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鬥米恩升米仇。這是幾千年來,大智慧的結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情,親情是什麼,就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但並不是所有親戚都算得上親情,只有和自己親近的人才算親情,別的人,算親戚吧。
以前每家都有兄弟幾人,尤其是農村裡面,想著,只要有其中一個子女成材了,就可以提攜其他兄弟姐妹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這樣的道理,再不濟,兄弟幾人對自己的父母養老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很多人,看不得自己的兄弟苦,也明白兄弟的難處,只要自己有錢,生怕兄弟餓著,將錢都轉給他們了,自己就留下一點吃飯錢。
這些人結婚前是這樣做,結婚後還是這樣做。卻不知扶貧式的親情,最終是害了自己的親人。
農村裡飛出的鳳凰男
在我們村子,有戶人家,比較貧苦,兄弟二人,相差7歲,大兒子小張學習好,考上省外的大學了,畢業後回到省城工作,工資待遇還算不錯,而這個時候自己的二弟,剛剛讀完初中不久,沒考上高中,去讀了個技校。
在自己二弟外出讀技校的日子裡,小張經常給二弟買衣服買吃的,還買了個6000塊錢的手機,用掉了幾個月的工資,而自己就剩下一點錢能夠過到發工資了。
由於優越的工作條件,小張自己也長的比較俊朗,如願的和城市裡的一個姑娘結婚了,對方父母自己出錢在省城給首付了一套房子,讓小兩口住著。
對方也知道小張有個弟弟,剛剛從技校出來,也沒工作,在省城給介紹了幾個工作,都做不長,在了幾天就走了,最後去了一個麵包鋪,學做麵包。
小張雖然自己結婚了,妻子也懷孕了,接了父母到省城照顧妻子,而自己的弟弟,自己在麵包鋪每個月2000多塊錢的工資也不夠生活,小張每個月都將自己工資拿出一半來資助二弟,讓二弟能有一個好的環境。
這些東西,小張的妻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開始的時候,接濟一下自己的小叔子那也是正常的,畢竟一個人在省城只有這麼個親人,等穩定了就好了。
等了好久,這些穩定的現象沒有出現,小張每個月都轉很多錢過去,以至於自己孩子出生了都沒錢給醫院,最後還是嶽母拿出來的錢,將孩子給生下來了。
但是生完孩子之後,需要買奶粉買尿布,買很多孩子用的東西,自己的丈夫都拿不出錢來,最後妻子很生氣,丈夫不買,我自己買。
到超市買了很多小孩用品,當結算時候,才發現自己銀行卡裡都沒錢了,以為是被盜了,嚇的趕緊報警,畢竟裡面是自己母親給的十萬塊錢,用來應急生活的。
最後根據警方的調查,她錢的流向,全部是自己的小叔子。
妻子氣呼呼的回家問自己丈夫是怎麼回事,丈夫才講了實話。
「看著弟弟太可憐了,在城裡面沒房子,我拿你的10萬,然後房子抵押貸款了40萬,給弟弟買了套房子,後面的貸款讓他去還」。
這個時候妻子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以前看著自己丈夫資助小叔子,妻子沒說什麼,因為自己本身就有點錢,應急什麼的沒問題,但是現在這種情況,自己被氣瘋了。
最後不顧家人的阻擋,離婚了,讓小張帶著自己的債務出戶,解除房子的抵押,轉到小張父母的房子處,妻子帶著剛剛生下不久的孩子自己過了。
過了幾年,妻子無意間聽說了,自己曾經的丈夫,被自己弟弟給打殘疾了。因為自己背的債務太多沒能及時還上,被對方到單位追債,導致小張工作已丟了,自己父母的房子也被強制執行賣掉了,而自己因為收入的驟減,滿足不了弟弟的胃口,最終被打殘疾了。而自己弟弟的房子,也因為沒錢還貸款,也被銀行收走了。
最終一家人過的落魄不安。
扶貧式的接濟不可取
鬥米恩升米仇,這是幾千年的精華濃縮。
不管和自己多親的人,我們都不能直接性的去接濟對方,那不是在幫忙對方,而是在害對方,讓自己的親人想著,自己什麼都不用做,反正有人會給錢,那還用那麼辛苦的去勞累幹嘛。
當這種想法形成規律,成為習慣性動作,那麼就是最嚴重的時候了,你現在有能力可以養著對方,但是你沒能力的時候呢?
自己的弟弟自己的親人,被自己當豬養了這麼多年,他們有能力去應對未來的風險嗎?你一個人能夠為對方永遠的遮風擋雨嗎?
不能,你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哪裡有能力去為對方遮風擋雨。
扶貧式的接濟不可取。
我們能夠怎麼做?
我們對親人對弟妹,最大的接濟,不在於金錢上,而是在於讓對方成為有用的人,而不是成為一個只知道要錢的無用之人。
我們可以帶著自己的親人帶著自己的弟妹去學習各種技能知識,然後出來自己養自己,不能心軟,如果對方一個年輕人,連自己都養不活,那麼還有什麼勇氣繼續活下去。
這麼做,可能讓對方恨自己一輩子,但這種方法逼出來的人,都是真正有能力的人,真正長大的人,對方是恨自己,但是自己心安理得,自己的弟妹終於長大了。
我們也可以接濟對方,但是只能在涉及到對方生命安全的時候接濟,如果連命都沒了,何來的奮鬥,何來的成長。
所以對於自己的親人,我們只能在對方最困難快要失去性命的時候,非常緊急的接濟一下,至少讓他們有繼續奮鬥的希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