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微生物群落堆疊圖,你見過幾種?

2021-01-15 基迪奧生物


在各類微生物群落研究文章中,堆疊圖可以說是一個圖形「常青樹」,頻繁出現在文章結果展示部分的開頭位置。堆疊圖之所以能在文章中擁有這麼高的曝光度,原因在於堆疊圖非常直觀、簡潔地展示樣本的群落物種組成組成信息。通常堆疊圖橫軸為各樣本名稱信息,縱軸為物種的相對豐度,每個樣本所有物種組成一個堆疊起來的柱子,柱子中通過顏色區分不同物種(如圖1)。例如在梯度處理或是不同時期的樣本展示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堆疊圖一目了然地展示優勢物種的變化情況或是某些病原微生物隨時間的豐度增長狀況。

事實上,堆疊圖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不僅出現於上文提到的物種組成分析中,還出現於β多樣性以及群落功能分析中。在形態上,也不僅是柱狀堆疊的形式,有時它也會以面積堆疊的形式出現。堆疊圖的坐標軸也並非固定不變的100%,有時也能以特定範圍進行呈現。


提到群落研究中的堆疊圖,大家總是能想到它在物種組成分析中的應用。事實上,堆疊圖還能夠與β多樣性分析的UPGMA聚類樹進行結合,基於不同的樣本距離矩陣(如bray-curtis、unifrac等類型距離) 進行相似性聚類,將組成結構相似的樣本聚類到同一個小的分支,將結構組成差異大的樣本聚類到不同的分支中。在聚類樹的基礎上,結合堆疊圖,用堆疊圖具體展示相對豐度相近與相異的物種。這類型組合圖提高了信息密度,用一張圖展示了樣本相似性關係與樣本物種組成,在應用範圍上得到了拓展,如在不同處理下觀察處理效果對於群落結構的整體影響以及對個別關注物種的影響情況,就需要這類型的組合圖進行展示。

除了結合聚類樹用於展示各樣本不同分類水平下的物種的組成外,堆疊圖還可以用於展示樣本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組成信息。群落功能預測近年來興起,功能堆疊圖也在文章中頻頻出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1)宏基因組開始普及使用,16s+宏基因組是目前一種互相驗證、互相補充的可靠組學貫穿策略。通過16s的大樣本篩選出目標差異樣本,再針對目標樣本進行宏基因組測序,找到關鍵差異基因進行功能富集分析。群落功能預測就是兩者連接的一個橋梁,群落功能預測可以幫助我們初步判斷樣本間潛在差異的功能,縮小宏基因組的研究範圍。2)功能預測軟體不斷迭代,預測準確性與過往相比有了非常高的提升。(可參考文章:《picrust2——更強大的菌群功能預測工具》)功能堆疊圖與物種組成堆疊圖類似,展示樣本內各功能的豐度佔比情況,可以通過堆疊圖掌握樣本總體的功能組成,優勢功能類型以及各樣本主要功能的差異情況。至於後續需要量化分析樣本間具體功能的差異就需要藉助熱圖以及統計檢驗等手段進行深入地功能挖掘。

堆疊圖是一種有著一定擴展能力的圖形,不局限於簡單的柱狀堆疊的形式,可以結合統計檢驗的結果,標註出樣本間存在統計學顯著性差異的物種信息。這種圖形比較適合用於目標物種是堆疊圖中的優勢物種,在較高分類層級(門、綱等)進行比較。

當需要展示的樣本比較多且樣本間的處理存在連續關係時(如藥物處理後不同時間段腸道樣本、不同濃度梯度肥料處理的土壤樣本),由於樣本量較大,以傳統柱狀堆疊圖的形式進行展示不直觀,樣本物種組成凌亂。這時可以考慮採用堆疊面積圖的形式進行展示,將原先樣本間獨立的樣本物種組成模擬成連續的變化曲線,幫助我們更直觀地觀察連續變化下樣本的物種豐度變化趨勢。

1.堆疊圖是一種用於展示樣本群落結構、功能結構的基礎圖形。

2.堆疊圖可結合基因β多樣性距離矩陣的UPGMA聚類樹展示樣本相似性,也可以結合統計檢驗結果展示組間/樣本間存在顯著差異的物種。
3.針對存在連續性變化(時間變化、梯度處理變化)的大樣本量展示時,可採用面積堆疊的方式展示連續變化對群落物種的影響情況。堆疊圖的繪製方法很多,但能夠將微生物群落測序數據完整分析的工具卻很少。基迪奧omicsmart在線分析雲平臺,上傳測序下機的原始數據即可完成一整套包括物種組成、多樣性、功能預測等幾十項分析點的標準流程分析,可根據個人需求隨時調整圖形配色、字體、形狀等各類型參數。

