咧嘴傻笑,然後漫無目的四處遊蕩:行囊中裝滿中國故事的保羅索魯

2021-01-17 漠鷹茶館

1、一本書的開頭,得罪半個歐洲

我常常幻想著,能夠乘車走遍祖國壯麗的山河,看心情找一個風景宜人的小鎮停留。在林間小道漫步,在湖邊看波光粼粼,傍晚的時候躺在向陽的草地上,被太陽曬得暖洋洋的,眯著眼睛看夕陽西下。晚上回到旅館,喝點紅酒,讀讀心儀的書,望望窗外的夜景,盡情享受這完全不受世間紛擾的時光。

可惜,這也只能想想而已。

但是美國作家保羅索魯做到了。他做火車遊歷了世界眾多國家,並且出版了《在中國大地上》、《鐵路大集市》、《老巴塔哥尼亞快車》、《到英國去的理由》、《赫丘力士支柱》等旅行文學,並收穫眾多大獎,成為暢銷書市場的常青樹。

在一般的印象中,熱愛生活、熱愛旅行的人一般都是溫和的,而保羅索魯卻不然,他以毒舌和尖酸著稱。

不信的話,可以看下面這些文字:

「團裡的人……一個個都是震驚和幻滅的模樣,這不是浪子們享樂的巴黎,甚至連克利夫蘭都不如……一座座別墅,實在是太醜了。」

「倫敦市郊的情況也一樣:那麼古老的房子,怎麼可以看上去那麼醜?」

「華沙的破敗之象也道盡了這座城市的面部表情:受盡折磨、垂頭喪氣、孤獨到有點絕望。」

「莫斯科的酒店很寬敞,但卻落滿了灰塵,床墊是用稻草做的,地板已經變形,地毯破破爛爛……我很好奇,這個國家的人到底是怎麼把火箭送上火星的?」

「蒙古人總是有辦法把食物做得無法下咽或令人作嘔。」

一本書剛寫到60頁,幾乎已經把半個歐洲都給得罪了,索魯的毒舌功底可見一斑,也難怪梁文道評價保羅索魯說,凡是他寫完的地方沒有人再喜歡它了。

最近保羅索魯的《在中國大地上—搭火車旅行記》一書出版了,這應該是首個簡體中文譯本,描寫的是索魯於1986年乘火車在中國二十餘個大小城市旅行的故事。上文中所列舉的對沿途國家的貶謫,就是出自於《在中國大地上》一書,這不由得讓人好奇,進入中國境內以後,保羅索魯對中國會是一種什麼印象呢?

就讓我們乘上《在中國大地上》這趟老綠皮火車,穿越時空的隧道,跟隨著保羅索魯一起遊歷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吧。

2、索魯,不一樣的旅行文學作家

其實保羅索魯最早並不是寫旅行小說的,他在烏幹達參加志願者服務的時候,認識了著名的印度裔作家奈保爾,從此兩個人一直保持著極為密切的友誼關係。

奈保爾對索魯的人生和寫作生涯幫助都非常大,在烏幹達索魯出版了自己的處女座《瓦爾多》,隨後他去新加坡工作,陸續出版了多部小說,反響都不錯。奈何,新人作家稿酬比較低,無法養家餬口,只能別想他途。

偶然的機會下,索魯接下了出版商的一個單子,進行一次長途旅行,並出版遊記,也就有了《鐵路大集市》這本書。這本書一經出版,馬上成為暢銷書,並成為旅行文學的經典之作。索魯也一舉成名,其旅行文學創作的影響力遠遠大於他的其他小說作品。

索魯在旅行文學方面的成就或許與美國的創作大環境也有關係,作為一個車輪上的民族,旅行一直與美國人的生活不可分割。「未曾上路,先讀遊記。」旅行文學特定時期內在美國大行其道,《在路上》是其中知名度比較高的一部作品了,就像是主人公所言,因為我很貧窮,所以我擁有一切。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保持精神上的獨立,來享受人生。

而索魯與他們又有所不同,就像是《在中國大地上》這本書中他寫道:「我設想從倫敦出發,通過八趟火車到達中國邊境……這是一趟離奇且充滿意外的旅程,有時候這似乎才像是真正的旅行,途中滿是光怪陸離的發現和樂事。」

