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中國家庭,偏心的父母把女兒養成了「扶弟魔」,一些女性在結婚後,就像「吸血鬼」一樣,不停地用老公賺來的錢貼補娘家,但舍了小家只顧娘家,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網上曾有這麼一段視頻引起網友熱議,廣東一男子老家的房子拆遷,父母可以得拆遷補償款1500萬元,但嶽父嶽母卻以女兒和其離婚相要挾,提出了過分要求。
女婿家拆遷得1500萬,嶽母以離婚要挾,要求拿1300萬給小舅子買房
這位廣東男子接到父母的電話,稱老家的房子要拆遷,他們能夠拿到1500萬元的拆遷補償款,這本是好事一樁,男子也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妻子。
然而當妻子將這個消息告訴給自己的父母之後,問題就來了,嶽父嶽母和女兒一合計,要求女婿拿出其中的1300萬元給小舅子買房,否則就讓女兒與女婿離婚。
男子認為:房子是父母的,拆遷補償款也是父母的,自己沒有資格動用,而且嶽父母的要錢嘴臉實在太可惡,竟然還讓女兒和他離婚,面對嶽父母的多次要錢行為,他決定和妻子離婚。
男子的妻子卻不知悔悟,認為男子父母的錢就是男子的錢,反正他們也用不完,找他要錢也只是想讓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過得好一點,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
最後,男子選擇向父母借100萬元給妻子,兩人離婚。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男子的妻子就是典型的「扶弟魔」,以幫父母和弟弟為由,道德綁架自己的丈夫,最後只能以離婚收場。
生活中,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但沒有哪個女兒生來就是「扶弟魔」,只是從小在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讓弟弟、幫弟弟已經成為習慣,也當成了自己的責任,甚至在結婚之後,還不惜犧牲自己的小家,也要努力讓弟弟過得舒坦。
雖然時代在改變,但「扶弟魔」女兒的命運難以改變,原因何在?
1、原生家庭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扶弟魔」往往出生於具有重男輕女思想的家庭,父母從小就給女兒灌輸了要讓弟弟、幫弟弟的觀念,而且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就會根深蒂固地存在於女兒的認知裡,從此被這個觀念所束縛。即使女兒結了婚,也會在「幫弟弟」觀念的支撐下,犧牲很多,並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2、父母對女兒的道德綁架
「扶弟魔」結婚後,雖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父母會以「血濃於水」的親情理念,對女兒實施道德綁架。
「你是姐姐,就要幫助弟弟。」「你不幫弟弟,就是不孝。」越是注重血緣親情的女性,越容易被父母的道德綁架所束縛,最後犧牲自己,成就娘家。
很多「扶弟魔」的婚姻會出現問題,走向終結,歸根結底就是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對女兒有太多的要求,讓女兒陷入兩難中,從而導致女兒婚姻的失敗。但這並不會引起父母的絲毫悔悟,最後他們想到的仍然是兒子。
姐姐如何走出「扶弟魔」困境?除了原生家庭,自己也要拎得清
「扶弟魔」背後的原生家庭,如同「無底洞」一樣,是永遠也填不滿的黑洞,「扶弟魔」如何才能走出這種困局呢?「扶弟魔」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應有清醒的認知。
1、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婚姻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兩個人的努力,維持和經營自己的婚姻,婚姻中的兩個人不僅要有深厚的感情,還要榮辱與共,雙方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為對方考慮,為建設小家而共同努力。
婚姻關係一旦成立,就會涉及三個家庭,兩個人的小家庭和雙方的原生家庭,對於三個家庭的關係,既要互相融合,也要有一定的界限。作為小家庭的主人,應在能力範圍內幫扶原生家庭,還要符合對方的意願,而不是強制性要求。
2、結婚嫁人不是扶貧
「扶弟魔」的婚姻儼然成了「扶貧式」婚姻,女方會藉助男方的經濟和物質條件,來幫助和緩解娘家的經濟壓力。而這樣的婚姻,對於男方來說,沒有任何值得留戀的地方。
兩個人能走到一起組建家庭,本身就不容易,應當懂得珍惜。作為婚姻的雙方主體,地位也是平等的,而不是靠「剝削」一方,來補空另一方的原生家庭,才能達到婚姻的平衡。
婚姻不是扶貧,幫助任何一方,都應以穩定小家庭為前提,而不能無限制索取。走入婚姻,就要為對方著想,兩個人互相尊重和理解,婚姻才能長久、幸福、穩定。否則,一旦婚姻有了雜質,雙方也必將品嘗婚姻的苦果。
留言板話題:你身邊有扶弟魔的例子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