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與觀測的10倍差距,帶來暗物質的新問題

2020-10-30 北京科協

據科學家的計算,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大約為930億光年,其中包含了至少兩萬億個星系。


我們地球所處的銀河系有上千億個恆星,大部分恆星可能都有各自的行星系統,恆星之間還有大量的氣體和塵埃。
但是,看似如此龐大的數量對整個宇宙而言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最新計算表明,物質約佔宇宙總質量和能量的31%。我們可見的這些構成行星、恆星、星系的常規物質又僅僅佔到了總物質的20%,而剩下的80%是未知的、無法看見的暗物質。


最新計算表明,物質約佔宇宙的總質量和能量的31%,暗能量約佔69%。常規物質佔據物質的20%,其餘的80%是未知的暗物質。| 圖片來源:Mohamed Abdullah, UC Riverside
在我們「已知」的宇宙中,所有星系以及其中的恆星和行星等物質都由重子構成。重子是一種由三個夸克構成的複合粒子,質子和中子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重子。暗物質則不同,它並不是由重子構成的,一些研究推測,它很可能是由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粒子構成。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一些研究推測,暗物質很可能由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粒子構成。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薇拉·魯賓(Vera Rubin)觀測研究大量星系自轉曲線,發現星系外圍的旋轉速度遠超過預期。她由此推斷,存在大量看不見的物質在為星系提供質量,才能維持它們如此高速的旋轉。這一發現成了暗物質存在的重要線索,也是暗物質這一研究領域的裡程碑之一。
在先前的研究基礎之上,宇宙學標準模型(ΛCDM)提出,宇宙中存在大量冷暗物質,這種物質的運動速度等同於經典速度下運動的物質。由於運動速度較低,冷暗物質可以形成包裹著星系的巨大團塊,這些團塊被稱為暗物質暈。


暗物質暈示意圖。| 來源:Wayne Ngan/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除了冷暗物質,還有其他暗物質模型提出了溫暗物質和熱暗物質的假想概念。這裡的「冷」和「熱」並非真的在說溫度,而是指粒子本身的大小相對於原星系的大小。而粒子的大小決定了運動的快慢,也決定了其熱力學性質,比如熱暗物質的速度接近光速。
但這些都只是科學家對暗物質做出的假設。由於暗物質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它不會發射、吸收或反射光,所以也就無法通過電磁波進行觀測和研究。因此,它一直是宇宙中最神秘的未解之謎之一。
在現代天文學研究中,科學家們會利用引力透鏡對暗物質進行探測。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質量會使空間彎曲,從空間中經過的光便也會發生偏折。假如我們需要觀測一個十分遙遠的星系,但由於望遠鏡的能力有限,可能很難完成。但如果存在一個質量很大的星系團,正好位於地球和遙遠星系之間,這一星系團的巨大質量會使空間彎曲,光線就會像經過一個凸透鏡一樣發生偏折。於是,從地球上進行觀測時,遙遠星系看上去就會比它的實際大小更大,也更便於觀測研究。
當星系團的質量極大時,會形成強引力透鏡,這種效應不僅可以放大遙遠的星系,甚至可以讓我們觀測到多個像、一段弧或是一個圓環。


引力透鏡示意圖。| 來源:NASA, ESA and D. Player (STScI)
簡單來說,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探測暗物質時,觀測者可以通過望遠鏡的成像推導出遙遠星系的光線被彎曲的程度,從而計算出作為引力透鏡的巨大星系團的質量,然後將計算出的星系團質量和實際可見物質的質量進行比較,找出兩者之間的差異。這種質量上的差異可以歸結於包裹著星系團的暗物質暈。由此,科學家便能推測暗物質的存在,並計算出暗物質的質量。
在Science上刊登的一項新研究中,義大利博洛尼亞天體物理與空間科學天文臺的Massimo Meneghetti等天文學家,有了關於引力透鏡和暗物質的新發現。研究人員認為,聚集在星系團內部區域的暗物質可以導致嵌在整個大型引力透鏡中的小型引力透鏡效應。當這些小型引力透鏡足夠多且足夠密集的時候,就可能導致更強的引力透鏡效果,這一現象被稱為星系-星系強引力透鏡(Galaxy-Galaxy Strong Lensing,GGSL)。


