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8月10日15時10分(記者林楠 實習生張靜)恰逢酷暑,又正值暑假時期,圖書館成為了市民納涼看報學習的好去處。近日,有市民反映,重慶市沙坪垻區圖書館內光線昏暗,對視力有一定影響,希望該圖書館能進行改善。對此,華龍網記者實地探訪該圖書館,對現場讀者進行了隨機採訪,發現讀者們燈光的明暗認知不一。記者隨後聯繫了重慶市中醫院眼科專家,為何不同的人對同樣的光線有不一樣的感知?到底在什麼樣的光線閱讀對眼睛最好?
市民:沙坪垻區圖書館光線昏暗導致視力下降
近日,華龍網問政平臺收到了市民王女士的建議。王女士認為,沙坪垻區圖書館燈光昏暗,損害了閱讀者視力,導致視力下降。她提出,圖書館的三樓有很多看報的老年人,而老年人本身視力不佳,如此會引起閱讀障礙。所以,王女士建議圖書館應改善燈光設施設備,為市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
對此,記者來到了沙坪垻區圖書館實地走訪。在圖書館的三樓閱覽室,記者發現,每張桌子上方亮著一盞燈,燈中有三根燈管,在閱覽室的兩側安裝了5面大玻璃。
隨後,記者對正在3樓閱讀的讀者進行了隨機採訪。正在看報的周老先生說,他經常跟老伴來圖書館看報,對圖書館的光線沒有什麼不滿,認為光線還可以,看報沒有什麼問題。當然,如果想要光線更好,就需要坐在靠窗的位置,但若在大晴天坐在窗邊,光線照在報紙上,就會出現強光,很刺眼。正在讀四年級的楊檸萌小朋友表示,圖書館的光線合適,不會影響到她看書學習。
記者又來到圖書館的24小時借閱室,對正在讀書的李女士與楊女士詢問了光線問題,兩人均表示對圖書館的燈光沒有意見,不會感到昏暗,看書不吃力。
醫生:過亮或過暗的光線都不利於眼睛的保護
同一個空間下,為什麼閱讀者對光線的感知會不一樣?記者帶著這個問題採訪到重慶市中醫院眼科的李慧麗主任。李主任告訴記者,因為人對亮度的感受受到瞳孔與光敏度(視錐細胞與視杆細胞)調節影響,所以存在個體差異。同時,人的適應能力不同,感受不同,比如長期處於暗處的人與長期處於亮處的人同時進入暗處瞳孔調節有差異。
李主任還提到,過亮或過暗的光線都不利於眼睛的保護。當光線過暗時,物體顯示不清楚,人們為了看清會選擇拉近距離,睫狀肌過度緊張導致視力下降。當光線過亮時,視網膜黃斑區會被灼傷,導致看事物模糊,網膜變薄,黃斑裂孔等。
專家:伸出你的手掌便可測光源質量
什麼樣的光線算是合格的閱讀光?對此,記者向重慶工商大學客座教授、原重慶市質監局副局長、巡視員呂長富進行了諮詢。呂長富表示,對眼睛有益的燈光應該從光線的照度、色溫、顯色指數等多方面去判定。
一是照度適宜,即光線過暗或過亮對視力都會有影響。通常閱讀區域的照度應不低於300Lux,最好選擇500~1000Lux為好,如果是學生用「護眼燈」,應選擇7瓦左右的LED燈或14瓦左右的節能燈為宜。二是光線均勻、柔和、不刺眼。三是燈光的色溫不宜過高。在長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間場所,應規避色溫大於5000K的燈光,最好選擇4000k以下、白中略帶一點黃色的暖光為宜。四是燈光還原物體的顏色不應失真,即顯色指數不宜過低,通常選擇80以上為好(自然光的顯色指數通常為100)。五是燈光無頻閃,即用手機的攝像或者照相功能近距離(30釐米左右)觀察,無明顯的燈光閃爍為好。此外,他還強調,使用大功率的白熾燈不但耗能、發熱厲害、不安全,而且最新科研成果顯示,大功率白熾燈的頻閃還極其嚴重。
閱讀光源到底好不好?市場上眼花繚亂的燈泡該怎麼選?呂長富支招,首先,檢測燈光的顯色指數需要將手放在距燈光30公分處,若燈光照射在手上是發紅,手上有血色,則是正常的,若燈光發白髮藍,則是劣質燈。
圖書館:燈光是經過專業設計的標準閱讀燈光
那麼,沙區圖書館的閱讀燈光到底合格嗎?記者在現場發現,圖書館所用光源為節能燈和LED等,並沒有白熾燈。而據沙坪垻區圖書館館長石仕榮表示,圖書館的燈光是經過專業設計的24支光,這是最適宜眼睛在看書的標準燈光,「而且我們在3樓的閱覽室安裝有大玻璃,對自然光的採集也是較充足的。」
另外,圖書館的24小時借閱室是全天開放,因此設計了兩排燈管,白天和晚上分別使用。「一是為了讀者的眼睛考慮,夜晚光線不易太亮,二是為了燈管的使用壽命以及讀者安全考慮,兩排燈管需要交替使用,防止燈管的過度使用而發生燒毀等情況。」石館長說,至於借閱室的燈光則是每個書架上方有一盞,但因為燈光和陽光等對書籍紙張有所損害,因此,書庫的燈光不易太強。
石館長表示,現在的重慶正直夏天,陽光充足,有時圖書館中的讀者會將窗簾拉上,工作人員為防止光線太大刺眼也會關閉幾盞燈。「若有讀者認為光線昏暗可告知服務臺的工作人員來開燈。圖書館的所有員工十分重視市民的各種關於圖書館的建議,大家會虛心接受各方的提議,努力為市民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讀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