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三專欄」不是每一個NBA病人,都能被庫班治癒

2020-12-05 楊毅侃球

2020年的新聞很多,大多數都沒有那麼好,在這一年收官之際,一則消息多少還是令人感到寬慰:前職業球員德隆蒂·韋斯特得到了獨行俠老闆馬克·庫班的幫助,開始進行康復。在庫班曬出來的照片中,面帶微笑的韋斯特坐在馬上,潦倒一掃而空,庫班在照片下面配上文字:

「女士們先生們,容我向您介紹德隆蒂·韋斯特。雖然前路漫漫,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據說庫班是在網上看到韋斯特沿街乞討的照片,又得知他就在自己家附近,便驅車在家附近搜尋,最終設法讓韋斯特和家人重聚,送往康復中心,並承擔了所有治療費用。

這已經不是韋斯特第一次被網友拍到如此潦倒的照片。早在2016年就有人在街頭看到了流浪的韋斯特,便上前詢問:

「你是德隆蒂·韋斯特嗎?」

韋斯特回道:「我曾經是,但那些已經與我無關了。」

此後又有人拍下一段韋斯特在街頭跳著怪異舞蹈的視頻,也有人說,那是一個防守的滑步動作。

當時韋斯特的經紀人和家人朋友給出的解釋是:他吃錯藥了。

不帶任何雙關意義的「吃錯藥」。

韋斯特患有雙極症,即躁狂抑鬱症。

大約在2015年的時候,韋斯特的身份仍是一名籃球運動員,他加入了小牛在發展聯盟的下屬球隊,當時他告訴記者:「想像一下一個必須打領帶的辦公室,規矩就是規矩。」

「現在我能打領帶了,你們會看到的。」

事實上,2012年韋斯特正是在小牛結束了自己8年NBA職業生涯,在達拉斯的一個賽季中,他曾經是球隊的首發控衛,也曾被禁賽兩次,理由是「做出了不利球隊的行為」,最終被裁。

所以當2015年他試圖重返聯盟的時候,會首先告訴人們自己會「守規矩」,當時我的一個凱蜜朋友看到這條消息,就像我們如今看到庫班幫助韋斯特的消息一樣,由衷感慨說韋斯特終於戰勝了自己,從陰影走向了陽光,這個朋友為韋斯特寫下了一篇文章,最後一句是「銳利光芒的少年時代與和熙溫暖的成人態度一樣動人」,朋友說這是她寫過最好的結尾。

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可以用文字來篤定描述,那該有多好。

自2010年被騎士送走後,韋斯特就開始成為更衣室的麻煩,而在那之前,關於他的麻煩影響力,甚至被惡意中傷帶出了更衣室,來到了隊友家庭。被狼隊裁掉,回歸綠軍,和隊友打架,離開綠軍,加盟小牛,又被裁掉,原因依然是更衣室和他那神神叨叨的推特,隨後他加盟福建,被裁,加盟上海,被裁。

在韋斯特仍然嘗試打籃球的日子裡,他有太多次告訴記者:「嘿你知道嗎?我已經好了,我不吃藥了。」

很顯然,直到2020年即將結束的現在,他仍然沒有好,他甚至仍沒有被善待,一個生涯收入近2000萬美鈔的前職業球員,竟然吃錯了藥——被安排去了「錯誤的」醫療機構。

是誰在安排他的人生已經不重要了。我們知道的是,他曾被自己的心理疾患擊潰。

韋斯特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被心理疾病擊垮的職業體育人,他的故事只是職業體育範疇心理疾患未能得到及時正確處理的冰山一角而已。太多普通觀眾,如同我的那位凱蜜朋友一樣,還在期待他能夠「戰勝自己」,或者「長大」,在我們最善良的初衷裡,這也許只是一個類似孩子的行為罷了——只要夠堅強,或者突然哪天想明白了,一切就會好起來的,不是嗎?

