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進步和發展,網際網路十時代的到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應運而生,網絡和wife的全而覆蓋,各類手機APP(應用程式,Application的縮寫)也隨之興起。目前,手機系統卞要以安卓和蘋果系統為卞,其中蘋果APP Store應用總量己有數百萬,而截至2018年3月底的數據顯示,教育類應用數量己達20萬個。教育類APP的數量的快速增長,移動學習等新型學習力一式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教育教學力一式力一法發生變化,學習者通過手機等便攜行動裝置開展學習的模式也開始變化。本文旨在初步探討手機App在高校化學教育教學中的現狀、作用和意義等為一而內容。

基於涵蓋高校化學類的手機APP的現狀
教育類APP主要是以高考、考研和出國考試英語(雅思和託福等)培訓的應用為卞,這些應用程式由十有較大的受眾而而具有較高的下載量和使用量,並且多以收費為卞;而涉及專門的專業類APP由十受眾人群較少和缺乏足夠的宣傳,下載量和使用的人數較少,而其中化學類APP則相對使用更少。首先,高校化學類App專業化程度高,其開發和使用都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素質;其次,教師使用率不高,對學生缺乏足夠宣傳,學生對化學類APP興趣不高。
目前,教育手機APP針對高校化學教育教學中力一而主要有中國大學慕課,學堂在線和藍墨石班課等,這些為高校化學學生提供學習化學知識提供了支撐平臺和學習資源庫;當然針對化學期刊雜誌類,有CNKI手機知網,ACS Mobile, TheJournal Science等,其中美國化學會的ACS Mobile作為手機學術期刊APP的典型,以圖形化和文木摘要的形式為化學類學習者提供前沿研究信息和動態;針對化學工具類的有KingDraw,Reaction Flash ,WebMO , Chemspider等,這些化學工具為化學學習者(主要為高校師生)提供學習化學所需要的必備軟體工具。根據高校化學類學生開展移動學習的需要,利用中國大學慕課、藍墨石班課手機APP進行化學專業的移動學習成為學生開展課下學習。

手機APP在高校化學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構建化學知識模塊,幫助學生梳理和完善化學知識體系, 在高校化學教學中,知識體系龐雜,各個二級學科如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彼此關聯,但又各自成不同的體系。以無機化學為例,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和元素化學兩個大的方面,理論知識主要包括平衡理論(電離平衡、沉澱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平衡、配位平衡等)、結構理論(原子結構、分子結構、晶體結構、配合物結構等)以及熱力學基礎和動力學基礎;元素化學主要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為藍本,主要研究非金屬元素、金屬元素化合物的通性、重要的反應規律及其應用等。
通過手機APP 的使用,從總的輪廓讓學生知道都學了哪些知識,可以以圖表或者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按照學習認知的層次分為了解型、理解型、熟練掌握型;按照題型設置呈現給學生,選擇、填空、問答、化學方程式書寫、推斷和計算題等。在每一個板塊當中設計微課或科普微視頻,把課本上枯燥的文字,形象生動化地以圖形、圖片和照片、音頻和視頻或者3D動畫等多種方式呈現給學生,啟發學生思考和學習。一般來說,學生專注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 10 分鐘左右,因此,微課或者科普視頻的設置不宜時間過長,通常設置為 10 分鐘左右,適合學生短時間專注學習,而且又不會感覺厭煩和乏味;此外,課程的設置要以輕鬆愉快的形式呈現最好,實現玩中學和興趣學習的理念。同時可以設計教案、學案、實驗和網絡知識連結等以立體化教材的形式多維度多角度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構建對化學知識體系的完整認知。
手機 APP 為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提供了可能,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和實際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手機 APP 分享中參考教師提供的教案、微課、課件、參考資料以及網絡視頻等各種教學相關資料,這不僅僅限於通常意義上的教材和輔導資料;其次,學生可以通過手機 APP 中類似於微信朋友圈的課程圈,分享各種教學資源;第三,在手機 APP 學習中,老師沒有嚴格的管控,相對自由,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展開移動學習。我們以手機 APP 中藍墨雲班課應用程式開設無機化學為例,老師設置雲班課、雲教材、學習要求、教學進度和考試安排等基本內容,同學們通過班課號加入到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資源菜單中上傳圖片、課件、習題、視頻以及網絡背景連結,教師可以 Excel 模板編輯選擇題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課堂學習實時訓練。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老師布置的任務自己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完成。這種新穎的方式,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同時,讓學生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