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製作古法香膏和唇膏,高校師生帶領居民感受生活中的化學魅力

2021-01-08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羅志強 徐迪靜 劉滬波

食用橄欖油和蜂蠟、環保無公害香精,日常所用精油、芳香乳木果油……這些日常生活用品組合在一起會產生什麼奇妙的效果呢?

日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木木羊」生活坊工作團隊的師生們來到黨建共同體單位戚家山街道,將這些生活用品搬上手工製作臺,帶領街道社區書記,文教工作者、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等一起手工製作古法香膏和唇膏。

寒冬時節窗外料峭,手工製作臺上卻是一片忙碌景象。

師生們將一個個常見生活用品擺在製作臺上,仔細熟練地示範著手工製作可食用古法香膏和唇膏的詳細步驟。

學員們緊盯每個演示步驟和製作細節,從稱重配料、緩緩融化蜂蠟,控制橄欖油和精油的滴進速度,到在恆溫水浴鍋裡不斷均勻攪拌以便讓蜂蠟與橄欖油、香精等充分熔合,再將製作好的液體灌裝、冷卻後做成成品,手工製作的香膏和唇膏接連新鮮出爐。

捧著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蔚鬥小學校長李玉萍興奮地說:「這很神奇,幾種日常生活用品就能做出香氣四溢的香膏和色彩豐富的唇膏。可以用這些有趣的實驗對學生們進行綠色化學啟蒙教育,孩子們一定會感興趣。」

「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和化學密切相關,服務於我們的日常所需。這次製作古法香膏和唇膏原料都是綠色環保的,產品甚至可以食用。」活動指導教師申芳嫡說。

「戚家山街道當前正以美麗城鎮創建為目標,建設工業型生態美麗城鎮。」戚家山街道文化站站長應冬春說,讓居民認知綠色化學,能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成為生活美學添加劑,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我們希望雙方能夠搭建更多平臺,藉助寧職院專業特色優勢和師資力量,助力街道美麗城鎮建設。

寧職院化學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李飛鴻介紹說, 像這樣貼近生活與化學相關的手工製作活動,是學院與戚家山街道深入開展黨建共同體建設的舉措之一。今年以來,學院利用專業資源面向街道開展了一系列服務項目,比如專業教師組建「3HH」互助互檢專家團,幫助提高化工園區企業安全管理和事故應對能力;開展「心連心」「小候鳥」義務支教活動,通過「學生+社區」和「專業+需求」雙向對接的公益「1+1」模式,助力文明城市建設;在北侖開發開放展覽館組建「黨員教育實踐基地」,由黨員學生擔任講解員宣講創新創業開發開放史等。下一步還計劃延伸服務觸角,豐富服務「菜單」,針對中小學生特點,深入中小學中間開展科學素質拓展訓練課和趣味化學科普等各類課程,並在社區開展各類通俗易懂的綠色化學知識宣講。