事實的耳光太過響亮。

關於「長大」,前NBA球員拉裡·桑德斯有一番個人的見解:「我們進入聯盟的時候,大腦還需要幾年才能發育成熟,所以聯盟應該給予我們更多的心理關懷。」

雖然不是專業的心理學專家,但他的理論還是得到了一些主流科學家的認可,成年人的大腦可能要到25、26歲才能真正成熟。也許與這樣的純生理觀點無關,NBA還是做出了延遲選秀年齡的決定,大抵還是忌憚不成熟的高中生過早進入聯盟對其心理建設的不利。

在NBA漫長的歷史上,老闆和管理層對心理關懷或治療往往心懷芥蒂,因為這不像是花錢去請來最好的醫生做一次膝關節微創手術,結果是可控的,老闆們願意為了自己的優質資產——優秀的、或者有潛力的球員付出代價。

但前提仍是確定性,心理治療很難給出這樣的確定性。老闆們會告訴球員或者提出升級心理關懷體制的管理層:喂,我剛給了他三千萬的心理關懷。

然而憂鬱症患者桑德斯說: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持有這種觀點的NBA病人不在少數,德羅贊和樂福都曾在這兩年公開宣布自己罹患心理疾病,德羅贊說自己「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很富有,這樣他們就能意識到金錢並不是全部。」

確實,美國有人研究過,金錢能夠覆蓋的幸福感上限是7萬5千美金,也就是說當你的年薪來到50萬開外,很多事情就不是錢能夠解決的了。而德羅贊和樂福的行為在當時被廣泛評價為一種「勇敢」,那麼你應該要問,為什麼展示自己的疾病會是「勇敢」?

波什從某個角度給出了解釋,他自己的態度比較複雜,「一方面我理解網絡讓所有人能夠分享信息,提高對籃球運動員心理健康問題的廣泛關注,這很好。」

「另一方面,我是被那些老派球員在比賽裡教育過的,比賽就是競爭和保護你自己,樂福寫的這篇文章,會被對手利用,讓別人知道你的事很好,但讓對手和其他球隊知道,就不一樣了。」

波什理解的競技體育,顯然足夠真實和殘酷,2018年總決賽詹姆斯不會在一切塵埃落定前告訴公眾自己手掌骨折,因為他知道對手會無限利用這一點,坦承自己的心理疾病,不啻於公開自己性格上的弱點,波什和太多人相信,會有人願意利用這一點來攻擊你,尤其是直接競爭的對手。

而在另一方面,競技體育雖有體育精神,更喜叢林法則,心理疾病和心態軟弱,普通人難以辨析期間差別。利拉德說起球員面對的壓力時幾乎不屑一顧,「這只是打籃球而已。壓力更應該是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下一頓飯在哪裡;壓力也更應該是那些單親母親,為了支付房租而苦苦掙扎。我們打一場比賽就會賺到很多錢,因此別給我搞錯了,確實會有一些挑戰,但如果把這稱作是一種壓力的話,那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簡直是侮辱。」

這番極為漂亮的言論,也恰恰說明了心理健康遭受了多大的誤解。

如果你還記得因為不願意坐飛機而無法在聯盟生存的前火箭球員羅伊斯·懷特,他是一名廣泛性焦慮症患者。論及焦慮症本身,現在仿佛任誰都能夠說上兩句。在公眾平臺上我們已經見識過太多分不清真偽的心理學專家給我們灌輸此類訊息,而一些足夠聰明的人已經能夠從兩本佛洛依德的小冊子裡推斷出他們所認為能夠掌控的心理學。

這些能夠在什麼地方發揮其作用呢?譬如一個姑娘失戀了,恰好找到心懷叵測的心理學達人傾訴衷腸,達人便可以用叵測的「心理學知識」來勸導姑娘:根據佛洛依德性理論,不如我們幹一炮,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所以我們所知道的心理學,和真正意義上充斥著實驗統計以及枯燥乾癟的專有名詞所組建起來的心理學有著雲泥之別,天知道虛假同感偏差和基本歸隱錯誤這些詞語是通過怎樣的概率統計得到結論。而且某些當代心理學大師們所灌輸的那些近乎神秘主義的內省言辭,又會給我們帶來一種幼時閱讀《讀者》的雙重滿足感:第一重:這些文章寫的真棒;第二重:這麼棒的文章我都看懂了。最終的結論就自然地變成「我真的真的很不錯」。

