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出這隻恐龍有什麼不對嗎?盤點那些被畫錯的恐龍復原圖 | 科學美圖

2021-03-01 環球科學

編譯 | 美圖君

來源 | 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下面這些恐龍復原圖是20世紀60年代的人(包括科學家)對恐龍的想像。在近50年裡,隨著新發現的累積和理論的進步,我們已經意識到這些復原圖裡有些問題。你能找出是什麼問題嗎?

上面的圖是科普插畫家 Neave Parker 繪製的斑龍(Megalosaurus)。

1960年時,Parker 根據恐龍化石和古生物學家 William Elgin Swinton 的建議繪製了這些復原圖。當時大家一度認為恐龍就應該是這樣的。可是,古生物復原圖的準確性基本取決於化石的質量。在後來的50年裡,隨著新的化石的出現,我們對恐龍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我們現在知道斑龍沒有這樣縮頭縮腦的腦袋。 不過,Parker 將斑龍畫成雙足行走的樣子,這在當時是革命性的,也符合現代觀點。一開始古生物學家們認為這樣大的恐龍只能四足著地行走。

斑龍的現代版本

Parker 把這頭禽龍(Iguanodon)畫成了法老頭袋鼠的樣子。

但是現在古生物學家們認為禽龍應該是用四條腿行走的,而且它的脊椎應該和大地平行,尾巴吊在空中並不著地。另外,現在一般把禽龍的脖子畫得更為細長,而不是像 Parker 那樣把它們畫成甲狀腺腫大的樣子。

禽龍的現代版本

鯨龍(Cetiosaurus)是首先被發現的蜥腳下目恐龍。

Parker 把鯨龍畫成了半水棲的恐龍(而且還有5條腿),現在的古生物學家一般認為鯨龍和其他蜥腳下目恐龍一樣是生活在陸地上的,而且它的尾巴應該不著地。但是 Parker 對於鯨龍的脖子還有尾巴形狀的描繪符合現代的觀點。

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許多人認為蜥腳下目恐龍的身型過於龐大,不適合居住在地面上,因此至少應該是半水棲的。但是後來的證據發現,蜥腳下目恐龍的骨頭是中空的,而且它們的小腳不適合在水裡運動,因此它們過的不是半水棲的生活。

鯨龍的現代版本

稜齒龍(Hypsilophodon)在 Parker 的筆下可以上樹,因為 Swinton 認為它們是樹棲恐龍。可是最近對稜齒龍的肌肉和骨骼的分析否認了這個觀點,現在古生物學家一般認為稜齒龍的兩條後腿適合在地面上快速奔跑,而不適合爬樹。

稜齒龍的現代版本

Parker 對腿龍(Scelidosaurus)的描繪基本正確,但是最新的證據表明腿龍的腦袋和腿上也有盔甲一樣的甲板,而且它們的軀幹和尾巴應該更長一些。

腿龍的現代版本

Parker 描繪的斯克列羅龍(Scleromochlus)是根據不全的化石復原的。當時 Swinton 認為斯克列羅龍和暴龍一樣是獸腳亞目的恐龍,但是後來人們發現,斯克列羅龍不是恐龍,而是和翼龍有較近親緣關係的爬行動物。

斯克列羅龍的現代版本

雖然 Parker 受到當時的科學的限制沒有復原出更準確的恐龍,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偉大的插畫藝術家。Parker 的經歷實際上也很傳奇,他的父親禁止他做藝術家,強迫他去銀行工作。

不過在銀行度過了災難性的一周以後,他就決心重拾畫筆,並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博物插圖家,而不是鬱鬱寡歡的銀行職員。一起來看看他的其他生物插圖吧!

板龍恐嚇跳龍。

甲狀腺腫大的禽龍向遠方豎起了大拇指。

棘甲龍(Acanthopolis)。麒麟,是你嗎?

棘甲龍現代版本(不是Parker繪製的)

Parker 繪製的野生動物:

