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9 14:1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欣慰 技術 邱建平 實習生 呂沁憶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正月十三。俗話說,不出十五還是年。
元宵將至,龍燈最是惹人關注。2月9號,在縉雲縣的舒洪鎮,有一條霸氣神龍要出動。
這是一條長達206節的板凳龍,嚴格按照傳統工藝製作,龍頭長2丈4,寓意24節氣,龍身內點五根蠟燭,寓意五穀豐登。本期浙視頻為您現場直播。
按照當地風俗,逢正月十三,在村子寬闊處或廟殿前將各家製作的龍身接成一體,然後到廟殿參拜,每洞龍點上香燭,即「上燈」。
上燈後就開始舞龍。最常見的表演有「元寶陣」、「鴛鴦陣」、「繞頭陣」、「繞尾陣」、「彩霞陣」等幾十種陣勢。
其中「繞頭陣」最為精彩壯觀,龍身在龍頭的帶領下,由外向內,層層箍桶,最後形成多層次的圓形,龍身盤攏後,龍頭被高高舉起,舞者在鑼鼓的伴奏下,齊聲吶喊,情緒激昂,舞龍場面氣氛高漲。
舞龍完畢,龍身或被燒毀,或到廟裡拆燈,或被民眾爭相撕「龍肉」並帶回家,以求平安吉祥。
龍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象徵,代表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崇。是一種特有神秘的令人肅然起敬的「神物」,它麟、角、須、爪,形狀奇異,會變化,能興雲作雨。
原始時期華夏各族盛行圖騰崇拜,軒轅一脈以龍為部族象徵。仙都是黃帝升天的地方,縉雲自古以來有著豐厚的神龍崇拜土壤,人們懷著對遠祖的懷念和對神靈的敬畏之情,憑想像巧手製作五彩繽紛的板龍、布龍、百葉龍、篾箍龍、大龍頭等,在每年的元宵節和廟會上舉行傳統迎龍燈活動,以期驅邪納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據現場村民說,這是這次板龍中年代最久的一塊板,是民國時期的。
龍開眼
舒洪今年的板龍是嚴格按照傳統做法製作的大龍,共206節,龍頭2丈4長,寓意24節氣,龍身1丈2,寓意12個月,龍身內點五根蠟燭,寓意五穀豐登。
村長舒偉軍說,村裡有三十多年沒看到過這麼長這麼大的板龍了。
實在太高大了,一路竹竿開路,這是要去村裡的白鶴廟祭拜。
不僅僅是龍頭,每一節板龍都要到廟裡去沾沾仙氣。
看龍燈正確的打開方式就是想這些小朋友一樣:跟一路!
白鶴殿
特意讓村裡的雙胞胎抬鼓
龍頭、龍尾兩節要先去當地白鶴殿祭拜
蓄勢待發,一眼望不到頭
村內每家都製作一節板龍,在迎龍前把板龍送去組裝
村民們都站上了「最佳觀賞臺」等候
14866209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