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老的生物?地球上最乾淨的海洋內發現生活了一億年的微生物

2021-01-09 松鍋的植物角落

作為生命的起源,海洋裡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即使在深海海底,也有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並且這些微生物在海底的生活區域正在擴大。基於此,科學家們提出一個疑問,「在一億年前沉積的海底地層中是否有微生物存在?」

結果令人驚喜,深海海底的地層中竟然真的有生活了一億年的微生物!

在1.015億年前就存在的微生物(螢光染料染色的微生物DNA圖像 來源:JAMSTEC)

該微生物由JAMSTEC研究所全球微生物學研究小組的高級研究員Yuki Morono發現。

「地球上最乾淨的海洋」底部發現存活一億年的微生物

此次發現微生物的海底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在南太平洋環流內,被稱為「地球上最乾淨的海洋」。

之所以說是最乾淨的海洋是因為:南太平洋環流的海流阻礙了陸地上養分的供應,因此,在循環流中,浮遊植物產生的有機物數量少,海水的透明度高。

至於為什麼選擇南太平洋外圍地區的海洋作為調查地點?

科學家解釋說:

遠古時代,人們認為海底沒有生物。後來又發現在淺層區域有微生物。但是因為科學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向更深的海底進行探查,所以也不知道深海的海底是否有微生物。

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科學和實驗條件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們才開始對海底生物進行正式的探索和研究。到1990年科學家們發現,海底深處明顯存在著微生物。

研究船和彩虹

但是,到目前為止,對於海底微生物的調查還是主要集中在大陸板塊附近的海域裡。這些地方因為有大量從陸地帶去的營養物質,因而植物浮遊生物產生的有機物也很多可以供其他動物浮遊生物食用。並且靠近陸地的海底沉積物裡有生物的糞便,屍體等有機物質也可以被食用。

而南太平洋環流內部的浮遊植物產生的有機物則是非常稀少,海底的沉積物也幾乎不含有機質。在營養極低的環境條件下,也會存在微生物嗎?為了探尋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選擇了南太平洋這塊最乾淨的海域進行了調研。

如何確定海底是否有微生物?

基於如果有微生物,微生物會進食的前提條件。科學家們用一種可以作為食物的物質滲入沉澱物中,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之後,再檢查是否有微生物吞食了食物。

食物是:6種類型的碳酸氫鹽,乙酸,葡萄糖,胺基酸混合物,丙酮酸和氨水。每種食物又分別放入四個容器,放置在不同的海底深度。

最後再通過使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及相應的設備,從剩餘的泥漿顆粒中分離和收集微生物。

分析的結果發現:

1.從430萬年前到1.015億年前形成的海底地層中,都在實驗開始的第21天就已經有微生物在進食。

2.胺基酸是微生物喜歡的食物,這也符合科學家們的預期。因為胺基酸是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質物質。

3.另一個對於生物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碳。由於這次採樣的地方沉積物中有機物很少,科學家們預測可能有很多微生物會吃掉二氧化碳,而不是通過食用有機物質來吸收碳。然而與科學家的預測相反,實際上含碳的碳酸氫鹽被使用的並不多。從而也間接表明了,在海底深處的微生物與普通微生物在食物偏好上並無很大不同。

微生物已經存在了1億年!

研究發現,微生物生活在海底1.015億年前的沉積地層中!1.015億年前是白堊紀時期,正是恐龍的全盛時期。

為什麼說微生物已經存在了一億年?

這是因為在南太平洋環流中的海底沉積物被稱為「上層粘土」的細顆粒緊密堆積。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使只有1/1000 mm的小微生物也無法在沉積物中四處移動或隨水流移動。

所以,科學家們推測在一億年前形成的地層中的微生物已被困在那裡一億年了!

不過對於這種微生物仍有一些未解之謎

這種微生物已經存活了1億年,正處於生死攸關的邊緣。而且因為這種微生物十分古老,所以可能也不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科學家們希望通過比較生活在一億年前的地層中微生物的基因組與陸地上類似微生物的基因組,來探尋微生物到底進化了多少?

