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京法網事獲取北京法院官方資訊
開欄的話
近年來,北京法院為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拓展訴源治理路徑,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全市17家基層法院設置調解室,395名常駐特邀調解員入駐調解速裁團隊,開展「多元調解+速裁」工作。他們勇於奉獻、甘於付出,堅持最高要求、最高標準、最好效果,調解民憂,速送正義。今年1-8月,基層法院多元調解成功案件與速裁結案203472件,佔同期民事結案量的61%,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天數為38天,比後端縮短了25天。
即日起,京法網事開設「調解室的故事」專欄,陸續關注並刊登發生在調解室裡的感人事跡和動人心弦的調解故事,歡迎您跟我們一同走進這裡的世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婚姻亦如此。
別人從退休開始回歸家庭、享受生活,我從退休開始有了更多對婚姻和人生的思考。
這一切都源於我當上了人民調解員,從事的是家事調解工作。
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寒來暑往,跌宕起伏的一幕幕依次開啟又落下……縱使我已年逾花甲、自詡成功經營了四十多年婚姻,但每天遇到這一幕幕無奈,依舊感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婚姻亦如此。
每天一對對夫妻來找我評判婚姻生活中的雞毛蒜皮、是是非非,當骨感的現實與豐滿的理想相撞,不管是錯位的愛情還是反轉的人生,我都嘗試慎重的引導大家做出選擇,至於選擇過後如何繼續又該如何堅持,考驗著每一對從調解室走出來的夫妻,也考驗著我對人性和婚姻的感悟。
01
賭桌的砝碼重於親生兒子……
婚姻家庭糾紛裡,撫養費之爭,最能體現出為人父母的擔當。
在一個陰雨天,一位不滿30歲的年輕母親帶著三歲的孩子,早早來到調解室:「孩子爸爸好賭,欠了很多賭債,喝多了還打人,為了孩子只能離婚,可是這撫養費都兩年了,也不給……」
了解完基本情況,母子倆坐在調解室裡耐心待著。
在我的電話催促下,一名怒氣衝天的男子姍姍來遲。
我還沒來得及開口,面目猙獰的男子衝到母子倆面前:「老子欠別人140多萬,天天被催著要帳,飯都快吃不上了,你們娘兒倆還像催命鬼似要撫養費!要錢沒有,要命,老子有一條……」
面對兇神惡煞的父親,三歲的小男孩像老鼠見了貓,躲在母親身後哆哆嗦嗦,劍拔弩張的態勢一觸即發。我趕快制止,將孩子抱在懷裡安慰。
安撫好孩子,我問這位年輕的父親:「你知道你老婆為什麼和你離婚嗎?」
「知道,我賭博欠了錢還不上,對他娘倆還不好……」
「那既然離婚了,為什麼不給孩子撫養費?」
「我欠了140多萬賭債啊,沒錢給撫養費!」
這位衣冠楚楚、開車前來的父親提高嗓門,理直氣壯!
我坐在他們中間感覺像是坐在剛結束戰鬥時荒涼的戰場,隱隱可見此前戰士廝殺過的刀光劍影,無處不瀰漫著怨懟和哀傷的氣息。
這位「父親」,幻想著在賭場上「鮮衣怒馬」,卻在現實中被賭債壓垮,在妻兒面前強撐「自尊」,輕則吆五喝六,重則醉酒傷人,離婚後還得靠拒絕支付撫養費來逞逞「英雄」,哪怕被剝奪撫養權,也沒想過給孩子的記憶裡留下屬於父親的最後一點美好。
但是在法律面前並不允許他在撫養費方面找任何藉口,在背對背調解後,這對昔日的夫妻最終達成調解協議。
不知這位心中,賭桌的砝碼比親生孩子還重要的父親,若干年後是否後悔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
人生之路,道阻且長,希望這位年輕的媽媽,往後餘生,被溫柔以待;希望這位孩子,能夠邂逅一生所愛,奮力向陽生長。
在這裡我必須提醒大家,一入賭門深似海,最後不僅會失掉鈔票,還會賭掉親情、失去孩子,如若不慎誤入賭桌,請保留住愛自己和愛家人的能力,這種愛將讓人生變得厚重變得悠長,讓我們有動力戰勝人性的「欲望」和天生的弱點。
02
婚姻沒有劇本,這場「馬拉松」裡,大家都要不斷學習……
婚姻中,離不開婆媳關係這一亙古不變的話題。
一對小夫妻,青梅竹馬,大學畢業後留京打拼,事業成功,兩人一起購房結婚,現在已經有了一個不到一周歲的兒子。
故事的轉折發生在——婆婆來了,本來好意從外地來京帶孩子,婆媳卻都是暴脾氣,常因家庭瑣事互相指責埋怨,兒子經常強調妻子的不是,妻子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在外租房,並且叫來娘家老媽照顧孩子。
