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地球擁有數億年的孕育史。在這期間,多種生物出現在地球上,例如龐大而又兇殘的鄧氏魚,例如曾稱霸地球的恐龍。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環境的變化,無法適應自然環境的物種已逐漸走向衰沒,能存活至今的大都是能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生物。
說到這,有人或許想問,如今,地球上生存著哪些生物呢?從生存環境來看,我們可以大致將生物歸為兩類,一類是陸上生物,另一類則是海洋生物。
說起陸上生物,大部分人或能馬上想到雞、鴨、牛、羊、鳥、蛇、蜘蛛等,畢竟生活在陸地上的我們常會與它們碰面。而若說到海洋生物,許多人或覺得有些迷糊,印象中,常見的海洋生物有魚、蝦、蟹、章魚、魷魚等,鯊魚、鱷魚、鯨魚等則多出現在書籍或資料內,現實生活中鮮少能看到它們。
事實上,海洋寬闊遼遠,其內生存著無數生物,大多數人了解的只是生活在較淺海域的海洋生物,而對於生活在海下10000米左右的生物,人們可能一無所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種生活在海下約7500米處的獨特生物,它被科研人員親切地稱為「阿塔卡馬蝸牛」。
「阿塔卡馬蝸牛」物如其名,它擁有輕盈柔軟的軀體,整體看來似超市裡售賣的果凍,讓人頗有食慾。科研人員表示,「阿塔卡馬蝸牛」是一種遇弱則弱,遇強則剛的生物。若你友好地與它相處,它不僅不會攻擊你,還會任你欣賞與把玩它的身體;而若你帶有惡意,它則可能會用狹長的牙齒發起攻擊。
另外,科研人員提到,「阿塔卡馬蝸牛」是一種無法被帶回陸上的特殊生物。由於「阿塔卡馬蝸牛」內部結構特殊,它們只能在壓強大、溫度低的環境中生存。若執意將它們帶回陸地,它們會隨環境的變化而逐漸「融化」,而若讓它們一直生活在海下約7500米的區域,它們能輕盈遊動,有時甚至能表演倒立,給觀察者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