以及這些微生物是如何在超低營養環境中生存1億年?但是因為發現的微生物數量很少,現有的技術還不夠支持這樣的分析,所以需要開發更新的技術來解決問題。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圖來自網絡,侵歉刪。文章和資料搜集由「松鍋的植物角落」發布,無端轉載,抄襲不可)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從海洋中重生一億年前的微生物
    這張放大的圖片顯示了從太平洋下的沉積物核心中恢復過來的微生物科學家說,他們已經使處於休眠狀態的微生物復活了超過一億年。這些微小的生物在南太平洋海床中倖存下來-沉積物中營養豐富,但有足夠的氧氣使它們得以生存。微生物是地球上最簡單的生物之一,有些微生物可以生活在極端環境中,在這些環境中,更發達的生命形式無法生存。經過科學家的孵化,微生物開始進食並繁殖。這項研究由海洋地球科學技術署領導,並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海洋深處發現一億年前微生物,科學家成功將其復活
    就在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深藏於太平洋海底的擁有一億年壽命的微生物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在這些單細胞生物剛剛誕生的時候,可以說地球上根本沒有任何其他生命形式存在。它們在幾乎沒有食物和氧氣的海洋沉積物中完成了它們的生存壯舉。
  • 科學家在南冰洋上空發現地球上最乾淨的空氣
    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地球上最乾淨的空氣離人類定居的任何地區都不近。 這項研究發表在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上,揭示了南極洲周圍的南冰洋是地球上擁有最乾淨空氣的地方。 得益於全球氣候和天氣模式的一些怪異,南冰洋上空的雲層非常純淨。
  • 幾乎永恆的存在,日本復活一億年前生物!人類對生命的認知被突破
    記得有一部科幻電影,裡面一位博士擁有超凡的能力,復活了一億三千多萬年前的生物——一頭翼龍,從此呼風喚雨、震驚世界。不過這次這可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真的!日本科學家近日就復活了一億多年前的海底生物——一種微生菌體!
  • 日本復活一億年前生物!人類對生命的認知被突破,生命或能永恆
    記得有一部科幻電影,裡面一位博士擁有超凡的能力,復活了一億三千多萬年前的生物——一頭翼龍,從此呼風喚雨、震驚世界。不過這次這可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真的!日本科學家近日就復活了一億多年前的海底生物——一種微生菌體!
  • 科學家「喚醒」一億年前深海細菌
    科學家在南太平洋海底的沉積物中發現了超過一億年歷史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最初包含多不同的主要細菌類型。隨著2010年的綜合大洋鑽探計劃進行,科研團隊在南太平洋環流的海底平原,距離海平面5.7公裡(3.5英裡的)水下的海床下將近80米處,發現了超過一億年歷史的微生物。
  • 埋藏在海底一億年的微生物甦醒了
    1億年前,當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龍棘龍在地球上漫遊時,微生物則被埋在泥土中,甚至早於霸王龍。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陸移動,海洋,類人猿出現,最終人類憑藉好奇心和挖掘技術的改進,使得這些古老微生物得以被發現。現在,在日本的一個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已經能使單細胞生物復活。
  • 科學家「復活」1億年前生物,實驗表明:地球對生命有了新的認知
    但實際上,地球上總共發生過五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這種生物其實是一種微生物,一直以來都生活在地表之下,而這些生物這麼久以來一直都處於休眠狀態。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些生物,才將它們給「復活」了起來,從這一現象也可以看出來這個生物的生命力的強大之處。
  • 埋藏在海底一億年後,睡眠中的微生物會醒來
    圖片:©JAMSTEC)微生物發現自己埋葬在塵土中,距今已有1.515億年,當時甚至在霸王龍之前,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龍"棘龍"在地球上漫遊。時間流逝,大洲在變化,海洋在起伏不定,大猿出現了,人類最終以好奇心和技巧來進化,以挖掘這些古老的細胞。
  • 微生物:海洋中數量最多的生物
    海洋中存在著許多我們可以看得見的生物,比如魚、蝦、貝類、大型藻類等,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我們不了解的生物。微生物——海洋裡數量最多的生物海洋中數量最多的生物,不是可以自由自在遊泳的魚類,也不是隨著水流晃動的植物,而是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微生物。
  • 科學網—探秘海洋微生物
    ■本報記者 韓天琪 廣袤的海面佔據地球面積的70.8%,人類很多食物和資源取自海洋,但對海洋既熟悉又陌生,浩瀚的海洋之中生活著多少種生物,至今依然是未解之謎。 海洋是個極為精彩又多樣的生物世界。海洋調查發現,神秘的海洋幾乎到處都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構成複雜的生物群落。隨著地理位置、海床結構、海洋深度等因素變化,不同環境的海洋中,生物群落的種類、組、結構、數量、個體大小、形態、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
