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恐龍與恐龍時代

2021-01-18 楚塵文化


時長:7'46'' | 導演:趙闖 | 出品: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

本片根據1993年春出土於河南西峽盆地的竊蛋龍類恐龍胚胎化石創作的科學藝術微電影。



這是一個清晨,陽光從樹冠的縫隙中斜照下來,鬆軟的沙土堆上,躺著許多竊蛋龍類恐龍胚胎。母親銜走落下的樹枝,坐上土堆,用厚厚的羽毛覆蓋住自己的孩子們。她似乎有些焦躁不安,或許是為了即將降生的孩子們,或許是隱約嗅到了危險的痕跡。儘管這會兒,世界靜謐得一如過去的一億年。

沒多久,下起了雨。先是淅淅瀝瀝的小雨,接著越來越大。母親用翅膀蓋住了蛋寶寶,卻無濟於事。更恐怖的是,隨著一聲巨響,巨浪呼嘯而來。母親沒有時間轉移所有的蛋,只好銜著唯一破殼而出的孩子,迅速地離開了現場。它回頭猶豫地張望了一眼。卻永遠也不會知道,另一個孩子,也正為了這個遼闊的世界掙扎著,即將誕生。

它被洪水覆蓋,經歷了巖石、地質變遷與氣候變化,直到8600萬年後——那是人類的公元1993年,春天,科學家在中國河南西峽盆地發現了一枚竊蛋龍類恐龍胚胎的骨骼化石。化石保存得非常清晰,可以看到它保持著向右側臥的姿勢,靜靜地蜷縮著小小的身子,科學家為這枚化石命名為:路易貝貝。



「路易貝貝」化石




這是科學藝術家趙闖的導演作品,相比於拍攝影像作品,他更日常的工作是畫古生物復原圖。這聽上去好像沒什麼了不起的,畢竟能畫出一頭怪獸的人的數不勝數。或許趙闖與其他能畫出怪獸的人的區別在於,他的古生物復原圖,是與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們合作的成果,基於最前沿的學術論文與科學事實。它們是否有羽毛,它們的脛骨長度與牙齒排布,它們的頭冠與腳掌的樣子……這些都是趙闖在畫復原圖之前,需要仔細考量的問題。他的另一個日常工作,就是閱讀所有相關專著、與古生物學家們交流,甚至去野外尋找化石堆。



趙闖在工作室內畫畫


趙闖很小就顯現出畫畫的天賦,尤其對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感興趣,比如恐龍。小學六年級時,趙闖完成了他人生第一本「書」,一本純手寫和手繪的《中國的恐龍》。他終於畫下他熱愛的霸王龍,而「書」中的文字,是他從小學三年級時開始,在圖書館少兒區的恐龍類書籍中鑽研所總結出的資料。



趙闖六年級創作的《中國的恐龍》



《中國的恐龍》前言



《中國的恐龍》後記



想辦法實現了「雙面印刷」效果


2006年,趙闖21歲,現實中的他在東北大學念大二,學習平面設計,而虛擬世界中的他,已在古生物愛好者論壇上,獲得了一幫擁躉。時任中國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的汪筱林博士看到他的作品後找到他,希望他能為年初出土於內蒙古寧城的「遠古翔獸」化石畫生物形象復原圖。汪筱林博士所提供的化石照片,幾乎無法辨別生物原型,趙闖只好再次找到汪筱林,希望獲得更多的數據。這一次他得到了化石裡肱骨、肩胛骨和頭骨的長度數據。他又參考了專業的學術論文中的描述:這種遠古翔獸與現代的鼯鼠相似,前爪張開時有皮連著。

趙闖憑藉想像,嘗試勾勒出遠古翔獸的大致輪廓,甚為得意地畫出了四組構圖方式,其中一張頗有武俠片的風格:兩隻翔獸正劇烈地攻擊對方。然而他被告知:遠古翔獸並不能擺出這種造型。在遠古時代,哺乳動物並不像現代的物種,能夠自如地奔跑騰挪,那時它們的移動相對緩慢。



遠古翔獸生物形象復原圖4版初稿


在遠古翔獸的最終復原形態獲得認可後,汪筱林博士認為需要再添一些背景。趙闖選擇了校園中的銀杏作背景,這種古老的裸子植物已在世界上存在了幾億年。一位古植物專家卻告訴他,兩億年前的銀杏與今天的銀杏不同,那時的葉片有更多的分叉,而不是現在的只有一條縫的扇形葉片。這讓趙闖明白一件事情,他所從事的工作,是兩個學科的交叉,他必須得在科學與藝術相匯的區域內,找到最恰當與準確的那個點。


