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海洋中數量最多的生物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海洋中存在著許多我們可以看得見的生物,比如魚、蝦、貝類、大型藻類等,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我們不了解的生物。

微生物——海洋裡數量最多的生物

海洋中數量最多的生物,不是可以自由自在遊泳的魚類,也不是隨著水流晃動的植物,而是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微生物。它們的個體非常小,我們用眼睛是很難看到的,必須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們。1毫升的海水裡大概有100萬個微生物,其中包括了一些微型藻類、真菌、細菌、古菌、病毒等。

微生物中最大的是原生動物,別看它們是有著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卻和我們人類一樣,都屬於真核生物。單細胞的藻類都是真核生物,比它們還小的是沒有細胞核的原核生物。它們是海洋裡的生產者,為魚類等消費者提供有機質。其中最小的原綠球藻不到1微米,卻是世界上最小的自養生物。雖然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算不算生物都很難說,但它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怎樣研究「小得不能再小」的微生物?

人們能夠研究「小得不能再小」的微生物,還是要歸功於顯微鏡。許多年前,荷蘭科學家安東·列文虎克通過自製的顯微鏡,第一次真正看見並且描述了微生物,從此為人類打開了通向微生物世界的大門。現在,顯微鏡依然是我們觀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並且,經過了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顯微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像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和表面螢光顯微技術,就是今天在海洋生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20世紀80年代,人們開始大膽地將流式細胞計數運用到海洋微生物的研究中。這項技術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微生物進行分類整理,使得研究者可以很快地獲得研究需要的數據。20世紀90年代以後,人們又將分子生物技術運用到研究之中,DNA、RNA等先進技術,揭示了海洋中微生物類群種族的豐富性。人們對海洋中的微生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徵,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有助於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於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小小的微生物也有大作用

海洋裡存在著數量巨大的微生物族群,它們在海洋生態環境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這些個頭不大的「小傢伙」又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

海洋中的微型藻類,比如聚球藻、原綠球藻、球石藻等,它們可以通過光合作用,非常高效地產生有機物,提供給食物鏈上一層的消費者,最終形成豐富的漁業資源。

海洋細菌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細菌作為海洋生物群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作為分解者,分解水中大量的有機質,釋放礦物質,以滿足海洋生物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們也可以吸收有機質,經過食物鏈實現二次生產。通過自身的代謝,細菌還可以將一部分容易吸收的生物炭,轉化為不容易吸收的有機碳。這些有機碳留在了大海中,十分有利於緩解全球變暖的局勢。