相關焦點

  • 趙闖:國內唯一復原恐龍圖的職業畫家(圖)
    ,21歲作品遠古翔獸復原圖刊登在英國《自然》雜誌上,這是該雜誌第一次使用中國人繪製的古生物復原圖作為封面。作者趙闖,那時是大二學生,沒有經過任何美術專業學習,對於恐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如今29歲的趙闖,是國內唯一把復原恐龍圖當成職業的畫家,他的同行在全球少之又少。截至目前,他已經創作了超過1000種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復原作品。「可能所有人在小時候都喜歡過恐龍,而我把畫恐龍當作一生的職業。」趙闖說。  不久前,趙闖的科學畫展在北京中國古動物館舉辦。
  • 國內唯一古生物化石形象重建師:畫出千幅恐龍(圖)
    他是中國國內唯一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不是在氛圍嚴肅的科研機構,也不待在燈光幽暗的博物館,趙闖和他的夥伴們創造了一個關於恐龍的烏託邦,進行著最科學嚴謹的化石復原,做著最不切實際的夢。一些博物館也邀請趙闖為他們創作科學復原圖。受到專業認可的趙闖有點兒小得意。也就是從這時起,趙闖擺脫了單純靠藝術想像畫恐龍的路子,正式走上了科學復原古生物化石形象的道路。  建立的古生物化石復原形象資料庫已收入了全世界重要的恐龍一千多幅  2008年大學畢業,趙闖面臨找工作的問題。
  • "恐龍展"亮相嘉定圖書館 1:1復原8米長永川龍
    嘉圖攝  身長8米的「恐怖獵手」永川龍張開嘴,目光兇悍地望著前方,仿佛穿越了時光……日前,一場名為「它們:恐龍時代」的科學藝術展,在上海嘉定圖書館與觀眾見面。  「復活」恐龍的是科學藝術家趙闖和童話作家楊楊。他們通過繪畫、文字、雕塑、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對恐龍這一物種進行全新描述。春節期間,來嘉定圖書館看恐龍展的觀眾近3萬人。本次展覽將持續到3月底。
  • 8米長永川龍1:1復原 系侏羅紀中國最兇猛肉食恐龍
    嘉圖 攝  ■本報記者 彭薇  身長8米的「恐怖獵手」永川龍張開嘴,目光兇悍地望著前方,仿佛穿越了時光……日前,一場名為「它們:恐龍時代」的科學藝術展,在上海嘉定圖書館與觀眾見面。  「復活」恐龍的是科學藝術家趙闖和童話作家楊楊。他們通過繪畫、文字、雕塑、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對恐龍這一物種進行全新描述。春節期間,來嘉定圖書館看恐龍展的觀眾近3萬人。
  • 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全文4200字,閱讀需要大約10分鐘圖註:《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復原,圖片來自網絡你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的嗎很多人會說:不就是電影《侏羅紀世界》裡的顏色嘛!我必須認真的告訴你電影中恐龍的顏色都是推測和想像出來的,那麼我們能否科學還原恐龍的顏色呢?本文將為你盤點科學家已經還原顏色的恐龍們。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其實,科學家在復原恐龍時,一方面依靠的是恐龍的化石信息,但另一方面其實是靠腦洞。比如:上個世紀時,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應該更合理。最早科學家認為稜齒龍是樹棲恐龍。後來研究了稜齒龍的骨骼、肌肉以及體重之後,科學家認為它們更傾向於陸地行走,而非爬樹。
  • 中國的恐龍與恐龍時代
    或許趙闖與其他能畫出怪獸的人的區別在於,他的古生物復原圖,是與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們合作的成果,基於最前沿的學術論文與科學事實。它們是否有羽毛,它們的脛骨長度與牙齒排布,它們的頭冠與腳掌的樣子……這些都是趙闖在畫復原圖之前,需要仔細考量的問題。他的另一個日常工作,就是閱讀所有相關專著、與古生物學家們交流,甚至去野外尋找化石堆。
  • 科學咖啡館 | 恐龍大肚子裡的最後一餐
    從化石上能看出,小盜龍身上覆蓋著一些羽毛的印痕,有四個翅膀。但這隻小盜龍胃裡的東西被胃酸侵蝕太嚴重,不是很清楚,但也能看到有很多細細密密的骨頭。一位藝術家畫了一張小盜龍吃魚的復原圖,圖中的銀杏葉與現在的不太一樣,現在的銀杏葉有點像小扇子,沒有這麼多縱向的裂痕
  • 用科研精神畫完逼真恐龍後,他們開始思考人類的終極困境
    小學二年級時,父親給他買了一套《十萬個為什麼》,正是從這套書中,趙闖得知恐龍原來是真實存在過的大型動物,就此迷戀上了這個消失的物種,並開始自學畫恐龍。21歲時,作品「遠古翔獸復原圖」刊登在英國《自然》雜誌上,這也是該雜誌第一次用中國人繪製的古生物復原圖作封面。趙闖的畫最大特點就是視覺衝擊力強,透過紙面,仿佛那些遠古巨型動物隨時可以跳出來復活一樣。「恐龍以前真的是這樣生活嗎?」
