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靠什麼維持親情?」「要錢」

2021-01-10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嗨,大家好,我是喬。如果要評價2019年度詞彙,我相信「啃老」一定會備選之一。從年初的全民公敵蘇明成,到年中的日本大使怒殺啃老兒子,「啃老」的年輕人越來越被妖魔化。不如今天,就試試從一個角度看「啃老」。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熱搜:#如何優雅地向父母要生活費#,本想點進去「觀摩學習」一下,沒想到一看就是一中午,不得不說,這屆年輕人實在太有才了。

我總結了一下大家的思路,簡單來說分三類,第一類是以退為進型,比如雙十一給父母買了2000元的禮物,換回一臺雙倍價格的筆記本電腦;

第二類是語言暗示型,比如給父母發一條關懷簡訊:「媽媽,今天天氣好冷,多穿點,注意保暖。不要和我一樣沒有衣服穿。」

第三類是簡單粗暴型,張嘴直接要就行了,畢竟臉都不要了,還要什麼優雅。

雖然這屆網友心態好、思路廣、厚臉皮,但在這些言論其中,還有很多譴責的聲音,直指兩個扎心的字眼:啃老。

說起啃老,很多年輕人都皺眉頭,誰也不想啃老,可不肯真的活不了。

比如辦公室一個同事,最近就很苦惱,她因為手頭緊向家裡借了房租錢,被親戚指指點點了半個月,導致至今都不敢向家裡借錢,寧願多給點利息,去跟銀行借。

我問她為什麼,她無奈地說,北漂五年,30歲,還在向父母要生活費,丟人。

其實,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在2018年,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出一組數據,顯示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其中「啃老」比例最高的年齡段是28到38歲的中青年族群。

在月入過萬的受訪者中,有四成承認啃過老。

相信在這些啃過老的年輕人中,大多數都像我的那位同事,一個人在大城市中打拼,他們可能為了省錢住到郊區,每天上班通勤2小時,每一季交完押一付三的房租,工資卡剩下的餘額,也就僅僅夠每天三頓的飯錢了。

當他們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壓得喘不過氣,不得不低頭向家人伸手時,這可恥嗎?

譴責年輕人啃老的言論有很多,但他們不知道,對於這些正過「啃老」的這些人,父母的支持卻能拉他們一把,走出人生某個階段的困境。

你說這是「啃老」,但對於兒女來說,這是依靠,對於父母來說,這是天性。

畢業後過得很拮据,父母願意讓我啃老,該啃嗎?

最近一期《奇葩說》,就「啃老」的話題再次開辯,罕見地,在這個我以為大家都會理論當然反對的話題上,導師中的大部分嘉賓都選擇了啃,而最後支持啃老的正方居然贏了。

其中,正方辯手冉高鳴的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他在大學時為了不啃老,做了很多辛苦的兼職工作,包括在朝陽公園表演噴火,做馴獸員與海獅接吻……