如果真正的心理學憑藉看相親節目或者幾本諸如《FBI教你用心理學勾搭潮汕姿娘》之類的小冊子就能輕鬆獲取的話,高等學府開設這門課就顯得完全沒有道理。在懷特身上,這裡面就有一些關於心理學的問題:懷特有病,有診斷證明,有病史,他所罹患的疾病被稱為「廣泛性焦慮症」,以及可以列出一長串名稱的病理名詞,其中也包括大眾耳熟能詳的強迫症和憂鬱症。

但是我們是否能夠真正理解這裡面的一些症狀呢?很顯然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這是一件需要專業基礎的事情。你不會輕易去質疑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你也不會輕易去指摘季羨林所翻譯的《羅摩衍那》,有時候,你甚至不敢置喙波波維奇的執教理念,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相信專業。

但到了心理學面前,仿佛很多人都能說出很多理論來解釋這一切,此時專業就被拋在一邊:如果懷特或者德羅贊、樂福們不能克服自己的心理疾患他就是一個軟蛋,以及,「不要侮辱普通人了!」

如果說利拉德這種沒有受過專業心理學教育的普通人沒有立場去指責患者們的所為,那麼聯盟的隊醫呢?實際上,不止NBA,幾乎所有的大型體育聯盟的球隊都沒有配備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心理醫生。

說出來也許很難理解,球隊往往無法接受一個心理醫生以全職的身份進入管理層或教練組。很多情況下心理疏導的工作由那些已經退役的球員來擔任,或者乾脆將心理問題丟到更衣室,由球隊的更衣室領袖喊兩句美式英雄口號去解決。可以想像,這種心理健康維護體系,與我國居委會大媽調解制度本質上毫無二致。只是調節的發起者可能由廣場舞大媽變成了勒布朗·詹姆斯。

據韋斯特口述,勒布朗曾經兩度在自己瀕臨崩潰的時候給予了足夠的關懷,說一些雞湯,讀一讀聖經,傳遞一些正能量。

和大媽們做的確實沒差。韋斯特也非常感激,但很顯然勒布朗和大媽們的心靈按摩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前列腺按摩,韋斯特還是走上了街頭。

前NBA球員工會副主席肯揚·杜林曾經是很多球員的「心理治療師」。球員們將他當成一個垃圾桶,把自己不堪的過去丟進去,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心理治療師本人,幼時也曾遭受過雞姦,「他們不知道我到底有多痛苦,他們不知道我走這條路有多孤獨,他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失意的時候想要依賴我,他們無法理解我每天要面對的這些事情是多麼的在折磨我。」

結果,「居委會大媽」杜林比他的勸解對象們更早崩潰,他到精神病院裡呆了整整一周時間,杜林將那段時間稱為「人間地獄」。

所以很多與杜林相處甚密的NBA球員都無法了解真正的他,遑論我們這些球迷。大概我們可以通過一張核磁共振片子以及醫生的解說來辨析股四頭肌腱拉傷和十字韌帶拉傷之間的差別——儘管他們的症狀都是膝蓋刺痛,但是我們很難去了解誇梅·布朗的胸肌撕裂和霍福德的胸肌撕裂之間究竟有多大的差別,就像我們無法了解杜林的痛苦和韋斯特的痛苦究竟有多大差別。

就像我們無法真正了解一個因為失戀而傷心不已的青年,和一個看到好友心臟病發倒地死亡而恐懼不已的少年,他們之間心理創傷的差別究竟有多大?我們能夠輕易理解一個直男被姑娘嘲笑短小後從此不舉,卻很難理解一次遙遠的童年心理創傷導致的坐飛機就血壓上升,儘管兩者都是由心理症狀導致的生理變化。

