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測序公司靠什麼賺錢?

2020-12-05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上個月回國參加曹雪濤院士舉辦的轉化醫學國際會議,在上海會見了幾家國內的診斷公司(邁瑞,科華,陽普醫療等),回來後也很忙,和許多國際分子診斷公司接觸談合作,包括 Roche,Promega,CardioDx,Illumina,Sequenom,OraSure,Foundation Medicine 等等。有些是電話會議,有些是登門拜訪。

和這些公司的合作,有些是以iCubate為主,有的則是以iRepertoire為主,也有的是兩個都感興趣。其中,Sequenom,CardioDx,Foundation Medicine等都是通過提供臨床測序服務來盈利的。

高通量測序技術出現以後,很多公司都試圖在這個平臺上進行產業化,包括國內的華大基因,貝瑞和康等。但是縱觀國內公司和美國公司,一個很顯著的差別就是做什麼:國內公司拼的是硬體,你有一臺測序儀,我有一百臺,於是就有了規模,有了品牌,有了市場;而在美國的一些公司,比如Sequenom,Sequenta,Foundation Medicine等等臨床測序公司,他們的特點不是靠硬體投入來獲取市場發言權,而是靠做內容,提供獨特的臨床價值。

Sequenom靠無創產前診斷盈利。從香港大學Dennis Lo那裡得到智慧財產權以後迅速研發了一些質量控制相關的特有技術,然後做臨床驗證,通過CLIA機制進入收費臨床市場。

Sequnta是從我們iRepertoire公司獲得智慧財產權使用許可後開拓血液病的指導治療市場。

Foundation Medicine則是把通用的Exon Capture+NGS技術標準化,規模化,通過提供服務進入市場。

而這些公司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沒人用硬體投入來說事,有多少臺測序儀器並不重要,用這些儀器來幹什麼才是重要的。

我們iRepertoire公司目前還沒有通過CLIA機制進入臨床市場,因為我們還在尋找Killer App。有了一套獨特的技術(免疫組庫定量擴增技術),有了恰當的技術平臺(Illumina測序平臺和iCubate自動建庫平臺),接下來就是從哪個病入手的問題了。

Illumina公司新任Medical Officer,原美國國家癌症中心(NCI)主任Rick Klausener,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就是為Illumina公司尋找今後5~10年臨床應用的發展大方向。我最近和他的一次談話時他透露,未來臨床測序的三大塊肥肉就是:人類基因組測序,包括外顯子測序;人類寄生菌群測序,包括腸道和其它部位的菌群;和免疫組庫測序。而其中免疫組庫是他非常看好的發展方向(新穎、敏感、特異性強、符合邏輯)。

那些像Sequenom,Sequenta,Foundation Medicine的公司,即使已經有了「內容」(可測的疾病),他們還是睜大眼睛尋找新的內容,新的增長點。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公司對我們免疫組庫技術都非常感興趣,合作也是必然的。

相對而言,國內的臨床測序公司還都擠在無創產前診斷領域,靠拼硬體,拼價格來爭取空間。為什麼不能去開發出一些獨特的「內容」來呢?

生物技術創新有儀器創新和內容創新兩方面,就像IT行業的電腦硬體創新和軟體開發創新有兩方面一樣。既然我們在硬體創新方面已經輸了,在軟體(內容)方面為什麼不能勝出呢?

這還要從內容創新的起點講起。我在不久前的一篇博文裡面討論過內容創新的問題。其實,內容創新很容易,(1)選擇一個適應症;(2)組織一批臨床標本;(3)找到診斷指標;(4)把實驗步驟標準化;(5)進行規範的臨床驗證(符合質量管理要求的試劑,實驗室,人員,對照組等)。還有,要把臨床通路(clinical pathway)搞通,就是誰開單(哪個科室,什麼專科醫生),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病人用,取什麼樣標本,怎麼寫報告,怎麼樣問保險公司要錢等。