GGSL示意圖,圖為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大型引力透鏡,其中(B),(C),(D)為3個嵌入的小型引力透鏡。| 圖片來源:[1]
基於ΛCDM的計算機模擬表明,GGLS現象應當比較少見,平均每10個星系團中才有一個星系團出現GGLS現象。然而,研究人員在分析了哈勃望遠鏡和智利甚大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後發現,在11個星系團中竟出現了13例GGSL現象,也就是說,觀測結果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相差了10倍多。這似乎暗示著,實際星系團中高密度暗物質團塊要遠多於計算機模擬的結果。


橙色曲線表示模擬結果,其他曲線表示觀測結果,模擬結果和觀測結果相差不止一個數量級。| 圖片來源:[1](圖片有簡略)
隨後,研究人員又進行了一些測試來研究這一偏差的來源。在原先的模擬中存在一項能量反饋,這一反饋可以抑制星系團內部恆星的產生,降低星系團內部暗物質的密度,從而使引力透鏡效果變弱。在其中一項測試中,研究人員在進行模擬時取消了一項能量反饋,但依然無法消除模擬與觀測結果之間的鴻溝。
觀測與模擬結果之間的不符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計算機在進行模擬時所使用的方法仍有缺陷,模擬的精準度有限;而另一種則是,目前現代天文學對暗物質本身的性質所做出的假設(比如暗物質和常規物質只能發生引力作用這一性質)可能是錯誤的。
倫敦大學學院的宇宙學家Richard Ellis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他認為問題的根源更有可能在於計算機模擬,而不是暗物質本身。「星系團是非常危險的地方,無數星系彼此掠過,互相碰撞並被撕裂。模擬其中有多少個強引力透鏡是難度非常大的一件事。」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Bhuvnesh Jain同樣未參與研究。他認為,可以通過歐幾裡德空間望遠鏡、羅曼太空望遠鏡和魯賓天文臺收集更多數據,並進行後續的研究,或許更有可能幫助判斷出究竟是模擬方法出了錯,還是目前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還不準確了。
參考來源:
[1] M. Meneghetti etal. An excess ofsmall-scale gravitational lenses observed in galaxy c.lusters. Science. Vol. 369, September 11, 2020, p. 1347. doi: 10.1126/science.aax5164.
[2]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dark-matter-clumps-galaxy-clusters-bend-light-surprisingly-well
[3] Cowen, R. Tracing theArchitecture of Dark Matter. Science News. 1996, 149 (6):87–87. JSTOR 3979991. doi:10.2307/3979991.
[4] Silk, Joseph. The BigBang 1989. San Francisco: Freeman. 1980. chapter ix, page 182. ISBN 0716710854.
[5] http://cosmology.berkeley.edu/Education/CosmologyEssays/Gravitational_Lensing.html
[6] https://phys.org/news/2016-08-dark-matterhot.html

