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年伊始,一部擱置四年的舊劇《風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走紅了。意料之外是因為這部劇無IP加持、無流量演員,四年時間電視劇市場足已改天換日;情理之中是因為這部劇的坎坷命運一直備受業內關注,而由《暗算》在前,「柳雲龍+諜戰劇」的組合標籤對觀眾始終是一大吸引力……劇集播出後,豆瓣評分8.1,口碑一致叫好,收視率更是橫掃螢屏,穩居第一,雙臺(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包攬前兩名。女主角羅海瓊在《風箏》之後沒怎麼接過戲,如今《風箏》熱播讓她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甚是感慨,「在這個浮躁的大環境下,我們這樣一部良心之作雖然有幾年了,但還是會喚起觀眾對好作品的認同,我想說的是踏踏實實做劇本、做劇,任何時候都是王道。觀眾都是很厲害的,有好劇他們自然會追,創作者們的誠心才能喚起觀眾們的真心。」
尋找影子貫穿始終
《風箏》的故事講述了國民黨軍統王牌特工「鬼子六」鄭耀先(柳雲龍飾)在多方勢力追殺中,巧妙隱瞞我黨情報人員「風箏」的真實身份並完成任務,前後橫亙三十年,跨越從內戰到1949年後多個歷史時期,以獨特視角講述一個共產黨王牌特工跌宕起伏、滄桑苦難的人生。從觀眾的視角看,「風箏」的身份從第一場審訊的重場戲中就已經亮明,而在此後的四十多集中,「影子」這位潛伏在共產黨高層的國民黨特務到底是誰就成了最大的懸念。「找影成了觀眾看劇的一個最主要的任務」,羅海瓊在接受採訪時強調。
「影子」到底是誰?是已經坦白曾經叛變革命且選擇自殺的江萬朝嗎?這個答案顯然不能說服觀眾,他顯然只是「影子」的一個影子。而劇情臨近收官之際,誰是「影子」也幾乎已有確定的答案。「讓觀眾不要看出來誰是『影子』,這是整個戲的任務。」為此,羅海瓊說那就把人物做減法,處理得越簡單越好,千萬不要複雜,因為一旦複雜,心理活動和表情變化一多,觀眾肯定會早早懷疑。「我以前演戲總愛把人物處理得稍微能討喜一點,不要太討厭,《風箏》完全沒有,我不怕觀眾在前面不喜歡她,因為我確定最後的那一下一定會打動觀眾,因為她太真了,藏都是那麼真。」
女性角色男性演法
回想起接拍這部戲的過程,羅海瓊用「得之我幸」來形容。原定的女主角因為腳突然受傷,劇組在開機十幾天後不得不面臨換人。找到羅海瓊時,她處於半停工狀態,以在家帶娃為主。聽說劇組已經開機要臨時換人,羅海瓊最初從心裡是抵制的,因為這種急茬任務的準備時間太少,倉促上馬很難說能拿出最好的狀態。在同為圈內人的老公的一再要求下,羅海瓊才看了劇本,「我老公說,如果你將來自己做劇,你總要知道好劇是什麼樣的啊。被他催著我就去看了三集,韓冰都還沒出場呢,我就決定要接。」
不過,由於從《借槍》之後將近三年沒拍過戲,羅海瓊已經不是演員的狀態了,剛去見柳雲龍時,柳雲龍的反應一度讓羅海瓊不太自信,「他說,呦,你現在長這樣?我說我啥樣啊?我倆就隨便聊了聊,臨走時導演跟化妝師說,先別剪頭髮,我說這是不想用我?後來,直到導演認可了,我開始剪頭髮,所有東西就來了。」
羅海瓊的自信從第一個鏡頭就回來了,「第一個鏡頭是我拿著望遠鏡在看飛機,望遠鏡一放,我大聲說,走……導演說太二了,太對了,這個『對』就是韓冰身上該有的東西,她絕對不是一個女性的東西,這是我對人物一種下意識的理解和塑造,也正是導演想要的東西。」
羅海瓊調侃說,韓冰雖然是女一號,但她覺得自己始終都在演一個男人,「她上過戰場,打過仗,前期不允許她有任何情感,情感為零,準備這個角色時能體會到那種壓抑,特殊戰線上的人就是這樣;後期當她的情感慢慢往外溢的時候,我就不用演了,很多生活給予我的東西就會不自覺地帶出來。」
