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期,地球是鳥類的樂園,不光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有在水裡遊的。專家統計,從鳥類形成那天到現在,地球上曾生存過15萬種鳥,這個數字很驚人吧。今天介紹介紹鳥類的祖先-始祖鳥。
1861年,德國礦工在巴伐利亞省,索倫霍芬附近開採印板石礦時,採到了始祖鳥的化石。化石不僅骨架保存完整,連羽毛印痕也被清楚地保存了下來。這個標本現保存在大英自然博物館。此後,始祖鳥化石在世界各地陸續被發現,經很多古生物學家的努力,這種遠古的鳥類,在人們心目中的樣子越來越具體。
始祖鳥生活在距今15000萬年前的晚侏羅紀時期,它體型比鴿子稍大一些,但他的身體結構和外貌與現在的鳥類卻差異很大。
首先,它有一條多節尾椎組成的大尾巴,看起來極有分量;其次,它的嘴裡長滿了密集的小尖牙;再次,儘管它的前肢已變成翅膀,可在末端仍殘留著三個指爪。這些都是爬行動物具有的特徵,可是,把它歸為爬行動物實在很牽強,因為它更有許多奇妙的地方。
最為奇妙的一點是他有了羽毛,並已具備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這是鳥類所獨有的特徵,是展翅飛翔必不可少的條件。不僅如此,它這身美麗的羽毛,能讓始祖鳥的體溫保持穩定,血液也隨之變成了恆溫。變溫的爬行動物到了冬天只能躲在窩裡睡大覺,用睡眠來抑制饑渴,但始祖鳥有了羽毛的庇護,就不怕嚴寒的到來,大地冰封仍然能外出捕食。
雖然始祖鳥的翅膀已具規模,但仍無法搏擊長空,他只能在一定的高度做短距離飛行,比現在的家禽稍稍好些。而且它的長尾巴也不利於起落和轉向,這使得它空中姿態很不雅觀。當他疲倦的時候,就停在樹枝上面稍事休息,它長了四個腳趾,而且拇指和其他三趾對生,雖然看起來這很多餘,但因為他的翅膀還很稚嫩,很多時候不得不藉助這三個爪。
當始祖鳥站在樹枝上突然受到驚嚇,它就在降落過程中使勁拍著翅膀減慢速度,瞅準附近的樹枝,用三個爪頃刻抓住救命的樹枝,讓身體懸掛在空中,這讓人嘆為觀止。
始祖鳥是爬行類動物向鳥類轉化的中間環節,他就像接力運動員,一手接住前輩的棒,完成自己使命後,又把它交給後代,使生命不斷更新,前進。在更新換代中,有些種類被淘汰,有些卻憑著頑強的生命力,把香火延續下來,因此才會有今天五彩斑斕的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