在他一個暑假可以掙到四千塊時,他特別自豪地邀請媽媽來看表演,一邊噴火一邊接吻的他逗笑了全場觀眾,卻發現媽媽在人群裡默默哭泣。

年紀輕輕、四肢健康,卻像螞蝗一樣吸血父母的「啃老族」固然不值得提倡,但為了自尊、為了心安理得,堅持不啃老,不要父母幫助,也並不是天然正確的事。

因為在「啃老」這個行為中,父母除了物質上的幫助,還有情感上的依賴、心理上的陪伴。

我們大多數人都需要心理依賴,尤其是父母,他們早已習慣了為家庭貢獻,兒女付出,而這種付出,既有父母對子女無法割捨的愛,也有讓他們得到被需要的滿足感。

當我們長大後,因為害怕「啃老」拒絕父母的一切幫助,留給父母的,或許有「兒女獨立」的欣慰,但同時,一定還有對兒女生活的擔心,和自己不再被需要的失落感。

所以適度的啃老,其實是一種親情的維護。

今年夏天,一則關於「啃老」的新聞引發了身邊很多朋友的關注。

前駐捷克大使官熊澤英昭,他的兒子熊澤英一郎是個大齡「家裡蹲」,不上班、沒家庭,在家混吃等死,長期靠父親養活。

6月1日當天,熊澤家附近的小學舉辦運動會,熊澤英一郎因為玩遊戲被打擾而生氣地大罵「我要殺了這些傢伙」。

兒子的言論讓熊澤英昭感到非常不安,兩人因此大吵起來,熊澤英一郎更威脅父親「把你殺了」。

兒子的威脅和擔心他會傷害小朋友的念頭,讓熊澤英昭在衝動之下,朝兒子的胸前、脖子一共刺下十幾刀,親手殺死了這個對社會毫無貢獻的「繭居族」。

這件事在國內一曝光,主流輿論都是同情這位父親,強烈譴責長期啃老的兒子。

並且結合著大火的電視劇《都挺好》,颳起了一股「反啃老者聯盟」風,只要是跟「啃老」有關的話題,一定會出現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生啃老族不如生叉燒等負面形容詞。

其實「熊澤英昭殺兒」事件背後,還有一個讓人心痛的真相。

兒子熊澤英一郎在18歲時就患上了AS,也就是阿斯伯格症候群,在這種精神病的影響下,兒子一直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只要不順心就會恐慌和動粗。

在常人眼中,熊澤英一郎是個無恥的啃老族,但在熊澤英昭眼中,他只是在照顧自己生病的兒子。

當然,我不是說熊澤英一郎沒有錯,也不是在為「啃老族」開脫,而是覺得當今社會實在不必對年輕人「啃老」的現象過於妖魔化,輿論也不該擅自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物化父母對子女不計任何回報的付出。

我最近被不少人安利了一部日劇,《我的事說來話長》。

這部劇的主角是一個大齡無業游民小滿,32歲沒工作沒戀愛,和媽媽住在一起,理直氣壯的當一個「啃老族」。

說實話,我並不認同他的生活方式,但其中有一點卻讓我觸動很深:小滿的媽媽從不催促他找工作,也不抱怨,反而是一直開開心心地被啃,究其原因,是因為相比被啃,她更怕寂寞。小滿的陪伴,消解了她的孤獨。

這部劇讓我想起問過父母的一個問題,「如果我失業了在家躺半年,你們會不會覺得我在啃老?」沒想到我媽挺開心地說,「不會呀,總比一年不回家好。」

我當時很驚訝,沒想到被口誅筆伐的「啃老」行為,在他們眼中居然意味著陪伴。

但同時,這句話也讓我反省有多久沒有放下工作和手機,好好陪過父母了。

曾經在網上流傳過一個非常「殘酷」的親情公式:

一個在外地打拼的年輕人,假設每年平均回家5天,除去應酬、玩手機、睡覺的時間,真正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大約24小時。而就算堅持30年,加起來的總時間,也只有一個月。

其實我們可以陪伴父母的時間,真的不多。

前兩天,#高以翔媽媽 你是我的天使#登上熱搜,看到新聞後我立馬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聊了聊身邊發生的瑣事,計劃了一下春節的安排。

天災和人禍,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降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個今天,珍惜每一次和父母相聚的時間。