古代銀杏葉化石


2006年12月14日,一篇名為《中國東北地區一種中生代滑翔哺乳動物》的論文登上《自然》,當期封面所選用的圖片,正是趙闖為遠古翔獸所作的復原圖。這是趙闖的作品第一次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21歲,趙闖的作品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nature)封面


與其他藝術家相比,趙闖的復原圖勝在嚴謹細緻。每畫一種恐龍,他會用很長的時間來做前期準備,閱讀相關學術論文、找來相關的化石圖片進行研究。除了油畫、速寫,趙闖還創作了很多超寫實風格的恐龍,有時它們的一條胳膊上就有六七千個鱗片,全身有上百萬個,它們張開嘴後,露出的牙齒的不同長度,是否有鋸齒和牙斑……這些,都是趙闖必須考慮的細節。



霸王龍生物形象復原圖


這不是說,復原圖是一種科學卻單調的副產品。對於趙闖來說,創作恐龍復原圖,要先明白一個看似簡單的事實:如同今天的人類,恐龍是這個地球上真實存在過的生命。他有時會產生一種想像:兩億年後,也許會有另一種生物,根據挖掘出來的骨骼化石,對今天的人類進行形象復原。在這種想像中,恐龍與人類的生命排布在相同的坐標軸——時間之上,不再有價值和意義的區別。因此,恐龍對於趙闖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研究和描繪的對象,更是一種無差別的生命,即使它們存在的時間與形式與人類完全不同。他設想它們擁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表情,在面對命運時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於是他藉助藝術創作中精妙的構圖與講究的光影來還原——不僅針對形象,更針對那些存在於億年之前的生命故事。



1.6億年前 今天的中國 馬門溪龍



8300萬年前 今天的蒙古 伶盜龍



6600萬年前 今天的美國

暴龍、三角龍、風神翼龍、馳龍(從左往右)



2009年,趙闖與童話作家楊楊成立了「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這是一個科學藝術的創作與研究機構。他們迅速與全球多家著名科學機構建立合作,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芝加哥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等,為這些機構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提供科學藝術支持。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與媒體上,更為頻繁地出現他們的身影。



趙闖創作的哈密翼龍復原圖登上《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



2014.05.07 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虔州龍的報導



2015.07.05 《自然》期刊網站(nature.com)關於竊蛋龍類的報導



2015.07.17 《時代》網站(time.com)關于振元龍的報導


他們規劃了一個聽上去有些宏大的項目——「達爾文計劃——生命美術工程」,計劃用20年的時間來完成一次針對地球上已消失的生命系統的科學藝術實踐,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古生物化石復原形象資料庫,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從2009年到現在,他們已經完成了1000種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科學復原。



艾雷拉龍生物形象復原圖



錦州龍生物形象復原圖



亞利桑那龍生物形象復原圖


最終,這些成果彙編成了一本書,取名為《它們:恐龍時代》。在這本大開本的畫冊中,趙闖以寫實、油畫、速寫等多種風格,還原了恐龍的形象,以及它們在中生代誕生、繁衍、鬥爭、捕食以及滅亡的全過程。

從2.35億年前的誕生,到6600萬年前的滅亡,這冊單本重量為2.5公斤的大部頭濃縮了共計1.7億年的時間。


在書中,每幅大圖都配有童話作家楊楊所寫的故事,簡短,靈動。除了作為科學事實存在的關於恐龍的知識,她更多談論的,是時間與生命的細節。她試圖確定——一億年前的某個清晨,在某個位置,發生的某個細節。就像開篇中趙闖導演的《路易貝貝》一般,她在嘗試一件似乎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這種「不可能」,在人類偉大的想像力中,裂開了一道縫隙,透出光芒。



《它們:恐龍時代》內文詳情頁面 1



《它們:恐龍時代》內文詳情頁面 2



《它們:恐龍時代》內文詳情頁面 3



在無法觸及時間的本質之前,地球的運動成為衡量時間的刻度。

於是誕生了作為計量單位而存在的「天」、「年」,並以此標記事件。

於是人們知道5年前發生的事情。也能從上一輩的講述與歷史書中觸摸到50年前、500年前甚至5000年前的塵埃與碎屑。

而「5萬年前」,則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至於50萬年,500萬年與5000萬年前,它更像一個空洞的能指,一個關於時間的比喻。

人們難以理解與談論時間,並不是因為數字之巨大——任何數字的金錢都可以被毫無障礙地談論,它的參考系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生活的每個方面。人們難以談論時間的真正原因在於,是時間創造了人類,而不是人類發明了時間。

真正可以被稱為人類祖先的晚期智人,出現時間距今不過20萬年。這才是困難所在——相對於偉大的、以億年計數的時間,人類通過自身,只能建立一個不夠確切的坐標,一個缺少關鍵因素的數學模型。

