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一條的小蜈蚣成了縉雲一村民的賺錢法寶

2020-12-04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3月19日訊在縉雲,有人養鴨,有人養蝦,可胡源鄉胡村村民胡順葉卻另闢蹊徑,養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蜈蚣。這種多足的陸生節肢動物曾是金庸筆下陰森恐怖的「五毒」之一,可在胡順葉的手中卻搖身一變成了致富的寶貝。僅去年一年,胡順葉夫妻倆通過養殖蜈蚣,就成功賺到了近20萬元。

  在一條通往東渡鎮兆岸村深處的公路旁,一些用明黃色塑料板圍起來的農田顯得與眾不同:光禿禿的土地上沒有農作物,只規律地鋪著一塊塊遮陽板。一塊立在田間的招牌道出了其中的門道:這裡就是傳說中的蜈蚣養殖場。

  三十出頭的胡順葉是這個蜈蚣養殖場的女主人。記者見到胡順葉時,她正忙著把雞肉切成丁,給養殖的蜈蚣準備「晚餐」。在這個差不多1000平方米的農田裡,胡順葉養殖著大大小小20多萬條紅頭蜈蚣,其中成熟的蜈蚣種苗就有將近8萬條。

  在養殖場裡,胡順葉戴上橡皮手套抓起一條紅頭黑身的蜈蚣說,這蜈蚣雖然有毒,卻是一味名貴中藥材,對於關節炎、小兒驚風、痙攣等都有治療作用。

  「像這樣成熟的種蜈蚣我們能賣到15塊錢一條。」胡順葉介紹說,目前自己的養殖場以銷售蜈蚣種苗為主,產品主要銷往江西、磐安、麗水等地的中藥材市場。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蜈蚣的養殖成本較低,效益也不錯。

  2008年,胡順葉夫婦以每條16元的價格從省外引進了5000條紅頭蜈蚣種苗,並租了一層樓房開始了養殖事業。

  隨著養殖經驗的累積,胡順葉養殖的蜈蚣成活率漸漸高了,100多平方米的室內養殖場地開始住不下了。「一個是面積受到限制,另外一個,蜈蚣畢竟是野外的東西,讓它回歸野外的生活習性或許品質更好。」多方考慮,胡順葉想到了露天養殖。如今,搬到露天的養殖場,蜈蚣的成活率從室內的60%-70%,提高到了85%以上。

  今年胡順葉的蜈蚣養殖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雖然歷經三年摸索,直到去年才開始賺錢,但她仍很看好蜈蚣的市場前景。談到未來的發展,她說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蜈蚣養殖中來。

  「投入少,效益高,還不誤工。」胡順葉說,蜈蚣的特性是「少食少餐」,自己養殖的蜈蚣雖然數量龐大,但是每天只需在天黑前後餵食一次就夠了,而且基本可以在2個小時內搞定。所以養殖蜈蚣十分適合農村的待業人群。

  「今後,我計劃發展更多的養殖戶從我這裡引種,成熟後我負責回收。之前和外地的一家醫藥公司也談過,對方表示,只要規模夠大、蜈蚣數量夠多,他們願意帶著機器到這邊來直接加工採購。」胡順葉說,「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還降低了跑銷售、購置深加工儀器等經營成本,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相關焦點

