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化學?
「化學」若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學問」。化學學科研究的是物質的結構、組成、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希望藉助物質間的化學反應製造出新材料、新能源,從而解決人類不斷增長的吃、穿、住、行方面的需求。
學者對化學的解釋
著名化學家徐光憲說:「化學是不斷發明和製造對人類更有用的新物質的科學。化學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
北京大學前校長周其鳳說:「化學的最迷人之處,是它在長期的實踐中開闊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提供了資源開發的依據,賦予人類以非凡的創造和合成化合物的能力。依靠化學,不僅能夠改造原有的化學物質,而且可以創造出自然界原本沒有的化學物質。人類日益美好的衣、食、住、行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化學的貢獻;當代科學技術領域的重大成就也無不直接或間接地依賴者化學的發展。沒有化學,便沒有現代人類文明。」
化學類包含四大專業
化學專業
主幹學科:化學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化學 | 專業代碼:070301 | 門類:理學 | 學科:化學類 | 學歷層次:本科 |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部分高校的專業方向培養:分析與檢測、精細化學工業、科學、藥物、化學製藥。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紮實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化學學科的最新知識及學科發展的前沿狀況,具有向不同領域發展的潛力和素質,特別是在交叉學科的進一步深造方面具有優勢;旨在培養富有科學研究的創新和挑戰精神並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並能在大中型高新技術產業、公司、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從事科研、教學、開發和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及化工製圖。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在精細化工相關企事業單位、商貿公司從事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生產管理、生產監督、環境監測、質量檢驗、技術服務等工作。還可到相關行業從事化學品的應用研發、安全管理、質量檢測等工作。
應用化學專業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應用化學 | 專業代碼:070302 | 門類:理學 | 學科:化學類 | 學歷層次:本科 |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製藥、藏漢雙語、功能材料、精細化工、藥物合成 質量檢測、分析與檢測、藥用化妝品、產品檢測技術 化學材料與技術。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應用化學理論基礎和具有較高外語水平及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夠適應從事精細化工、有機合成、生物化學、生物化工、藥物合成及環境保護等相關專業的產品研製、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並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寬口徑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現代儀器分析,材料化學,化工原理,化工工藝,化工儀表自動化,化工設備,化工設計,化工企業管理。
就業方向
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行業包括教育、材料、軍工、汽車、軍隊、電子、信息、環保、市政、建築、建材、消防、化工、機械等行業。部門包括:各級質量監督 與檢測部門、科研院所、設計院所、教學單位、生產企業、省級以上的消防總隊等。該專業畢業生適宜到石油化工、環保、商品檢驗、衛生防疫、海關、醫藥、精細 化工廠等生產、技術、行政部門和廠礦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也適宜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化學生物學專業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化學生物學 | 專業代碼:070303 | 門類:理學 | 學科:化學類 | 學歷層次:本科 |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化學生物學是化學與生物、醫學全面交叉結合的新興學科,培養具有堅實的化學與生物學基礎知識和較廣泛的化學生物學交叉領域知識,熟練掌握化學與相關生物學實驗技能,具備從事化學生物學交叉領域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創新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高級人才。畢業後的學生應能勝任化學、生物學及生物製藥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科研及管理工作,也可在化學、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以及生物製藥技術等領域繼續深造。
主幹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生物無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儀器分析、高分子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導論、化學生物學、化學工程基礎及化工製圖等。化學基礎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化學生物學綜合實驗。
就業方向
該專業的就業前景相當廣泛,學生畢業後適宜到科研部門、高等學校從事研究工作和教學工作;適宜到化學、藥學、醫療、生化製藥、生物工程、無機新材料、化工、輕工、能源等行業,以及廠礦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部門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和管理工作。
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分子科學與工程 | 專業代碼:070304 | 門類:理學 | 學科:化學類 | 學歷層次:本科 |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本專業優化化學與化工教學內容,增添新的交叉學科知識,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擁有寬廣深厚的化學、化工基礎,具備較強創新意識、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學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能力的複合型高素質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質和寬廣深厚的化學、化工基礎,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學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複合型高素質人才。
該專業既不同於傳統的化學、化工類專業,更非化學與化工專業的簡單加和,它注重用分子層次的理論和知識解決化學以及相關的環境、材料和生命科學的問題,同 時立足於國家亟待發展的功能性化學新產品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的需求,優化化學與化工教學內容,增添新的交叉學科知識,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主要課程:材料物理性能、藥物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物理性能、化工安全與環保、環境化工、化工分離工程、生物化工、化工設計、綠色化學工藝學、化學反應工 程、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無機材料化學、高等有機化學、高等無機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生物化學、儀器分析與技術、結構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 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可到相關行業或部門從事科研、教學、開發、設計、管理等工作。同時,本專業學生將以較高比例進入研究生階段深造,主要從事科學研究與新技術開發工作。
