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蜥腳下目常見恐龍,始盜龍,板龍,大椎龍,祿豐龍等簡筆畫

2021-01-08 小角蛙簡筆畫

原蜥腳下目是比較原始的恐龍,相對來說體型沒有後面高級恐龍大,大多可以2足行走或可4足行走,食性可能有的是雜食性的。

始盜龍Eoraptor,又名曉掠龍,是世界最早的恐龍之一,演化位置仍未定,可能屬於基礎蜥臀目或基礎獸腳亞目恐龍,它們的身體小型,成年後約1米長,重量估計約10公斤。它的前肢只是後肢長度的一半,而每隻手都有五指。其中最長的三根手指都有爪,被推測是用來捕捉獵物。科學家推測第四以及第五指太小,不足以在捕獵時發生作用。

板龍Plateosaurus,是已知最大的三疊紀恐龍之一,也是三疊紀最大的陸生動物之一,身長可達6到10米,體重估計有7噸。板龍的小型、葉狀牙齒顯示它們為草食性,並且為最早的大型草食性恐龍之一,以高大植被為食,例如針葉樹與蘇鐵。如同它們的近親大椎龍,板龍可能吞食胃石以協助消化食物,因為它們缺乏咀嚼用頰齒。

槽齒龍Thecodontosaurus,是種草食性恐龍,生存於晚三疊世瑞提階。平均身長為1.2米,高度約30公分,體重為30公斤。它們擁有小型頭部、大型拇指尖爪、修長的後肢、長頸部、前肢比後肢短、長尾巴。它們是二足恐龍。槽齒龍前掌有五個手指,後腳掌有五個腳趾。

槽齒龍也是第一個被敘述的三疊紀恐龍。是第四個被命名的恐龍,1836年命名。,前三個分別為斑龍(1824年)、禽龍(1825年)、林龍(1833年)。

大椎龍Massospondylus,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約2億年前到1億8300萬年前。長久以來,大椎龍被描述成四足恐龍,但一份2007年的研究認為大椎龍是二足恐龍。雖然基礎蜥腳類恐龍被推論可能為雜食性動物,大椎龍卻可能是植食性動物。大椎龍身長4到6米,具有長頸部、長尾巴、小型頭部、以及修長的身體。大椎龍的前肢具有銳利的拇指指爪,可能用來防衛或協助進食。

地爪龍Aardonyx,化石發現於南非的艾略特組(Elliot Formation),年代為侏羅紀早期。地爪龍應該是平常以二足方式移動,也可以用四足方式移動,類似禽龍。

近蜥龍Anchisaurus,又譯安琪龍,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約2億到1億9500萬年前。是種小型恐龍,身長估計約2米,體重可能約有27公斤。可以四足也可以兩足行走,前肢有著多種用途。前掌可以向內彎曲用來抓食物。

利奧尼拉龍Leonerasaurus,發現於南美洲阿根廷,地質年代可能是侏羅紀早期。是種小型恐龍,身長估計約2.5米,它們是個過渡物種,可能代表朝向四足恐龍的演化趨勢。

祿豐龍Lufengosaurus,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的我國西南部,是中國第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完整挖掘、裝架的恐龍,也常常被認為是中國國內發現的第一種恐龍。嚴格來說,中國國內發現的第一種恐龍是滿洲龍,但由於它是被俄國人越界盜挖走的,並且化石被盜運到俄羅斯保存,因此知名度不高。在1958年,為了慶祝祿豐龍的發現,中國發行了祿豐龍紀念郵票,是第一個登上郵票的恐龍。中國並組架祿豐龍的骨架模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組裝的完整恐龍骨架模型。

如同所有的原蜥腳類恐龍,祿豐龍的後肢比前肢長許多,可能有時是以二足方式行走,尤其是在搜索食物的時候。祿豐龍是種草食性恐龍,並擁有銳利的指爪與牙齒,而拇指的指爪特別大。

