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宣布首次探測到宇宙最早恆星的訊號,這些恆星誕生於136億年前,即宇宙大爆炸的1.8億年後,這比此前預期的時間早了好多年。
2018年3月1日消息,科學權威雜誌《自然》公布了兩張渲染圖,顯示天文學家找到了大爆炸後第一顆恆星的形成證據,距離大爆炸僅僅1.8億年。圖為藝術家繪製的宇宙首顆恆星的概念圖。
報導稱,這些恆星訊號是安裝在澳大利亞沙漠的一個無線電光譜儀偵測到的。領導這項研究的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天文學家鮑曼說:「發現這些微弱的訊號,為了解初期的宇宙打開了一扇窗……望遠鏡無法直接看到這些古老的恆星,但我們會在它們發亮時看到它們。」
鮑曼指出,這些恆星與現在的星體可能不一樣,因為它們是在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原始氣體形成的。他說:「這些氣體幾乎完全是氫(hydrogen)和氦(helium)。」
圖為藝術家繪製的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現在的時空維度圖像。
此外,科學家探測到的無線電波也顯示,宇宙當時的溫度比原先所想像的低,只有零下270攝氏度。麻省理工學院海斯塔克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羅傑斯指出,這可能是氣體與暗物質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天文學家此次的發現仍須通過其他實驗證實,澳洲斯威本理工大學的格萊茲布魯克說:「全球天文學家將屏住氣息,直到獨立實驗結果證實此次發現為止……(若獲得證實)這將開啟了解宇宙初期的新窗口,也可能為暗物質的性質提供新見解。」
也有天文學家指出,若證實此次發現的是最早恆星的訊號,這將是自2015年發現重力波之後,最重大的天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