易混淆的三個專業: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化學專業是傳統的基礎專業之一,在教育部2012年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屬理學中的化學類。化學大類中,化學和應用化學是兩個基礎專業,工學中有個化學工程與工藝,這三個專業往往容易混淆。
簡單來說,化學偏重於研究物質變化的規律性;化學工程注重如何將實驗放大得到產品;應用化學介於兩者之間。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同樣發現了一種化學新物質,化學專業更關心這種物質是怎樣合成的,而化學工程則更關心這種物質有怎樣的用途,以及如何大規模的生產。應用化學雖說是理科,但與純理科不同,也比較強調「應用」,是介於化學和化學工程之間的應用理科專業。
對於高中生,想報考化學專業需要往哪方面去培養自己?
首先,你要善於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關於化學方面的知識;其次要動手去驗證你的想法,可以在學校的實驗室裡,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些小實驗,也可以用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化學這門學科和數學、物理類似,也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來進行推演。
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可以報考化學,但是色弱或者色盲考生不宜填報化學專業,在2017年實行新高考方案的上海市和浙江省的考生,對於選考科目也有要求,有興趣的家長請參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招生章程》和高考體檢結果填報志願。
北京化工大學的陳詠梅教授介紹:「我校不建議色弱或者色盲考生填報化學專業,身體專業受限不僅會影響在學校期間的專業學習,也會影響學生畢業後的求職就業。對於2017年實行新高考方案的上海和浙江省的考生,我校對化學專業制定的選考科目要求為必測物理或者化學。」
什麼人適合報考化學專業呢?
以下幾點網友建議供參考:
1.對化學專業擁有超乎尋常的熱愛,可以持續保持對化學學習的熱情,不輕易退縮;
2.如果理想是專心搞研究,本科遠遠不夠,考研、讀博、出國,都需要有超級好的成績或經濟實力,搞科研不是一兩個實驗就能出成績,也要有足夠的意志力;
3.化學需要反覆做實驗,即使有了對化學的熱情也不夠,還要執著、執著、再執著。
就業前景
化學是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化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
可以在化工相關企事業單位、商貿公司從事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生產管理、生產監督、環境監測、質量檢驗、技術服務等工作。還可到相關行業從事化學品的應用研發、安全管理、質量檢測等工作。
就業方向
化學專業的就業面相當寬泛,畢業生主要到高校、科研機構、輕工、醫藥衛生、環保、建材、食品等與化學相關的政府部門工作。
化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有一定化學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能在大專院校、中學、教育行政等相關部門從事教學與教育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化工、醫藥、環境等行業,從事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現代教育學、化學工程基礎、化學教學論等。
就業去向:畢業生可在大專院校、中學、教育行政等部門從事化學教學與教育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化工、醫藥、環境等行業,從事技術開發、產品檢驗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同時為研究生教育輸送合格本科人才。
最多就業行業:教育行業
應用化學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並受到基礎化學研究和應用化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在化學電源、電化學表面處理、冶金及化學相關領域從事科研、開發和產品生產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等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工原理、分離化學、電化學測試技術、電化學原理、電解工程、化學電源、電鍍工藝學、電化學設備與工程設計、電化學合成、金屬腐蝕與防腐蝕、新能源開發利用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化學電源、電化學表面處理與精飾、冶金、化工、能源、材料、軍工、環保以及其他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產品的生產規劃、工藝設計、運行管理、工程實施,產品的檢驗及教學工作。
最多就業行業:製藥和生物工程
環境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紮實的環境汙染控制基本理論與技術知識、熟悉環保政策法規,具備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汙染防治和環境監測與規劃、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政府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環保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化學、水汙染控制工程、大氣汙染控制工程、土壤修復原理及技術、環境物理性汙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資源化工程、環境工程監測、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
專業特色:環境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紮實的環境工程理論知識,專業技術和工程設計能力,特別是在(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生物化學處理、可持續發展的垃圾填埋處置及環境汙染修復的生態工程等方面的理論和技術獨具特色。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水汙染控制、大氣汙染控制、土壤與生態修復、資源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從事科研,環保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的規劃、設計、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
最多就業行業:環保
化學工程與工藝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的知識,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養和健康的身心素質,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動手實踐能力,能在化工、能源、環保、材料、冶金、信息、生物工程、輕工、製藥、食品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工廠操作與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學反應工程、化學分離工程、精細化學品化學、催化技術、化工設計基礎、化工製圖、有機合成化學及工藝學、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化學工藝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化工、能源、環保、材料、冶金、信息、生物工程、輕工、製藥、食品和軍工等部門工作或到有關部門從事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和產品生產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關的單位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最多就業行業:半導體和電子技術
