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可知,生物醫學工程類包括生物醫學工程、假肢矯形工程2個專業(T代表特設專業),具體名單如下: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簡介:
本專業要求學生深入掌握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理論醫學與工程相結合的科研能力,解決生物醫學領域中的科學研究,醫療儀器研製,產品開發以及大型醫療設備的操作,維修管理等問題,同時也能勝任其他領域的電子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具有較廣泛的就業前景。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的基本訓練,具有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的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該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為管理機構和國家機關、醫學機構、國際製藥、保健品企業等。
假肢矯形工程專業簡介:
假肢矯形工程專業作為健康科學領域中一個新興的複合型、交叉型專業,涉及康復醫學、生物醫學工程、機械學、電子學、高分子化學、材料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多種學科。
假肢矯形工程是應用現代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為補償、矯正或增強殘疾人已缺失的、畸形的或功能減弱的身體部分或器官,使殘疾人在可能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或代償功能和獨立生活的應用性技術,是康復工程的主要內容之一。
就業方向:可從事國內外康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從事與假肢、矯形相關的科研、教學、醫療技術開發和技術管理等工作。本專業的就業前景廣泛,畢業生可在進入假肢裝配中心、假肢零部件生產廠,研製與開發社會需求的假肢矯形工程產品或者是進入政府的醫保單位從事假肢矯形器醫療保險技術管理,或到裝配中心、假肢部件生產廠從事車間管理工作。
生物醫學工程類專業是從工程角度運用高科技手段解決生物學與醫學基礎理論及臨床中的防病、治病問題,保障人民健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的學科方向主要有: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各類大型醫療設備。生物醫學工程是生物、醫學與工程科學的交叉融合學科,主要應用於新型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產業,為醫學工程和生命科學關鍵問題提供科學技術基礎。
這是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綜合了工程學、物理學、生物學和醫學,它的發展過程與世界高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同時它採用了幾乎所有的高技術成果,如航天技術,微電子技術等。
是不是很牛的樣子,世界存亡,科技更替,上天入地,簡直就是人類的希望......
如果往大了說,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需要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從事研究、開發。所以它和醫學、生物有關係,但和電子信息關係最大,不是醫學類專業、生物類專業,是典型的工科專業,屬於計算機和電子類專業大方向,畢業後授予的不是醫學學士,而是工學學士。如果是自動化是製造業和IT產業的橋梁,生物醫學工程則是醫學和IT的橋梁,二者都是有交叉複合特點的弱電信息類專業,屬於不錯的專業系列,比大部分傳統工科要好。
該專業的就業方向,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比如醫學臨床中的人工器官、超聲波成像技術、CT、核磁共振等醫療技術和器械,就來自於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為醫療器械領域的企業,像飛利浦、西門子等知名企業,也可以在醫院工作的設備、影像科、臨床工程、信息中心等相關科室工作。除了這些最相關的就業去向,生物醫學工程也可以從數學算法,醫學電子、生物醫學信息學,生物醫學光子等等。
就業分析:
目前國內該行業處在發展階段,還未真正成型,對於本科畢業生來說,要進國家科研單位,或者大型研究機構很難,一般的企業、醫院還都不招聘該專業的畢業生,或者說需求不高。可以說大部分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偏離本行就業了;少部分背景深厚,經濟實力較好的,選擇出國發展;逃避現實慢就業的,都去考研了。
雖然現在看來該專業國內就業不理想,但這是一個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未來勢必成為主流行業。在國外,該行業發展較成熟,科技發達,教學完善,學術氛圍強,很多高科技公司對畢業生需求很大,而且待遇很好。
生物醫學工程方向很多,不同的學校方向有差別,有的還和智能醫療大數據結合,比如復旦的醫學影像方向。北航偏人體力學,骨骼相關,北大醫偏人體力學、醫用材料、生物結構等,華科更偏電子,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號稱第一,有三個方向,生物納米材料,人體力學和神經工學複合,重慶大學材料方向名氣大,浙大的醫用精儀基本上屬於電子了。納米、材料方向比較坑,其它都不錯,生物醫學工程強校本科都差不太多,所以研究生應該選好方向。
目前,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較強的大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