可自由調整各類參數,根據輸入物種豐度排名進行堆疊圖展示。[1] Lv H, Pian R, Xing Y, et al. Effects of citric acid on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acterial diversity of Amomum villosum silage. Bioresour Technol. 2020;307:123290.[2] Meeker SM, Mears KS, Sangwan N, et al. CFTR dysregulation drives active selec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PLoS Pathog. 2020;16(1):e1008251. Published 2020 Jan 21. doi:10.1371/journal.ppat.1008251[3] Zhang J, Zhao Y, Ren D, et al. Effect of okra fruit powder supplementation o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 in high fat diet-induced obese mice.[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0.[4] Bost A, Martinson V G, Franzenburg S, et al. Functional variation in the gut microbiome of wild Drosophila populations[J]. Molecular Ecology, 2018, 27(13): 2834-2845.[5] Ding N, Zhang X, Zhang X D, et al. Impairment of spermatogenesis and sperm motility by the high-fat diet-induced dysbiosis of gut microbes.[J]. Gut, 2020.[6] Zhang J, Zhang N, Liu YX, et al. Root microbiota shift in rice correlates with resident time in the field and developmental stage. Sci China Life Sci. 2018;61(6):613-621. doi:10.1007/s11427-018-9284-4



實用科研工具推薦      
詳實生信軟體教程分享
前沿創新組學文章解讀
獨家生信視頻教程發布


相關焦點

  • 「花式」微生物群落堆疊圖,你見過幾種?
    堆疊圖簡介在各類微生物群落研究文章中,堆疊圖可以說是一個圖形「常青樹」,頻繁出現在文章結果展示部分的開頭位置。堆疊圖之所以能在文章中擁有這麼高的曝光度,原因在於堆疊圖非常直觀、簡潔地展示樣本的群落物種組成組成信息。
  • 微生物門類堆疊柱狀圖-衝擊圖-在R4.0更新版本
    寫在前面無論是堆疊柱狀圖,還是近年來會擴展的衝擊圖。基本都只能對門水平物種多樣性進行可視化。然而即使是門水平,也不一定是全部的樣本都適合使用堆疊柱狀圖可視化。尤其是土壤等複雜的微生物群落的環境,往往門水平的物種數量也在50個左右,或者有七八十個也是常見的。而堆疊柱狀圖一般可以展示的也就10個左右。過多無論是圖例,還是顏色,都無法進行很好的安排和調配。所以我們一般情況下展示的,都是主要的門類,也確實10個左右的門類基本代表了大部分的微生物。但在分析過程中卻存在較大問題。
  • 231.菌群物種組成堆疊柱狀圖、弦圖、詞雲
    所以樣本微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通常在門、科和屬這幾個分類等級的豐度展示。文章中常見的微生物物種分布展示方式種類較多樣,使用頻率最多的是樣本或組的堆疊柱狀圖,來概述項目中門或屬等分類級中物種分類主體的種類和豐度組成。此外還有弦度、樹圖、詞雲,以及聚類+堆疊柱狀圖等展示方法。
  • 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序與功能分析
    微生物群落測序是指對微生物群體進行高通量測序,通過分析測序序列的構成分析特定環境中微生物群體的構成情況或基因的組成以及功能。藉助不同環境下微生物群落的構成差異分析我們可以分析微生物與環境因素或宿主之間的關係,尋找標誌性菌群或特定功能的基因。
  • 【產業前沿】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特徵
    為了解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徵,揭示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多樣性變化特徵對林齡和季節等環境因素的響應機制,為油茶林的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在開發利用油茶土壤微生物時,應優先利用根際微生物,特別是在生長季節。在未來的林地管理中,有可能通過控制土壤碳源種類和土壤理化性質來促進油茶的生長。描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特徵對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和微生物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油茶是我國重要的食用油樹,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尚未見報導。在這裡,研究團隊對16S、ITS(轉錄間隔區) rRNA基因序列進行Illumina測序研究了華南油茶林地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
  • 戴磊跨界破解生物學難題,人體微生物群落研究或迎來突破
    在人體腸道內,存在 160 多種、100 萬億個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髮揮作用,是通過多種微生物相互作用實現的。他們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互相配合、互相影響、互相競爭的關係。圖|人體腸道微生物群落 (來源:東方 IC)
  • 科研 | PNAS:宏基因組學揭示了熱帶空氣生態系統中的微生物群落遵循一個精確的循環
    多變量關聯分析證實,什麼時候採樣對微生物群落的影響大於哪天進行採樣(SI附錄, 表S4)。當假設晝夜對應2種性狀時,特定採樣時間的隸屬度增加。在一天中顯著波動的物種在SI附錄和表S6中列出。微生物群落結構(圖4C和D)在光照時比在黑暗時更分散(DVE2、DVE3和DVE5中群體分散的多變量同質性分析P = 0.001,但在DVE4中不顯著:P = 0.14)。
