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天空霸王!長翅膀的不一定都是鳥

2020-12-06 蝌蚪五線譜

繼去年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古鳥類遺體之後,琥珀又立大功了!最近,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目前為止最完整的古鳥,但僅有一隻蜂鳥大小。當今稱霸天空的鳥類,崛起於恐龍滅絕之後,在恐龍滅絕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鳥類當時只能偏居一隅。因為長翅膀的不一定都是鳥,那時還有不少天空霸王!

石炭紀的巨型「戰鬥機」——巨脈蜻蜓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3億年前的石炭紀的話,那麼,應該是「富氧」。

石炭紀的大氣含氧量高達35%,是今天大氣含氧量(21%)的1.6倍。用氣象說,那時候一次暴雨前的閃電就可能引發森林大火。

如此豐富的氧氣,造就了一個可怕的結果,那就是讓昆蟲變成巨型怪物!

要知道,許多昆蟲和節肢動物並非像我們人類一樣依賴血液攝取氧氣,而是直接用它們身體內的「小氣管」採集氧氣。這種攝氧方式,在大氣含氧量較高的環境下,會使昆蟲的體形大得嚇人。雖然這只是「巨型昆蟲說」的一個理論,但理論的闡述者Robert Bernard還是贏得了不少支持者。

長達3米的節胸蜈蚣再可怕,也只能在陸地上橫行,害怕還可以逃跑。但面對翼展達0.65~0.7米的巨型蜻蜓——巨脈蜻蜓,我們可就要倒吸一口涼氣了。因為它具備了現代蜻蜓所在差翅亞目的特點——結構超精密的複眼,能夠準確的定位獵物。再加上巨大的體形,巨脈蜻蜓在石炭紀的天空中像一架巨型戰鬥機,除了昆蟲和節肢動物,就連剛剛登陸的脊椎動物——兩棲類都成為它們攻擊的目標。

巨脈蜻蜓(來源:黔農網)

和現代蜻蜓稍有不同的是,巨脈蜻蜓這架「戰鬥機」雙翼的彎曲、扭轉實現飛行,而是平展雙翼(或有輕微扭動)實現飛行,類似於滑翔。

這些傢伙在石炭紀末期漸漸走上滅絕,推測原因之一是大氣含氧量的下降,所謂「成也氧,敗也氧」。

二疊紀的林間 「隱形機」——空尾蜥

如果你看過英劇《遠古入侵》,在形形色色的恐龍之外,一定會被劇中一隻迷你「蜥蜴」吸引。它叫「Rex」,是從2.6億年前的二疊紀穿越而來的雄性空尾蜥。它一開始被人們誤認為是恐龍,而且能「扇動」一對翅膀飛行……

其實,《遠古入侵》對空尾蜥的描述有一半是錯誤的。

空尾蜥不是恐龍(劇中認為空尾蜥是侏羅紀虛骨龍類的祖先),我們乍一看倒是覺得這傢伙更像現代的蜥蜴,可它雖然名為「蜥」,和蜥蜴的關係卻也相距甚遠,那它到底是什麼動物呢?

空尾蜥與恐龍、蜥蜴一樣,屬於雙孔類爬行動物,顧名思義,它的頭骨中有兩個顳顬孔,有助於形成更強大的頜部。但就目前的系統發生觀點,空尾蜥獨立於蜥蜴和恐龍之外,並且和蜥蜴、恐龍的共同祖先是姊妹關係,所以說資格是相當老的。

與空尾蜥的身份相比,劇中更扯的是對空尾蜥飛行的描述。

空尾蜥肢體兩側各排列著一組棒狀「骨骼」,將兩側的皮膚衍生物撐起,看起來就像一對翅膀。但這「骨骼」可能不是真正的肋骨,而是一種特化的真皮骨骼。這種結構不可能支持空尾蜥像鳥類一樣扇動翅膀飛行,而是僵直地滑翔。

空尾蜥復原圖(來源:維基百科)

空尾蜥體形嬌小,長僅為40cm,以及扁長的身體,據推測它外表為翠綠的鮮豔顏色,有助於在林間隱形。這一切使它像一架小小的隱形機,不動聲色地追擊昆蟲。

三疊紀的無敵「轟炸機」——翼龍

從2.28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到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長達1.6億年的時間裡,在主龍類爬行動物中,有一支翼龍的傢伙制霸整個天空。