製藥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化學藥物與天然藥物製備、工程設計與生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能在醫藥、農藥、精細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門從事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工原理、製藥分離工程、生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物合成、藥物分析、藥物製劑學、製藥工程與工藝學、製藥設備與工程設計、藥物設計基礎、天然藥物化學、生物製藥基礎、藥品生產質量管理工程(GMP)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化學製藥、中藥製藥、生物製藥、農藥和其他精細化學品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醫藥、農藥和其他精細化學品生產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工程實施,以及相關產品的質量監督和檢驗等工作。
最多就業行業:製藥和生物工程
能源化學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清潔能源技術、新能源開發利用、工程設計與生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較紮實的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綜合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能源化工部門或相關行業從事能源化工產品開發與研製、分析與測試、工程設計和工藝研究、生產過程及產品質量管理與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學反應工程、煤化學、潔淨煤技術、煤化工工藝學、催化技術、化工設計基礎、化工製圖、碳一化學及工藝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化工、煉油、醫藥、能源、冶金、輕工、材料等部門工作或從事能源化工產品開發與研製、分析與測試、工程設計和工藝研究,生產過程及產品質量管理與控制等工作。
最多就業行業:新能源
化學專業一般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理論研究,另一個則是化學的實際應用。由於化學是一個基礎性學科,也可以說是一個與工科沾邊的專業,所以各個高校對化學都非常的重視。筆者根據軟科提供的數據,為大家整理出2019年化學專業高校的排名情況。不怕辛苦的同學,有志於往化學方向發展的,則可以考慮這些大學。
化學評估結果具體是什麼情況?一起來看看!
在中國的高校當中,化學專業最好的可能是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術大學,這兩所大學在化學的理論研究方面是走在國內前面。因為化學是一個有理論。才有實踐應用的學科,所以化學界對於有強大理論基礎的高校都是十分的推崇,而北大和中科大則是理論基礎最好的兩所大學。
在排名前十位的高校當中,清華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的化學專業在實際應用中當中都是非常強,只是側重的方向不同。雖然在排名上沒有北大和中科大的高,但是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薪酬待遇不會比這兩所大學差。
在這份榜單當中,前50名幾乎都是被名校包攬。只有南京工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以及浙江工業大學是非211工程大學。其中,南京工業大學是排名第31位,超過很多的211大學。在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南京工業大學的化學也是被評為A類,而且該校還擁有多位化學領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也說明南京工業大學在化學領域也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化學類專業在大學期間是比較難學的,而且課程比較無聊,需要比較強的耐心。化學類專業就業率比較好的是應用化學,該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前往化工企業、食品企業、化學研究所等單位工作。相對來說,工作比較辛苦,薪酬待遇一般。
化學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的工作都是比較辛苦的,而且化學物品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考生們在報考化學類專業的時候,是需要明白的。有人說化學專業就是一個「坑」,工作累,而且還傷身體。也有人說,這是就業非常穩定的專業,即使就業形勢不好,化學類專業還是能夠找到工作,如果自己最後優秀,那麼進入研究所也是非常不錯的。
中國化工類「十大名校」
天津大學:化學工程中的的「麻省理工大學」
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
天津大學化工學科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當時的北洋大學、南開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河北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併組成,1997年,在原化工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長期以來,化工學院秉承「堅持一流標準,培養一流人才,爭創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貢獻」的發展目標,「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獲得學科評估「四連冠」,「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中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下設化學工程系、產品工程系、石油加工系、聯合化學反應工程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石油加工研究所,現有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綠色能源化工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上海市多相結構材料化學工程重點實驗室、大型工業反應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地,以及化學反應工程科學與技術教育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專業要遠遠強於北大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始建於1946年。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學科布局合理、師資隊伍和研究實力雄厚的工程科學系。設有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兩個專業。在研究生培養方面,1998年首批獲「化學工程與技術」和「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化學工程與技術」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率先入選國家重點一級學科,招收「化學工程」、「生物化工」、「化工工藝」、「應用化學」、「材料學」等二級學科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浙江大學:老牌綜合大學,化學工程專業成果驚人
浙江大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簡稱化工學院)的前身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是1927年由化工教育先驅李壽恆教授創立的我國第一個化工系。成立90餘年以來,化工學院人才輩出,久負盛名。化工學院建有化學工程與技術1個一級學科,是我國第一批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化工學科和第一批國家重點學科。建有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4個國家級的研究平臺,1個浙江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部級實驗室。
北京化工大學:化工中的「黃埔軍校」