  • TiM:rDNA拷貝數的種內變化影響微生物群落分析嗎?
    摘要核糖體RNA基因(rDNA)部分區域的擴增子測序已經被廣泛用於表徵微生物群落。然而,rDNA是動態的,在原核生物中,rDNA的拷貝數在種間和種內都有顯著的變化,而在微型真核生物中的變化特別顯著。在這裡,我們強調核糖體RNA(rRNA)基因拷貝數的種間和種內變異(圖1)是如何幹擾微生物群落組成分析的,特別是當重點關注真核微生物時,這些微生物的基因組在rRNA基因拷貝數上可以顯示出廣泛的種間和種內變異。
  • ​[2021-01003]鹽度是沙漠生態系統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關鍵決定因素
    基於距離的多元線性模型分析表明,鹽度是決定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最重要因素,解釋了微生物群落結構總變異的9.35%(表S2)。    此外,利用多元回歸樹分析探討環境變量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儘管所有15個測得的環境變量都包括在分析中,但只有鹽度含量將樹分開,並將樣品分成三個鹽度梯度(圖S3)。
  • 城市環境所微生物群落環境響應研究獲進展
    土壤水分條件是微生物呼吸活性及生態功能實現的重要因素,乾旱或極端淹水均不利於土壤中多數微生物實現最佳能量生產與代謝。土壤從乾旱向淹水的轉變過程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微生物活動受到刺激並被抑制。目前,對該過程中潛在微生物的響應機制仍缺乏了解。
  • 微生物群落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鄧曄研究組,在微生物群落的穩定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微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理解提供了新見解,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
  • 科學家成功對環境微生物群落進行CRISPR基因編輯
    最後,分離培養的微生物會對實驗室環境產生適應,不能完全反映其在自然界中的真實情況【3】。微生物群落對人類健康、環境保護和工業發展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在微生物群落中進行精準基因編輯的方法將會大大促進我們對微生物的認識。
  • 微生物組 | 合成的異養微生物群落和光養微生物群落共促可持續生長
    2020年7月30日Karsten Zengler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Synthe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heterotrophs and phototrophs facilitate sustainable growth」的文章,合成的異養微生物群落和光養微生物群落促進可持續生長
  • 科研 | Ecology: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間和時間更替與原始熱帶森林的功能無關
    測量微生物豐度及土壤酶活性。從樣品中提取DNA並進行純化,使用特異性引物擴增16S rRNA基因V3片段。計算微生物多樣性和組成,進行數據統計分析。1 真菌和細菌的時空更替真菌群落總周轉率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但菌群總循環僅隨時間而變化(圖1)。
  • Science Bulletin:絕對豐度的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擴增-選擇」組裝模型
    根際微生物群落「擴增-選擇」組裝新模型:左圖為基於微生物相對量的根際微生物群落「兩步選擇」組裝模型(two-step selection model),右圖為根際微生物群落「擴增-選擇」組裝新模型(Amplification-selection model)。
  • 科學網—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黑箱」被打開
    本報訊(記者李晨)由於土壤微生物的複雜性和難培養性,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如何影響群落生態功能的認識不深,只能用
  • 茶樹連作障礙與土壤微生物群落
    文章從土壤養分失衡、土壤酸化、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失衡、根際微生態等方面概述了茶樹連作障礙形成機制的研究進展,同時從化學改良、增施有機肥、生物質材料、生物菌肥、茶園多樣性栽培等方面介紹緩解茶樹連作障礙的主要措施,並對今後茶樹連作障礙形成機制的進一步研究及防控技術的發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為解決茶樹連作障礙問題提供一些科學依據。
  • 研究人員發現野火會導致真菌和細菌數量激增,改變微生物群落
    研究人員發現野火會導致真菌和細菌數量激增,改變微生物群落  Emma Chou • 2019-01-17 16:54:23 來源:前瞻網 E344G0
  • 青藏高原所揭示凍土成土年齡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對凍土融化的響應
    微生物活動驅動凍土中有機碳的分解,因此,微生物群落組成及其功能變化能夠深刻影響凍土融化過程中的有機質分解和溫室氣體排放。研究表明,不同年齡凍土的微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存在較大差異,但學界尚不確定對土壤微生物群落影響更大的因素是凍土成土年齡還是融化程度。
  • 研究結果表明南北極海洋微生物群落差異顯著
    研究結果表明南北極海洋微生物群落差異顯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8日報導,一個六國國際聯合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南極和北極的海洋微生物群落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約高達75%的不同,這將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兩極海洋生物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