相關焦點

  • 三疊紀的恐龍明星
    三疊紀是恐龍最早出現的時期,雖然早期的恐龍沒有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威風,但是,它們依然是那一時期聯合古陸上的有力統治者,也是動物王國裡的佼佼者。它們都有哪些明星呢?板龍:生活在三疊紀晚期,成年後大約有8米長,後肢較強大,進食的時候能將前腿豎起,後腿支撐可以吃樹上的葉子。板龍是草食性恐龍,它的遺骸在歐洲被挖掘出來。
  • 蜥腳下目較原始的常見恐龍,峨嵋龍,馬門溪龍,蜀龍等簡筆畫
    美麗龍Klamelisaurus,也叫克拉美麗龍,與巧龍相似,有可能是巧龍的成年個體,以前也簡單介紹過巧龍,他們是發現的未成年恐龍化石群。化石發現於中國新疆的石樹溝組。克拉美麗龍身長17米,仍保有許多原始的特徵。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同時,腔骨龍的化石曾與1998年被帶到和平號空間站中,是第二隻進入太空的恐龍呢! REC 始盜龍 始盜龍又叫曉掠龍,被認為是目前已發現的恐龍中最原始的恐龍。
  • 圓頂龍 恐龍世界簡筆畫 | 每日一畫
    點上方藍字關注,每晚7點更新免費教程識別上方藍色二維碼加入班級群學畫畫與老師和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分享圓頂龍是已經滅絕的蜥腳類恐龍,北美洲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們屬於素食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它們是北美洲最常見的大型蜥腳下目恐龍,成年體型約20米長,體重15-50噸。與其他長脖子的恐龍相比,它的脖子短得多,尾巴也較短,所以體格顯得更加粗壯、結實。圓頂龍是群居動物,它們不做窩,而是一邊走路一邊生小恐龍,生出的恐龍蛋形成一條線。
  • 每日一畫 | 恐龍世界 簡筆畫 包頭龍
    點上方藍字關注,每晚7點更新免費教程識別上方藍色二維碼加入班級群學畫畫與老師和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分享包頭龍是甲龍科下的一個屬,又名優頭甲龍,是甲龍科下最巨大的恐龍之一,體型與細小的象相若。人類與包頭龍的身型比例。在甲龍下目中,只有多智龍及甲龍是較包頭龍為大。包頭龍類的整個頭部及身體都是由裝甲帶所保護,不過卻仍保持了一定的靈活性。包頭龍只有腹部是沒有裝甲的。就像箭豬一樣,要傷害它就必須將它反轉。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進行的恐龍骨骼研究支持這個觀點,顯示在鴨嘴龍上有很多咬痕,而甲龍下目則沒有。有推測指包頭龍的滅絕是因暴龍強勁的顎骨力量。
  • 原始肉食恐龍介紹以及簡筆畫
    原始的獸腳亞目恐龍化石太多比較零碎,年代比較久遠離今大約2億年,是2足恐龍,年代大約在三疊紀晚期和侏羅紀早期,食性可能是雜食,或者肉食,一些也可能是和禿鷲一樣食腐性的。化石發現於諾利階早到中期地層,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新獸腳類恐龍。理理恩龍Liliensternus,又譯流連龍,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約2億500萬年前。身長約5.15米,重量約127公斤。理理恩龍可能獵食草食性恐龍,例如板龍。
  • 本土恐龍你了解多少?盤點中生代時期,出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我國發現恐龍數僅次於阿根廷和蒙古,居世界第三位!具體在中國境內都有什麼龍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恐龍分類大全
    恐龍的演化 恐龍與它們的初龍類在三疊紀中到晚期分開演化,接近2億3000萬年前,大約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後約2000萬年,該次滅絕事件消滅了接近95%的地球生物。對於早期恐龍始盜龍的放射線定年法檢驗,證實始盜龍生存於中三疊紀。
  • 恐龍中的世界之最
    寫前面的話:這次不更新新的恐龍簡筆畫視頻,用時半年共錄製了221種287個常見恐龍簡筆畫視頻,這裡算是總結一下,把恐龍的世界之最列一下。翼龍和魚龍類暫不更新,需要時間整理資料和更新其它的類別。鴨嘴龍第一個架設起來的恐龍骨架模型恐龍山東龍是目前發現為止,最大的鳥臀目恐龍,也就是最大的非蜥腳類植食恐龍。第二大的目前是巨保羅龍。
  • 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一起過來了解下在中國地區的恐龍
