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前沿-超原子二聚物的製作

2021-01-12 初中化學大師

通常來說,可以將尺寸介於分子和塊體之間的原子集合稱為「簇」。特定的簇能夠形成穩定的結構片段並使得成分原子可以作為單一單位展現出集合性的行為(如單分子磁體)。通過結合原子精確設計、調整合成方法以及可調的性能,這類簇已經成為材料設計的多樣化構建模塊—或者可以稱之為「超原子」。

超原子的合成方法

氣相合成超原子最初就是在氣相實驗中被發現的。1995年,Khanna[1]等人率先使用超原子的概念描述氣相中產生的簇,並在隨後的鋁原子簇製備中詳細闡釋了氣相合成方法。一般來說,在金屬基質中通過雷射或者其他方式可以誘導金屬蒸發產生氣相,並通過真空處理分離得到金屬原子簇。這類方法主要有兩個局限:一是從真空環境移出的金屬簇因具有高度活性而非常不穩定;二是生產的原子簇數量太少、無法適應材料設計。

溶液合成溶液合成策略目前是製備貴金屬和金屬硫族化合物分子簇最通用和高效的方式。[2]特別是對於金屬硫化物簇的製備來說,可以大致分為金屬離子和硫族離子的聯合以及金屬原子前驅體和硫族原子前驅體的反應兩種。對於前者來說,金屬離子與硫源離子(如硫化氫通入到金屬離子溶液中)進行反應,通常可用於生成磁性分子簇。對於後者來說,需要活性的金屬源和活性硫源(如含硫磷化氫)進行反應。

塊體分離特定的塊體化合物(如過渡金屬硫化物/滷化物)[3]具有簇特徵的基礎結構單元,可以通過剝離的手段從晶格中得到超原子。這種剝離手段首先將塊體與封端配體(氰化物等)進行加熱,在加熱過程中配體可以穩定剝離出的分子簇,隨後可用有機分子將配體化合物取代出來。

超原子低聚物

利用超原子來合成超原子低聚物是製備更複雜組裝材料的必要步驟。為了獲得穩定性和溶液可加工性,超原子表面的封端配體也是形成低聚物結構的重要因素。構建超原子低聚物的關鍵是設計具有分化位點的構建模塊,實現選擇性地改性、解離或者取代。

圖1 超原子的低聚化

通過在特定位置動態安裝惰性或者易變的配體,位點分化的超原子可以被用於形成共價連結的二聚體。如圖1a所示[4],羰基化的超原子經過位點分化後,碳氧基團可以作為進一步的合成工具。利用硬性的連結劑將碳氧鍵進行取代,可以將相應的超原子核二聚化。這類橋接策略通過改變連結基團就可以實現弱鍵偶聯的超原子二聚體。為了改善二聚體的偶聯作用,通過融合(fusing)手段可以加強超原子間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關於融合超原子二聚體的報導還不是很多,也沒有出現較為通用的方法。如圖1b所示[5],羰基化的超原子通過直接融合形成含有碳烯配體的關鍵中間體,這些中間體在碳烯配體的保護下進一步融合形成偶聯作用更強的二聚體。數據分析也表明,這些二聚體展現出電子耦合與電子離域,表明超原子之間出現了更強的相互作用。

超原子二聚體的出現,為結構更加複雜的簇奠定了基礎。例如將數個位點分化的超原子單元與特定的化合物反應,並用帶功能基團的連結劑取代不穩定配體,可以形成超原子枝狀體。若將配體取代進行分步,即將兩種位點分化的超原子簇逐步與三聚體進行反應,在配體光解離的作用下,連結形成超原子三聚體。近來的研究更是將這些相對較為複雜的超原子簇作為內核結構製備一維材料。

單室超原子晶體

雖然超原子作為構建模塊製備固態材料至今還未被普遍使用,但是近年來關於超原子組裝形成擴展結構的報導日漸增多。這些組裝策略包括配體-配體作用、橋連配體、超原子間電荷轉移以及分子識別等。利用這些策略,有研究報導了成功合成具有擴展結構的超原子材料。

