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話】
「王津元」這個名字,對於上海觀眾一點也不陌生。
從《新聞觀察》到《新聞追擊》再到目前的大型新聞節目《1/7》,她的身影總是頻頻出現在新聞現場。已做了七年多電視新聞的王津元,作為出鏡率頗高、又極有人緣的新聞欄目主持人,她的螢屏形象總是給人一種溫柔、成熟、端莊、有內涵的感覺。這使得她在網上也廣受讚譽,用網友的話說「津元眼睛很大,五官端正,氣質很好,內涵深厚,性格內斂。給人的感覺真實不造作。具有母親形象特徵,是男性往往會喜歡上的那種」。
2004年4月22日(周四)19:00—20:00,大眼睛的王津元,將應邀做客東方網嘉賓聊天室,就她的美麗人生與記者生涯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嘉賓亮相】
王津元,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曾在上海電視臺採訪部任記者,《新聞透視》記者/主持人/責任編輯。現為60分種大型新聞周刊節目《七分之一》的記者/主持人以及《新聞追擊》的主持人。出生地:天津市。星座:天秤座。最喜歡的顏色:藍色。愛好:旅遊、看演出。
【聊天實錄】
[嘉賓王津元]開場白: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聊天,外面馬上要下大暴雨了,在房間裡上網的感覺也很好吧。
[網友適合]問: 為什麼你來上海?因為愛情?
[嘉賓王津元]答:我其實在高中轉學時來到上海的,後來就在上海讀大學,再工作,所以就一直留在上海,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網友小婷]問: 在主持中有過哪些突發事件讓你措手不及?
[嘉賓王津元]答:所謂新聞指的就是突發事件,作為一名記者在新聞現場,他所感到的應該是興奮,和一個迅速的反應。我記得在神州五號發射直播的時候,因為我也是和所有人同步感受新聞,大家一起在等待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腦子裡還要過慮很多最新的消息,所以這樣的直播主持是一次很好的經驗和鍛鍊,還好那個時候沒有發生措手不及的事情。
[網友呵呵]問: 你每天的工作這麼的忙,早出晚歸的,你是怎麼樣讓自己的外表與心態都全新的投入第二天的工作的呢?
[嘉賓王津元]答:其實做為記者的工作,它是很彈性,有時候不需要早出,有的時候還不能晚歸,所以說我覺得不一定比其他的職業要忙到哪裡去,關鍵是調整好自己的工作節奏。
[網友好心情]問: 聽說你是天津人,孤身一人闖蕩上海灘挺不容易,你想家嗎?你在上海過得慣嗎?願你幸福!
[嘉賓王津元]答:我是在天津出生的,父母本來就是上海過去的,所以後來又一家一起回上海,就不存在孤身一人闖蕩上海灘。
[網友好心情]問: 在你主持<<新聞追擊>>時,你的話語總是特別的快,也特別的溜,仿佛每次都考驗我們的聽力,是不是因為節目安排檔期的緊張,規定你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完節目呢?還是你自身的原因,喜歡快人快語,直話直說?可以告訴我是什麼原因嗎?
[嘉賓王津元]答:我的話說的很快嗎?確實以前也有人說過,不光是主持《新聞追擊》,還有一些現場的採訪和出鏡,也許是因為我一邊思考,一邊表達的關係,有的時候顯得節奏過快。
[網友呵呵]問: 上海的新聞欄目有自己的特色嗎?如果有,是什麼?
[嘉賓王津元]答:我覺得上海的新聞欄目種類還是比較齊全的,有滾動新聞,也有各種形式的新聞專欄節目,其實從製作的角度來講,和各省市電視臺、中央臺相比,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是上海的新聞欄目地域性更強,比較符合上海人的收視習慣。上海做新聞的記者都很努力,也做了很多方面的嘗試,相信大家會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新聞節目。
[網友小可]問: 姐姐好,我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即將畢業的畢業生,也算是你的校友,也是我們的師姐,對於我們的就業做為前輩有何建議呢?