浮躁環境再論信仰
和很多優秀的諜戰劇一樣,《風箏》的熱播同樣引發有關信仰的討論,羅海瓊對此深以為然,「是關乎信仰的問題。這個戲傳遞給大家的就是職業信仰,我覺得全社會的人都要把信仰紮實下來,包括這個戲也是一樣,我們踏踏實實地做了一部這麼好的劇,也是這個行業的職業信仰。」羅海瓊透露,《風箏》拍了七個月,但大部分演員只籤了三個半月的合同,沒有一個演員去談條件,這點特別讓人感動,「我們只有一個組在拍,導演又是一個很堅持的人,很多場景要是沒準備好,他寧願不拍。比如,我的戲本來說好是上午十點拍,可能到下午三四點鐘還沒拍到我,導演會過來特抱歉地說,還差兩條才能拍到你,我說沒事兒,你踏踏實實拍。他們真的是在認認真真做事,要是混事兒的劇組,多呆十分鐘我就炸毛了。」
但如今的大環境,混事兒的劇組是越來越多了。羅海瓊也直言,行業的很多標準已不復存在,好的差的已經審美模糊,「既然打算再出來拍戲,這些需要我用一個零的心態去面對,去適應,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我個性的東西。沒辦法,誰讓我們遇到市場轉型期呢,這是我們的命,演員就是這麼無奈和被動。但是,我一直相信堅持的意義,《風箏》光做劇本花了三年,現在才播,還是這麼受歡迎,這就是堅持的意義。我也想通過這個戲,喚醒行業,真誠的東西還是大家最想要的。」
■劇評
《風箏》永遠連著信仰的線
隨著《風箏》的熱播,收視一路走高,觀眾好評如潮。46集的劇情,結構緊湊,反轉自然,將諜戰劇拍出了新高度。
整個故事以1946年的山城為背景,中共情報人員與國民黨中統、軍統等幾大勢力互相滲透、掣肘,上演諜中諜、計中計,包袱不斷,懸念直到最後才被完全揭開。柳雲龍此番集導演和主演於一身,飾演名為戴笠手下「八大金剛」的老六、實為代號「風箏」的中共情報人員鄭耀先。
如果總結《風箏》中鄭耀先的一生,隱忍和信仰兩個關鍵詞必不可少。劇中,為了革命必須隱忍的精彩橋段俯拾即是。鄭耀先在敵特監聽監視下不僅要審訊中共情報人員曾墨怡,最後還要奉命親手將她帶入刑場;眼看著江心、陸漢卿等一個個被殺害,但為保大局又無法施於援手,有心而無力,必須隱忍,要多煎熬有多煎熬,要多戳心有多戳心。在義大利歌劇《蝴蝶夫人》的烘託下,鄭耀先為女友程真兒點了她愛吃的八分熟牛排,等來的卻是噩耗!同為情報員的女友在窗外被中統高佔龍設計用汽車撞死,瞬間兩人陰陽兩隔。儘管內心肝腸寸斷,卻必須強忍悲痛,偽裝優雅的樣子繼續就餐。
「我忍了十年,不知道接下來我還要忍幾個十年,我這一輩子,還能活幾個十年啊?我什麼時候能夠活得像個人?」鄭耀先的苦楚讓觀眾窺見那個年代中共情報人員的艱辛。沒有堅定的信仰是根本無法完成情報使命的。為了能像一把尖刀,在關鍵時刻插在敵人的心臟,鄭耀先成了令人咬牙切齒的軍統「六哥」,並以足智多謀和心狠手辣著稱。沒辦法,若要不被懷疑,只有比軍統更像軍統,但所有的偽裝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完成自己肩負的使命。
1949年後,鄭耀先化名國民黨留用人員周志乾,在不被認可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在革命一線,又體現出一個共產黨情報人員對信仰的堅守。《風箏》這部劇著力打造鄭耀先的身份形象儘管命運多舛,經歷各種「考驗」,他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信仰如磐,牢記使命如山,直至完成他的任務與使命。
馮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