梁文道在談到旅行文學時曾經說過,旅遊文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太過龐大的門類,各種各樣的題材與寫法大家都嘗試過了,那就要獨闢蹊徑。在索魯看來,旅行文學記錄自然景觀毫無意義,他主要講述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自己所經歷的事情,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種帶入感。正是因為他獨特的寫作方法,才贏得如此多讀者的熱愛。

這就是索魯,一個不一樣的旅行文學作家。

3、「像狗一樣咧嘴傻笑,然後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蕩」

《在中國大地上》中譯本的封面設計非常有趣,是一輛北京開往廣州的綠皮火車的形象,年代感一下子就出來了,勾起了讀者們無盡的回憶,仿佛回到了「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讓一讓嘞!」的年代。

與索魯坐火車漫遊中國差不多的年代,每兩年都要跟隨父母在東北與華北之間往返,探望年邁的爺爺奶奶。在我幼年的記憶中,春節坐火車旅行是一種親情的期盼,同時糟糕的乘車體驗也是一種折磨。

但是看保羅索魯搭火車在中國大地上旅行,感受到的又是另外一種舒心與自在,或許與他外國友人,知名作家的身份有關吧,每一段旅程幾乎都有臥鋪,在我小時候的認知中那是「大人物」們才能做到的事情。

有了《在中國大地上》開頭對於法國、英國、波蘭、蘇聯等國家尖酸刻薄的評價,保羅索魯對中國社會狀態的描寫反而感覺不是那麼誇張與譏諷。或許也是在那個年代生活過,以現在進步文明的眼光去看待當年的種種陋習,也是會有些許的不適應吧。

索魯說,他自己的旅行就是「像狗一樣咧嘴傻笑,然後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蕩」。通過索魯的描述,喚回了我們無數記憶深處的回憶。

比如說去往朗鄉火車上的蹲便式廁所,低頭能看到車底的冰迅速從眼前略過,寒冷的氣流從洞口鑽上來,上個廁所簡直就要凍成冰人;

比如說索魯在煙臺作為貴賓收到的白貓工藝品,他說在中國旅行的話,不可能見不到這隻白貓,如這是工藝品上必不可少的圖案。真是太了解中國了,記得幼時搬家,父親同事送的禮物就是一隻插電會喵喵叫的白貓,我還挺喜歡的;

比如索魯數次遇見的還沒有到站就過來收寢具的列車員,讓乘客在寒風中凌亂,當然這種情況在當今舒適的列車上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小時候對這種盛氣凌人的情況還是非常無奈的。

在《在中國大地上》的引領下重拾記憶中的這些景象,與當今的生活相比較,更是百感交集。

最驚險的一幕發生在索魯去拉薩的路上。由於當年鐵路從西寧修到格爾木,再也無法深入青藏高原,去拉薩只能找一輛車開過去。很不幸,索魯找到一名非常不靠譜的司機,開著一輛不靠譜的車。他們途中經歷了風雪天氣,路滑無法正常旅行;經歷了骯髒的小旅館,「在這樣一個天堂一樣的地方,我們住的地方卻跟廁所一樣」;經歷了翻車事故,險些要了一車人的命,人人帶傷。就像是唐三藏西遊一樣,歷經磨難,他們終於到了拉薩,見識到了人間天堂。「這地方對我來說精彩極了,仿佛人間最後一片淨土;他就像一塊極地冰蓋,卻更加空曠。」

如果索魯先生能夠再來一次中國旅行的話,他會發現去往拉薩已經變成非常愜意的一件事情,人們已經將鐵路直接修到了拉薩,坐著火車,吃著火鍋,看著雪山,唱著歌,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心中的天堂聖地。

4、時代的記憶,80年代中國的記憶之場

保羅索魯來中國旅行的時候,正好處於中國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另一個新時代開啟的中間時刻。無形當中,他的旅行作品成為了一種喚醒回憶、總結過去極好的機會。

對於那個舊時代所發生的的事情,年輕人所知甚少,只知道那已經成為了一種群體記憶,而個人記憶如鴻泥雪爪,淺顯而又模糊。讀這本《在中國大地上》,就像是在歷史的縫隙中進行哲學的思辨,同時也是在個人記憶與群體記憶之間遊走。