  • 金華村民抓蜈蚣熱:一條賣近2元 一晚抓百條
    而如今,蜈蚣卻成了金東區農民的創收之寶,一到晚上,就有人頭上頂著電瓶燈,手裡拿著鐵夾,在野外到處抓蜈蚣。  天黑後滿田野找蜈蚣  一個晚上能抓100多條  市民方女士是金東區塘雅鎮人,最近她的親戚朋友們都加入了「搶蜈蚣」大戰。爸爸、媽媽、姨媽、弟弟……偶偶還要拉上她湊個熱鬧。
  • 安徽滁州村民捉蜈蚣補家用 一晚最多賺兩千元(圖)
    民警查看村民捉蜈蚣。其實,他們是在捉蜈蚣,普通的村民一晚上捉個數百條蜈蚣是常事,有的村民甚至能捉2000多條,可以賣兩千多元。但是,「暴利」面前是有危險的,不少村民反映,在深山裡捉蜈蚣,被蛇咬和迷路是常有的事。  神秘的「夜間林中燈」  隨著天氣逐漸轉熱,夏季的陣雨也時常說來就來。
  • 海蜈蚣變身「軟黃金」
    本報訊 (記者 葉 暉 縣委報導組 林苗苗 通訊員 柯麗娜 陳誠) 三門縣浦壩港鎮的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將海蜈蚣搖身變成「軟黃金」,逐漸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是沙蠶的俗稱,它不僅營養價值高,可以做成美食,而且還有著「萬能魚餌」之稱,頗受日本及歐洲市場的歡迎。
  • 九江一村民家裡發現成群大蜈蚣
    九江新聞網訊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徐田剛攝)7月1日,家住濂溪區五裡街道三壠村的村民孔先生反映,他家裡來了一群不速之客,把他和家人嚇得不輕,一家人憂心忡忡。記者聞訊來到孔先生家裡,看見他所謂的不速之客,原來是許多大蜈蚣。
  • 台州三門縣打開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變身「軟黃金」
    浙江在線10月28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葉暉 縣委報導組 林苗苗 通訊員 柯麗娜 陳誠)三門縣浦壩港鎮的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將海蜈蚣搖身變成「軟黃金」,逐漸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是沙蠶的俗稱,它不僅營養價值高,可以做成美食,而且還有著「萬能魚餌」之稱,頗受日本及歐洲市場的歡迎。
  • 千人捉蜈蚣 林場很頭疼
    可在南京六合的平山林場山腳下,卻有不少專捉蜈蚣賣錢的人。其中許多村民靠山吃山,被稱為捉蜈蚣「神手」,最多時一天能捉300多條。不過,很多村民為了經濟利益不顧自己的安危,這讓管理方犯了難。手法嫻熟每天能賺80元昨天,記者在六合區平山腳下看到,許多村民正拿著鐵鍬在山上的枯枝和碎石中刨蜈蚣。
  • 宜昌村民夜晚集體上山抓蜈蚣,有人一夜能抓500條
    彭奶奶快步走進柑橘林,順著頭燈的燈光在草叢中搜尋,光影中,一個小黑影一閃而過,彭奶奶伸出火鉗,順勢在地面上輕拍了一下,一條長約10釐米的蜈蚣就被夾了起來,隨即被丟進了塑料桶裡。不到10分鐘,彭奶奶就在三棵柑橘樹旁邊抓到了4條蜈蚣,最長的約有12釐米。
  • [婁底]一清代石拱橋現最大的「蜈蚣」(圖)
    石欄中陽刻一條巨大的蜈蚣,大眼怒看青天。整個橋上半身均被藤荊纏繞,一年四季,青翠欲滴。  溪水咆哮流瀉,人站在橋上看橋下,是藤荊動還是古橋動?是水流動還是巖石動?一動一靜,古石橋更顯威武雄壯。  在村民的幫助下,記者仔細丈量了一下:橋上最大的一塊石頭:長為3.17米;高為95釐米;寬為61釐米。  石雕蜈蚣長為1.72米,寬為61釐米。
  • 夢見蜈蚣是什麼預兆 夢見蜈蚣生小蜈蚣是什麼意思
    夢見蜈蚣是什麼預兆 夢見蜈蚣生小蜈蚣是什麼意思男人夢見屋裡充滿蜈蚣,抓回生活重心的你,在這兩天象是揮別先前的陰霾。這當然替你注入不少活力,也出現不少創新的點子想去實現。但現今的狀況,未必能讓你毫無顧忌地大展身手,因而會讓你感到些許地氣餒。
  • 洛陽一村莊現海量千足蟲 村民稱掃都掃不完(圖)
    昨日,家住洛陽市嵩縣庫區鄉牛寨村的村民楊先生撥打本報熱線稱,他們村子在嵩縣陸渾水庫邊,幾天前有很多像蜈蚣一樣的蟲子爬出來,爬到附近路上和村民家中,用蚊子藥殺滅也不行。「也不知道有毒沒有,村民都挺害怕!」楊先生說。【現場】大量「蜈蚣」到訪家中,正午時最多嵩縣庫區鄉牛寨村,緊鄰陸渾水庫。