這就是懷特們所面臨的狀況,也是德羅贊們所爭取的理解。

很顯然,如果杜林從一開始進入聯盟之後就能夠接受到正確的治療,他也許不會崩潰。這些心理疾患者有病,但顯然NBA沒有藥。

時光流轉至今,肉體上的傷病已經被納入了更為詳盡的醫療診斷體系之中,這說明NBA本身也在不斷發展,球隊不會再冒著巨大的風險去強行要求球員上場比賽,而球員對於自己傷病也擁有了更大的知情權,自我保護意識也更為強烈,隊醫之外的第三方診療意見紛紛浮出水面,無論你如何鄙夷卡瓦伊·倫休納德所得到的待遇,那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一種進步。

而心理治療方面,直到2017年NBA才在勞資條款中增加了全新的心理關懷方案,NBA和球員工會將會注資成立一個獨立的健康項目,由心理健康總裁經營,杜林也加入了這個項目。

看過古龍小說的人,知道他書裡的很多人物都會頻繁嘔吐——殺了人會吐,看到別人被殺了會吐,壓力大了會吐,恐懼湧上來會吐,看起來除了懷孕,古龍筆下的人物隨時都可能吐出來。實際情況也許沒有古龍所言那麼嚴重,但壓力會導致生理變化是確實的事情。

其中最為著名的代表就是「指環王」拉塞爾。細究起來,拉塞爾的症狀和焦慮症有些接近,據說老爺子每場比賽前都要吐一把,有無聊的統計者得出一個數據,拉塞爾這輩子吐了1128次,其中最著名的段子發生在某年綠軍與76人的總決賽第七場,拉塞爾上半場發揮一般,奧爾巴赫親切的問他:「你吐過沒?」拉塞爾答曰:「沒啊。」

「——滾去吐乾淨了再回來!」

後來這件事情就往傳奇方向發展,拉塞爾半場休息時一陣猛吐,下半場發揮神勇,凱隊拿下第七場,拿下總冠軍。換言之,你看當代籃球隊入場儀式各種花哨,灑鎂粉拍照片繞圈跳舞什麼的,當年綠軍的入場儀式就是一眾人圍觀拉塞爾吐。

還有一個標杆經常被人提起,雷·阿倫就曾自我診斷患有強迫症,「我從來不會在失利之後拼命訓練,因為我每天都在拼命訓練。」雷·阿倫的強迫症具體表現在襪子不能破、車位不能換、飛機座位不能移之類的瑣碎細節上。強迫症經常會和另一個很流行的心理擦邊詞聯繫在一起——偏執,只不過我們常識中定義的偏執與心理學意義上的偏執症還是有一定的差別。那個通曉洛杉磯凌晨4點模樣的球員的故事就不必多提,他在訓練場和球場的表現都被定義為偏執。甚至,一度我們會認為,一名極度的勝利偏執狂,才能成為球場上的贏家。所以,喬丹是偏執的,艾弗森是偏執的,我們一度認定一名球員沒點心理障礙,就無法成為真正的贏家,我們實在是太熱衷那些用心理疾病勾畫出來的成功軌跡了,因為這套邏輯往往暗含著另一層自我安慰:我無法成功,只因我不是瘋子。

曾經的大場面鬥士伊塞亞·託馬斯在進入NBA球隊管理層之後,有過一些驚世駭俗的交易和選秀舉動,我們無法深刻理解託總在期間遭遇了多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只知道他在自己47歲時吞下了大量安眠藥自殺未遂。壓力可以變成動力這句話大概是沒錯的,壓力讓託總擁有了吞下大量安眠藥的動力。順便提一句,根據《完全自殺手冊》這本書的詳盡科學介紹,安眠藥的自殺成功率遠低於上吊,自殺過程中帶來的痛苦也是前者遠勝後者。即便是尋死這件事情,人們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遑論生活中那些面對壓力時所做出的尋常選擇,更何況,更多時候,你都沒得選。