龍應臺說過一句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在不斷目送他的背影中漸行漸遠。」

春節將至,大家記得回家多陪陪父母,啃啃老。

-End

相關焦點

  • 崩潰是在夜裡,不動聲色的發作,成年人的哭原來沒有聲音
    一樣的說笑,一樣的打鬧,一樣的社交,你不會看見一絲絲的痕跡,成年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崩潰的時候也可以正常得像平時一樣。你很難去知道,一個表面陽光向上的人,內心堆壓著多少的難過,成年人的崩潰是某一秒,突然就累到極致了,不是太想活了,但是死也不太敢,只是淚水無聲的落下,連哽咽都要控制自己的聲音。借錢,是成年人崩潰的開始。
  • 所有的感情裡,親情至高無上
    我們一生中,要經歷很多感情,愛情,友情,還有親情,很多人,都把愛情當成最重要的,認為,愛情是至高無上的,愛情甚至於比親情更為重要,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為愛情奔波,她們覺得,沒有愛情,人生就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愛情成了生命中的全部。
  • 大豆磷脂對成年人有什麼作用?湯臣倍健大豆磷脂告訴你
    那麼大豆磷脂對成年人有什麼作用呢?1. 改善皮膚問題成年人因為工作和家庭交替,每天基本都要忙碌到深夜,長時間下來,皮膚變得又黃又糙。大豆卵磷脂作為作為一種生命基礎物質,可以幫助成年人維持機體正常代謝,修補被破損細胞膜。增加細胞膜的脂肪酸不飽和度,使皮膚得到軟化和年輕化。
  •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後餘生,最好的成長莫過於苦難的洗禮
    前面的路會是什麼模樣?一切都是一無所知。但只能硬著頭皮狠狠的走下去。沉默代表答案……成年人的世界……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責任。民警趕到後,一邊照顧這名男子,一邊用他的手機聯繫上了家人「這個男子是外地人,為了他老婆來到南京,他跟我說他家裡條件是不錯的,他也沒問家裡要錢,努力在南京拼搏,陪客戶喝酒,生活很不容易,就哭了起來。」
  • 多巴胺可以讓人感到快樂,人的好心情全靠它,3點做法能維持狀態
    大腦是每個人身體內的「總司令官」,當我們有什麼感覺時,如吃到美味的食物之後,它們會通過信號傳遞給大腦。當人們有興奮、高興等積極情緒時,很可能是刺激了多巴胺的分泌。
  • 別人家都是共同努力奮鬥,自家是將錢財往外送,扶貧式親情毀婚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情,親情是什麼,就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但並不是所有親戚都算得上親情,只有和自己親近的人才算親情,別的人,算親戚吧。以前每家都有兄弟幾人,尤其是農村裡面,想著,只要有其中一個子女成材了,就可以提攜其他兄弟姐妹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這樣的道理,再不濟,兄弟幾人對自己的父母養老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 是什麼維繫了親情?不僅僅是血緣關係。《以家人之名》,治癒你我
    沒有血緣關係,卻能讓你感受到點點滴滴的溫情,這樣的「親人」「親情」,對比沒有溫暖只有暴力的家庭顯得尤為難得。家人就是在一起什麼都不說,但彼此卻都能感受到愛的存在。一家五個人圍坐在一起吃完飯的樣子,溫暖且治癒,兩位爸爸保護著三個孩子,兩個哥哥疼愛著唯一的妹妹,三個孩子也深愛著兩位爸爸。
  • 高通量測序公司靠什麼賺錢?
    但是縱觀國內公司和美國公司,一個很顯著的差別就是做什麼:國內公司拼的是硬體,你有一臺測序儀,我有一百臺,於是就有了規模,有了品牌,有了市場;而在美國的一些公司,比如Sequenom,Sequenta,Foundation Medicine等等臨床測序公司,他們的特點不是靠硬體投入來獲取市場發言權,而是靠做內容,提供獨特的臨床價值。Sequenom靠無創產前診斷盈利。
  • 夫妻之間靠什麼維持感情?「共生效應」來告訴你答案
    夫妻之間靠什麼維持感情?需要利用好共生效應01)、什麼是共生效應?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自然界中的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單個生長的植物哪怕長得再高,葉子都會是稀疏的,而且給人的感覺也很少單調乏味,但是許多同類植物簇擁在一起生長時,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他們每一株單個植物看起來都是根深葉茂,生機盎然。