群體記憶是由個人記憶組合而形成的,當群體記憶被大眾所接受,那麼某一個個體的記憶已經不重要,相應的歷史真相也已經不再重要,這是一個很詭異的現象。

在皮埃爾·諾拉的《記憶之場》中同樣提到了個人記憶與群體記憶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記憶是活生生的,總是有活生生的群體來承載它,它服從記憶與遺忘的辯證規律,處在一種不斷地演進之中,而對自身的演變一無所知,……歷史是對已經消失之物的重構,總是可疑的、不完整的。記憶總是一種當下性的現象,是將我們與永恆的現在聯繫在一起的紐帶,而歷史則代表著過去。」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改革開放源自於1984年的南巡,但具體當年是人們的思想,人們的意識是如何演變的,如何發展的,細節並不是很清楚。而索魯作為一名第二次旅行的外國人,作為旁觀者,他的感受無疑是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的。

廣州旅行中遇到的同伴告訴他:「現在他們想要的都是些小玩意,比如彩電、相機、手錶……彼此間不再信任,他們會說謊了……沒有人預見過現在的時代,同樣也不知道它將在什麼時候結束,所以他們就這樣瘋狂。」這是對當年剛剛受到經濟浪潮的衝擊,人們心理變化的一種直觀體會。

還有在廈門的時候,外企的代表在調試設備中向索魯訴苦,中國的工人不懂得技術,不清楚打掃衛生與無塵實驗室之間的差別,對產品的質量把控不嚴格。這些都是舊時代的無序所留下的後遺症,對此索魯說:「我並不認為廈門的工廠沒有全力運作就是個悲劇,這個城市養育的許多兒女中許多都在國外獲得了成功,他們會源源不斷把錢送回來。」不得不說,索魯這種以發展眼光來看待問題的方式還是非常有見地的。

另外,談及信仰問題,「在以前人們起碼還有某種信仰——那是一 種理想主義和共同奮鬥的精神。『共同奮鬥』是他們經常使用的說法,體現某種團結一致的思想, 而如今這種思想已經銷聲匿跡。」話說得不是很客氣,也不是很入耳。不過在當時那種混亂剛止,秩序重建的特殊時期,出現這種狀況也都是難免的事情。

總的來說,保羅索魯對中國的印象還是非常好,在書中他寫道:「與我而言,它不再是一場旅行,它已經融入我的生命。旅行結束時,我感到自己即將踏上的不是歸途,而是一條離別之路,真捨不得離開。」

非常期待如果有機會,保羅索魯再進行一次「歸鄉」之旅。

5、歷史很近,記憶很遠

時間不能倒流,歷史也不能回放。但是多讀讀歷史上發生的事件,尤其是在今年的特殊情形下,還是非常有幫助的。保羅索魯的作品為我們品讀歷史提供了許多非常難得的角度。

保羅索魯在旅行的過程中,無意間經歷了一次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痛的公共性災難,那就是車諾比核洩漏。就像《在中國大地上》中寫的:「核洩漏發生在兩天前,那時我還在蘇聯境內,在貝加尓湖畔埋怨蘇聯人從沒想過要去修理漏水的管道。」想想還真是替他感到後怕。

在車諾比爆炸發生之後,沒有任何消息的發布,直到核擴散到瑞典,蘇聯政府才在國際壓力下承認了核電站的事故,但仍不承認後果的嚴重性。車諾比周邊的居民直到數天後才明白事態的嚴重性;事故發生後,為了維護蘇聯國家的形象,不容建設的偉大成果被抹黑,不允許國際上有不利於蘇聯的言論出現,導致國際社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事故的狀況無從了解,也無法援助,失去了處理事故的黃金時期。

到了蒙古的時候,索魯問從蘇聯來的人對車諾比了解多少,他們都表示索魯聽到的是不實宣傳。而蒙古人更是對車諾比一無所知,而且在蒙古國內還建立有同樣類型的核電站。索魯感覺極為沮喪:「這種家長模式執行的如此徹底,他們被當做小孩,什麼事都蒙在鼓裡。」