  •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的微生物
    圖片來源:JAMSTEC/《自然·通訊》在線版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微生物學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在能量最貧乏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有微生物群落維持了1.015億年的代謝潛力。理論來講,經過幾百萬年時間在海底沉積下來的沉積物,幾乎沒有能讓細胞維持代謝活躍狀態的能量。
  • 來自恐龍時代的微生物 海底沉睡逾億年被日本團隊喚醒
    ▲ 日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微生物並成功喚醒(圖/路透)日本國家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知大學等研究人員28日在科學權威雜誌《自然通訊》上發表驚人研究,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休眠億年後,成功被喚醒。此研究突破既有觀念,科學家感嘆海底生物圈的微生物根本「沒有壽命限制」,對未來其他星球的研究有重大貢獻。
  • 盤點深海之中的十大長壽生物,有一種生物可以「長生不老」
    只要我們運氣夠好,同時又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地球上大概能活100歲左右,研究表明人類的極限壽命最長可以達到120歲。但是,人類的壽命和海洋長壽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對於許多海洋動物來說,達到100歲可能只是進入了青春期。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海洋生物是什麼?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深海中的十大長壽生物。
  • 科學家把樹葉放大一億倍後,發現了一個神奇的「微觀宇宙
    當我們把一片樹葉去不斷放大一億倍後,到最為微觀的原子級別,又會看到什麼美麗的景象?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微觀宇宙」。 但是在有了觀察條件後,人類逐漸發現,微觀世界中的生物數量遠比宏觀世界中多,每個人身上都有數不清的微生物在活動,這些微生物和人類的關係更傾向於「共生」,對於微生物的研究促進了醫學和生物學的發展,讓人類對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的研究。
  • 日本復活一億年前生物!顛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生命或能永恆
    曾經在一部科幻電影中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場景,一個日本博士復活了一個一億年前的生物,這個神秘生物被稱為&34;。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存在呢?答案是有的。近期,日本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復活了一個一億年前的海底生物,這種生物被科學家稱為&34;。
  • 新發現!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暫時存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某些微生物可以暫時在火星表面生存。
  • 人體上最乾淨的地方是什麼
    為了找出這些生物比其他生物少有人居住,好奇的科學家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所示。但是為什麼微生物會受到科學的如此重視?微生物對每個人生活的影響力幾乎不能被高估。有趣的是,這些微生物中的絕大多數至今仍未開發。據史丹福大學的專家介紹,到目前為止,研究的不足1%現有微生物。但是,人類最聰明的人正試圖通過新發現增加這一數字。
  • 科學家稱細菌曾致三葉蟲等九成海洋生物滅絕
    科學家稱,2.5億年前一種細菌致三葉蟲等九成海洋生物滅絕  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過一次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但科學家們至今仍無法確定其中原因。它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很早就存在於海洋中,至今仍生活在油井、垃圾堆以及牛等動物的內臟裡。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說,二疊紀末期,西伯利亞地區的火山大規模噴發,令海洋中的鎳大量積累,為甲烷八疊球菌的繁殖提供了豐富養料。於是,這種細菌數量猛增。它分解海洋沉積物中的有機碳,產生大量沼氣。沼氣增多不但讓氣溫迅速攀升 ,還令海水變酸,讓動植物失去適合生存的環境,由此引發大滅絕。
  • 在南極無人區,專家發現地球上唯一乾淨的空氣,到底有多乾淨?
    這些年來,汽車、工廠的大肆出現,對空氣的汙染越來越多了,我們再也無法吸收到新鮮的空氣,長期生活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下,增加患肺癌的機率,人的壽命也會隨之減少,很多人都希望重新回到原來的社會,那時沒有汽車,也沒有這麼多花裡胡哨的高科技,每個人生活得非常樸素,最重要的是能吸收到最新鮮的空氣,那種空氣已經可遇而不可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