配體作用圖2 超原子單室組裝

超原子上的封端配體不僅可以引導超原子晶體的組裝,還能影響材料的集合性性質。如圖2所示[6],甲烷衍生配體被裝載在金簇Au21,這一配體作為「鉤子」通過π–π和π–陰離子作用連結周邊的超原子,並形成一維纖絲。這些纖絲則可以進一步組裝形成三維超原子晶體。研究顯示,通過在組裝過程中改變反離子的參數可以調控材料電導性,使得電導性增加兩個數量級以上。通過在超原子內核上修飾功能化的沒食子酸衍生配體,還能形成具有紅光-近紅外光致發光的液晶相。

超原子聚合物圖3 含有超原子嵌段共聚物組裝形成單室囊泡

與超原子液晶相似,含有超原子內核的聚合物也可以通過支鏈配位、離子/超分子作用合成而來。這類含超原子的聚合物在保留超原子性質的同時,還能賦予大分子骨架可加工性能。超原子簇用甲基丙烯酸等進行處理可以得到可聚合的超原子,這些超原子單元與過量的有機單體經過自由基聚合可以形成含超原子結構的偶聯聚合物網絡。利用這一策略,人們發明了一系列含有超原子的嵌段共聚物(如圖3所示[7])。例如降冰片烯基單體首先通過光不穩定羰基配體取代反應被裝載在Co6Se8超原子簇上,隨後在開環反應中與另一嵌段進行聚合創造出含超原子的新型嵌段共聚物。這一類嵌段共聚物同時含有親水陽離子超原子片段和可共價偶聯的疏水片段,在非極性溶劑中可以自組裝形成微尺度囊泡。其中,陽離子超原子形成囊泡壁,不僅可以通過光活性片段進行進一步偶聯,還能用於裝載甲基藍等分子貨物。

電荷轉移組裝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出現為超原子晶體的組裝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超原子的電結晶,可以利用超原子簇作為構建模塊組裝形成具有晶格的晶狀固體,其中超原子上的氰化物配體能夠通過氫鍵作用引導晶格的形成。因此利用有機電活性分子結合富電超原子簇可以組裝形成新型的二元超原子晶體。在這類晶體中,電荷向電子受體單元(例如C60)轉移,通過電荷轉移驅動作用聚集組裝產生二元離子組分。因此,電子受體單元如C60、C70以及富勒烯等也可以組裝形成碳基超原子晶體。除此之外,電互補性較強的無機構建模塊,如金屬硫化物、金屬氧化物或者金屬滷化物均可以組裝形成超原子晶體。

分子識別組裝圖4 配體分子識別作用形成具有層狀結構的塊體材料

除了超原子間的電荷轉移導致的靜電作用外,超原子晶體還能夠通過分子識別片段進行組裝而成。例如,有研究[8]利用修飾有菲類(phenanthrene)基團的超原子作為納米尺度導向劑形成層狀範德瓦爾斯固體。如圖4所示,菲類配體在Co6Se8(PEt2phen)6 (PEt2phen = diethyl(9-ethynylphenanthrene) phosphine上通過延伸、旋轉、組織等與C60進行相互作用,形成啞鈴單元作為擴展層狀結構的模板。通過這一方法形成的塊體具有兩種不同的層狀結構,通過剝離的方式還能產生二維超原子材料

多室超原子材料

圖5 電結晶超原子織物材料的線框式結構示意圖

通過共價鍵連超原子可以形成強電子耦合的超原子晶體,這為構建更加複雜的超原子材料提供了機會。氰化物配體不僅可以通過氫鍵作用引導超原子組裝,還能以橋連構象的方式用於形成配位框架材料。例如,氰化物封端的超原子可以代替經典的原子構建模塊(如[Fe(CN)6]4)形成簇展開型普魯士藍類似物。經典的MOF材料雖然也是較為複雜的材料單元,但是這類結構一般在生長過程中形成,無法從外部調控材料性能。而作為替代方法,由經過配體處理的超原子作為內核可以連結形成低維的配位聚合物,從而形成可以同時保留分子簇和MOF化學性質的三維MOF。

