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專家提出中國2020年六大具體發展目標

2021-01-15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7月10日訊:據中新網報導,中國知名國情研究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認為,到二0二0年,中國發展的目標體系可概括為「增長、強國、富民、國家安全、提高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等六個方面。

  他九日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給予這六大目標以具體化和量化——

  增長目標:到二0二0年,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從二00一年至二0二0年,GDP年平均增長率超過百分之七。屆時,按不變價格計算,中國GDP相當於一九七八年的十六倍,人均GDP達到或接近世界人均水平,GDP佔世界總量五分之一左右,成為世界經濟實體最大的國家;貿易增長超過經濟增長,由目前的世界第六大貿易國進入世界第二位,佔世界貿易總額百分之十左右。

  強國目標:未來二十年,中國綜合國力與美國的相對差距由三倍縮小為兩倍以內,成為在強大綜合國力基礎上具有主導能力的世界強國。

  富民目標: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由目前世界下中等收入進入到中等或中等偏上收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壽命普遍提高;人類發展指數從目前的世界中上發展水平達到較高發展水平;消除絕對貧困人口;建成共同富裕的小康社會。

  國家安全目標:維護國家安全統一;提高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實現軍隊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提高國際競爭力目標:中國國際競爭力目前在世界上處於較弱地位。到二0二0年,中國國際競爭力將從當前世界排序的三十至四十名之間進入世界前十名行列。 

  可持續發展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二0一0年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內、二0二0年實現零增長;森林覆蓋率二0一0年達到百分之二十、二0二0年達到百分之二十三點四;加強防禦各種災害的安全網建設,建立應急處理機制和緊急救援體系。 

  胡鞍鋼表示,未來二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將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利用這一時期加快發展,上述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相關焦點

  • 國情專家胡鞍鋼教授簡介
    1969年-1976年,先後在黑龍江北大荒農場插隊和華北地質隊務工;  1978年-1988年,先後在唐山工學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工學博士學位;  1991年,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後;  1993年,美國Murray State University 經濟學系訪問學者;  199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客座研究員
  • 全民中醫健康養生報告發布 專家:六大因素影響健康
    中國網財經12月22日訊 今日,中華中醫藥學會與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15年全國城鎮居民中醫健康狀態與養生狀況調查結果(以下簡稱:全民中醫健康養生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中醫健康養生指數為58.7分。其中,精神緊張、不良情緒、過度勞累、久坐不動、吃飯過飽、熬夜晚睡是影響健康的六大因素。
  • 歐巴馬國情諮文六大關鍵詞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 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於美國東部時間12日晚21時(北京時間13日10時)發表年度國情諮文演說,這是他任內最後一次此類演講。在時長約一小時的演說中,歐巴馬提出美國亟待解決的四大問題,其中穿插了經濟、外交、安全、氣候、科技、移民等關注話題。
  • 2050,中國要實現什麼目標
    胡鞍鋼 1953年生,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等社會職務。對此,「十三五」規劃從幾個方面進行設計,比如說經濟發展,到2020年時中國的GDP總量要達到96萬億元人民幣。事實上,我們已經在2016年實現了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即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今年可以提前實現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即提前三年完成。
  • 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前景 人口老齡化帶來發展機遇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局的理念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新醫改方案和「健康中國2020」的健康發展戰略,將「健康強國」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政策層面的利好將極大地鼓舞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健康中國2030戰略」又對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服務能力,健康體系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為實現全民健康而努力。
  • 中國科學院提出未來20年地球科學發展六大研究方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趙忠賢二十七日在此間稱,該院地學部已完成《關於地球科學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諮詢報告》初稿,初步提出了未來十五到二十年地球科學發展的六個重大戰略研究方向。
  • 2020年中國綠色產業園發展現狀分析 「六大產業」+「31個示範基地...
    北極星大氣網訊:綠色產業園是綠色產業的一個聚集群落,其主導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六大產業。根據上海市出臺了《綠色產業園區評價導則》,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等「綠色運營」指標是綠色產業園的主要特徵。
  • 中國長春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長春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是對長春房地產行業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 袁隆平提出發展海水稻目標:年增產300億公斤,養活8000萬人口!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這句告誡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最近,疫情在全球加速擴散,再加上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引發了許多國家對糧食能否正常供應的擔憂,比如菲律賓、印尼和伊拉克等國。相比之下,中國憑藉糧食產量豐、庫存足的優勢,能夠從容應對各種糧食問題。
  • 專家解答《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有關問題
    2020年2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基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和有關專家就基準的出臺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 ...續寫偉大奇蹟」專家談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擘畫中國未來發展藍圖。這些「強國」目標,引人注目,在「強起來」的新時代,如何理解和把握,長江日報「求知」採訪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核心詞是「強國」求知:為什麼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特別強調強國建設?現在中國很多領域已經躋身大國行列,由「大」變「強」,其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 中國可重複使用飛行器穩步發展,計劃25年後1小時全球抵達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及運輸系統則是讓普通人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在中國首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返回著陸的背景下,空天飛行器發展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熱議話題之一。在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作了《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與思考》的報告。包為民表示,我國計劃在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
  • 對人類發展高度負責—解讀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
    「中國政府本著對全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在全面考慮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社會經濟發展趨勢、能源消費總量、節能降耗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的基礎上,制定了上述目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說。
  • 易會滿發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一文 提出六大任務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近期出版,書中刊發了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題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署名文章。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六大重點任務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  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  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夯實直接融資發展基石
  • 中國煤層氣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這和**年初中石油原計劃在山西、陝西等地開採的2000餘口煤層氣井因為成本和技術原因暫時停工有關。也有專家認為, 增幅下滑與具體的財政補貼標準遲遲沒有出臺,構造煤、軟煤層和低煤階煤層氣開發技術尚未突破等多個原因有關。
  • 學者:2049年,中國可理直氣壯地說是發達國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驁】有觀點認為,2020年中國人均GDP將超過1.2萬美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麼中國何時能擺脫髮展中國家地位10月10日,在「講好中國故事 看好中國未來」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提出衡量中國是否為發達國家的一個具體的指標,即70%的城市化率。專家還給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時間節點:2049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教授表示,按照經濟學家們的觀點,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應該在2030年左右,因為到那個時候中國經濟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中國光伏行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以下簡稱《路線圖》),《路線圖》涵蓋了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涉及多晶矽、矽棒/矽錠/矽片、電池、組件、平衡部件、系統等各環節的62項關鍵指標
  • 建設適應當代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如何深化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十分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2020年第16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 社科院專家解讀「十四五」規劃 集中解答中國發展熱點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27日在北京召開「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如何理解「十四五」規劃?怎樣看待中國發展?與會專家對此進行解讀與回應。解讀:創新何以居中國現代化建設核心地位?
  • 2020-2026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然而,從生物質各產業的具體政策和實施成效來看,效果卻差強人意。近年來,中國加速能源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燃氣、生物質液體燃料等重點領域蓬勃發展。我國陸續突破了厭氧發酵過程微生物調控、沼氣工業化利用、秸稈類資源高效生物降解、高值化轉化為液體燃料等關鍵技術,建立了兆瓦級沼氣發電、萬噸級生物柴油、千噸級纖維素乙醇及氣化合成燃料示範工程。根據規劃目標,**年生物質能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