兩人坐到調解室時,妻子已經帶著孩子在外面住了兩個多月,期間丈夫未曾道歉也沒主動提出接娘倆回家。
略顯老套的劇情,毫無異樣的爭吵內容,聽了開頭我就明白了癥結所在。多少夫妻能扛過人生起落,卻抗不過生活裡的一地雞毛。
我想提醒每一位姑娘,婚前你腦海中模擬過的浪漫生活,並不足以應對婚後沒有劇本的「現場直播」,尤其是多了一個或者兩個需要24小時照看的「熊孩子」後,生活中還走進來一位婆婆……遇到問題,有一種狀態叫做欣賞,有一種相處叫做讚揚,有一種方式叫做溝通,三人一娃的美好之中定會摻雜些不盡人意,雞飛狗跳之時,不妨將指責變成感謝,將命令變成建議,或許會收穫意想不到的結果。
提醒每一位男孩,也許你需要更多的時間從男孩成長為父親,但是愛人等不及、父母等不起、孩子等不了,此刻就行動起來,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畢竟一聲「父親」是一生的責任。就算真的無所適從,也要學會傾聽,有時家人需要的,只是一個鼓勵一個擁抱。最忌諱的就是無腦和稀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你不主動插手做這場「戰役」裡公正的裁判,那「戰後」輸的最慘的也是你。
希望每一位婆婆也能明白:一言辯,重九鼎寶;三寸舌,強百萬師。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作為過來人,應該理解兒媳初為人母的焦慮與無助,少一點指手劃腳,少一點埋怨指責,少一點倔強固執,幫忙但不添亂,體現出作為長輩的境界和胸懷,保持尊重適當放手,給孩子們多一些支持和鼓勵,相信他們會成為世上最好的夫妻和父母。
聽我囉裡囉嗦的說了一大推,最後,由於婆媳矛盾鬧離婚的小夫妻,終究還是捨不得……希望他們今後互相尊重、彼此扶持、攜手並進、且共從容。
03
父母版的「中國式」婚姻,平淡和陪伴是最真實的橋段……
離婚的糾紛越來越多,仿佛婚姻不需要成本。
人生七十古來稀,金婚五十更是有紀念意義。但是72歲的喬女士卻把75歲的老伴老崔告了,要求離婚。
白髮蒼蒼的老人一條條列數丈夫的「罪狀」:因為家庭瑣事吵架打人,對家裡的事兒不管不顧,沒有責任和擔當……
面對老伴兒的「控訴」,老崔承認這些年做的不夠好,但是希望能夠得到諒解,有一個改正的機會,和老伴兒一起相互攙扶,相互照顧,共度餘生。
和所有的「中國式」夫妻一樣,兩位老人有「中國式」婚姻裡的缺點和不足,也有「中國式」婚姻裡的付出和感情,攜手走過五十年的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原諒過去生活裡所有的刁難,卻不能打破親密關係裡的「紙枷鎖」。
一歲年齡一歲人,經歷了婚姻裡最現實的模樣,希望兩位老人明白,每一次婚姻摩擦,就像是從存錢罐裡拿錢,甜蜜越來越少,抱怨越來越多,但倘若彼此都是會往存錢罐續費的人,每次費用不多,但都能滿足每一次需要。
我也是一位老人,我理解他們的感情,也理解他們今天的分歧,離婚更多是兩個「老小孩」的賭氣和鬧脾氣。
我叫來他們的孩子,引導他們一起回憶了五十多年的感情生活,說出「中國式」婚姻中的壓抑和委屈,也表達出那些從未說出口的愛意。
七旬的老人攜手走出調解室,我長出了一口氣。
和今天的年輕人不同,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沒有經歷過風花雪月的浪漫,沒有值得回憶的各種儀式感,有的只是幾十年婚姻如一日的精打細算和柴米油鹽。這是真實的、父母版的「中國式」婚姻,也許年輕人已經無法理解,但我想告訴大家,平淡和陪伴就是婚姻中最真實的橋段。
婚姻沒有固定的模板,不管經歷的是哪一種,都希望你們,相愛時,戀得深沉;相處時,足夠認真;陪伴時,足夠長久。
走入婚姻,各有各的歡喜;
結束婚姻,各有各的理由。
或許我年齡大了,不願看到家庭破碎,不想看到稚子受傷,更不希望曾經愛人變路人……
走入婚姻,各有各的歡喜;結束婚姻,各有各的理由。即使愛情會被家庭瑣事一點點消磨殆盡,但一起走下去,依舊是最好的歸宿。一路上,當兩人四足變成一人獨行,在年紀輕輕時就來弔唁自己的婚姻,哀的是你,慟的還是你。
跟我們年輕時那個物質精神匱乏的時代相比,今天,一切都很豐富,年輕人比我們更聰明、更成功、更有想法,我相信大家都能把平淡的歲月過成詩,在婚姻中歡脫有趣、溫柔如水、相敬如賓!
劉堪鐸調解工作組照
br/>
供稿單位:房山法院
口述人:劉堪鐸
撰稿人:王丹鳳
編輯:謝紅果 姚日輝 程穎
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官方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注
投稿郵箱:
jingfaw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