像誇梅·布朗以狀元秀身份進入奇才,米利西奇力壓卡梅羅·安東尼、韋德、波什等人以榜眼秀身份進入活塞,都是沒得選的結果。在奇才隊,布朗遭遇到了喬丹的重壓,米利西奇則在活塞成為人肉雪茄。眾所周知,喬丹無論是在訓練場還是在賽場上都是對隊友極為嚴苛的人物,他是否在年僅17歲的誇梅身上種上了一顆「籃球了無生趣」的種子,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但米利西奇不同。

老布朗離開活塞之後,比盧普斯口中米利西奇的故事版本是這樣的:「拉裡把這個孩子嚇得不行了,他把這個孩子的自尊心摧殘得太厲害了,那種粗暴的態度簡直讓達科無法從傷痛中恢復……布朗把他傷得太深了,以至於他可能永遠都不能重新振作起來。」

一語成讖,比盧普斯口中「從來沒有微笑的」米利西奇輾轉灰熊、森林狼後,落腳凱爾特人,最後一個接觸到米利西奇的教練是裡弗斯。裡弗斯清楚米利西奇身上的問題,「他是一個很容易陷入失望情緒的人。所以我們會努力避免那些(引起他消極情緒的)事情發生。我們需要達科上場打球。」

綠軍得到米利西奇之後,裡弗斯很快便發現米利西奇「過於在意自己之前的表現了」,他告訴米利西奇「如果你犯了一個錯誤,之後又因為想著前一個錯誤犯了第二個錯誤,我才會把你換下場,我不會因為你只犯了一個錯誤就把你換下場。」

最后里弗斯告訴記者「希望自己說的這些話能奏效」,可惜,積重難返,裡弗斯教練的雞湯最終沒有溫暖米利西奇那顆破碎的心,這位17歲便以榜眼秀身份進入NBA的天才少年,最終還是離開美國返回歐洲打拳擊、經營農場,倒也活得自得其所。

在米利西奇進入NBA的時候,沒有人能夠預知他的命運,他也並未展示出任何怪異的性格缺陷,他僅僅是這世界上無數個在成長過程中被壓力摧毀的人之一,這究竟是一齣悲劇,還是利拉德口中那些「滾蛋吧你連這點壓力都搞不定」的標靶?若干年後,我們再度評選那些水貨球員時,提及米利西奇,我們該如何回憶他,帶著嘲笑或是很沉默?

和米裡西奇打拳擊不一樣的是,那些曾經被心理疾病侵襲的球員,往往都會透露出一股文藝青年的氣質,韋斯特在上海的時候,曾經說自己更希望能去畫下那些高樓大廈,「雖然這不是我擅長的技能,但我真的更喜歡去畫畫。」

而桑德斯的標籤就是畫家和詩,只不過可能經營得不是很好,最近一直在暗示自己能夠防住字母哥,希望得到一份工作。

雙極症或者憂鬱症、焦慮這些心理疾患與藝術家之間,頗多研究證明他們存在著聯繫。同樣罹患雙極症的美國詩人約翰·貝裡曼,曾經說過:「我確實強烈地感受到痛苦折磨是獲取高度成就最大的幸運之一。」

然後他就像他的父親和姑姑一樣自殺了。

心理疾患會抓住你,驅趕你,走向最可怕的極端。就像詩人拜倫家族那些和層出不窮的天賦同時出現的自殺一樣。如鬼魅般隨行,一代又一代。

這當然是最可怕的結果。但對於患者本身而言,這也許反而是種解脫,有人曾經形容心理問題,就像是漂浮在海面上,目之所及都是水,但你就是沒法兒喝。

2007年8月17日,前火箭球員艾迪·格裡芬駕駛的汽車與火車相撞,格裡芬當場身亡。

這次死亡成為了一個迷。Woj認為他是自殺的,因為道口有指示燈,在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眼裡是絕對足夠醒目的,「那些很了解格裡芬的人在周二晚上說,那場事故很大可能上是一生窮困潦倒、飽受心理疾病折磨的格裡芬選擇如何結束生命的歸宿。」

格裡芬曾經被當成天才來對待,就像韋斯特、桑德斯、小白們一樣。但顯然他們都不曾得到足夠的善待。格裡芬的結果最為糟糕。那麼在整個事件的最開端,究竟有著些什麼呢?