品味歷史,再看當今。2020年全世界遇見了足可以載入史冊的另一個重大事件—新冠肺炎,從中國政府的表現來看,信息披露及時,流調迅速詳細,基層工作落實到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控制住了病毒的蔓延,經濟迅速得到恢復。這與歐美國家在抗擊疫情時緩慢應對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比。

另外在桂林旅行的時候,索魯被黑導拉去吃了很多「不一樣」的吃食。有鴿子、麂子、蛇湯、娃娃魚、野生甲魚等。這種食用野生動物的經歷讓索魯十分反感,「那感覺就像是一個印度教徒剛吃完牛肉漢堡。」很可惜,即使30餘年後,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著食用珍稀野生動物的陋習,新冠肺炎發現之初也曾被認為病毒是通過食用野生動物來傳播的,就好比2003年的非典肺炎一樣。人啊,如果不記住歷史的教訓,遲早是要吃虧的。

6、記憶之城,請讓我再回來……

《在中國大地上》一書中,描寫了大量20世紀80年代的風土人情,而這種風情很多時候又是通過不同人的嘴來表達的,顯得尤為真實。

說起平凡的人來,大部分人在歷史上都是默默無聞的,很難聽到他們真實的聲音。但保羅索魯不同,他將旅途中的陳述者語言完完整整地選用,沒有加以任何個人主觀印象。不填充任何東西的詮釋是一種自由,這種自由通常存在於生活,而非藝術之中。正是這種表達的自由,讓保羅索魯的《在中國大地上》有著與眾不同的魅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中國大地上》好像構建了一座記憶之宮殿,在這個宮殿中,沉寂無比,門窗皆無,思緒如微風一般在宮殿中隨意穿行,掀起那被塵埃覆蓋的過往。

這是一座遺忘之城,也是一座記憶的寶庫。

那些沉重的苦難之書,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變得黯淡,逐漸消失於無形;

那些輕盈之書信,會隨著思緒之微風,去往他們該去的地方。

當讀《在中國大地上—搭火車旅行記》時,隨著索魯的綠皮火車,在80年代的時空中穿梭,有著某種虛幻感:我們穿梭於旅人之間,穿行於大城小巷。仿佛自己的身體也變成了虛無縹緲的空氣,在時光的指縫間溜過,隨著保羅索魯一起念那句他自己發明的聖地咒語:「請讓我再回來……」

