件下達到最佳的優化效果,讓遊戲的體驗更加流暢,這實在是不錯的。《風暴英雄》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只有獨顯才能玩遊戲的概念,也是時候該從你我的腦海中剔除了……
●使用總結及建議
在前文筆者曾經提到,本次測試的三款產品受眾面完全不同。蘋果MacBook Pro主打較強的便攜性、長久的續航及流暢的使用體驗,因此儘管它在硬體配備上較好但仍然沒有採用最高端的銳炬Pro顯卡,畢竟將銳炬5100更換為銳炬Pro 5200會大大增加功耗和發熱,讓電力續航受到影響。
蘋果MacBook Pro MGX系列筆記本電腦採用了Retina顯示屏,解析度高達2560*1600。目前就連一款高端的獨立顯卡都無法保證在這種解析度下流暢的運行所有遊戲,更不要說這款小小的筆記本了。配備視網膜級別顯示屏的蘋果MacBook Pro力求為用戶帶來最細膩的日常圖像表現,包括文本、圖片及視頻等,遊戲絕非是其主要用途。當然了,配備銳炬5100顯卡的蘋果MacBook Pro筆記本在顯示性能上也絕非等閒之輩,偶爾玩玩遊戲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屏幕原生解析度太高,在測試中我們發現當遊戲解析度低於1280*800時,畫面的鋸齒感會出現。而在1920*1080(1200)解析度下,畫面就變得細膩多了。當然了,在該解析度下勢必要降低一些遊戲特效,這樣才能保證遊戲的流暢運行。
三臺配備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設備都擁有著不錯的遊戲體驗效果
儘管未來人類X411-47J1的體積並不大,但我們要知道這並非是一款純為便攜性設計的辦公用筆記本。高達47W的CPU TDP註定了他無法完成長途奔襲的任務。
其實一直以來,筆者都對在筆記本電腦中配備較高性能獨立顯卡這件事持保留態度,畢竟筆記本的電力續航有限,且散熱成問題。因此,配備了高性能集成顯卡的筆記本出現才得以將這種現象改觀,比如未來人類X411-47J1。配備高性能的i7處理器以及銳炬Pro顯卡,無論是在日常工作還是遊戲中用戶都可以獲得非常流暢的體驗。想要考慮購買一臺全能筆記本的用戶不妨考慮一下這種方案,畢竟獨立顯卡遊戲筆記本便攜性差,續航時間短且價格昂貴。如果只是為了玩遊戲,何不購買臺式機呢?
三臺設備中,技嘉Brix Pro平臺算是代表了一種PC形態的新勢力,在保留了PC DIY靈活性的同時又增加了驚人的便攜性。小巧的它既可以長久放置在桌面使用,又可以攜帶至某處使用。而這類超迷你PC的出現極有可能創建PC DIY的新標準。或許你已經厭倦了笨重的機箱,也並不想花太多的資金組建PC,那麼技嘉Brix系列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銳炬5100及銳炬Pro 5200對比分析
儘管通過本次測試我們可以看出由於Mac平臺因沒有DirectX導致發揮不如Windows平臺,但我們也不能否認銳炬5100和銳炬Pro 5200在性能上還有有著差距的。儘管都擁有40個處理單元,但銳炬Pro 5200配備的128MB eDRAM可以大大的提升顯示核心的運行效率,這就要比全部顯存資源都取自內存的銳炬5100強出不少。另外從封裝及功耗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採用銳炬5100顯卡的CPU封裝均為BGA1158,而採用銳炬Pro 5200顯卡的CPU封裝均為BGA1364,且配備銳炬5100顯卡的BGA1168處理器TDP普遍在28W,而配備銳炬Pro 5200顯卡的BGA1364處理器TDP均在47W以上,我想這充分說明了兩款顯示核心間的差距。
●集成顯卡平臺千萬不要忽略的問題
在前文驅動介紹頁(配備專屬軟體 銳炬顯卡驅動介紹),筆者曾經提到儘管Intel平臺對於內存的單/雙通道與否並不敏感(拜其強大的CPU內存控制器所賜),但是集成顯卡平臺務必要配備雙通道內存。我想通過前面的各項遊戲測試大家也能看出,技嘉Brix Pro在單/雙通道內存下的遊戲表現截然不同。
組建或採用集成顯卡平臺務必搭配雙通道內存
上圖黑框內顯示的是本次所測試的技嘉Brix Pro平臺在GPU-Z下單/雙通道內存的截圖。可以看到在顯存位寬一欄,單通道平臺僅為64Bit,帶寬為12.8GB/S。而在雙通道情況下,顯存位寬及帶寬分別翻倍,達到了128Bit/25.6GB/S。當然,如果你選用獨立顯卡,那麼內存是否雙通道是完全不會影響到這些參數的,但是集成顯卡的顯存共享自內存,因此雙通道的組建就變得非常重要。通過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總結出,在銳炬Pro平臺,單通道內存平臺的圖形性能僅為雙通道內存平臺的80%,這個數字差距在性能本就不富裕的集成顯卡平臺影響頗大。
●未來:Intel該做些什麼?