誰能搶先把「內容」做出來,誰就在市場上獲得先機。我們在硬體上已經靠進口了,如果在內容上還是靠山寨的化,那麼落後就是必然的了。其實國內山寨別人的內容(無創產前診斷)的原因也是臨床通路自己走不通,用別人的先例來和政府部門說事。也就是說,內容創新關鍵還是政府開通CLIA實驗室機制。沒有臨床通路,產業化的路子就不通,企業也不得不靠山寨生存。

做內容,也就是「轉化醫學」要幹的正經事,就是把論文裡寫得很漂亮的東西變成醫院裡很實用的東西。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打開APP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該五篇文章幾乎都是同時發表,表明該領域的競爭激烈,同時也說明了單細胞測序技術在植物研究應用中已經成熟,期待未來更多的植物組織細胞的測序,為解決植物如何從胚發育成全株提供更多的信息!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 中國高通量測序、生物信息服務公司表
    武漢錦奧生物公司,測序試劑代理商,建庫服務商,geneocean@qq.com, 18672347711101.     上海生諮102.     北京艾比精諾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高通量測序,捕獲測序103.     翼科104.     上海英拜生物105.     武漢生命之美106.
  • 高通量測序(又名下一代測序, NGS)的原理簡介
    高通量測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名下一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 高通量測序的十年:從科研進入臨床
    高通量測序的十年:   2005年,454公司首先推出了二代測序儀;2006年,Solexa推出了Genome Analyzer,2007年年初Illumina收購了Solexa公司,在隨後的幾年陸續推出了Hiseq2000、MiSeq、Hiseq2500、MiseqDx、NextSeq 500測序儀,佔據了高通量測序的大部分市場。
  • 高通量測序的前世今生
    「高通量測序」這詞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現如今它算得上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領域,但是您又知道多少關於高通量的知識呢?接下來小編來聊聊它的前世以及今生,帶您走進高通量測序的世界。所有事物的出現都是有必然聯繫的,不可能憑空出現。
  •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
    技術平臺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斷開發和改進,目前成熟的第二代測序技術共有3種,分別為Roche公司的454技術、ABI公司的SOLiD技術和Illumina公司的Solexa技術。Roche/454該技術由Jonathan Rothberg於2005年發明,該技術是第一個被發明的二代測序技術,該技術引領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入高通量測序時代。
  • 華點雲:網際網路+高通量基因測序,讓基因解讀更容易
    眾多基因檢測公司,也開始逐漸將技術的觸角,伸向日常生活。華點雲自主研發的CelLoud雲平臺是基於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NGS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實現基於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最終應用的全面解決方案,是我國最早自主研發並在臨床醫院推進使用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之一。
  • 高通量測序+驗證套路,5分+SCI,可移植性高,門檻低,懂?
    高通量測序是一次性對幾百萬到十億條DNA分子進行並行測序,又稱為下一代測序技術,其使得可對一個物種的轉錄組和基因組進行深入、細緻、全貌的分析,所以又被稱為深度測序。在高通量測序發展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數據在臨床診斷上的作用,測序數據的儲存和分析,數據的安全和信息隱私等。
  • 「快訊」國內首家高通量測序技術創新應用示範中心揭牌,助推長三角測序一體化
    9月1日,解碼(上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解碼DNA」)和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智造」)舉行合作籤約儀式,並正式為國內首家「高通量測序技術創新應用示範中心」揭牌。該中心將基於全球最高日通量的基因測序儀DNBSEQ-T7等國產化測序平臺,面向長三角地區的高通量測序領域提供一體化服務。
  • 三大巨頭高通量測序(NGS)的原理特點、技術應用和意義
    高通量測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名下一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以能一次並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和一般讀長較短等為標誌。是相對於傳統的桑格測序(Sanger Sequencing)而言的。