今年上半年,寧職與北侖區籤訂校地黨建共同體合作協議。

自此以來,學校將基層黨組織建設全方位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各二級分院與北侖各街道社區在共推文化創新、共創美麗鄉村、共促產教融合等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共建項目,全面推進組織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品牌共創,努力打造校地黨建共建制度創新的「重要窗口」。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感受化學的魅力,化學迷不能錯過這些震撼瞬間
    化學帶領人們認知物質的本質、生命的起源、宇宙的奧秘,推動著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的發展!今天流程君將和大家一起感受化學的魅力~》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製作的一個科普項目,用百微鏡頭記錄化學反應。
  • 「建分子模型,顯化學魅力」 ——高二化學組舉辦分子模型製作大賽
    本學期高二理科化學開設的是選修五《有機化學》,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共線共面的排列情況,加深對分子空間結構的理解,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我校高二化學備課組於5月16日第八節課在東四樓會議室舉辦了分子球棍模型製作大賽,手工製作分子模型。
  • 90後化學老師送出「神秘」禮物 自製49支唇膏送學生
    送唇膏是因為此前承諾學生,如果期中考試取得好成績,她就會送上一份神秘的禮物給他們,而該班級在期中考試中化學成績得了年級第一的成績。任欣敏說,自己製作唇膏送給學生們也是想讓他們能學以致用,希望學生們更喜歡化學課。
  • 金水區科技社區開展「綠色環保,『皂』就美好生活」手工皂製作活動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業餘生活,滿足居民文化需求,提倡環保的生活理念,金水區經八路街道辦事處科技社區組織轄區居民在花園路60號院網格黨群活動室開展「綠色環保,『皂』就美好生活」手工皂製作活動。手工皂,就是手工製造的香皂,含有天然的甘油,性質溫和滋潤,已成為流行的環保日用品。
  • 商隆社區開展「妙手生花」少兒手工DIY花藝製作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娜娜 通訊員 薛金帥為豐富社區青少年周末生活,鍛鍊青少年的動手能力, 近日,文匯街道商隆社區開展了少兒手工製作紙藝花環活動,讓孩子們利用自己的巧手和智慧來裝點美好生活。活動中,社區邀請到天籟少兒美術老師魏昀衫,魏昀衫也是社區婦女兒童家園的老師,她帶領大家做了手指操,活動筋骨,放鬆心情。然後她耐心地講述了紙藝花環的製作過程,並發放了製作材料。孩子們認真地聽講,製作過程中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向老師請教,仔細完成了剪花瓣、剪綠葉、粘貼等每一個步驟。
  • 臺灣師生在鄂參與考古交流 感受楚文化
    新華社武漢8月5日電(記者喻珮)為期一周的第二屆海峽兩岸考古教學交流基地夏令營正在湖北舉行,來自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輔仁大學、中興大學、淡江大學等高校的30餘名師生,與來自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10餘名師生共同參訪湖北多個重要考古遺址、博物館等,增進對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熱愛
  • 人人都羨慕的「別人家化學老師」自製49支唇膏送全班學生
    很多同學一提到化學就犯愁,每每看到那些化學學得很「溜」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問起這些化學很好的同學,要麼是自己對化學充滿濃厚的興趣,要麼是自己對化學老師有深厚的感情,其實不管是那種情況,能夠遇到一位給力的化學老師真的很重要。
  • 大連開發區濱海學校:讓孩子們感受藍色魅力
    製作貝殼製品7月15日,大連開發區濱海學校舉辦的中國航海日暨大連市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海洋教育課程遊學活動將拉開序幕,聯盟學校師生將齊聚一堂,共享海洋知識盛宴。在「海藍」周圍,一群小魚歡快地遊弋,寓意濱海師生如同由「海藍」引領的魚群,徜徉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中。在圖騰牆的對面,一幅幅由學生自製的海洋浮雕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徐春娟說,從挑選木板到圖案設計、雕刻,再到噴灑銅漆,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們自己完成的。穿過大廳,拾梯而上,記者不由得被兩邊牆壁上的「中國夢·船文化」主題展區所吸引。
  • 模型製作,彰顯化學魅力——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高一化學組線上教學...
    肆虐的疫情打亂了我們平靜的假期,已是近五月,本該熱鬧的校園悄靜孤寂,感受不到老師們講課的慷慨激昂,聽不到學生在走廊上富有生機的喧譁。是疫情讓這相聚延期了,但是我們的教學、學習沒有延期!雙十中學枋湖校區的師生們於2月12號開始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線上教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讓化學與公眾生活「零距離」
    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化學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化學究竟給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跟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腳步,學習化學常識、發現身邊的化學、從生活中去了解化學給人類帶來的改變。專業團隊助力高質量科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2000年。
