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圖譜被繪製

2021-01-10 科學網

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圖譜被繪製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4 21:45:44

美國畢格羅海洋科學實驗室Ramunas Stepanauskas研究團隊通過單細胞基因組學對海洋微生物群落的複雜性進行了繪製。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12月12日出版的《細胞》上。

研究人員表示,海洋細菌和古生菌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學中起著關鍵作用。

為了提高對這個複雜的微生物組的了解,研究人員採用了單細胞基因組學和隨機、與假設無關的細胞選擇策略,從熱帶和亞熱帶常綠海洋中恢復了12,715個部分基因組。從單個0.4 mL海洋樣本中回收了相當一部分已知的原核浮遊生物編碼潛能,這表明基因組信息可有效地分散在全球範圍內。然而,研究人員發現每個基因組都是獨特的,這意味著原核浮遊生物種群內的克隆性有限。跨譜系的採光和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途徑眾多,突出了單細胞基因組學對促進未培養微生物群的生態作用和生物技術潛力的鑑定的價值。該基因組收集可對來自熱帶和亞熱帶表層海洋的80%以上的單個元基因組讀段進行功能注釋和屬類分類分配,從而為改善複雜微生物組的參考基因組資料庫提供了模型。

附:英文原文

Title: Chart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Marine Microbiome through Single-Cell Genomics

Author: Maria G. Pachiadaki, Julia M. Brown, Joseph Brown, Oliver Bezuidt, Paul M. Berube, Steven J. Biller, Nicole J. Poulton, Michael D. Burkart, James J. La Clair, Sallie W. Chisholm, Ramunas Stepanauskas

Issue&Volume: 2019/12/12

Abstract: Marine bacteria and archaea play key roles in global biogeochemistry. To improve ourunderstanding of this complex microbiome, we employed single-cell genomics and a randomized,hypothesis-agnostic cell selection strategy to recover 12,715 partial genomes from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uphotic ocean.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known prokaryoplanktoncoding potential was recovered from a single, 0.4 mL ocean sample, which indicatesthat genomic information disperses effectively across the globe. Yet, we found eachgenome to be unique, implying limited clonality within prokaryoplankton populations.Light harvesting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 biosynthetic pathways were numerous acrosslineages, highlighting the value of single-cell genomics to advance the identificationof ecological roles and biotechnology potential of uncultured microbial groups. Thisgenome collection enabled functional annotation and genus-level taxonomic assignmentsfor >80% of individual metagenome reads from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urfaceocean, thus offering a model to improve reference genome databases for complex microbiomes.