電結晶雖然是一種新興的組裝方式,但是研究已經證明這是一種製備超原子延展結構的高效手段。利用這種手段,電活性成分在電解質環境中可在電極上緩慢氧化,從而促使分子離子組裝形成固態晶體。不僅如此,最近有研究[9]表明這一手段還能生產織物材料。如圖5所示,位點分化的trans-Co6Se8(CNC6H4NC)2(PEt3)4在形狀互補型陰離子模板的存在下可以被氧化生成共價二維超原子聚合織物。在這一結構中,盒裝織物結構堆疊形成二維層,而陰離子簇層則填充進織物的剩餘空間中。

展望

超原子晶體在原子精度上在傳統半導體、分子固體以及納米晶陣列三者之間建立起了聯繫。為了實現由超原子組裝而來的功能材料,具有氧化還原活性、大磁矩以及發光性能的分子簇是超原子構建單元的理想選擇。同時,許多難點和挑戰也在阻礙著這一領域的發展。首先,發展更多的超原子組裝方式,特別是能夠製備強偶聯作用材料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何選擇性地移除配體以增強超原子之間的連結對於生產強作用材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次,隨著超原子晶體種類的不斷增多,探索超原子晶體的性能是超原子材料深入發展的必經之路。然而,對於超原子晶體的性能研究以及結構-功能關係至今還鮮有報導。因此,克服上述挑戰將有助於超原子在材料設計領域的蓬勃發展。

