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株洲站12月5日訊(株洲晚報記者 鄧石華)每次刷新微信朋友圈,總會蹦出不少海外代購、高仿A貨、護膚品、服裝等各種交易信息,一種新的電商「熟人營銷模式」隨之興起。記者隨機調查發現,7成微信用戶的朋友圈中有不少買賣信息。
【案例】
株洲妹陀朋友圈賣野生天麻 半月賺了近兩千元
在河西一事業單位工作的小劉,老家是湖北恩施,山好水好,盛產野生天麻。今年11月10日,爸爸給她寄來了半斤,讓她燉湯喝。
「收到天麻後,我就用它來燉了雞湯,並且在微信朋友圈裡曬了下。」小劉說,沒想到這一曬,竟引發了很多微信好友的關注。「後來還有朋友到家裡來,我就做給他們吃了,嘗過後都想讓我帶一些,朋友圈的人問得多了,有需求的多了,我就開始在微信上賣野生天麻了。」
小劉說,她是根據預定的數量,再從老家發貨。第一批,就有12個人共預定了10斤。而第二批,有18個人預定了9斤。而這兩批貨,僅僅在半個月之內就搞定了。
「因為我爸爸自己挖得少,但朋友要得多,所以只能讓我爸爸去村裡收購。」小劉說,天麻都是賣給身邊的熟人,沒想著賺錢,目前,一斤天麻她只能賺100元左右的勞務費。「雖然錢不多,但是也算我工作收入之外的第一桶金。」
小劉說,如果需求多的話她還會繼續做下去。「身邊不少朋友找我買天麻的時候,說年年都會給家裡老人買一些補品,但是很難買到野生天麻。」
【調查】
在朋友圈上做買賣,收益到底如何呢?
多數賣家月入3千以下
事實上,像小劉一樣,在微信朋友圈上做生意的人不在少數。昨日下午,記者隨機選擇了10位開通了微信功能的市民,分別打開他們的朋友圈瀏覽發現,其中有7位市民的朋友圈中,都有好友在上面做買賣,品類五花八門,有茶具、面膜、鞋包、化妝品等,可謂一個小的「淘寶」商場。
然而,在朋友圈上做買賣,收益到底如何呢?
老家是攸縣的市民文梨梨,如今在江西一商會上班,因為平常接觸到不少商界人士,擁有不少貨源。經過選定,她在朋友圈開賣奢侈品的高仿A貨。
「之所以選擇這個品類,是因為我身邊不少女孩子都有這個愛好。」文梨梨說,但不少好友跟她表露,高仿A貨的價格不透明,害怕吃虧上當,所以她想通過透明的價格,來吸引身邊的好友購買。
文梨梨說,她是從上個月4日開始在朋友圈賣高仿A貨,價格在500-1800元的樣子,如今已經做了8單生意,每單能賺兩三百,收入也有2000多元。
「只要商品有吸引力,買的人還是會有的。」文女士說,目前她只通過朋友圈單一渠道進行售賣,經過她長達一個月的推廣,越來越多朋友知道她在賣高仿A貨,還有朋友推薦朋友購買。「朋友圈數量畢竟有限,能挖掘的客戶不多,做這個賺小錢容易,但是想發財的話很難。我身邊也有10來個好友在朋友圈中做生意,但月收入都沒超過3千。」
而在朋友圈上銷售面膜的市民吳梅菊也表示說,目前她一個月光賣面膜能賺上1000多元,因為產品不錯,有不少回頭客,銷量比較穩定,但是想再往上走的話有一定難度。「畢竟朋友圈裡,只有那麼幾百人,能挖掘的客戶資源很有限。」
【支招】
朋友圈做生意要「說人話」 賣「別處買不到的商品和服務」
對電商有一定研究的株洲業內人士張書樂介紹說,微信朋友圈營銷是最近才開始興起,相較於其他電商,因為做的是熟人生意,所以商品質量一般有保證。然而,也有它的局限性,因為好友數量限定,所以這種電商很難做大做強,賺的錢只能「補貼家用」。
「朋友圈做生意剛開始比較火,但現在稍顯泛濫。」張書樂說,朋友圈的原始功能,是想讓彼此了解和分享對方的生活工作狀態,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朋友圈做生意只是利用了這個平臺,做了與其無關的事情。「以前有人在朋友圈做生意,身邊的好友可能還會點讚。但是隨著這種促銷廣告越來越多,人們會逐漸對此產生免疫甚至反感。」
張書樂說,正因為此,在進行朋友圈營銷時,應該注意技巧,儘量「說人話」。不能急功近利、粗暴地每天重複發些商品信息,而應該潛移默化、代入式的營銷,將自己銷售的產品和服務信息夾雜在工作和生活狀態信息中,巧妙地植入營銷。「就像網上賣天麻的小劉,剛開始並沒有想著賣天麻,而是將這種東西的優質面展現出來,自然而然就會引發關注,吸引購買。」
另外,在經營品類的選擇上,張書樂也建議說,要依託本地和自身的資源優勢,跟小劉一樣,賣「別處買不到的商品和服務」。這不僅能很好地解決貨源問題,也減少商品的周轉環節,價格上能形成優勢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