格裡芬在老盧卡斯訓練營待過一段時間,這個地方旨在幫助球員擺脫酒癮和毒癮,老盧說到格裡芬,讚不絕口的同時講出了一個事實:「這孩子不愛籃球。你見過好球員是被迫訓練的嗎?那就是艾迪。」

同樣不愛籃球的還有桑德斯,「我只是因為個子高才被拉去打籃球。」

「籃球從來都不是我的菜,從小如此。當別的孩子說出去打個球吧,我則更喜歡說出去畫個畫吧。」

這不是一篇關於「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的故事,不是說不恐懼就能解決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才能不恐懼,又或者當恐懼發生了,如何消除它。

這個問題至今仍未有答案。至於這一次韋斯特是否能夠像庫班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來的那些照片和視頻所展示的一樣恢復如常,我可能更願意相信庫班所寫的那一句:

前路漫漫。

相關焦點

  • 《Nature》:薛丁格的貓變身「糾錯貓」!耶魯大學最新突破
    很多人都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它的「既死又活」常常用來描述量子的疊加態。當盒子內的監控器偵測到衰變粒子時,就會打破燒瓶,殺死這隻貓。根據量子力學,在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貓會處於又活又死的疊加態。可是,假若實驗者觀察盒子內部,他會觀察到一隻活貓或一隻死貓,而不是同時處於活狀態與死狀態的貓。
  • 《Nature》:薛丁格的貓變身「糾錯貓」!耶魯大學最新突破
    【新智元導讀】近日,發表於《自然》上的一篇論文顯示,耶魯大學的量子科學家製造出了會糾錯的「薛丁格的貓」。很多人都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它的「既死又活」常常用來描述量子的疊加態。把一隻貓、一個裝有氰化氫氣體的玻璃燒瓶和放射性物質放進封閉的盒子裡。當盒子內的監控器偵測到衰變粒子時,就會打破燒瓶,殺死這隻貓。根據量子力學,在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貓會處於又活又死的疊加態。可是,假若實驗者觀察盒子內部,他會觀察到一隻活貓或一隻死貓,而不是同時處於活狀態與死狀態的貓。
  • 美國一隻擁有超能力的貓,它可預知死亡:被選定病人多很快死去...
    它會在病人彌留之際陪伴在其身邊,直至病人去世。。。本期話題「我想要一張"打工度假籤證"!」。點擊家園微信下方菜單「籤證申請」,進入「美女微電臺」收聽。它會在病人彌留之際陪伴在其身邊,直至病人去世。它的事跡首先被布朗大學老年病學專家、副教授大衛杜莎(David Dosa)博士發現。杜莎博士稱:"過去的6年裡,奧斯卡的預測幾乎從未失誤。這絕對不是單純的巧合。
  • 治癒搞笑滿載的輕小說「人類衰退之後」宣布動畫化
    治癒搞笑滿載的輕小說「人類衰退之後」宣布動畫化 2011-02-16 10:47:53
  • 「心理專欄」勇於面對死亡:在生活中踐行生死學 ⊙裴完花
    有一天,我去醫院探望老人,試探著和老人談手術這個話題,他說:「我不想手術,對我的創傷太大,去年做的手術就傷了我的元氣了,感覺到現在也沒恢復過來,我很清楚,假如做手術的話,沒有任何意義,有可能就一直躺床上了,也沒有生活質量,還會連累你們所有人。最終所有人都不認得我,最終你們所有人都累到疲憊不堪。」我和先生在一旁聽著,感覺非常難過,但又必須面對這件事。「人生四刻,生老病死。」