  • 恐龍迷們,長羽毛的霸王龍,你能接受嗎?
    據說霸王龍可能長這個樣子,你信嗎?不管能不能,霸王龍長羽毛的消息,早已傳遍了古生物學界,登上著名學術雜誌《Nature》的頭條。值得高興的是,這個發現還是中國古生物學界的研究成果。華麗羽王龍想像復原圖恐龍身上長羽毛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電影史上出現過很多「恐龍」,最不正經的是……
    兩種劍龍和人類的體型對比圖。從上圖可見,劍龍才不是什麼「伏地魔」,也沒那麼四肢臃腫。也許你會覺得,這麼長(cháng)沒什麼問題,《侏羅紀公園》裡的雷龍,不也是這麼長(zhǎng)的?敲黑板,為什麼上學的時候數學題老算錯?細節,注意細節!看出《侏羅紀公園》裡的雷龍有什麼不一樣了嗎?沒看出來的,跟空姐一起補習下雷龍知識。
  • 到底誰才是體型最大的恐龍?盤點那些恐龍「巨無霸」
    在人類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之前,就有一群龐然大物主宰著地球,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龍。恐龍的種類有很多,體型有大有小,雖然年代久遠,但人類對恐龍的研究從未止步。隨著研究的深入,人類對於恐龍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從1677年,英國普洛特發掘第一具恐龍化石起,這場探索之旅便開始了。
  • 學習恐龍冷知識,小學生用石膏粉「復原」恐龍
    長江網12月20日訊(記者郭可瀅 通訊員吳利霞)恐龍有沒有可能擁有彩色的皮膚呢?20日,15個親子家庭走進武漢中華奇石館恐龍化石展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講解隊隊長王嘉坤、地球科學俱樂部任龍覺、李建威一起,學習恐龍的冷知識、用石膏粉和顏料「復活」恐龍。
  • 盤點體型最大"巨無霸"恐龍 地震龍重100噸(圖)
    原標題:盤點體型最大"巨無霸"恐龍 地震龍重100噸(圖)   盤點體型最大"巨無霸"恐龍地震龍重100噸(圖)   來源:新民網查看評論  地震龍是恐龍中超大恐龍的代表龍
  • 你可別騙我!這些「古生物復原圖」真的不是科學家胡B畫的?
    原標題:你可別騙我!這些「古生物復原圖」真的不是科學家胡B畫的? 文/寧靜海的菊石君 編輯/洛絳 日本有一位漫畫家村田雄介(對,就是畫《一拳超人》的那個村田雄介),去年某一天,他不知哪個腦洞豁然大開,突然畫了一系列「未來人類根據骨骼想像動物們的長相」圖,然後和動物們真正的樣子放在一起。
  • 學者答澎友|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
    問:這塊琥珀的價值在什麼地方?邢立達:人類首次有機會在琥珀中見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通過蚊子肚子裡的恐龍血來克隆恐龍是眾多恐龍迷心中的「最終幻想」。如今我們不需要這麼費勁,因為琥珀的特殊性,我們眼前的恐龍與生前的形態非常接近。 問:通過圖片只看到了一縷類似絮狀物的東西和幾個如同昆蟲屍體的東西。能麻煩您解釋一下,恐龍在琥珀的什麼位置嗎?
  • 《恐龍再現II》推薦:快上車,下一站是史前世界!
    圖註:劍龍從骨骼到外形的創作創作過程羅伯特·尼克爾斯「復活」的這隻恐龍(準確地說是化石)來自中國,它就是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羅伯特·尼克爾斯在復原鸚鵡嘴龍的過程中發現了其面部角質角,後肢上的皮膜,還有通過遺留在化石表面的黑素體還原恐龍的顏色。於是,羅伯特·尼克爾斯復原的這隻鸚鵡嘴龍成了迄今為止「最準確的非鳥恐龍復原作品」。
  • 侏羅紀已過去億萬年,恐龍樣貌如何被還原?
    面對影視劇、繪畫中逼真的恐龍形象,人們不免會有疑問:這些早已不復存在的遠古生物,其樣貌是如何被還原的?恐龍相貌符合事實嗎?人們想像中的恐龍時代 圖/參考消息  還原:不能只靠想像  地質年代「侏羅紀」是恐龍最鼎盛的時期。
  • 《恐龍再現II》書評:快上車,下一站是史前世界
    :劍龍從骨骼到外形的創作創作過程 羅伯特·尼克爾斯「復活」的這隻恐龍(準確地說是化石)來自中國,它就是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羅伯特·尼克爾斯在復原鸚鵡嘴龍的過程中發現了其面部角質角,後肢上的皮膜,還有通過遺留在化石表面的黑素體還原恐龍的顏色。於是,羅伯特·尼克爾斯復原的這隻鸚鵡嘴龍成了迄今為止「最準確的非鳥恐龍復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