它們的頭骨中空,胸骨可以自由旋轉,兩個前肢的「無名指」分別伸長,與腳踝處通過一層薄薄的翼膜連成一體,與前代飛行動物相比,它的翼膜更適於飛行。

翼龍(來源:維基百科)

翼龍就是靠這對翼膜稱霸中生代的,由於翼膜發軔於第四指,因此有古生物學家形象地稱翼龍是靠「無名指統治天空」的。

以前,古生物學家認為翼龍翼膜構造簡單,但其實很複雜。

翼膜主要分為三個基本單位。第一個是「前膜」,大部分附著在前臂和翅骨之間,是飛行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空氣的部位;第二個是胸膜,由第四指延伸到身體兩側,構成了翼膜的主體;第三個是尾膜,由身體兩側延伸到後肢,但並未連接尾部,尾部單獨起著控制方向的作用。

複雜的翼膜結構讓很多學者推翻了對翼龍只能「滑翔」的論調——這樣的結構是有主動飛行的可能性的。尤其到了晚白堊世,翼龍進化出「頭輕、身體輕」的優點,加之當時大氣密度一度高升,更有利於翼龍主動飛行。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晚期翼龍有這種可能性,但晚三疊世及早侏羅世的翼龍普遍具有頭骨重、翅展小等缺點,只能藉助風力滑翔。

侏羅紀的迷你「滑翔機」——翔獸

你知道誰是第一隻飛上天空的哺乳動物嗎?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肯定是蝙蝠。蝙蝠的確是當今少有能夠主動飛行的哺乳動物,且資格夠老,早在5000多萬年前的始新世就出現了,但在會飛的哺乳動物中只能算個後輩。

那鼯鼠呢?鼯鼠也是少有能和飛翔沾邊的哺乳動物,但它的資歷比蝙蝠還淺,出現在漸新世,只有3000多萬年的歷史。

讓我們沿著蝙蝠生活的年代上溯7000萬年,在恐龍稱霸地球的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25年前,在林間生活著一種身長12~14釐米的小型哺乳動物,它的外貌像是蝙蝠和鼯鼠的合體,渾身覆蓋著毛髮,張開四肢間翼膜,輕鬆地從一棵樹滑翔到另一棵樹上……

遠古翔獸復原圖(來源:維基百科)

這種會飛的哺乳類老祖宗發現於2006年的內蒙,被古生物學家命名為「翔獸」,它生活的年代,連鳥類的祖先還在艱難地學習著飛行,它卻已經飛上藍天。

翔獸並不能像蝙蝠那樣主動飛行,但由於身形嬌小,翼膜極大,可以自由的在林間滑翔,與鼯鼠的生活習性極為相似。

那麼問題來了,在翼龍制霸天空的年代,弱小的哺乳動物為何鋌而走險,走上天空呢?我們都知道,白堊紀的物種多樣性是地球史上最高的,面對地面生存壓力,不具有體形優勢的樹棲哺乳動物(翔獸的祖先)習慣了在林間跳躍,最終漸漸學會了滑翔。

白堊紀的炫彩「偵察機」——小盜龍(四翼恐龍)

恐龍是個神奇的物種,稱霸大地,上山下海無所不能,滅絕幾千萬年了還為好萊塢的票房貢獻著極大的力量。那麼,恐龍能飛嗎?答案是肯定的。

若你急著說,對對,會飛的恐龍多著呢!風神翼龍、夜翼龍、無齒翼龍……對不起,全部錯誤,翼龍類不屬於恐龍,恐龍只包含蜥臀類和鳥臀類兩大分支的爬行動物,找會飛的恐龍,必須從這兩支裡來找。

在1.3億至1.25億年前的早白堊世,在今天的中國遼寧省生活著一種身長不足40釐米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它們身披華麗的羽毛,前後四肢都被羽毛覆蓋,外形和鳥類極為相似,卻因後肢也覆蓋著羽毛,而像是比鳥類多長出一對翅膀,因此被形象的稱為「四翼恐龍」。