  • 魅力數學 美好生活
    這一周裡,學校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悟生活的美好。作品展示數學節開幕前期,老師和學生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將學生精心設計製作的作品進行挑選、過塑、排版、粘貼,才有了開幕式當天呈現在校園內的作品展。
  • 旅遊:七彩蝶園——了解蝴蝶的生活常態,感受蝴蝶破蛹而出的魅力
    蝶翅畫製作室裡,遊客可以體驗自己動手利用蝴蝶翅膀製作精美藝術品的樂趣。在科普區,遊客可以了解蝴蝶的生活常態,感受蝴蝶破蛹而出的無限魅力。適合帶孩子去體驗自然的神奇,尤其是對小生物感興趣的孩子。 園內比較空曠,景色也很好,夏天去記得帶把陽傘。在合適的時間去,院裡的環境還是挺漂亮的。除了前院的一片片的鮮花,後院有很多孩子們娛樂器具。
  • 北京大學舉辦化學節:走進生活中的化學—新聞—科學網
    沒錯,這是關於化學的科普活動現場。儘管天公不作美,但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學生會主辦的「新青年,新化學」中國化學青年論壇——化學文化節還是如期舉行。 化學文化節是該論壇中面向大眾開放的科普展示活動,也是該論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此次化學文化節展示主題主要涉及食品、藥品、化妝品和環境中的化學知識,期望從大家的日常生活的常見物品和現象,揭示化學原理,科普化學常識。
  • 桂林理工大學帶領團員青年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為切實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桂林理工大學「點線面」三維共振,「線上線下」相結合,帶領廣大團員青年中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點上輻射,夯實青年團幹的理論基礎專兼職團幹部是引導和帶領全校團員青年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骨幹力量。
  • 幼兒園迎國慶主題活動方案大全(親子手工+教育活動方案)
    2、通過本次手工活動作品展示,渲染喜慶的節日氣氛,讓孩子和家長在幼兒園渡過一個愉快、難忘的節日。  3、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讓幼兒認識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從而促使萌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促進親子情、家園情,使家長進一步關注、了解幼兒園內教育生活,共促家園同步教育。
  • 萬盛萬東鎮:科技小製作 豐富孩子暑期生活
    (通訊員黃志衛 姚體梅)為了豐富青少年的課餘生活,鍛鍊青少年的動手實踐能力,8月7日上午,萬盛經開區萬東鎮紅楓社區關工委聯合萬盛經開區關工委科技組組織轄區30餘名青少年開展「手工製作發電機」科技小製作活動。
  • 手機APP在高校化學教育中的應用
    目前,手機系統卞要以安卓和蘋果系統為卞,其中蘋果APP Store應用總量己有數百萬,而截至2018年3月底的數據顯示,教育類應用數量己達20萬個。教育類APP的數量的快速增長,移動學習等新型學習力一式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教育教學力一式力一法發生變化,學習者通過手機等便攜行動裝置開展學習的模式也開始變化。本文旨在初步探討手機App在高校化學教育教學中的現狀、作用和意義等為一而內容。
  • 《手工雲南》:展現雲南魅力 呼喚工匠精神
    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手工雲南》的精彩,感受大美雲南的魅力,同時也聽一聽該記錄片主創人員的心聲,他們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一部紀錄片,在這個紛繁的世界,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我們使用的物件缺少了手工製作的不確定性,也缺少了靈動和個別。在商店,你指著一件家具說「我要它」,那就意味著你可以在一百件一模一樣的家具中挑選一件。手工的創意過程和製作過程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東西—功夫。功夫蘊涵的不僅僅是技術,還包含了很多精神層面和思維理念。
  • 生活美學、科學手工、奇趣課堂 國慶來植物園感受自然藝術之美
    有生活美學展覽、夜遊植物園、奇趣自然課堂……來體驗科學、自然和藝術的交融之美吧。1、「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詩意的棲居」,是多少人對生活終極的理想追求。這個國慶,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紅星美凱龍漢陽商場、超凡家居共同攜手,推出「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以生態環保的生活美學,還原詩意棲居之美。
  • 東京谷根千的社區營造是如何破題均質化,重塑城市魅力的?
    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將導致全球城市的均質化,各地城市正面臨著如何恢復城市魅力與特色的挑戰,在社區層面重塑城市魅力的規劃實踐受到關注。而鄰國日本在社區營造事業上可謂是全球的樣板。二戰後的日本城市大發展,也隨之帶來許多社會問題。讓故鄉保有自然環境與傳統街道成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和當地居民的迫切願望,大家開始重新思考生活方式,也展開了各式各樣的社區營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