相關焦點

  • 漫無目的旅行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看看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漫無目的旅行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看看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很多年前,曾經有個新聞轟動一時:一個叫做吳非的高級白領,在厭倦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枯燥生活之後,突然想進行一次漫無目的的旅行。於是,他向公司請了假,帶著二百美元就去了紐西蘭,開始了自己的旅程。
  • 少年漫無第一,少女漫無第二,運動番人氣top3是這幾部,你知道嗎
    故事從寬政大已經廢部的陸上部開始說起。這個本身和箱根驛傳根本八竿子打不上關係的大學,最終卻因為清瀨灰二的加入而帶來了全新的一股風潮。其實在日本,箱根驛傳已經是一項專業賽事了,所有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是從小訓練特別有天賦的人才,但是最終在這個故事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場非常燃非常感人的逆襲故事。其實重要的不是故事最終呈現的是什麼樣的結局,而是這些人物在作品中得到了什麼又為觀眾們帶來了什麼。
  • 這個夏天背上你的行囊一起去看看
    這個夏天背上你的行囊一起去看看見過了城市的萬家燈火,點燃了一整片城市的光芒,再抬頭看一下夜空,還有多少顆星星在閃亮著,不禁想起一個問題,有多久沒有看到過星空,有多久沒有欣賞到過滿天的繁星,今天小編就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很適合看星空的地方,就是內蒙古。
  • 超1000億顆「流浪行星」在銀河系內遊蕩,其上或隱藏著生命體
    至少存在著超過1000億顆的「流浪行星」,它們漫無目的地在銀河系中遊蕩,不圍繞著任何一顆恆星運行。提到行星,它絕對是宇宙中人類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天體之一。我們所在的地球,就是浩瀚宇宙中無數行星中的一顆,雖然地球渺小不及一粒塵埃,但是地球確實非常特別的,因為一直到今天,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的其它已知行星上,都不曾發現過生命的蹤跡。行星圍繞著誰在運行呢?答案是恆星。
  • 天空中神奇的光線「美學」,你見過幾個?
    確實,天空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看淡了每日漫無目的飄蕩的白雲,看厭了只會四處遊蕩的飛鳥,能給我們帶來驚喜的不過是朝霞和晚霞了。但天空中是不缺少美的,只可能是你還沒有遇上罷了,那麼,請帶上你的好奇心,來一起看看這些來自天空的絕美「畫作」。
  • 英語繪本故事丨《The Mice Kiss》老鼠的親吻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故事The mice filled the ship with rice.老鼠們在船上裝滿了大米。
  • 萊昂納多慘遭中國網友惡搞 歪頭咧笑挽鳳姐(圖)
    《盜夢空間》正在中國內地火熱上映,主角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因為港臺將其名字翻譯為李奧納多,所以影迷喜歡稱他為小李)也被網友們狠狠調戲了一把。事情緣於小李在該片片場的一張雷照被網友翻出來,只見他歪著頭,咧嘴傻笑,還像小朋友一樣邊走邊甩手。
  •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2020-11-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旅行中的特殊體驗!高加索的風遊蕩在喬治亞!
    喬治亞語隸屬高加索語系,亞美尼亞語是印歐語系中獨立的一支,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立文字體系;亞塞拜然語則是接近土耳其語的突厥語。喬治亞人信仰東正教,亞美尼亞人有自己獨立於基督教三大派之外的使徒教會,亞塞拜然人的信仰則是什葉派伊斯蘭教。在以色列遊蕩了20天後,我看著地圖發愁,沒有埃及籤證,不能去伊朗,也去不了黎巴嫩,我還不想回家,還能去哪?
  • 台州:王慶天天見:回家的行囊
    在採訪中,我們發現,像汪紅星一樣想的人還真不少。回家了,總要帶點自己工作地方的特產吧。於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們除了在自己的行囊裡購置一些棉被、衣服,還選購了一些地方特產作為禮物,送給家人。這些特產中有橘子,也有冷凍海鮮。   貴州籍務工人員封安秀:「非常高興,蠻激動的,因為一年沒回去了。
  • 膽小勿入,盤點世界十大恐怖禁地,中國就佔四處(下)
    據說這世界十大禁地中中國就佔四處,一起來看下其它5處吧6、羅布泊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境內,西漢稱「鹽澤」,《漢書》稱「蒲昌海」,元代稱「羅布淖爾」。如今這裡被稱為生命的禁區,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遊蕩,枯骨到處皆是。
  • 這顆超級彗星正四處遊蕩
    一些英國的研究者認為像這樣的天體可能導致了以前的生物大滅絕,所以它在我們周圍遊蕩可能不是件好事。萬年一遇超大彗星,撞擊地球全憑心情。遊蕩的超級彗星可能才是生物滅絕的真兇?英國天文學家小組報導,位於太陽系的外行星區內的數百顆巨型彗星對地球生命的威脅比小行星更深。
  • 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9-17 17:50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 背起了行囊什麼梗 歌曲《你看到的我》DJ版本的歌詞,第一句是背起了行囊 離開家的那一刻,背字重複了很多遍,所以很多人用的是背背背背起了行囊等。 因為頻繁被大佬用在一些遊戲   原標題:背起了行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一個瓶子中裝滿電子會怎麼樣?它會有多大能量?
    電子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基本粒子,它帶有負電荷,電量為1.602176634×10^-19庫侖,質量為9.10956×10^-31kg,在經典的原子模型中電子圍繞著原子核旋轉,但量子論發展後電子的行為有些撲朔迷離,而且根據量子論,瓶子根本沒法裝滿電子,而且瓶子也裝不住電子,這是為何?
  • 《天文學雜誌》: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能夠尋找那些獨自遊蕩的「流氓」行星
    《天文學雜誌》: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能夠尋找那些獨自遊蕩的「流氓」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我們周圍的宇宙中存在著所謂的 「流氓」行星,它們沒有附近恆星的束縛而四處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