相關焦點

  • 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在我校舉辦
    9月26-29日,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rontiers of Combustion Chemistry)在我校舉辦。本次會議主要針對燃燒化學研究領域,討論國際燃燒化學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和前沿研究方向,包括先進燃燒診斷技術的新穎應用,精確而普適的燃燒化學模型的構建和全面實驗驗證,理論計算方法和誤差分析方法的發展,以及在燃燒數值模擬研究中的深入應用等。我校齊飛教授擔任擔任本次會議主席。
  • 2020研究前沿發布,材料、化學和物理領域這些方向入選
    《2020 研究前沿》分析報告基於2014年-2019年的論文數據,反映了當前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物理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等 11 大學科領域的 148 個研究前沿,包括 110 個熱點前沿和 38 個新興前沿。
  • 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徵集前沿導向重點項目立項建議
    為培育源頭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基礎研究在前沿領域取得突破與引領,化學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以及「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前沿,獨闢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叉融通」的新時代科學基金資助導向,面向科技界徵集2021年前沿導向重點項目/重點項目群的立項建議領域,歡迎廣大學者特別是青年才俊積極提出立項建議。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九分會:無機化學前沿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 | 第九分會:無機化學前沿 2020-11-26 14: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第九分會:無機化學前沿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第九分會:無機化學前沿 2020-01-15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前沿院博士生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14日,前沿院有機化學研究中心曾小明博士團隊博士生韋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化學領域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選擇性氫化是化學工業中最重要的一類合成反應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構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藥物及材料化合物。相對於活潑的羰基而言,芳香性的苯環難以發生氫化反應。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多局限於氫化羰基而保留惰性的芳環骨架。該課題組以環狀單胺基卡賓為配體,成功翻轉這類化學反應的選擇性。首次實現高選擇性地均相催化苯環及苯酚的氫化,有效地保留活潑的羰基。
  • 聚焦科學研究前沿 中科院等機構發布《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彭韻佳)中科院等機構13日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在主要科學領域的研究活躍程度進行評估。由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的《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整體仍最活躍,以研究前沿熱度指數281.11分居全球首位,中國得分151.29,繼續穩居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跟隨其後。
  • 化學學霸精心製作:初三化學思維導圖,重點知識一目了然!
    在初三的時候,會新加入一門學科,那就是化學,不過化學起點太高了,就算是到了高中階段還不可能學習真正的化學。也因為起點太高,目前沒有完備的理論,極大程度依賴於實驗。所以,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化學的知識點都是很簡單的,平時注意下知識點的背誦就行了。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好化學的,有些同學在記化學的時候往往找不到重點,以至於白白浪費了精力,成績還一直提不上去。
  • 模型製作,彰顯化學魅力——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高一化學組線上教學...
    高一化學組在學校教務處和年段的方針指引下,井然有序的進行線上教學,力爭做好每一次授課、每一次的答疑和作業講評。 按照教學進度安排,高一化學已經進入有機化學的學習。不同於傳統的面對面授課,網絡教學帶著一絲朦朧美。對於有機中各種各樣的分子和晶體的結構,無法用傳統的模型教具進行支撐。
  • 前沿技術出現:銅、錳也可以製作磁性材料
    在元素周期表裡面,錳、鐵、鈷、鎳和銅5種金屬元素排在一起,它們都屬於化學性質相對比較活潑的金屬,但活潑並不代表具有磁性。
  • 【科技日報】活躍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科學前沿
    長期從事分子光譜和化學動力學領域的實驗研究工作。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利用自行研製的科學儀器研究化學反應中的過渡態結構和動力學,首次測量出F+H2反應的轉動量子態分辨的微分截面,從理論上解釋了該反應中的共振現象;在H+D2反應中首次觀測到勢壘型量子過渡態結構,並給出了清晰的物理圖像,澄清了勢壘型過渡態與共振態之間本質上的差別。
  • 線路板生產製作中關於化學銅沉積要點
    線路板生產製作中關於化學銅沉積要點 港泉SMT 發表於 2020-11-23 13:02:22 化學銅被廣泛應用於有通孔的印製線路板的生產加工中,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一系列化學處理方法在非導電基材上沉積一層銅
  • DIY化學微觀世界|我校高二化學組組織學生製作晶胞模型
    老師們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晶胞模型,了解各種晶體的結構,鼓勵同學們利用現有的工具自己動手製作模型。同學們踴躍參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利用蘋果、橘子、聖女果、紅棗等製作出了各種精美的模型。自己的勞動成果當然要展示一下了。同學們紛紛在QQ空間曬出了自己的成品,並表示「沒選化學的同學體會不到的樂趣」。
  • 《2019研究前沿》發布137個前沿 引力波、暗物質等入選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科睿唯安26日在北京聯合向全球發布《2019研究前沿》,從十大學科領域中遴選出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天文學與天體物理領域的引力波、暗物質相關研究入選其中。
  • 【前沿】魷魚蛋白可替塑料,這才是塑料汙染問題的正確答案?
    在《化學前沿》(Frontiers in Chemistry)雜誌上的一份報告稱,魷魚中發現的蛋白質可以用來製造塑料的可持續替代品。這些天然材料是可生物降解的,可以作為塑料的「極佳」替代品!來源:前瞻網據CNN報導稱,每年有超過八百萬噸的塑料進入我們的海洋,殺死海洋生物並破壞生態系統。但同樣的海洋也可能是減少塑料汙染的關鍵。
  •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中國多領域表現突出,但學科領域發展不平衡光明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齊芳)1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
  • 盤點2020年十大頂尖化學前沿研究
    整理好過去,才能更好的迎接未來,希望在新的2021年裡化學領域能有更重大的突破。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數字來看看去年的頂級研究成果吧。 -- 5 g -- 突破性進展!《Nature》:此文一出,「石墨烯」秒變「白菜價」!
  • 90後小夥痴迷化學 自己提煉製作化學元素實物
    硬幣形狀的實物化學元素。(受訪者供圖)   劉華棟在展示他的結晶作品。   文/圖 半島記者 李曉哲(署名除外)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看了這10個字估計就會有讀者頭疼了。學過化學的人都會接觸化學元素周期表,甚至痛恨這些生僻的字眼帶給自己學生時代一晚又一晚的噩夢。但就有人對此如痴如醉,甚至將這些元素變成了實物。
  • 「建分子模型,顯化學魅力」 ——高二化學組舉辦分子模型製作大賽
    本學期高二理科化學開設的是選修五《有機化學》,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共線共面的排列情況,加深對分子空間結構的理解,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我校高二化學備課組於5月16日第八節課在東四樓會議室舉辦了分子球棍模型製作大賽,手工製作分子模型。
  • 手工製作古法香膏和唇膏,高校師生帶領居民感受生活中的化學魅力
    日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木木羊」生活坊工作團隊的師生們來到黨建共同體單位戚家山街道,將這些生活用品搬上手工製作臺,帶領街道社區書記,文教工作者、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等一起手工製作古法香膏和唇膏。寒冬時節窗外料峭,手工製作臺上卻是一片忙碌景象。師生們將一個個常見生活用品擺在製作臺上,仔細熟練地示範著手工製作可食用古法香膏和唇膏的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