[嘉賓王津元]答:據我所知,現在新聞系的學生數量比較多(相對於我讀書的時候),所以在畢業分派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壓力,因為一些所謂的大的主流媒體一年不可能消化這麼多畢業生,其實選擇機會會有很多,比如說現在有很多新興的報紙雜誌,以及各式電視製作公司,都會有施展的機會。
[網友單純]問: 你長得很漂亮,不過我感覺你華麗的外表似乎並不適合做新聞主播,或者說做娛樂節目的主持更合適。
[嘉賓王津元]答:首先謝謝你對我外表的肯定,其實每個人對美的感覺都不一樣,也許這也是你個人的看法。我個人認為新聞主播確實不應該長得太漂亮,這種漂亮指的是一般意義上的大美女,因為她有可能分散觀眾對新聞本身的注意力。新聞主播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有親合力,有信任度。
[網友含漱劑]問: 新聞主播和新聞記者,拋開其他因素,你更喜歡哪一種?
[嘉賓王津元]答:新聞主播和新聞記者並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新聞記者做上主播臺,他也會是一個很好的主播,那麼主播在新聞現場也可以扮演非常職業的記者形象,應該說我喜歡做一個記者型的主播。
[網友時間]問: 不溫不火是一種境界,你已經達到,下一個境界是什麼?
[嘉賓王津元]答:我覺不溫不火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就像我們說做記者一直要公正客觀一樣,有時我們也會在採訪現場被某一方的觀點所影響,從而感情用事,這是做記者的大忌,我對此一直非常謹慎,所以說不溫不火是我正在追求的境界。
[網友彩虹]問: 你會不會出書呢,現在很流行的,寫寫做女主播的經歷和感受。
[嘉賓王津元]答:不出,暫時沒有考慮。我覺得做女主播的經歷還太淺,沒有值得我有拿起筆寫下來的衝動。其實寫書也不一定要展示自己的職業成就,我想到年老時,坐著搖椅的時候,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寫下對生命的一些感受,該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吧。
[網友娃娃]問: 我感覺你很自信,也很快樂,可以告訴我快樂的秘訣嗎?:)
[嘉賓王津元]答:你看到的我,只是在電視裡的感覺。那是一個做為記者的自信和表現出來的快樂。其實快樂存在於你生命的每一瞬間。關鍵是你要有足夠的聰明去發現它和享受它。
[網友納悶]問: 我發現你回答問題都比較嚴肅,慣於職業的語言,感覺有些像應付,讓我們感覺和你無法用心去交流,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和我們網友聊天不開心嗎?
[嘉賓王津元]答:因為我回答的都是一些職業性的問題,所以會給你這樣的感覺。
[網友新黴素]問: 作為一個新聞女主持,年齡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門檻,雖然你離它還遠,但打算過嗎?今後怎麼轉向?
[嘉賓王津元]答:恰恰是新聞主持年齡才是一道可以跨越的門檻,因為新聞從業經歷越久,積累的東西越多,他所表現出來的成熟度和可信度就越高,那時也許更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顛峰。新聞記者,甚至新聞主播都可以是一個終身的職業,只要我不考慮轉行,就沒有必要考慮轉型的問題。
[網友共和國]問: 快五一了,有沒有出行的打算?比如去些地方散散心,最渴望去什麼地方?
[嘉賓王津元]答:本來想在五月一日出去玩的,但是今天領導來說,五月二日還有一個網鏈主持人的活動,必須參加,所以二號還要泡在網上。但是在後面幾天,一定要抽時間和家人出去轉轉。渴望去的地方多了,所有沒去過的地方,都想去。
[網友南戲]問: 《1/7》上手有段時間了,談談這檔節目吧,從你的角度。
[嘉賓王津元]答:《1/7》是一檔新開的大型新聞雜誌節目,如果你看過美國《六十分鐘》的話,你會覺得我們的節目和它有一點點相似,它有由一檔時事新聞,一檔社會新聞和一個人物誌組成,信息量大,而且製作非常精良。我覺得它非常能夠考驗記者的功力,我做為這檔節目的出鏡記者,在其中也經歷了很多的鍛鍊,還希望大家多給這檔新開的節目提一些建議。你們在周末的時候希望看到怎麼樣的新聞節目?
[網友烏江路]問: 感覺你是個會操持家務的女子,尤其做得手好菜,是嗎?