DOI: 10.1016/j.cell.2019.11.017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273-5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首份全球土壤細菌群落圖譜繪成
    首份全球土壤細菌群落圖譜繪成 五百餘種細菌成科學家未來研究重點 2018-01-22 科技日報 劉海英 【字體:大 中 小】
  • 研究結果表明南北極海洋微生物群落差異顯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8日報導,一個六國國際聯合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南極和北極的海洋微生物群落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約高達75%的不同,這將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兩極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領導該研究的美國內華達州裡諾沙漠研究所教授艾莉森·默裡說:「我們認為各極地的環境條件有著顯著差異,北極地區和南部海洋的選擇機制在控制表面和深海群落結構中發揮著作用。」  該報告第一作者、法國微生物海洋學實驗室的教授讓-弗朗索瓦·吉廖內說,科學家在沿海區域取樣,發現兩個極地微生物群落之間最為明顯的差異,有可能是由流入兩極海洋的淡水所致。
  • Nature綜述|預測生物學:微生物複雜性的解析、模擬與應用
    這些因素及其相關過程本質上是相互依賴的,並且經常傳播可變性和反饋,這些可變性和反饋可以決定信號通路、微生物、種群和群落層面的突發行為。下面將強調如何在模型複雜性的每個漸進步驟(從轉錄到群落級動態)定量地梳理各種複合因素,這提高了我們預測、理解和設計日益複雜的生物系統的基本能力。正如我們將看到的,在許多情況下,建模的目標是定量描述這些因素及其相關過程如何影響細胞適合性或微生物生長動力學。
  • 科學網—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黑箱」被打開
    本報訊(記者李晨)由於土壤微生物的複雜性和難培養性,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如何影響群落生態功能的認識不深,只能用
  • 科學家打開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黑箱」—新聞—科學網
    由於土壤微生物的複雜性和難培養性,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如何影響群落生態功能的認識不深,只能用「黑箱」來概括。
  • 微生物群落基於KEGG預測功能的豐度分布圖繪製
    功能預測在基於16S rRNA擴增子的研究中,因為了解微生物群落功能的需要,我們經常會豐度分布圖繪製使用PICRUSt2等功能預測工具得到的KEGG路徑預測結果同樣是有層級的,當我們想要知道樣本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主要涉及哪些路徑時,就需要對這些具有層級的功能預測結果進行繪圖。
  • 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序與功能分析
    微生物群落測序是指對微生物群體進行高通量測序,通過分析測序序列的構成分析特定環境中微生物群體的構成情況或基因的組成以及功能。藉助不同環境下微生物群落的構成差異分析我們可以分析微生物與環境因素或宿主之間的關係,尋找標誌性菌群或特定功能的基因。
  • 海洋所科研人員繪製完成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近日,牡蠣基因組計劃(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項目組宣布,歷時兩年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終於繪製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養殖貝類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標誌著基於短序列的高雜合度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據悉,目前的基因組圖譜已達到國際領先的基因組圖譜標準。近年來,我國的海水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 人體腸微生物組藥物代謝圖譜問世
    人體腸微生物組藥物代謝圖譜問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2 13:20:35 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ohamed S.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最新綜述
    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的研究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多樣性的產生和維持機制,以及養分循環、有機物分解、植物生產力維持和公共衛生等關鍵生態系統過程的調控機制。憑藉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的發展(圖1A)和日益增長的研究興趣(圖1B),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圖1)。當前,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了海洋、土壤和淡水等生態系統中微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組成的生態驅動因子(圖1A)。
  • 科研 | PNAS:宏基因組學揭示了熱帶空氣生態系統中的微生物群落遵循一個精確的循環
    儘管只有9 - 17%的序列可以注釋到物種,但空氣中存在的微生物多樣性足以與地球上其他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相匹敵。空氣中的微生物遵循一個明顯的精確的循環,環境參數是主要的驅動因素,且其中溫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天內分類學多樣性的變化大於不同天之間和不同月之間的變化。不同時間序列的環境樣品揭示了空氣微生物群落中存在一個保持13個月不變的核心微生物類群,暗示其具有長期穩健性。
  • 海底下洋殼中發現活性微生物群落
    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一項生物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在海底以下750米處,發現了微生物群落。這一發現增進了人們對微生物「資源競爭」的理解,也為進一步探索極端環境下微生物的生存開闢了新途徑。
  • TiM:rDNA拷貝數的種內變化影響微生物群落分析嗎?
    2、雖然rDNA拷貝數的種間變異可能會使擴增子序列數據進行微生物群落分析複雜化,但種內rDNA拷貝數的變異增加了複雜性的額外維度。3、由於種內rDNA拷貝數的變異與環境變化有關,微生物群落中明顯的種群統計學變化可能是由基因組對環境的響應所驅動的。
  • 解析土壤微生物組的複雜性
    MBGA,海洋底棲生物組A。一個常見的假設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的變化應可以通過地上植物群落組成的變化來預測。但也有一些研究發現植物物種對地下微生物群落幾乎沒有影響35-38。特定植物物種對土壤微生物組成的影響很可能是情境依賴性的;在不同的土壤類型中,一個給定的植物物種可能與不同的微生物類群相關聯39。此外,許多土壤細菌類群具有普適性,它們可以與廣泛的植物物種相關聯,表明地上植被對微生物群落組成的影響可能需要數年才得以顯現40。儘管植物能夠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但同時微生物群落結構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 微生物群落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鄧曄研究組,在微生物群落的穩定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微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理解提供了新見解,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
  • 「花式」微生物群落堆疊圖,你見過幾種?
    在各類微生物群落研究文章中,堆疊圖可以說是一個圖形「常青樹」,頻繁出現在文章結果展示部分的開頭位置。
  • 微生物組 | 合成的異養微生物群落和光養微生物群落共促可持續生長
    2020年7月30日Karsten Zengler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Synthe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heterotrophs and phototrophs facilitate sustainable growth」的文章,合成的異養微生物群落和光養微生物群落促進可持續生長
  • 茶樹連作障礙與土壤微生物群落
    文章從土壤養分失衡、土壤酸化、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失衡、根際微生態等方面概述了茶樹連作障礙形成機制的研究進展,同時從化學改良、增施有機肥、生物質材料、生物菌肥、茶園多樣性栽培等方面介紹緩解茶樹連作障礙的主要措施,並對今後茶樹連作障礙形成機制的進一步研究及防控技術的發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為解決茶樹連作障礙問題提供一些科學依據。
  • 上海交大科研團隊揭示深海熱液煙囪微生物群落的演替
    ,來自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 (WHOI) 的Stefan Sievert博士為該文的共同作者。海底熱液區煙囪體的「生活史」(從形成到熄滅)受海底地質活動的直接控制,其噴發和熄滅時間尚無法追蹤和預測,相應地熱液煙囪體微生物生態群落和系統如何形成和演替仍處於科學知識的空白區。
  • 【產業前沿】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特徵
    為了解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徵,揭示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多樣性變化特徵對林齡和季節等環境因素的響應機制,為油茶林的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在開發利用油茶土壤微生物時,應優先利用根際微生物,特別是在生長季節。在未來的林地管理中,有可能通過控制土壤碳源種類和土壤理化性質來促進油茶的生長。描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特徵對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和微生物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油茶是我國重要的食用油樹,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尚未見報導。在這裡,研究團隊對16S、ITS(轉錄間隔區) rRNA基因序列進行Illumina測序研究了華南油茶林地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