  • 你看起來很好吃:跨越食物鏈的親情,就算生為殺戮者也要心存善良
    ――《你看起來很好吃》《你看起來很好吃》這個動漫電影所有的元素都是很可愛的,可愛的角色,可愛的字幕,可愛的配音,這是兒童娛樂做得很好的又一個例子,因為不僅小孩子可以看懂它,而且成年人也可以像孩子一樣享受它。heart第一次和umasou見面時,看著她說「你看起來很好吃。」
  • 女子靠拾荒維持生計 自學英語翻譯長篇小說
    未來網(中央新聞網站)北京10月18日電山東青島市長島村有一名拾荒女子名叫袁英慧,靠著撿拾破爛,她每個月大概能掙兩百到三百元錢,基本可以維持生計。但在拾荒之餘,袁英慧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學習英語上,她還獨立翻譯過一本長篇小說及多篇短文,但是無處發表。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積極向上,為什麼要努力賺錢?
    家庭日常各項費用要錢來支付;孩子要得到更好的教育,需要錢來供養;父母退休年邁時,需要我們能夠盡到一片孝心。沒有錢怎麼維持家庭的基本運轉?不管是親情也好,愛情也罷,連朋友之間友誼也不是光靠一張嘴說說就完的。我前面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引用了這句話:「三窮三富過到老,十年興敗誰知曉,」全句是這麼說的:勝者為王敗者寇,只重衣冠不看人,三窮三富過到老,十年興敗誰知曉,在官三日人問我,離官三日我問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 每隔20米就收司機一次費,卡友上去對著要錢的人一頓猛揍!
    最近經常聽到卡友們感慨:養大車真是不容易,收費站要錢,老頭老太也要錢,這是咋回事呢? 收費也是不等,10元,20元,30元都有,不給錢不讓路,說什麼都不聽,黃大哥一路交了130的「過路費」。 黃大哥說,看起來也不像是村裡路,應該是山陂下的路,因為中間只有幾戶住家。反正收的錢也不多,不至於為十幾、二十幾的錢跟人爭論,他們看準的就是這一點,交一點點錢省掉麻煩。
  • 太陽幾十年來內部一直在發生核聚變,這些能量是靠什麼來維持的?
    那麼,這幾十億年來太陽產生的能量是靠什麼來維持的呢?在相當長時間內,人們對於物質和能量的認知是割裂開來的,直到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將物質的運動狀態與時間和空間有機結合起來,以物質運動為主線統一時間和空間,並在此基礎上推導出來著名的質能方程,從而把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也進行了統一,並提出了它們之間的等效關係:E=m*c^2。
  • 成年人還喜歡看海綿寶寶是什麼體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人上山,ID:yirenshangsh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沫沫圖/海綿寶寶多年以後,我這個成年人,在困惑不已的年紀,又愛上這個86年的上班族。
  • 《紅頭髮的N》:成年人真正成熟的標誌,就是看懂插畫存在的意義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成年人應適時看些帶插畫的書。看插畫,並不是為了抵抗衰老在臉上留下的痕跡,而是為了洗滌內心上所蒙蓋的灰塵,為了給思想重新插上想像的翅膀,讓我們可以在自由裡去飛。它從人生、職場、戀愛、親情、年齡、成長等多維度展開敘述,讓你代入很徹底。剛開始也許你看的只是N這個普普通通女孩的人生,直到漸漸深入後,你會發現,N就是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每一個家人、朋友。N,甚至就是我們自己。
  • 太露骨,竟然畫出無數成年人的秘密
    臺灣漫畫家「八耐舜子」,非常善在幽默中揭露成年人的現實生活!一頁紙一幅圖幾句話,即讓一個個人生道理頓時躍入眼帘。他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如此達觀的人,定會有驚世的漫畫。今日特別精選他的一組手繪作品,一起來細品蘊含其中的成年人的辛酸和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