[嘉賓王津元]答:真是不好意思,我現在還不會炒菜,但是感覺炒菜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事情,就像看書、上網一樣,只要你不把它當作討厭的家務就好。我說過,生活的快樂無處不在,關鍵在於發掘。也許有一天,我會愛上炒菜的。
[網友共生礦]問: 作為電視新聞,上海試圖不斷在做變化,嘗試,《1/7》可能就詩是個例子,對這擋新聞滿意嗎?從參與者的立場來看。
[嘉賓王津元]答:我個人認為《1/7》現在還是以火暴的社會新聞為主打內容。在我們收視群體是以電視劇收看下為主的情況下,這一類的新聞會很有市場,但是上海似乎還缺乏更加硬性的新聞,關注國際大事,關注國計民生的內容,我們《1/7》節目將來會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嘗試。
[網友哈哈]問: 上視的優秀節目主持人會聚在同一片天下,可謂競爭一定非常的激烈,你會感覺到壓力的存在嗎?又是如何化壓力為動力的呢?可以評價一下你的搭檔與好朋友施炎嗎?私下裡你們的關係如何呢?都是獨身一人在上海,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共同的語言去交流吧
[嘉賓王津元]答:上視新聞綜合頻道因為每天的直播節目量很大,所以需要很多新聞主持。每年我們這裡都會親進主持人,競爭當然是存在的,但是並沒有感到很大的壓力,因為一個主持人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個人特色和魅力,這是別人所取代不了的。在我們頻道主持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大家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力求做得更好。像施炎,谷永立等,我們私下的關係都很好。她們倆個都是自己在上海的。
[網友朋友]問: 1/7怎麼會想起以這個名字而定議欄目的名稱呢?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我猜可能是七天中發生的一天新鮮事,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理解呢?
[嘉賓王津元]答:我曾經問過很多人,他們眼中的《1/7》是什麼意思,有個朋友說,1/7就是一天裡把七天的事情都說清楚了,我覺得這個理解也是我們辦節目的初衷,我們也努力的讓星期天晚上的這一個小時節目帶給大家更多的東西。
[網友小雪]問: 新聞追擊》主播適合你嗎?我覺得你更有自我個性發揮的空間,為什麼不試試訪談節目?我想你的微笑、隨和和才華是你最大的優勢。
[嘉賓王津元]答:我嘗試過很多類型的新聞節目,比如說短新聞的採訪,新聞透視的採訪主持,還有一些重大事件的直播訪談,新聞現場的連線直播等等。我個人也比較喜歡新聞訪談節目,但是目前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這樣一檔節目在做。新聞追擊是一檔常規的節目,有機會的話,我當然也會去嘗試其他類型的新聞節目。
[網友士大夫]問: 您是否認同,目前各媒體的受眾從文化程度來說,網絡遠遠高於電視,這對於電視新聞的操作會是一種衝擊嗎?
[嘉賓王津元]答:網絡的優勢顯而易見,那就是反應迅速,但是電視新聞非常直觀。兩者給人的感受應該是不一樣的,所以電視新聞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網絡的衝擊。
[網友yiyii]問: 你好,我很喜歡你欣賞你。請問作為記者尤其是女記者你在採訪過程中有沒有被採訪者為難的遭遇或者遇到過什麼危急的情況嗎?你是如何面對他們並且處理的呢?謝謝!
[嘉賓王津元]答:我想作記者是去採訪的,而不是去打架的,即使是批評性的報導,記者的心裡也要有一桿稱,要心知度明,抱著調查事實真像的態度去工作,在和採訪對象的接觸當中要有平合的心態,這樣對方也沒有理由會來為難你。
[網友大腹賈]問: 我覺得你是個有著高貴氣質和優雅風度的女人,很有上海味道,你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上海女人形象是怎樣的?
[嘉賓王津元]答:我覺得你過獎了,其實我很多朋友都說我不像一個上海人,我對上海女人理解是,精緻、幽雅、聰明,還有一點「虛偽」。我覺得最完美的上海女人,不是慣常所說的「小資」,會打扮,而應該是獨立,有個性,有追求,有著豐富內心世界的人。
[嘉賓王津元]結束語:主持人說時間到了,好像要說的話還有很多,下次再找機會聊吧,BEYB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