小盜龍復原圖(來源:維基百科)

古生物學家根據小盜龍的骨骼化石推測,它極有可能是一種樹棲恐龍,且可以利用四個長翅膀的肢體滑翔,不過類似於鳥類翅膀的飛羽並非長在前肢,而是長在後肢上。

小盜龍與人類體形對比(來源:維基百科)

雖然還不是真正的鳥類,但小盜龍和鳥類具有緊密的親緣關係,為鳥類的樹棲起源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相關焦點

  • 翅膀上長爪子,嘴裡長尖牙的鳥兒,你知道是什麼鳥嗎
    遠古時期,地球是鳥類的樂園,不光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有在水裡遊的。專家統計,從鳥類形成那天到現在,地球上曾生存過15萬種鳥,這個數字很驚人吧。今天介紹介紹鳥類的祖先-始祖鳥。此後,始祖鳥化石在世界各地陸續被發現,經很多古生物學家的努力,這種遠古的鳥類,在人們心目中的樣子越來越具體。始祖鳥生活在距今15000萬年前的晚侏羅紀時期,它體型比鴿子稍大一些,但他的身體結構和外貌與現在的鳥類卻差異很大。
  • 《山海經》三個上古蛇怪,長著人臉鳥翅膀,一種災難的預兆
    三個長著長著翅膀的上古大蛇,《山海經》中的怪獸,一個是人面蛇《山海經》三個上古蛇怪,長著人臉鳥翅膀,一種災難的預兆各位小主大家好,我是希夷你姨,一個沉迷於神話傳說不能自拔的大叔。蛇這種動物,自古都被當成靈性和陰邪的象徵。據傳一千年以上的大蛇,就可以變成人形,蛇妖的故事長期在民間流傳。但是長著翅膀會飛的蛇,即使是在神話世界裡,也十分少見。《山海經》裡記載著上古時期三個會飛的蛇形怪獸,有的長著翅膀六隻腳,有的人面財狼身,它們都是災難的預兆。
  • 山海經裡的怪獸不那麼怪,長著魚的身子卻有鳥一樣的翅膀
    這幾天下來小編都不知道歷史應該寫些什麼了,小編的歷史成績也不太好,真是讓小編頭痛難受。昨天晚上小編突然靈光一閃,靈感乍現。大家看到標題一定很好奇我要寫啥。大家都知道在《山海經》有許許多多的"怪獸"的記載,可是那些怪獸真的很"奇"很"怪"嗎?
  • 世界上沒翅膀沒尾巴的鳥,鼻孔長在嘴尖上,雌鳥下蛋雄鳥孵蛋
    世界上有一種鳥兒,長得很萌,身子圓滾滾胖乎乎,卻沒有翅膀,也沒有尾巴,尖尖的嘴,只生活在紐西蘭,是紐西蘭人的國鳥。其實,並不是它們不願意離開,但是它們沒辦法走出紐西蘭這個島國。這種鳥叫做幾維鳥,英文名是kiwi,也叫鷸鴕、奇異鳥,體型和公雞差不多,沒有翅膀、沒有羽尾,雖然叫鳥,一生卻只能在地面行走。
  • 遠古巨獸史前「霸王蠑螈」, 連恐龍都讓它三分?
    史前霸王蠑螈,看過鬼吹燈的同學都對它印象深刻,一種體長達12米的超級兩棲類史前生物,傳聞早期恐龍甚至都要顧忌它三分。?網上的資料顯示:史前霸王蠑螈,名科爾鱷螈、巨蠑螈,體長可達8至12米,是一種遠古的蠑螈物種,生活在兩億多年前中新世-全新世(恐龍剛剛崛起的年代),在冰河時期滅絕。
  • 連霸王龍都比不過的4大遠古「兇獸」,曾經稱霸了地球數萬載
    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就已經成型,並有不少的動物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的只有恐龍,卻不知道這個地球上還存在一些「兇獸」。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連霸王龍都比不過的4大遠古「兇獸」,曾經稱霸了地球數萬載。