北京化工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是北京化工大學核心學院之一,其前身涵蓋基本有機合成和無機化工等專業,始建於1958年,與學校同步創建。1978年院系調整後成立化學工程系,1984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設立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6年由化學工程系、製藥與生物工程系、環境工程系和化工研究所組建成立了化學工程學院。2000年,化學工程與技術獲得國家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化學工程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5年,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2006年,在教育部評估中心組織的學科評估中,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在全國同類學科中排名第5。2007年,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成為首批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014年設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化學工程學院是我國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已位居於全國著名大學同類院系一流水平行列。
大連理工大學:看看該校化學工程專業畢業的大師就知道他有多厲害
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學院成立於2010年11月,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系。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學科為遼寧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學院擁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五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並建有化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為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教育部立項建設的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化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為首批國家級教學團隊。學院所開設的包括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和普通化學及實驗在內的五門核心課程均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華南理工大學:中國東南部化工人才「沃土」
華南理工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於2008年1月成立,由原化工與能源學院與化學科學學院合併組建。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由中南地區幾所大學的化工系合併組建的華南工學院化工系。1960年創辦化學系,20世紀80年代初,化學系更名為應用化學系。1994年由化學工程研究所、化工系、應用化學系、環境研究所合併成立化工學院。2002年,應用化學系併入理學院,2004年獨立建制為化學科學學院。2004年化工學院調整學科規劃和布局,擴展為化工與能源學院。2008年,學校學科調整,將化工與能源學院和化學科學學院合併,更名為化學與化工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專業業界馳名,教風學風一流
合肥工業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於1958年成立化工系,開始招收化工專業本科生,1985年開始招收化工學科碩士研究生,2000年開始招收材料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10年開始招收材料化學工程、生物質化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60年來,學院是安徽省最大的化工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輸送化學、化工和材料等領域各類人才1.2萬餘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國家傑青9人等大批傑出學者專家和企業家,為國家化工產業發展、化工教育事業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川大學:西南一塊實力響噹噹的牌子,化工專業人才輩出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創建於1952年,時名「四川化學工業學院」,由中國化工教育先驅張洪沅先生、張銓先生和徐僖先生等一批知名專家教授整合當時的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華西大學、川南工專、重華學院、西南農學院、樂山技專、川北大學、西南工專、西昌技專等十所高校的化工系科所組建而成,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兩所化工高等院校之一。學院先後經歷了四川化學工業學院、成都工學院時期、成都科技大學時期、四川聯合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等發展階段。半個多世紀以來,學院作為國家布局在西部的化工高等教育基地,為我國化工科技人才培養、化工科技進步和化學工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一流化工學院。
湖南大學:和中南大學齊名,化工專業多項研究成果領先國外,學子備受青睞
湖南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有逾百年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8年嶽麓書院改制設湖南高等實業學堂所開設的分析化學課程,是湖南大學辦學歷史最長的學院之一。1926年,湖南大學正式定名即成立化學系,1946年成立化學工程系,1961年成立化學化工系,1996年成立化學化工學院。目前學院共設有4個系和1個中心:即化學系、化工系、應化系、化學生物學系、化學化工實驗中心。學院在3個專業招收本科學生:即化學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應用化學專業 。學院化學專業獲評為國家優勢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中國化學類「十大名校」
1、北京大學:頂級研究型
北京大學化學系肇始於1910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格致科化學門,是國立大學中最早設立的化學系,1994年更名為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化學學院)。北京大學化學學科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在歷次教育部全國高校一級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高校化學院(系)的相關學科評估與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化學學院始終以培養具有獨立思辨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傑出人才為使命;針對化學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同時注重與生命和材料等學科的交叉融合。
2、南開大學:老牌名校
化學學院起源於1919年南開大學建校伊始的化學門,正式成立於1995年4月,是由原化學系、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高分子化學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合併組建的實體化專業學院。其主體——化學系創建於1921年,是我國大學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