    根據現有的資料可以確定,這隻恐龍是見到的世界個頭小的竊蛋龍類2、顧氏小盜龍顧氏小盜龍是目前發現的第一批會飛的恐龍,正型標本全長僅約77釐米,食性為肉食。軀幹相對較短,僅為後肢長的44%~50%,尾比身體長;其以橈骨具突出的二頭肌結節、前肢第Ⅰ指很短、單一胸骨平且大、恥骨強烈彎曲、脛骨拱曲等可與趙氏小盜龍相區分。
  • 恐龍之甲龍亞目,甲龍簡筆畫
    甲龍亞目包含了大部分有著骨鱗片形式裝甲的恐龍。甲龍亞目都是有著短而壯的腿的笨重四足動物。甲龍亞目已知最早出現在早侏羅紀的中國,直到在白堊紀滅絕。甲龍亞目和劍龍亞目歸為裝甲恐龍類,他們身上有很多骨板尖刺等結構,身體結構導致極速可能少過每小時10公裡。
  • 你能看出這隻恐龍有什麼不對嗎?盤點那些被畫錯的恐龍復原圖 | 科學美圖
    )對恐龍的想像。鯨龍(Cetiosaurus)是首先被發現的蜥腳下目恐龍。Parker 把鯨龍畫成了半水棲的恐龍(而且還有5條腿),現在的古生物學家一般認為鯨龍和其他蜥腳下目恐龍一樣是生活在陸地上的,而且它的尾巴應該不著地。
  • 史前地球上的大型動物恐龍
    大約在在三疊紀時期,地球上開始有了恐龍的存在,經此之後,恐龍在地球上存在了約1.6億年,到了白堊紀時期,恐龍進入了最興旺的時代,但卻在白堊紀晚期,突然全部滅絕,至今仍存有很多的謎團尚待人類破解。2、部分食素恐龍食素的恐龍有板龍,被發現於歐洲,身長6-8米,大約和公交車長度差不多,由於喜食樹上的葉子和高處的植物,板龍可以直立,因此後腿肌肉很強健。
  • 每天學一幅簡筆畫--恐龍簡筆畫圖片大全
    更多簡筆畫畫法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學一幅簡筆畫99」,也可關注微博:「每天學一幅簡筆畫」。
  • 泰坦巨龍類恐龍介紹以及簡筆畫
    分類進化位置:恐龍\蜥臀目\蜥腳亞目\蜥腳下目\真蜥腳類\新蜥腳類\大腳類\多孔椎龍類\泰坦巨龍類泰坦巨龍類恐龍從名字可以知道都是些比較巨大的恐龍,由於他們的身體巨大,所以化石基本沒有完整的,好多只有幾塊骨骼,但是一根骨骼都能達到1-2米的長度,可見其巨大的身體。
  • 三疊紀:恐龍出現之時
    而這第三種動物,就包括我們的主角——恐龍。要知道,恐龍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在可以被定義為恐龍之前,它們的祖先叫做主龍類。三疊紀開始的那次大滅絕,讓地球上超過90%的生物都死亡了。就這樣,由於競爭對手變少,主龍數量上升,並得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動物。三疊紀中到晚期,由主龍類演化出來的恐龍出現來,其中包括始盜龍、艾雷拉龍、尼亞薩龍等。
  • 你真的了解冰脊龍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冰脊龍。侏羅紀早期。本物種身長約6.5米長,比異特龍的12米身長,明顯的較小。約465公斤。蜥臀目。 雙脊龍科。冰脊龍的化石是一個高及窄的頭顱骨,約65釐米長。它那獨特的鼻冠位在眼睛之上方,垂直於頭顱骨,及橫向排列。頭冠是有縐折的,外觀很像一柄梳。它是從頭顱骨向外延伸,在淚管附近與兩側眼窩的角癒合。
  • 梁龍超科下代表恐龍,梁龍,雷龍,超龍等簡筆畫
    它是小型的蜥腳下目恐龍,約有10米長。它的頸部與背部有一對平行的棘,比其他蜥腳下目恐龍為高,這可能是用作支撐皮質帆狀物,但也有科學家不認同。這些棘在頸部最高,長達65公分,並且以一對對的平行排列,是比較有特色的恐龍,見下圖恐龍化石復原圖。叉龍Dicraeosaurus,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非洲,距今約1億5000萬年前。不像其他的梁龍超科,叉龍的頸部較短、較寬,頭部較大。
  • 鴨嘴龍,櫛龍亞科恐龍
    鴨嘴龍 Hadrosaurus,在1858年,發現了第一個鴨嘴龍的化石,這也是北美洲所發現的第一個完整的恐龍化石;在1868年,鴨嘴龍成為第一個架設起來的恐龍化石模型。架設的模型見下圖。大多數資料顯示鴨嘴龍身長7到10米,高達3米,重量約7噸。
  • 四條腿走路的恐龍,你了解多少?
    四條腿走路的恐龍,你了解多少?四條腿走路的恐龍大部分是食草恐龍,四條腿行走,就像今天的許多動物一樣。下面,和本期主題團一起看看有哪些四條腿走路的恐龍吧!裡奧哈龍晚三疊紀裡澳哈龍科唯 一生活在南美洲的物種裡奧哈龍(屬名:Riojasaurus)是種草食性原蜥腳下目恐龍,擁有重型身體、龐大結實的腿、以及長頸部與長尾巴。以原蜥腳類的標本而言,裡奧哈龍的腿骨大、密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