所以我們需要談論遠古,談論恐龍,甚至談論那些還未登上陸地的微茫的水中生命,只有通過它們,人類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

趙闖和楊楊所做的,正是這件事情。



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




趙闖 7 歲開始學習繪畫,自 21 歲時作品登上英國《自然》雜誌封面之後,開始常年為全球頂尖科學期刊提供科學藝術作品。目前,趙闖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芝加哥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自然博物館等研究機構的數十位著名科學家長期合作,參與他們的古生物研究項目,為古生物化石提供科學復原支持。
過去多年,楊楊大量採訪全球多位知名古生物學家,長期追蹤古生物科學最新研究成果,以古生物科學知識為基礎素材,系統性地創作了大量古生物科普作品,在青少年讀者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尺寸:280mm*360mm

開本:6開

頁數:243頁

重量:2.5kg

繪畫作者:趙闖

文字作者:楊楊



本文由出版方提供版權支持



公號推薦▶山河小歲月 | shxsy2015

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追求一點無用,在這個處處談論有用的世界,主聊八卦,有時夾帶私貨。


△長按掃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本書,3.8折包郵


相關焦點

  • 鳥類起源於恐龍有新證 恐龍時代可能色彩斑斕
    鳥類起源於恐龍有了新證據 恐龍時代可能色彩斑斕   記者齊芳今天(2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中國、英國和愛爾蘭三國科學家在熱河生物群的鳥類和帶毛恐龍中發現了兩種黑色素體。這不僅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提供了新證據,更首次證明生活在1.25億年前的一些古鳥類和帶毛的恐龍均具有「色彩斑斕」的基礎。這一發現將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上。   專家解釋說,雖然很多科普圖畫中恐龍時代的生物和今天的動物一樣五顏六色,但這只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將近論古」的推論,一直缺乏科學實證。
  • 恐龍復活時代
    1.保存完整的DNA。隨著化石發掘工作的不斷開展,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得以重見天日,其中就有一些保存了特殊的結構。比如今年發現在戟龍化石和亞冠龍化石上就發現了大分子的殘留。儘管對於這些殘留物到底是屬於恐龍本身還是入侵的細菌群,還存在著爭議。但是這無疑已經為我們的復活大計打開了一扇門。但是遺憾的是,僅僅靠這些分子,是無法復活恐龍的,因為DNA是一種複雜的分子結構,在形成化石的過程中會不斷降解,大概500萬年就會消失殆盡。因此,找到其他形式的遺傳物質,是復活恐龍面臨的難題。
  • 穿越恐龍時代 學習地球科學
    在地球的歷史變遷裡,經歷了諸多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著稱霸世界的主人,走進每一個時代都會對地球科學有著深入的了解。
  • 回到恐龍時代,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生地黑龍江嘉蔭
    我國是最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從西南邊陲到新疆戈壁,從內蒙草原到膠東平原,都有恐龍化石產出,而自上世紀90年論文範文始在遼寧西部發現的一系列長毛恐龍,不僅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轟動,更吸引了全球公眾的廣泛關注。
  • 恐龍時代有沒有比霸王龍還厲害的恐龍?
    霸王龍是恐龍界的「頂級明星」,也是史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因此,只要提到恐龍,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霸王龍,甚至許多人認為霸王龍是恐龍時代最強的生物。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種恐龍時代比霸王龍還要強的恐龍。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霸王龍到底有多強?霸王龍是暴龍科暴龍屬下唯一的物種。
  • 中國資本市場已經進入「恐龍時代」
    各類私募、產業資本、甚至財富管理公司,也籌集了巨大的資本,開始對一些上市企業進行狩獵。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幾乎每月都會聽到至少一起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的新聞。對於居民而言,在巨大的貨幣存量中,要實現財富的保值,是苦難重重,買房成了唯一的選擇。我不會隨便說這是流動性陷阱。在辜朝明的《大衰退》這本書中,介紹了一個很好的概念可以借用。我認為,目前的居民加槓桿,和企業存現金(去槓桿),正好反映了過去數十年中國企業借債瘋狂投資模式的終結,和為了挽救經濟有意引導居民部門加槓桿的政策目標。
  • 在「恐龍時代」,恐龍是地球的主宰嗎?其實它們也有「天敵」