  • 九江五裡街道三壠村成群大蜈蚣現民宅 村民憂心忡忡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徐田剛攝)7月1日,家住濂溪區五裡街道三壠村的村民孔先生致電本報融媒平臺稱,家裡來了一群不速之客,把他和家人嚇得不輕,一家人憂心忡忡。  記者聞訊來到孔先生家裡,見到了他所謂的不速之客,原來是許多的大蜈蚣,蜈蚣的個頭很大,大概平均都在六七釐米以上,頭是紅色的,身體呈現黑色,這些蜈蚣攻擊性很強,有人觸碰的話,它就會用頭前面的牙齒啃咬。
  • 數百「蜈蚣神捕」出沒林場 最多一天能抓300條(圖)
    「蜈蚣達人」5分鐘逮一條蜈蚣  昨天上午,揚子晚報記者隨著報料人來到六合區平山山腳下看到,許多村民正拿著鐵鍬在山上枯枝和碎石中刨蜈蚣。不到5分鐘,一條長約5釐米的蜈蚣就從枯葉下被刨了出來,村民立即用鐵鏟將其摁住,一手捉住蜈蚣的頭,熟練地將其毒牙剔除後裝入袋中。
  • 視頻直播:縉雲舒洪霸氣板龍震撼出場
    2017-02-09 14:1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 它看似蜈蚣,曾在農村很常見,如今卻靠養殖供應,一條5元
    有一年的夏季,在海灘邊發現不少像蜈蚣一樣的蟲子在石頭上爬行,炙熱的石頭上,它們卻可以肆意的爬行,看著它們十分的害怕,但一些南方的朋友卻說,在他們那兒也有一種類似的蟲子,它可是一個很好的東西,曾經的農村還是十分的常見,如今卻需要靠人工養殖才可以供應市場,而且價格還非常的貴。
  • 縉雲男子非法收購猴面鷹 被判刑十個月罰款5千元
    縉雲男子非法收購猴面鷹 被判刑十個月罰款5千元 2013年01月21日 11:05:25   浙江在線01月21日訊   近日,縉雲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縉雲某野味館老闆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猴面鷹案,法院一審依法以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十個月
  • 宜賓發現一米長巨型蜈蚣?結果驚動警方
    近日,宜賓筠連的微信朋友圈中瘋傳一則消息,筠連騰達鎮官井六組一農戶修房時,挖到的一條長度約一米的巨型蜈蚣,引發網友圍觀。但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類似消息已在全國各地多次出現,當地村民否認有所謂巨型蜈蚣一說。筠連警方已介入調查,首發此消息的筠連某微信公眾號已刪除了該消息。
  • 15釐米長蜈蚣身懷劇毒 "同室'小蜥蜴很快就死了
    這條蜈蚣足有15釐米長。李震宇 攝   浙江在線12月06日訊昨天,山東小夥子小李在楊公堤1號逮到了一條大蜈蚣。雖然這條蜈蚣還沒有成「精」,不過足足15釐米長的個兒還是讓大家嚇得直吐舌頭。  昨天上午,小李和他的幾個工友,在楊公堤1號附近的一幢商務樓裡搞裝修。小李拿著一把鐵鍬在掘地,掘著掘著,鑽出一條長滿腳的蟲子。
  • 村民樹林抓知了日賺千元 一晚上最多能抓100斤
    知了身上的高蛋白,如今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近日,在進賢縣張公鎮紅山村裡,數十名村民持手電筒,背著網袋,連夜在樹林中穿梭尋找知了。據收購的商人介紹,一斤知了的收購價為25元,有村民一晚上最多抓了100斤知了。
  • 謠傳宜賓筠連發現一米長巨型蜈蚣 警方介入調查(圖)
    近日,宜賓筠連的微信朋友圈中瘋傳一則消息,筠連騰達鎮官井六組一農戶修房時,挖到的一條長度約一米的巨型蜈蚣,引發網友圍觀。但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類似消息已在全國各地多次出現,當地村民否認有所謂巨型蜈蚣一說。筠連警方已介入調查,首發此消息的筠連某微信公眾號已刪除了該消息。
  • 農村野生蜈蚣兩元一條,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呢?
    農村野生蜈蚣兩元一條,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呢?馬上就要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7日,而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說明距離端午節也就幾天的時間了。而在民間有著「端午到,五毒出」的說法,這個五毒就分別是指蜈蚣、毒蛇、癩蛤蟆、壁虎和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