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南京市司法局、市婦聯聯合在江寧區召開全市標準化家事調解工作室建設現場推進會,未來,將在南京設立110個標準化家事調解工作室。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了解到,標準化家事調解工作室是由司法行政部門和婦聯組織共同牽頭設立,是以具有家事矛盾糾紛調解特長的個人或特定名稱命名的人民調解工作室。
南京市司法局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該項工作已經被江蘇省政府列入2020年度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市司法局、市婦聯於今年8月共同制定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家事調解組織和標準化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建設的通知》,要求年內實現家事調解組織網絡全覆蓋,每個鎮(街)範圍內至少設立1個標準化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截至目前,南京市已經設立標準化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93個,培訓家事調解員超過1600人次。今年1~10月各類家事調解組織累計化解家事糾紛1萬餘件,用一個個生動的家事調解案例詮釋了「家和萬事興」。
推進會採取現場參觀和交流發言的形式,組織與會人員分別參觀了江寧區麒麟街道婚姻家庭糾紛調委會、婆婆媽媽調解工作室和東山街道泥塘社區家事調解工作室。泥塘社區家事調解室遵照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社區調委會專門建立了一個兒童視角的家事調解室。它依託司法所、駐點法律顧問、海霞工作室等團隊作為「智囊團」提供專業服務,由婦聯、社區購買公共服務項目、發展家事糾紛調解志願者隊伍的方式作為補充,集合了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法治宣傳、矛盾化解、心理關愛等「一站式」服務。其家事調解區設有家庭「席位卡」,以兒童稱呼強化當事人各自的家庭角色,在家事調解的過程中,保障兒童權利最大化。在麒麟街道,有一支明星調解隊伍——「街道婆婆媽媽調解隊」,該隊伍成立於2019年10月,目前人數8人,平均年齡65周歲,她們中有退休的基層社區幹部、熱心居民、退休教師、退休職工等,每月下沉網格,跟隨網格員進小區深入了解居民情況,發揮餘熱用心當好普法宣傳員、用情做好群眾調解員、疫情期間全力參與防控工作。
南京市婦聯副主席魏群充分肯定了近年來全市家事調解工作取得的成績,她指出,標準化家事調解工作室建設是婦聯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載體。下一階段,各級婦聯組織要圍繞發展大局,進一步發揮婦聯聯繫廣大婦女家庭的橋梁紐帶作用;要注重教育引導,充分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積極主動作為,探索創新家庭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方法。
責任編輯:陳潔【來源:中國婦女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