  • 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成果落地,萬乘基因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krypton了解到,基因檢測初創公司萬城基因在投資人的共同投資下,已經獲得了5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這輪融資主要用於上海中心實驗室和代理網絡的建設,高通量核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開發,以及單細胞測序設備的設計和製造。
  • 華大基因: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具有檢測範圍廣、無需預先培養樣本...
    對多組學業務的前景有什麼展望?2)腫瘤的測序試劑盒定價策略,如何替代主流PCR試劑?3)感染防控的市場規模有多大?謝謝!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關注。1) 公司率先面向合作夥伴提供多組學大數據服務,致力於成為全球生命科學研究機構的卓越合作夥伴,為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機構和企業提供高質量、行業領先的基因測序、質譜、生物資料庫、雲計算等標準化技術服務和全流程系統解決方案。
  • Cell: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近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B Cell Receptor Sequences to Antigen Specificity」的文章,開發了一種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 染色體核型、微陣列、高通量測序、FISH等檢測手段的區別與應用
    那麼,染色體核型分析、二代測序、基因晶片、高通量測序、微陣列、FISH等檢測手段有哪些區別?目前,基因晶片主要就是檢測染色體的微缺失微重複。成本比高通量測序貴,但是可以檢測高通量測序不能檢測出的單親二倍體。  任何組織(只要能提取到DNA)都可以做測序或晶片。所以當我們沒有活的細胞用來培養時,可以做這兩種檢測。絨毛組織可以培養然後進行核型分析,但是失敗率很高。做晶片或測序是非常方便快速的。
  • 高通量多通道的單細胞測序設備,將投入醫療科研應用
    高通量多通道的單細胞測序設備,將投入醫療科研應用 動脈網 發表於 2020-04-01 10:26:07 (文章來源:動脈網) 銀灣細胞(InOneCell
  • 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有學者提出在人力資源不足的產前診斷實驗室可僅使用CMA替代染色體核型分析[2-3];但CMA因探針密度受限,可能漏檢部分P-CNV、不能檢測低比例嵌合體(<30%)等,需要有其他補充檢測技術[4]。基於二代測序(NGS)技術的高通量檢測方法可以在基因組水平上進行拷貝數變異測序(CNV-seq)、基因包(gene panel)測序、全外顯子組測序(WES)、全基因組測序(WGS)以及網際網路背景下的全球化資料和信息共享,共同促進了侵入性產前診斷近年的快速發展。
  • 低成本高精度實現高通量並行測序!這家晶片自研初創的野心有多大
    但是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情況不容樂觀,測序儀的研發與生產壟斷在少數幾個大廠手中,測序巨頭 Illumina 更是佔據了 70% 以上的市場份額,極高的行業壁壘,成為其它測序企業的發展障礙。所以當前狀況下,突破二代測序儀的瓶頸成為測序公司制勝的關鍵,包括讀長、準確度、精度、成本等。四代測序則在不斷更迭的技術革新中蓄勢待發。
  • 火爆的背後,高通量測序面臨5大挑戰|深度
    Baker博士撰文講解該領域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過去十年裡,高通量測序技術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測序能力大幅上升,費用下降,兩者的變化都是數量級的。到目前為止,全球範圍內,共配備測序設備超過一萬臺。過去十幾年來,主要的平臺公司都致力於提升系統的易用性。
  • 中國疾控中心千萬元訂單背後:高通量基因測序市場之爭
    來源:一財網4月3日,華大智造質疑中國疾控中心近日兩筆500萬元人民幣的基因測序儀採購訂單,目標直指美國基因測序設備商因美納(illumina)。近年來,兩家公司在專利方面已經在全球多地發生多起訴訟,最新的戰火則蔓延至中國市場份額的爭奪。
  • 36氪首發 | 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成果落地,「萬乘基因」獲500萬元...
    36氪獲悉,基因檢測初創公司萬乘基因已獲得5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合力投資,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建立上海中心實驗室和代理商網絡、研發細胞核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以及設計製造單細胞測序設備。萬乘基因成立於2018年,主要業務是利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服務於科研、臨床以及工業市場。現階段,其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商品化服務已經落地,並和數十家頂級三甲醫院開展合作,為醫生(科室主任以上)發表論文提供單細胞技術服務,且已有成果發表於Protein & Cell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