相關焦點

  • 模擬與觀測的10倍差距,帶來暗物質的新問題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薇拉·魯賓(Vera Rubin)觀測研究大量星系自轉曲線,發現星系外圍的旋轉速度遠超過預期。她由此推斷,存在大量看不見的物質在為星系提供質量,才能維持它們如此高速的旋轉。這一發現成了暗物質存在的重要線索,也是暗物質這一研究領域的裡程碑之一。
  • 哈勃觀測表明暗物質理論缺少成分
    最近對11個重星系星團的研究發現,一些小規模的暗物質團塊非常集中,以至於它們產生的透鏡效應比預期的強10倍。這些濃度與單個星系星團有關。這一出乎意料的發現意味著這些觀測結果與暗物質在星系團中應如何分布的理論模型之間存在差異。這可能標誌著天文學家對暗物質本質的當前理解存在差距。
  • 計算機模擬揭示了暗物質的光環
    這是研究暗物質的天文學家面臨的一個挑戰。哈佛大學和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一個團隊對暗物質進行了詳細的模擬,並得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結果。雖然暗物質佔宇宙中物質的85%,但它並不與光相互作用。只有通過它對光和其它物質的引力影響才能看到它。
  • 宇宙之謎 新觀測揭示暗物質模型重大缺陷!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目前對暗物質理論很可能有嚴重缺陷。這將可能動搖整個宇宙模型的基石。現在的宇宙模型認為宇宙中大約85%的物質都是暗物質。之所以稱為暗物質,是因為它完全不發光,所以無法被直接觀測。它的存在只有通過其對宇宙中可見物質的引力才能探測到。
  • 新技術能更好觀測星系周圍暗物質光暈,其精確性是原方法的10倍
    一小群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來"觀測"圍繞星系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光暈,新技術的精確性是以前最好的方法的10倍。該作品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的月刊上。星系生活在更濃度的不可見暗物質(本圖中為紫色)內,但是通過看背景星系的變形可以看到暗物質的影響。科學家目前估計,宇宙中高達85%的質量實際上是不可見的。這種"暗物質"不能直接觀測,因為它與光的相互作用方式與組成恆星、行星和地球上的生命的普通物質不同。
  • 如何觀測到暗物質
    一小隊天文學家優化了"觀測"星系附近的暗物質的手段,新技術比以前最好的方法還要精確10倍。這項工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科學家目前估計,宇宙中高達85%的質量實際上是不可見的。這種"暗物質"無法被直接觀察到,因為它與光的相互作用方式與構成恆星、行星和地球上生命的普通物質不同。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觀測不能看到的東西呢?關鍵是測量暗物質產生的引力效應。
  • 最新計算機模擬帶你「窺見」暗物質容顏
    然而仍存在一些暗物質的謎團等待我們解開。為此,天文學家經常開發新的暗物質模型,並將其與觀測結果進行比較以測試其準確性。複雜的計算機模擬是我們了解暗物質的一種方式。南極洲的IceCube中微子探測器已經開始搜尋WIMPsCredit: IceCube Collaboration/NSF要知道,任何暗物質宇宙模擬的準確性都取決於模擬對暗物質所做的假設。
  • 暗物質和修正引力理論 誰是解釋宇宙本質的真理
    其理論位置與觀測位置都不符合。但是,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暗物質理論模擬中,一個星系需要包含數萬億的暗物質粒子,其中還需要考慮光子壓力、恆星形成、超新星以及其他效應。這樣推論,每個個體星系需要包含10的60次方甚至10的80次方暗物質粒子。要知道一萬億隻有10的12次方。暗物質理論對於那些大星系比較有效,這些星系至少要是銀河質量的10%甚至更大。
  • 新研究發現更多暗物質包裹著星系團,可能動搖宇宙理論
    該研究發現,這些星系團裡所蘊含的暗物質團的數量,比之前超級計算機模型預測的要多10倍。   「當你發現如此大的差距時,最常見的情況是模型裡的某個元素需要調整。」該研究論文的合著者、美國耶魯大學理論天體物理學家Priyamvada Natarajan說,「但有時,在科學史上非常罕見的情況下,這一差距其實是指向了一個新的理論。」
  • 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宇宙暗物質,科學家們放大了宇宙暗物質團塊結構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將虛擬宇宙中的暗物質團塊放大了。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論文揭示了,暗物質其實是活躍的,它們無處不在,它們不僅在每一個星繫結構中,而且它們還會散布放射線。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正在籌建或實施多個暗物質探測實驗項目,其研究成果可能帶來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據介紹,「悟空」由四個有效載荷組成,分別是塑閃陣列探測器、矽陣列探測器、BGO能量器和中子探測器。所有探測器及電子設備安裝在1個立方米的空間內,技術難度超過了我國目前所有的上天高能探測設備。此次發射的暗物質衛星全部由中科院研製、生產。