  • 這種連翅膀都沒有的鳥,還是紐西蘭的國鳥,網友戲稱:獼猴桃?
    雖說在鳥界中,不會飛的鳥兒大有存在,但如幾維鳥這般即便不會飛,也照樣成為國鳥的,放眼全世界大抵也只有它們了。不僅如此,別瞧按照國鳥的標準來看,幾維鳥絕對排在倒數,但論有趣又堅強的精神,國鳥中還真沒有幾個能比得過它們的。
  • 唯一不長翅膀的鳥,一天睡20個小時,還被當成國寶
    首先,這種鳥沒有鳥類的基本特徵——翅膀,連尾巴上的長羽毛也沒有,全身覆蓋著像刺一樣的毛,如果從後面看,那簡直是一顆會走的獼猴桃。因為沒有翅膀,這種鳥不會飛,它還有一個長長的喙,但卻像針鼴的嘴一樣,和身體不成比例的長,而且呈彎曲狀。乍一眼望過去,你幾乎不會想到這是一種鳥類。它就是紐西蘭的國寶,也被譽為國鳥的「幾維鳥」。
  • 鳥兒都是翱翔於天空的小精靈?還有些鳥不會飛,跑得卻很快!
    提到鳥類,人們立即想到的就是那些在天空中飛翔的美麗精靈。的確,在生物進化的歷史上,鳥類的演化趨勢就是身體逐漸變得小巧,行動更加靈活,越來越適於在空中迅速飛翔。不過,也有一些鳥類,卻向著相反的方向演化。它們的身體顯著增大,翅膀退化變得很小,雙腳則變得大而有力,只會走不會飛,因此被稱為走禽。
  • 非洲驚現四翼鳥,身上長有四個翅膀,《山海經》裡的記載成真了?
    ,並未真實相信它們的存在,然而,這隻鳥的出現不得不讓人懷疑《山海經》裡的記載難道真的存在?《山海經》中有一種鳥,長著四隻翅膀,外面的皮毛較短呈紅色,叫起來的聲音就像海豚一樣,然而這還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他的眼睛,這種鳥只有一隻眼睛,尾巴和狗的尾巴相似,取名為囂。基本上聽到這樣的描述都會覺得這種鳥根本不存在,認為只不過是《山海經》中的傳說,然而這樣的怪鳥卻出現在了非洲。
  • 鳥都是兩隻翅膀嗎?以前曾有4隻翅膀的,其實現在也有四翼鳥呢
    鳥都是兩隻翅膀,為啥沒有四隻翅膀的鳥呢?休說沒有!還真有種鳥叫四翼鳥!我們常見的鳥類都是兩隻翅膀,但是很多昆蟲卻都有4隻翅膀,比如蜻蜓,那麼為什麼鳥類沒有進化出像蜻蜓那樣的翅膀呢?但是某些恐龍在向鳥類的進化過程中,後肢上曾經也進化出過羽毛的,比如小盜龍,以及其他一些近鳥類恐龍,它們的後肢也等同於翅膀,而且它們的模樣和飛行姿態和鳥類已經沒多大不同,如果把它們算作鳥類的話,是可以把它們叫做4隻翅膀的鳥的,不過這些恐龍的後裔在後期的進化中,後肢上的羽毛漸漸都退化掉了,因為隨著前肢翅膀的增大以及尾羽的生成,它們後肢上的羽毛已經不重要了
  • 這種鳥沒有翅膀卻是紐西蘭的國鳥,外形奇葩,被稱為「獼猴桃」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有趣的鳥,它的學名叫做奇異鳥,不過在紐西蘭,它被叫做「幾維鳥」,這是因為它的叫聲聽起來好像在說「幾維」、「幾維」,早在紐西蘭還沒有人類涉足的時候,奇異鳥就已經在紐西蘭出現了,最初的它們與其它鳥類一樣,都長有翅膀,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 海賊王,背後長翅膀的人,五人會飛,兩人難道是為了好看?
    海賊王裡有些人身上長了翅膀,他們可能會如同小鳥一樣飛翔,但是有些人是因為種族適應環境而長出了翅膀,其中一人是被改造,四人全靠惡魔果實,他倆的翅膀可能是用來好看的吧。不死鳥馬爾科,也是因為吃了惡魔果實,他可以化身不死鳥在天空飛舞,他的變身相當的燦爛,藍色的火焰燃燒,當然第一次看到馬爾科化出翅膀是在頂上戰爭,藍色火焰的馬爾科力戰大將黃猿,阻擋大將赤犬,實力與酷炫一體,不死鳥果實挺不錯的吧,有實戰效果,又有觀賞性。