病毒雖然名字難聽,但是它卻可以通過對宿主——微型生物的裂解,來改變海洋生態系統的物質流和能量流的方向。每當赤潮爆發,病毒就成了消滅赤潮的「最有力武器」。

相關焦點

  • 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減少製造氧氣的生物數量
    海洋塑料汙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僅影響海洋生物,還影響整個全球生態系統,包括美國。你可能認為這只是我們吃的魚的問題,但海洋塑料似乎還有另一個主要影響:它們可能會減少地球上製造我們呼吸的氧氣的生物體的數量。
  • 科學網—探秘海洋微生物
    海洋是個極為精彩又多樣的生物世界。海洋調查發現,神秘的海洋幾乎到處都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構成複雜的生物群落。隨著地理位置、海床結構、海洋深度等因素變化,不同環境的海洋中,生物群落的種類、組、結構、數量、個體大小、形態、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
  • 長生不老的生物?地球上最乾淨的海洋內發現生活了一億年的微生物
    作為生命的起源,海洋裡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即使在深海海底,也有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並且這些微生物在海底的生活區域正在擴大。基於此,科學家們提出一個疑問,「在一億年前沉積的海底地層中是否有微生物存在?」結果令人驚喜,深海海底的地層中竟然真的有生活了一億年的微生物!
  • 生物晶片在環境微生物研究中的應用
    三 生物晶片在環境微生物研究中的應用(1)基因表達分析基因表達分析可以用於了解微生物在生態環境中的功能活動,mRNA 是轉錄基因表達的中間產物,基因晶片可以通過對mRNA 的檢測來分析基因的表達情況。利用基因晶片還可以直接檢測功能基因的表達,Wu 等,用含有nirS 、nirK、nifH 等和在系統進化上與之相聯繫的甲烷單加氧酶基因(pmoA) 等120 多個功能基因的晶片分析了海洋沉積物和土壤中硝化和去硝化微生物種群的分布,研究表明了海洋沉積物和土壤中的功能基因家簇具有明顯的分布差異。基因晶片還可以通過比較不同環境條件下mRNA 的轉錄活性差異而進行基因表達分析。
  • 基因數量越多的生物越高等嗎?已知數量最多的生物其實是一種草
    自然界生物自身信息的代際傳承,都是靠基因來完成的,不同的商務的基因數量也不相同。而我們人類是地球所有生命物種中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也是最聰明的動物,代際之間需要傳承的信息量非常大,那麼是不是我們人類的基因數量最多呢?
  • 科學家從海洋中重生一億年前的微生物
    這張放大的圖片顯示了從太平洋下的沉積物核心中恢復過來的微生物科學家說,他們已經使處於休眠狀態的微生物復活了超過一億年。這些微小的生物在南太平洋海床中倖存下來-沉積物中營養豐富,但有足夠的氧氣使它們得以生存。微生物是地球上最簡單的生物之一,有些微生物可以生活在極端環境中,在這些環境中,更發達的生命形式無法生存。經過科學家的孵化,微生物開始進食並繁殖。這項研究由海洋地球科學技術署領導,並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隨著陸生微生物資源進入瓶頸期,海洋微生物農藥前景廣闊
    除此之外,許多研究證實,從海洋動植物中發現的結構新穎的化合物的真正的來源是其共附生微生物, 因此近年來海洋微生物引起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 成為了活性天然產物的重要源泉。現代農業生產中,化學農藥的廣泛使用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和食品安全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很多病原生物已經對化學農藥產生了抗藥性,而人們研發新型農藥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病原生物抗藥性形成的速度。
  •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項目建成後,將以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儲藏、研發與利用為目的,填補我國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和研究的空白領域,建成國內種類最多、容量最大的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功能完備的海洋漁業科學研究綜合服務技術平臺和信息最全面的海洋漁業資源科技共享中心;將收集保存我國不同種類、不同水域、不同年代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有效保護我國優良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以及瀕危的海洋漁業生物物種,同時通過鑑定與評估
  • 科學家稱有神秘生物在海洋中迅速繁殖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俄羅斯「vladtime」新聞網12月2日消息,美國科學家稱,海洋中出現某種神秘生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稱,地球上的海洋開始迅速變化,有某種目前科學尚未探知的、神秘的生物出現。該生物目前被認為是一種球狀石灰藻,它是獨特的、微小的與金滴蟲相似的單細胞有機體。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精耕大洋,挖掘深海生物資源寶藏
    在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有一個獨特的微生物「銀行」—— 中國大洋微生物菌種庫,堪稱世界藏量最大,種類最多。庫中2570份大洋生物樣品、2.3萬株海洋微生物菌種,面向全國開放共享,為深海微生物研究與開發提供重要的深海微生物樣品。昔日,深海生物開發是我國藍色科研領域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海洋三所人潛心研究開發海底「沃土」,破解深海生物密碼,成果令人刮目。
  • 【微信備考】全國教資統考:初中生物-微生物數量的測定方法
    在顯微鏡下計算細胞數量,推算1cm2所含細胞數目。(3)比濁法:菌體細胞培養液混濁,在一定範圍內,菌體數量與渾濁成正比,故可通過分光光度計或比色計求出渾濁度,通過與標準曲線對比,求出樣品中菌液濃度,算出個體數。特點:所得結果包括死菌和活菌。
  • 2018下半年甘肅省教師資格考試—微生物數量的測定方法(生物)
    2018下半年甘肅省教師資格考試—微生物數量的測定方法(生物) 2018下半年甘肅省教師資格筆試輔導課程|取證計劃2018
  • 中國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初具規模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一日電據國家海洋局消息,中國海洋藥源庫構建工作第一階段進展順利,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已初具規模,日前進行了驗收。  國家科技部於一九九九年開始全面收集和篩選海洋藥源生物,按國際標準鑑定和分類,建種質庫和標本庫。
  • 400℃水中,海洋微生物悠遊
    昨日,有專家建議,廈門要建中國南方海洋科研中心,應重視發展海洋生物技術,尤其要重視挖掘海洋生物活性物質。  國家海洋三所專家徐洵認為,天然海洋殺蟲劑可能取代化學殺蟲劑。他舉例說,沙蠶提取物可殺滅農作物害蟲,而有些海藻和海綿提取物有極強的殺蟲活性。用天然殺蟲劑逐步取代化學殺蟲劑,不僅可以減少公害,還有促進生長、刺激作物發芽的作用。部分專家提出,廈門可以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質方面重點研發。
  • 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圖譜被繪製
    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圖譜被繪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4 21:45:44 美國畢格羅海洋科學實驗室Ramunas Stepanauskas研究團隊通過單細胞基因組學對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進行了繪製
  • 研究結果表明南北極海洋微生物群落差異顯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8日報導,一個六國國際聯合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南極和北極的海洋微生物群落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約高達75%的不同,這將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兩極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其報告提出,對地球極地海洋微生物多樣性最全面的比較表明,大約有75%的生物是不同的。這揭示了對生物多樣性模式新的認知,並且將加強研究地球兩極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突出進一步研究南、北極地的海上浮冰、季節性變化和淡水輸入影響的需要。
  • 煙臺海岸帶所在海洋微生物還原Sb(V)研究中取得進展
    環境中的銻(Sb)主要以三價和五價兩種形式存在,Sb的存在形態影響其毒性及遷移性。研究環境中Sb的形態轉化,有利於揭示Sb的環境地球化學循環規律和環境風險。理論上來說,Sb(V)和Sb(III)各自穩定存在於好氧和厭氧環境中。
  • 這些水下機器人提供了一種從海洋中採集微生物的新方法
    隨著eddie逆時針旋轉,從深處吸取沉積物和營養物質,這些遠程水下自動駕駛車輛中的一個耐心地漂浮,收集柱內微生物生命的樣本,而另一個推動自己成圈,測試鹽度和溫度的水。在附近的船上,來自夏威夷大學的海洋學家保持標籤,並在必要時調整車輛的軌跡。
  • 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微生物作為一種重要資源, 由於其數量多、繁殖快、生長周期短,易於大規模培養等優點,已經被運用於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微生物服務於農業的哪些方面微生物在農業生產的很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我們這裡介紹比較重要,應用也最為廣泛的三個方面: 1. 微生物農藥;2.微生物肥料;3.微生物飼料。
  • 海底之下存在大量微生物,僅需極少能量就能活著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利用海底數據繪製了一幅新的全球海洋生物圈圖像,他們發現海底沉積物之下的微生物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比之前已知維持生命的能量更少。  研究人員將地球生物圈中碳和微生物數量分布數據與化學反應結合起來,利用這些信息,他們能夠確定單個微生物細胞的「能量消耗」,換句話講,這就是它們利用能量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