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8日訊(記者李智 戚易斌)今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的中心已於8日早晨5點50分在我國臺灣省臺東縣太麻裡鄉沿海登陸。中央氣象臺7日消息,預計「尼伯特」9日早晨至上午將以颱風級別的強度登陸福建。
今年的1號颱風「尼伯特」是史上第二晚的初颱風,從氣壓來看,它是史上最強的1號颱風。中國天氣網分析稱,接下來它很有可能繼續打破歷史,成為史上登陸我國的最強初颱風。
世界氣象組織給「颱風」的定義是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32.7~41.4m/s)的熱帶氣旋為颱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一般來說,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颱風,而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
美國如何防颶風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難逃颶風的摧殘。著名的颶風「卡特裡娜」2005年8月橫掃美利堅(風速280千米/小時),導致至少1836人死亡,造成經濟損失達812億美元,是美國史上造成損失最大的風暴。
2011年,颶風「艾琳」重創美國東部沿海,造成包括首都華盛頓特區在內的東部10個州進入緊急狀況,230萬人撤離,500萬人遭遇斷電,近萬架航班取消,2座核電站關閉。紐約幾乎變成「空城」。
由於強風暴天氣時常會帶來難以估算的損失,美國從未停止對於惡劣天氣預報的研究。最成功的一次龍捲風預報是2013年5月20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提前16分鐘預報穆爾市會有一次最強烈的龍捲風(EF-5級龍捲風),美國氣象服務局在龍捲風到達的前16分鐘三次拉響警報。
美國氣象服務局對風暴的預報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國家級的密切注意,是在風暴之前數小時或數天發布預警,這個模式主要是預報嚴重風暴正在形成過程中。另一種模式是美國各地的預報,是預報旋風和龍捲風已經形成及其走向。
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的官方網站上,一份詳細的應對颶風災害的安全指南始終張貼在頁面的顯著位置,指導人們如何在災害來臨時做好防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