◎優勢
自APU平臺發布以來,AMD在集成顯卡平臺的建樹一直要比Intel大。不過銳炬及銳炬Pro的出現讓集成顯卡的未來充滿著可期待感。要知道Haswell僅僅是Intel集成顯卡發力的第一代產品。
相較APU平臺,Intel的旗艦集成顯卡銳炬Pro 5200擁有著一大優勢,那就是板載了高達128MB的eDRAM。優先調用板載的128MB eDRAM可以大大加強集成顯卡的運算效率,而本就比AMD強的Intel內存控制器也可以讓調用內存為顯存的效能更高。
未來,Intel銳炬系列集成顯卡讓我們充滿期待
◎技術待提升
不過Intel在將來仍需繼續完善集成顯卡的各項指標。通過DIE面積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配備了銳炬Pro 5200顯卡的BGA1364處理器擁有巨大的DIE面積,這說明Intel在控制集成顯卡核心面積方面仍需努力。另外,拿移動平臺舉例來說,配備銳炬Pro 5200顯卡的處理器TDP高達47W,而配備銳炬5100顯卡的處理器TDP一下降為28W,這其中的功耗差距與這兩款顯卡之間的性能差距成正比嗎?答案顯然是不。
另外,Haswell處理器相較IVB處理器在總體發熱上呈現了增高的態勢,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原因都源於集成顯卡的發熱(當然還有Haswell處理器內置了VRM的原因*什麼是VRM?)。在未來,Intel集成顯卡的性能一定以及肯定會更強,但是發熱和功耗也應得到控制。
◎腦袋要靈光
技術方面自然有著提升空間,但是市場策略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文章開頭筆者講的故事中,大家多少也能了解Intel高層對於CPU與GPU搭配的看法。儘管Intel現在喊出了「i5i英雄」的口號,力求將i5推廣為最主流的遊戲處理器,但目前在移動平臺,配備旗艦級銳炬Pro 5200顯卡的處理器,仍然只有i7。
喊出了「i5是主流用戶暢玩遊戲的CPU」,又沒有在i5移動處理器上配備銳炬Pro 5200,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我們希望在接下來,有越來越多配備銳炬Pro顯卡的處理器出現,並配備至越來越多的i5處理器上。
儘管擁有3款配備銳炬Pro 5200顯卡的BGA1364桌面級處理器,但臺式機絕大部分份額是被LGA封裝處理器所擁有的,而Haswell LGA1150處理器配備的最高型號集成顯卡僅為HD4600,這也難免被用戶恥笑Intel集成顯卡的性能孱弱,畢竟大家都沒有體驗過銳炬Pro顯卡。在未來,桌面級市場也應加大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推廣,讓更多的桌面級CPU配備銳炬/銳炬Pro顯卡。而由於配備中高端CPU的用戶基本都會選擇獨立顯卡,因此銳炬/銳炬Pro現在只有在中低端平臺出現才會發揮最大的價值,比如i3、奔騰甚至賽揚。試想一下,當奔騰處理器配備了性能強勁的銳炬Pro顯卡之後,性價比還會是AMD APU平臺的優勢嗎?當然,如果Intel真的這樣做是否會導致AMD寸步難行,我們也只能在腦海中完成這一幕畫面了。
◎只剩期待
Haswell處理器將要唱響謝幕的奏鳴曲,隨之而來的是14nm Broadwell處理器。移動平臺作為Broadwell處理器的先頭軍將在不久的將來與我們見面。當然除了更先進的製程之外,Broadwell還將為我們帶來性能更加強勁的Intel集成顯卡!有消息稱,Broadwell處理器的集成顯卡最大單元數將達到48個,而明年到來的Skylakes處理器集成顯卡最大單元數竟然達到了恐怖的72個!這是令人驚訝且充滿期待的數字。
銳炬及銳炬Pro顯卡的實際表現沒有讓我們失望,這更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Intel在圖形領域會做的更好。APU和銳炬Pro究竟鹿死誰手?我們一起看「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