  • 從地球質量大小到超級星系團質量大小 科學家全尺度模擬暗物質暈...
    研究認為,宇宙中物質成分的約85%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在引力作用下塌縮成團,被稱為暗暈。暗物質雖然無法被觀測到,但暗暈卻是孕育光明世界的「搖籃」——普通物質的氣體通過冷卻、聚集於暗暈中心,從而形成璀璨的恆星,星系以及整個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光明的世界。  宇宙中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百萬億倍;最小的暗暈質量可能和地球相當。
  • 最新的哈勃數據表明,目前暗物質理論中缺少一種成分
    這種缺失的成分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大質量星系團樣本中暗物質濃度的觀測結果和暗物質如何在星系團中分布的理論計算機模擬之間的意外差異。新的發現表明,一些小規模的暗物質濃度會產生比預期強10倍的透鏡效應。暗物質是一種無形的膠水,它將恆星、塵埃和氣體聚集在一個星系中。這種神秘的物質構成了星系質量的大部分,構成了我們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基礎。
  • 暗物質又出「模糊暗物質」新概念!天吶,已經有很多種暗物質了
    如果暗物質是「模糊的」,而不是冷暗物質或暖暗物質,研究團隊第一次模擬了早期星系形成的樣子。在最廣泛接受的情況下,暗物質是冷的(也就是冷暗物質),由緩慢移動的粒子組成,除了引力效應外,這些粒子與普通物質沒有相互作用。
  • 放大一百萬億億億倍去看宇宙最小的暗物質暈
    根據現代宇宙學模型,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它的物質屬性和組成恆星、行星以及我們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被稱為暗暈。為了揭開這一奧秘,來自中國、英國、德國和美國的國際研究團隊耗時5年,開發、測試模擬程序,並運行了一系列放大宇宙的超級模擬,質量放大倍數跨越30個數量級,也即一百萬億億億倍。這就意味著要對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裡的這些小暗暈進行模擬,需要利用八個放大鏡去接力放大,而放大程度相當於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上尋找一隻跳蚤。
  • 「暗物質」的候選粒子是什麼,網友:黑色的物質
    在美麗的夜空下,天上繁星眾多,然而黑色的空白區域是什麼呢,也許那是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裡面有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首次發現暗物質暗物質是那些不發光,不能用常規方法進行觀測,不與電磁力相互作用的物質。20世紀,美國天文學家薇拉.魯賓首次為暗物質的提供了最基礎的數據。她在利用都卜勒效應觀測仙女座星雲的時候,發現星系的旋轉速度遠遠超出預期。
  • 「天河二號」模擬出宇宙暗物質和中微子演化進程
    2017-06-14 10:25:56 來源: 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舉報
  • 常進:科學家如何探測暗物質?
    宇宙中95%的是看不見的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質佔宇宙的總能量密度的27%,人類只弄清了宇宙的5%(即可見物質)。根據當前的觀測技術,基本上可以把暗物質的物理性質統計出來,不發光,密度大。可見物質是5%,暗物質是可見物質的5倍,27%。暗物質壽命長,它來自於宇宙大爆炸,現在已經138億年,如果暗物質的壽命很短的話,它早就衰變了,不存在了。
  • 持續的研究表明暗物質理論模型與觀測結果存在差異
    來源:cnBeta.COM自哈勃空間望遠鏡多年前進入軌道以來,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的觀測以及其收集的數據幫助全世界的科學家解開了謎團。最近,天文學家利用哈勃觀測發現了暗物質在星系團中應該如何分布的理論模型與暗物質對星系團的控制的觀測結果之間的差異。
  • 宇宙裡最小的暗物質暈長什麼樣?放大一百萬億億億倍看看
    根據現代宇宙學模型,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它的物質屬性和組成恆星、行星以及我們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被稱為暗暈。根據暗物質屬性模型推測,宇宙中最小的暗暈質量可能和地球相當。小質量暗暈和大質量暗暈有何區別?為了揭開這一奧秘,來自中國、英國、德國和美國的國際研究團隊耗時5年,開發、測試模擬程序,並運行了一系列放大宇宙的超級模擬,質量放大倍數跨越30個數量級,也即一百萬億億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