  • 這 3 個病人這麼難纏,都是因為她們有這種病……
    「能全部緩解嗎?……」「至少可以大部分改善。」「那緩解不了豈不白做了?」「如果您確實猶豫,就別做了吧。」「那……不做我的胸悶會不會加重?」「可能會啊。」這樣的患者,要說沒主意,是真沒主意,總是反覆詢問醫生利弊;要說「有主意」,也不算太過分,因為她總能找到醫生言語中「不肯定」的成分,繼而提出「質疑」。
  • 「積善逢善,積惡逢惡 」說的一點都沒錯!
    他發現,當人們對水說出親愛的言語,如:「感謝」的話時,水結晶就會呈現出美麗的形狀,呈現出閃閃發光的鑽石狀結構;當水聽到惡毒的言語,如:「混蛋」或咒罵時,水結晶就會變形,呈現出扭曲、不規則的形狀。他還發現,正面的思想和祈禱可以淨化和改善水結晶,使它們變得更美麗。人體有70%的成分都是水,地球表面的70%都是被水覆蓋,它是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
  • NBA好老闆!庫班找到德隆蒂-韋斯特並將他送往當地醫院
    虎撲9月29日訊 根據TMZ體育的報導,獨行俠老闆馬克-庫班已經找到了德隆蒂-韋斯特。根據之前的報導,韋斯特上周被發現流浪在達拉斯的街頭。與韋斯特家人有聯繫的消息人士透露,庫班最近幾天一直在嘗試與韋斯特取得聯繫,最終成功聯繫到了韋斯特,後者同意在當地時間周一與庫班在達拉斯見面。
  • 《貓和老鼠》的表情包很歡樂,但它真的不是一部喜劇
    在每一個好笑的故事背後,卻往往隱藏著對於當時的社會現象和現實的辛辣諷刺。 任何一部偉大的文藝作品都需要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正如《揚基都德鼠》就將很大很大的人類戰爭縮成很小很小的貓鼠大戰。,「和平聯盟」亦宣布告吹...
  • 幫助病人快速找到致病原,「IDbyDNA」用AI提高宏基因組檢測效率
    醫生往往會一項項排查病人的致病菌,以判斷病因。由於目前醫學檢測病菌的種類和數量有限,經常醫生也很難判斷病人究竟被什麼感染。這個時候,宏基因組檢測會是一個好方法——它能一次性檢測出病人身上的多種微生物和致病原,幫助醫生快速找到病因。36氪近期接觸的「IDbyDNA」就是宏基因組檢測賽道的主要玩家。
  • 貓大盜「Kiwi」被抓包瞬間當機!網友被萌翻:這定格太可愛了
    ▲戴上頭套立刻當機的Kiwi,像是偷東西被當場抓到不敢動的「貓大盜」!「桃園中壢一名貓大盜日前被警方逮捕時一臉傻眼......」網友Abbie日前在臉書社團「貓咪也瘋狂俱樂部」分享一段影片,三歲大的萌貓「Kiwi」被戴上小偷浴帽後瞬間定格一動也不動,左手停在半空中,圓滾滾的眼珠左右一直看,像極了偷東西結果被當場抓包的現行犯,模樣超級逗趣!
  • 紅磚牆、空中走廊、螺旋爬梯……養貓的家這樣裝修太贊了
    喵時光主題館空間平面圖在家也能打造喵咪遊樂場「喵時光」在坊間有個更為親切的名字——「貓舍」,客廳一角專門設置供貓咪爬行的旋轉樓梯,牆壁幾幅憨態可掬的貓咪掛畫,電視櫃旁的木質貓窩,無不宣示著這是一個養貓人的家
  • 「表白小短句」每一個黃昏,都有我愛你的影子
    每一個黃昏,都有我愛你的影子 每一個黃昏,我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站在黃昏下愛你的樣子。「暖心小短句」有人慌張見面,有人簡單告別「網易雲熱評短句」世界上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如果「暖心小短句」每一個女孩都值得擁有鮮花和月亮
  • 給每一個普通人安利這部9.2分的「成人動畫」
