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在我們生活中是個高頻詞彙,比如說學習效率,它反映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的強弱。同樣道理,在生產生活中也會用到各種機械,它們有效率稱為機械效率,反映了機械的性能的好壞。那今天我們就來系統地學習機械效率。
在講機械效率之前首先要認識三種功
①總功
我們把拉力或者動力做的功稱為總功。
②額外功
在機械操作過程難免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或對完成操作目的沒用的功。
③有用功
為完成操作目的所做的功。
三者間的關係:
總功=有用功+額外功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用水桶從井中取水
總功就是人施加的動力;
打水這件事對人有用的就是將水從井底提上來,所以有用功就是克服水的重力做功;
而打水需要借用水桶這個工具,在將水提上來的同時也要克服桶的重力做功。所以克服桶的重力做功就是額外功(不考慮繩重)
知道三種功的關係後,我們總希望有用功在總功裡所佔的份額更大些,這就涉及到機械效率的問題了
機械效率
1、定義: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
這種定義方法叫比值定義法,可以直接得到機效率的公式
2、公式:

其中,η表示機械效率
注意:①機械效率結果要用百分數表示。
②機械效率沒有單位
③機械效率總小於1(因為有用功總小於 總功)
例題:小明用10N的力將重為8N的水從井底提至井口,已知井深5米。求提水的機械效率。
解:
有用功:克服水的的重力做功
W有=G水·h=8N×5m=40J
總功:拉力做的功
W總=FS=10N×5m=50J
η=W有/W總×100%=40J/50J×100%=80%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歡迎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