3、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起之秀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化學科學學院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化學系,始建於1978年,是國科大主要基礎學院之一。按照中國科學院的總體部署,現在的國科大化學科學學院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牽頭承辦,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國家納米中心、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等與化學學科相關的京內外二十多個研究所以及校本部共同建設。下設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含化學生物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科學與材料、化學實驗與綜合等6個教學研究室。
4、四川大學:中西領頭羊,名譽全國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的辦學可上溯至1907 年四川高等學堂化學門與應用化學門的開辦,逾百年來的辦學歷史形成了濃鬱的學術氛圍和優良的辦學傳統,已經成為國家布局西部的重要化學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
化學學院是國家首批研究生培養單位,1999 年獲得化學博士授予權一級學科點,2000 年獲準博士後流動站。目前,學院的博、碩士點涵蓋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綠色化學、化學生物學、放射化學等二級學科;有機化學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學院獲準「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9年成為「國家拔尖人才培養」試點單位,2009 年學院獲準「綠色化學」國家級教學團隊,2009 年化學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2011年「放射化學專業」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放射化學特殊學科點。2017年化學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5、武漢大學:與美麗的櫻花一樣齊名,芬芳美麗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是我國建立最早的化學院、系之一。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緒十九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煉鐵廠建立的化學學堂。1896年化學學堂併入湖北自強學堂的格致門,後改為化學門。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範成立,設數學理化部。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組建,正式定名為武漢大學理工學院化學系,王星拱教授擔任化學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國進行院校調整,湖南大學化學系和南昌大學化學系併入武漢大學化學系。
6、廈門大學:美麗、馳名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於1991年在化學系的基礎上建立。學院現設化學系、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化學生物學系共3個系。學院現有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納米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國家級平臺;譜學分析與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化學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理論與計算化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納米製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電化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關鍵材料工程實驗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學與化工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無機化學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電鍍及表面處理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福建省精細化工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廈門市分子納米技術與分析科學重點實驗室、廈門市合成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以及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化學類專業分委會、中國化學會《電化學》編輯部、中國空間學會生命起源與進化專業委員會、福建省化學會掛靠於學院。
7、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化學系始建於1926年。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原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滬江大學、大同大學、震旦大學與復旦大學七校的化學系合併,成為今日的復旦大學化學系。歷經九十餘年,化學系已成為我國培養一流化學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所培養的學生在各行各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一大批已成為學術造詣深厚、蜚聲於海內外的著名專家,其中在化學系工作或學習、進修過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有二十餘位。近年來通過「211」和「985」工程的建設,進一步為構建研究型大學化學學科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化學院系之一,始建於1920年,後由原中央大學化學系和金陵大學化學系合併成立南京大學化學系,1993年成立化學化工學院,下設化學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和化工系。學院化學學科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2003、2009、2012年由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分列第二、第三、第二名。
9、中國科技大學:譽滿全球的高等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由化學物理系、應用化學系、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和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六個單位組成。
1958年學校創立初時,共設有十三個系,其中與化學學科有關的系包括化學物理系、放射化學和輻射化學系、地球化學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系、以及公共基礎課的化學教研室。九十年代學校開始建立學院體制,1996年學校將化學物理系、應用化學系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合併組建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建院過程中,將化學物理系的有機化學教研室和應用化學系的無機化學教研室、分析化學教研室合併起來新設立成化學系;將化學物理系的感光化學教研室、計算化學教研室和普通化學教研室與應用化學系的輻射化學教研室、工化教研室合起來成為新的應用化學系;將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高分子化學教研室和高分子物理教研室劃出來,設立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這樣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共有五個系,即化學物理系、應用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化學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10、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化學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的前身可追溯到創辦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和育英書院。幾經演變,求是書院1912年發展為浙江高等學校,並於1915年創建化學系,1928年發展為浙江大學化學系;育英書院1897年創建化學科,1914年育英書院發展為之江大學,化學科於1920年發展為化學系;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浙江大學化學系與之江大學化學系合併組建浙江師範學院化學系,1958年發展成為杭州大學化學系;1958年浙江大學恢復化學系。1998年四校合併後,由浙江大學化學系與杭州大學化學系、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農業大學基礎部化學教研室合併組建成新的浙江大學化學系。