    作為可愛文化的標杆形象,Hello Kitty 這隻連嘴都沒有的傻貓,(莫名其妙)紅遍全球 50 多年。每每下班,她都會到 KTV 唱滿一曲曲的死亡重金屬搖滾(Death Mental),頭上顯現「烈」字符咒,怒氣衝天滅霸都壓不住!
  • 庫班力挺科比成為NBA新logo 黑曼巴成就早已遠超籃球
    而這一提議,也獲得了獨行俠隊老闆庫班的力挺。根據美國媒體《TMZ》體育報導,庫班最近在接受採訪時已經明確表態,「我支持NBA將logo換成科比,因為科比的影響早已超越了籃球。」而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庫班已經宣布退役了獨行俠隊的24號球衣來紀念科比,儘管科比從沒有為獨行俠隊打過球。而庫班的發聲,也獲得了很多球迷的力挺。
  • 「專欄」葉青武漢日記:6日武漢新增死亡數字是0
    在過往多期的專欄文章裡,葉青實時記錄了很多觀察和親歷的事件,並提了很多建設性的建議,深受讀者好評。這將是一份寶貴的史料。感謝他,我們得以更真切地感知到武漢疫情全方面的進展。讓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本文系葉青撰寫的「6日武漢新增死亡數字是0」,文章首發於「正和島」微信公眾號,經作者授權,轉載至盤古智庫專欄「葉青武漢日記」。
  • 超級超級治癒的擼貓咖啡廳
    而且裡面的小都非常粘人,小都異常的不高冷~「抹茶拿鐵」「迷你牛角包」「秘制雞翅」️小夥伴都在科技園上班,約的工作日去的,團購體驗價128元,拿鐵還不錯吧,牛角包很贊,現烤的~️貓咪真的太治癒了,光給拍照都超級開心!推薦上班族的小仙女過來玩~真的超萌!!!
  • 美國「黑瞳少年」恐怖傳說
    一發現情況不對,貝索立刻開車逃走,事後在自己的文章專欄中表示,「其實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那兩名男童看起來不超過10歲,卻有著驚人的口才,簡直就是演說家。另外當男童們發現無法說服我時,甚至一度想要強行上車,我只好趕快逃走。」貝索並不是唯一看過黑瞳少年的人,不少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甚至有目擊者表示看過「黑瞳少女」,他們共同的特徵是穿著過時的灰黑色衣服,有著一雙全黑的眼睛,每一個都口才極佳,一會兒是小淘氣,一會兒裝作楚楚可憐的樣子。他們常問的問題是,「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我可以去你家嗎?」
  • 「推文」五本星際甜寵文,《放開那個反派讓我來》,超治癒的哦~
    兩人算是互相治癒互相成長吧,而且男主由於傻白甜的性子使然,很容易便對女主心動,還蠻甜的。作者的《魔種降臨》寫的是這部小說的平行世界,也不錯哦~第二本《我,海獺,打錢!》作者:非刀短評:可愛團寵海獺女主X絕美悶騷鮫人男主,正文女主不會變人。女主穿越到科技高度發達的人魚世界,人魚們甚至還在準備星際移民。
  • 「最佳 5G 應用」Speedtest 出自一家貓奴公司?
    「Ookla」 是 Doug Suttles 愛貓的名字,他曾為這隻貓申請過 Ookla.com域名,後來也就變成了公司的主頁。除了用貓的名字來命名公司,Ookla 還在 Speedtest 裡面藏了一些關於貓的彩蛋。如果你手機裡裝有Speedtest,可以試著在主頁面長按開始按鈕,十幾秒後就會激活彩蛋(經測試只有 iOS 版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