  • 麝雉:一個頭頂殺馬特、翅膀上長爪子的臭鳥!
    」:翅膀上的爪子一個剛出生的麝雉幼雛被握在人類的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麝雉幼雛的翅膀上竟然長著爪子,而且這雙長在翅膀上的爪子在麝雉完全長大也就是成年之後翅膀上長爪子已經是震驚一眾吃瓜群眾,如果是為了攀緣所生,那應該伴隨麝雉的一生啊?期待這個科學難題能夠儘快破解。
  • 鷹的翅膀
    世界上鳥兒種類太多了(有關這方面的自然科學知識你可是媽媽的老師),有搏擊長空的老鷹,它是鳥兒中壽命最長的,幾乎沒什麼天敵,它們擁有一對強大而有力的翅膀;還有與暴風雨作鬥爭的海燕,它的巢穴就建在峭壁上,可以躲避天敵,也好捕捉獵物,它擁有一對矯健而靈活的翅膀;還有飛不起來但是擁有超強奔跑能力的鴕鳥,它擁有一對不能飛翔但是卻能為奔跑助力的翅膀;當然還有一種鳥,那就是雞,它飛不起來,也跑不快,但是它也能生存
  • 全球唯一沒翅膀的鳥,不住樹上住地洞,坐擁一百多套房,羨慕嗎?
    渾身飄香還不會飛,沒有人工救援可能早就滅絕的鴞鸚鵡可能不少人都知道。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見識的這種紐西蘭國鳥——幾維鳥,知道的朋友可就沒有那麼多了。在紐西蘭人的神話傳說中,幾維鳥一開始是一種擁有極其美麗的翅膀,能在天空中隨意翱翔的鳥。森林之神擔心樹木的種子遭到太多鳥類啄食,地下又沒有鳥類消滅蟲害,於是詢問鳥神,有沒有鳥願意放棄翅膀,去地面生活。
  • 一種沒有翅膀的小鳥,看起來可憐極了,卻是一個國家的國鳥
    在地球上,目前已知的鳥類一共超過1萬種,在我們的認知中,鳥類是生活在天空中的,很多人都曾說過,羨慕鳥類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不過,現實中卻並不是所有的鳥類都會飛,也並不是所有會飛的,都是鳥類。比方說如今被很多人討厭的蝙蝠,它是天空中的飛行好手,不過,卻是實打實的哺乳動物。
  • 世界上最強的鳥,飛行172公裡不扇一次翅膀,獅子都不是它對手
    如果說一個生物不去扇動一次就可以飛行172公裡的距離,你會想到什麼?天上的鳥類似乎沒有可以不扇一次翅膀就飛行這麼遠的生物。如果是我們人類的科技創造物飛機的話就可以很輕鬆的做到這一點,畢竟飛機只需要油就可以了。而在大自然中也確實存在著這麼一種生物,它是世界上最強的鳥,飛行172公裡不扇一次翅膀,獅子都不是它對手!這種鳥類就是安第斯神鷹!
  • 科考隊南美雨林中發現「恐龍遺種」,幼時無羽毛,翅膀還長著爪子
    之後由於大多數是鳥籠都傾向於飛翔,因此腿部變得越來越小,腿上的羽毛也漸漸退去,獸腳漸漸進化成鳥爪,而翅膀上的爪子也因為沒有多大的用處而漸漸的褪去,進化成了全是羽毛的翅膀,所以如今的鳥類翅膀上基本都沒有爪子了。
  • 鳥為什麼可以在天空飛翔?
    當大家抬起頭,看見鳥兒在天空翱翔的時候,我們有沒有羨慕過它們呢?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也會飛就好了。那麼為什麼鳥兒可以在天空中進行飛翔?僅僅是因為有翅膀嗎?今天,大家跟隨小編的腳步,來學習鳥適於飛行的主要特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