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查看村民捉蜈蚣。 李琦 攝
(安徽)滁州夏夜流行捉蜈蚣 一晚能抓2000多條
收穫:一晚能抓2000多條 危險:經常被蛇咬和迷路
入夏以來,每逢深夜,在(安徽)滁州西南邊的群山密林裡人們能夠看到一盞盞昏暗的燈光閃爍,草叢中、山岡上、湖泊邊……對於他們在做什麼,眾說紛紜。其實,他們是在捉蜈蚣,普通的村民一晚上捉個數百條蜈蚣是常事,有的村民甚至能捉2000多條,可以賣兩千多元。但是,「暴利」面前是有危險的,不少村民反映,在深山裡捉蜈蚣,被蛇咬和迷路是常有的事。
神秘的「夜間林中燈」
隨著天氣逐漸轉熱,夏季的陣雨也時常說來就來。近日,滁州交警三大隊的民警向記者反映,在滁州西南邊的群山密林裡,經常在夜裡出現神秘的「夜間林中燈」,村民們足穿長筒大膠靴,手拿一雙幾乎有普通筷子兩個長的大筷子,穿著雨衣,背著大桶,全副武裝後成群結隊地拿著手電筒在山上尋找著什麼,草叢中、山岡上、湖泊邊都有他們的身影。
這樣的情況路過的人也不是第一次看見了,一到夏天幾乎每年都有這樣的情景發生。
近日,通過滁州交警三大隊兩名民警近半個月的夜間巡邏,深入到這些神秘人之中訪問了十來位村民,才揭開了這「夜間林中燈」原來是村民們在捉蜈蚣。
一晚最多能賺2000多元
民警告訴金陵晚報記者,這些村民並不是每天晚上都出來「行動」的,每次都是在暴雨來臨之前出來。
「我們抓的都是蜈蚣,俗稱紅頭大蜈蚣,每年都有藥販子到我們這裡來收購,他們給我們的收購價是每條至少一元,大的給我們1.5元一條,我們農村人白天幹農活,晚上出來抓蜈蚣補貼家用。」家住花山街道的曹大姐說,「一般晚上出來一趟,我能抓個幾十條。」
山腳下的趙大哥說,村民們並不是天天出來,蜈蚣有它的特性,村民一般是暴雨來臨之前才成群結隊出動的。「這東西在我們山區裡實在是太多了,我們也沒聽說是保護動物,所以大家都來捉了。捉蜈蚣最好要在暴雨來臨之前,走進深山去抓,因為那時它們躁動不安,全部出動,正是捕捉的好時候呢!」一旁的秦老漢插話說,「你們也許不知道,這東西能賺不少錢呢,聽說前幾天我們鎮一對父子一晚上就捉了2000多條,可以賣2000多元呢,這在我們農村算是很高的收入了。」
進山前要喝點酒壯膽
當然,有利潤肯定也有風險。民警告訴記者,村民們進山捉蜈蚣,雖然能賺不少錢,但是遇上毒蛇和在山裡迷路是常有的事。
原來,這些「捕蜈蚣者」足穿長筒大膠靴就是因為春夏蛇蟲多,怕被咬。一位村民說,他這幾年晚上都在大山裡面轉,被毒蛇咬了三次,幸好穿著膠鞋,不然早就沒命了;更有村民告訴記者,自己曾在夜間撞到過3米長的黃色大蛇。曹大姐提到數次自己不慎踩到毒蛇的經歷,也一臉驚恐。
說起山裡夜間的危險,劉師傅則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我每晚上進山前都要喝點酒壯膽,為啥?因為我最怕迷路。」
儘管夜間山裡有很多危險,可這些村民也承認,他們還會捉下去。
蜈蚣的藥效
蜈蚣為常用藥材,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能。主要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傷風症、風溼頑痺、瘡瘍、瘰癧、毒蛇咬傷等。(通訊員 李琦 記者 林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