中科院四大王牌院所
1、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始建於1948年12月,經過幾代應化人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及產業化於一體,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和影響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成為我國化學界的重要力量和創新基地。
六十九年來,長春應化所高擎發展應用化學,貢獻國家人民的旗幟,堅持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協調發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項,其中包括鎳系順丁橡膠、火箭固體推進劑、稀土萃取分離、高分子熱縮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項,創造了百餘項「中國第一」,榮獲國家自然、發明、科技進步獎60多項,院省(部)級成果獎400餘項;申請國內和國際專利2100多項、授權1900多項;發表科技論文16000多篇,專利申請、授權數和論文被SCI收錄引用數持續位居全國科研機構前5位;培育了以中科院系統第一家境內上市公司—長春熱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英華」),構建了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創新基地、浙江(杭州)材料與化工研究院、常州儲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院、青島中科應化研究院等創新基地;建成了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分析測試中心、2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和1個中科院工程化研發平臺;成批成建制地向30餘個新興科研機構和新興企業輸送專業人才1200多人,有28位在本所工作和學習過的優秀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應用化學的搖籃」;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多種榮譽稱號,不斷為我國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創新貢獻。現已發展成為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及產業化於一體,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和影響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成為我國化學界的重要力量和創新基地。主要學科方向: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
2、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
創建於1950年6月,是中國科學院首批成立的15個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於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從開展抗生素和高分子化學的研究起步,經過近60多年幾代人艱苦創業、奮力拼搏,在以有機化學研究為中心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高新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我國「兩彈一星」研製、「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和「物理有機化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自由基化學中取代基離域參數和有機分子簇集概念」等一批攀登科技高峰的重要成果中做出重要貢獻。有機所在以有機化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導,圍繞人口與健康、資源與環境、新材料三大領域,重點突出健康和生命、環境和生態系統、資源利用與開發、新材料、能源開發應用和國家安全等領域中相關的基本有機化學課題等六大研究方向,帶動化學生物學、金屬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元素有機化學、物理有機化學、化學信息學、有機材料化學和有機分析化學等八大學科發展。
3、中國科學院北京化學所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是以開展基礎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並與高新技術應用和轉化工作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高水平的研究機構。
化學所的主要學科方向為高分子科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無機化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化學所堅持科學技術的原始創新;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化學所不斷加強高技術創新和集成,高度重視化學與生命、材料、環境、能源等領域的交叉,在分子與納米科學前沿、有機高分子材料、化學生物學、能源與綠色化學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設和完善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先進高分子材料基地。
建所以來,化學所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成果獎勵300餘項,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發表SCI論文數、論文被引用篇數等方面,連續十多年名列全國科研機構前列,特別是高水平論文數不斷增長,顯示了化學所基礎研究的實力和創新能力。化學所專利申請和授權數在中國科學院研究機構中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應用於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4、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創建於1949年3月,當時定名為「大連大學科學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大連化物所是一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應用研究和技術轉化相結合,以任務帶學科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來,大連化物所通過不斷積累和調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連化物所成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首批試點單位之一。2007年經國家批准籌建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2010年8月,大連化物所在「創新2020」發展戰略研討會中將所發展戰略修訂為「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加強技術集成創新,以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研究為主導,堅持資源環境優化、生物技術和先進材料創新協調發展,在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創建世界一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