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欲望高樓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路過的人們舉起手機拍照時只注意到了這些瘋狂飆高的摩天大樓的堂皇與華麗,卻很少有人關心一個城市最需要的公共建築是什麼?
上個月,《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報導了,這家全美第二大建築事務所現在成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們最推崇的辦公樓設計專業戶。但在中國,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在門檻很高、專業性極強的醫療建築設計領域,NBBJ 更有發言權。在醫療建築領域有著超過 50 年經驗的NBBJ 贏得過多項殊榮,連續被 Interior Design 雜誌評為「最受歡迎的醫療建築設計公司」,還被 BD World Architecture 列為全球最大醫療建築設計公司之一。美國 NBBJ 建築事務所是如何為阿里巴巴與騰訊這樣的科技巨頭打造辦公大樓的故事
在研究了中國醫療體制的種種弊端之後,在中國開展商業建築設計業務多年的 NBBJ 意識到它們的機會來了。
說起醫療建築設計,不少人認為在中國這是一種倉廩實而後知禮節的概念。尤其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號都掛不上,談何醫院設計呢?抱怨的聲音從未中斷,但多歸咎於體制、國情等這些老生常談的原因。關於如何利用設計來改善就醫體驗,國內只有零星的實踐者。
但真正優秀的醫療建築設計恰好就能幫助醫療機構更高效的運行。「很多的建築事務所和建築設計師都能設計出很好看的大樓。但是談到醫療建築設計這一行業,它不僅要設計出好看的大樓,同時更重要的是設計出能夠高效運行的醫療設施。」NBBJ 合伙人 Joan Saba 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身為美國建築師協會( AIA )與美國醫院管理人員學會 ( FACHA) 的會員,Joan Saba 在全球醫療建築實踐業務方面被看作為一位先鋒人物,曾獲頒 Healthcare Design 評選的「年度最佳醫療建築師」。
在 Joan Saba 看來,一個好的醫療建築項目需要具備三個要素:項目成型後的靈活應變能力、人性化體驗以及創新能力。
醫院設計包含硬體和軟體兩個維度,每一個都充滿挑戰。從硬體角度來說,在所有的建築類型當中,醫院的使用強度與密度是最高的一種,其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因為它是全年 365 天、7/24 小時全天候運行的樓宇,它要求採用多種先進的科技確保它能夠抵擋住颶風、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的影響。」Saba 說。
更重要的是,從草圖開始,設計師就必須將醫院建成使用之後數年的變化和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納入考量。
被譽為中國醫療建築「拓荒者」角色的建築師黃錫璆也曾談到過相關問題,在他看來,醫療建築最主要的特點是分階段,而不是一次建成。「醫院的總體規劃若是考慮不周,後期的更新建設就會產生很多障礙和制約,甚至會讓人無從下手。」黃錫璆說。
關於怎樣使得醫療設施做到更高的靈活性,Joan Saba 提到了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旗艦門醫療中心( BannerGateway Medical Center )。
(旗艦門醫療中心)
NBBJ 對旗艦門醫療中心窗戶的外立面做了獨特的設計,在不同建築設施之間保留同樣的標準,如若之後因就醫人數上升需要擴充醫院容量的話,擴建工程將不會影響到現有的就醫體驗。「一個項目之所以好,就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把未來可能發生的改變考慮進去,使得設計項目成型之後具備很高的靈活性與調整能力。」Saba 說。
而說到創新,NBBJ 從來不是指那些重大醫療技術的突破。它們往往希望從設計角度著手,通過改善醫院日常使用中發生的問題來推動創新。「高效」一詞是 Saba 面對中國客戶時會反覆提及的重點。「我們了解到中國醫院和醫療系統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每一天醫院需要去處理的病患數量太大,導致患者等待就醫的時間過長。因此一定要圍繞高效醫療來展開設計,怎麼樣在單位時間內更有效地治療患者。」 Saba 說。
NBBJ 提升醫療效率的方法是在充分了解各環節是如何運作的前提下,進行流程管理上的優化。
在 NBBJ 的合作名單裡,不僅有醫生、護士、醫院管理人員和從事醫院研究的數據分析專家,亦有商業分析專家、人類學家以及精益流程分析師等。這支專業領域人才配合設計師團隊能夠幫助醫院從更宏大的全局觀去考慮建築設計。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急診室)
比如它們最近提出的一項醫療設計的新理念過渡服務就是如此。它其實是一種簡化的培訓項目,它的誕生是基於每次醫院新大樓落成之後,由於功能和構造複雜,內外科醫生、護士、藥劑師等等往往覺得無法得心應手地使用大樓裡的新配備。而 NBBJ 則通過和他們交流,在醫院開放之前讓他們提前適應新的環境以便於能夠過渡到新的建築的使用方式,同時要擯棄過去那套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的舊流程。
「我們更多地跟客戶強調的一點是要放眼未來,要去了解未來醫療行業的趨勢是什麼,醫療行業會發生哪些改變。」 Saba 說。
NBBJ 對中國在 IT 技術和數位技術方面的應用速度印象深刻。在設計騰訊總部大樓時,它們嘗試了計算機建模計算遮陽板角度,未來它們希望把這一基於大數據的技術引入醫療領域,在設計階段舊模擬日後使用中的各種問題和場景進行改進。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醫患糾紛層出不窮,NBBJ 認為,改善就醫體驗至少能緩解緊繃的醫患關係。
在 NBBJ 美國與歐洲的項目中,除了關注幫助患者治療疾病之外,NBBJ 考慮更多地是醫院能不能為整個社會創造一個類似「學校」的的環境。醫院內的每個診室都成為「教室」,在過道裡、候診區為患者講解更多的醫療與保健方面的知識,幫助患者更好地預防疾病的發生。
(科威特 Bayt Abdullah兒童醫院)
「現在的醫療行業再也不是過去那種簡單地把病人的病治療好了就可以了,而是更多地從全局的角度考慮,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醫環境與體驗,這一點也是建築設計可以幫助醫療設施做到的一點。」Saba 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以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重症監護室( ICU )為例。在這個設計中,NBBJ 首先考慮的是怎樣使得外部花園的陽光最大程度地照射到重症監護室當中。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重症監護室)
對於病重的患者來說,沒什麼比窗外透進來的一縷陽光更教人感到生命的希望和溫暖。其次則是確保將病房內的噪音降到最低,考慮的細節甚至具體到醫護人員用來通信的呼叫機以及人走動時帶來的噪音。第三點是如何讓醫護人員時時刻刻方便快捷地看到重症監護室當中患者的情況。
目前,NBBJ 已經在中國建成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Saba 說,她已經注意到了中國正在進行的醫療改革。「我個人非常期待在中國能夠見證變革的發生。」
題圖來自: NB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