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大飛機三劍客」之一的AG-600水上飛機完成了她的首次水上起飛實驗。該機的水上起飛能力獲成功檢驗,這對AG-600項目具有重要意義,是該工程的一個重要裡程碑,證明了AG-600這一平臺已具備基本的實用化能力。
AG-600是一種上單翼四發重型水上飛機,一定程度上借鑑了早期的國產水轟-5型水上飛機。完全由中國自主研製,供應商也都是國內成熟廠家,戰時無需考慮零件供應不保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旦進入緊急狀態,AG-600的產能完全可以保證。
與運-20和C-919不同,AG-600的研製速度相對慢了許多。前兩種大飛機,一款已經進入中國空軍現役裝備序列,另一款也獲得了大量商業訂單。原因很簡單,即AG-600的急迫性沒有那麼高。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的利益已經深入到整個世界,我們需要運-20這種重型運輸機來投送力量,保衛自己的國內與海外利益。
同時,國內擁有巨大的民用航空市場,未來中國的航空公司也要走向世界,繼續採購外國客機並不適合本國經濟利益,故國產民用客機產業鏈的開山之作,即C-919的進展迅速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則是因水上飛機的研製難度比陸基飛機大。水上飛機在降落到水面的時候,需要具備船隻特性,故不僅要有良好的空氣動力特性,也要具備相當程度的水動力特性,且二者還要相互協調和妥協。
另外,水上飛機所面臨的起降環境較常規飛機來說更加複雜。水面不可能永遠是風平浪靜的,水上飛機往往需要在波浪起伏的環境下起飛或著陸,就像要求一架常規飛機在坑坑窪窪的跑道上進行起降一樣,其設計難度可想而知。這些問題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和仿真模擬才能解決。因此為了滿足安全性和可靠性,進度落後也就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了。
AG-600最大的價值並不是用於運輸,而是作為一個水上平臺本身的價值,尤其是改裝成反潛機之後的價值。不出意外的話,AG-600未來會部署在南海島礁基地附近,如果能將AG-600改造成反潛機,並分散部署在南海的各個島礁附近維持巡航,那麼假想敵的水下核潛艇將會受到非常巨大的制約。
同時,有了反潛機的配合,我方潛艇也可以在這片水域中更加方便且安全地執行各種任務,或者直接消失在大洋之中。這將大大提高假想敵的封鎖難度,且讓我方的海基核威懾的能力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