    在「恐龍時代」,恐龍真的是地球的主宰嗎?其實它們也有「天敵」我們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只有短短的幾百萬年,至於發展出高等文明,站在地球食物鏈的頂端,成為地球的主宰,更是只有短短的幾千年時間。而在人類誕生之前,曾經主宰了地球近2億年時間的,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種生物,那就是恐龍。同時恐龍所處的時代,也被我們叫做「恐龍時代」。恐龍時代其實應該叫做「中生代」,而在中生代還分為三個紀,也就是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 中國發現最早帶羽毛恐龍 帶毛恐龍時代提前(圖)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 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日前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成果即將刊登在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最早的真獸亞綱出現於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其發現於中國的遼寧省,它就是著名的中華侏羅獸(Juramaia sinensis)。這種動物只有10釐米長,平時生活在樹上,以昆蟲為食。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Q2.恐龍生活的時期? 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年代,指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 恐龍時代介紹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 「恐龍」一詞是日本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
  • 以前隨處可見的三眼恐龍蝦,見證了恐龍的盛世時代
    ——三眼恐龍蝦!    三眼恐龍蝦的學名是佳朋鱟蟲,體長大約有100毫米,共分成約40節,最有特色的是它有三隻眼睛,兩側黑色的複眼,還有中間一隻白色感光的眼睛,也是見證了恐龍的盛世時代的動物,所以叫三眼恐龍蝦!
  • 【招募】日本的恐龍時代是什麼樣的?
    福井縣是日本研究恐龍的重鎮,據說全日本80%的恐龍化石都是在福井縣挖掘出來的。
  • 古生物科普作家揭秘恐龍時代——最初的三疊紀|恐龍世界尋寶記
    點進這篇文章來看的你一定是一個超級恐龍迷吧!你最喜歡什麼恐龍呢?擁有超A長脖的「可愛擔當」峨眉龍?既然你這麼喜歡恐龍小編來考考你你最喜歡的恐龍生活在哪個時代?你分得清恐龍時代到底有哪些嗎?說好的「超級恐龍迷」呢?這就把你難倒了?沒關係今天小編邀請了一位恐龍大咖為你們揭秘恐龍世界的奧秘準備好了嗎?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恐龍,作為統治一個時代的霸主,有著霸氣外露的名字,再加上龐大的身軀,在新生代收穫了大量哺乳類粉絲。獸腳類恐龍追擊蜥腳類恐龍的場景復原(圖片來源:趙闖)地點山東濰坊諸城呂標鎮庫溝村北嶺稱號世界恐龍化石寶庫、中國龍城、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恐龍化石群時代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其實,作為素有「恐龍之鄉」稱號的中國,恐龍化石群當然是值得單獨來介紹一下滴~於是,在上篇文章發出之後,小編就開始醞釀下一篇恐龍化石群的文章了。但是當提筆的時候卻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中國已有20多個省市發現了恐龍化石,截至目前,命名種類達174種,是目前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四川、內蒙古、遼寧產出化石尤為之多,最大的恐龍化石群面積可達數十萬平方米。
  • 如果人類徒手被送到恐龍時代,能讓恐龍交出霸主地位嗎?
    我們都知道恐龍出現在三疊紀晚期,興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中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各種恐龍物競天擇,豪霸一時,把其它動物搞得來畏畏縮縮,不敢長大,甚至只能在夜間活動,看到恐龍就瑟瑟發抖。現在再來看一下我們人類。6550萬年前,一顆隕石襲擊了地球,宣告了白堊紀和恐龍時代的結束,非鳥類的所有恐龍全部滅絕,海洋動物等也滅絕了三分之二。
  • 是什麼原因引發了恐龍時代的滅亡?
    作為曾經的地球統治者,恐龍一直都吸引著研究者們不斷對它的探索,人們試圖通過對恐龍的各方面了解,想要對那樣的時代各方面的地球環境有一定的認識。在研究者們對這種生物進行研究的時候,首先研究的是這種生物是如何從地球上消失的,是什麼原因引發了這種地球的統治者從地球上離開?
  • 藍貓淘氣3000問—《恐龍時代》
    長       度:264集*10分鐘/集內容簡介:《藍貓淘氣3000問》「恐龍時代系列」是藍貓故事繼幽默系列該系列講述的是:地球上突然遭到大批恐龍的襲擊,這些恐龍體型龐大,異常兇猛。藍貓、菲菲、淘氣等奉命阻擊,卻慘敗而歸。地球已經危在旦夕。地球上的恐龍早已滅亡了,為什麼會突然大批量地出現呢?又是什麼使它們如此瘋狂呢?
  •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中侏羅紀時代天空島上恐龍什麼樣子的
    在蘇格蘭的天空島上,科學家們發現了近50枚世界上最大的恐龍留下的足跡。這些足跡可追溯到1.7億年前,被認為是蘇格蘭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化石。  科學家們是在天空島的頁巖中發現這些足跡的,其中大部分是由霸王龍的遠親獸腳類恐龍留下的。它們用兩條腿走路,站立高度超過2米。不過,最大的痕跡是一種蜥腳類恐龍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