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恐龍時代,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生地黑龍江嘉蔭

2021-01-15 旅行的信仰

我國是最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從西南邊陲到新疆戈壁,從內蒙草原到膠東平原,都有恐龍化石產出,而自上世紀90年論文範文始在遼寧西部發現的一系列長毛恐龍,不僅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轟動,更吸引了全球公眾的廣泛關注。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黑龍江省嘉蔭縣城西部,黑龍江右岸太平溝河口與二號亮子之間,長約11平方公裡,北鄰黑龍江與俄羅斯的巴斯科沃相望,山勢平緩,依江而立,總面積38.44平方公裡。地質公園以晚白堊世恐龍化石及其伴生的動植物化石為主。

傾力打造一座在中國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室內恐龍文化主題體驗樂園」!讓遊客在體驗項目帶來的驚險和刺激之餘,了解嘉蔭地區的大地變遷和生命過往。

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生地——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因龍而名」。從這裡出土的化石,已經被裝成了10具恐龍化石骨架。兩年前,多國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嘉蔭野外考察時,發現了新的大規模恐龍化石群,除甲嘴龍、虛骨龍外,還發現了甲龍化石、恐龍被皮膚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使「恐龍之鄉」的名聲更加遠場。

地質公園含有晚白堊紀豐富的恐龍、腹足類、魚、昆蟲、龜鱉類及植物等化石,化石地層剖面完整,層序清楚,層位穩定,為晚白堊紀古地理、古氣候研究又提供了新的佐證,堪稱一座天然的晚白堊紀地質陳列館。

地質公園三水環抱,臨江而立,自然景觀奇異絢麗。登山遠望,溝壑縱橫、群峰相矚;遠眺彼岸,沃野千裡、空曠遼闊;俯瞰山下,江平如帶,緩緩東流。在夏季,但見層林疊嶂、山水相連、林翠峰青、野花爭豔、風光奇麗;到冬季,滿目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江面冰塊林立、前呼後擁、擊岸沖天,極為壯觀。是難得的科學普及、旅遊休閒的好地方。

黑龍江是世界上最純淨、最神秘的河流之一,靜水流深,漁歌唱晚,九曲迴腸,低回婉轉。黑龍江水當美酒」的豪邁性情,也有「嘉蔭人民皆好客,大魚小魚堆滿桌」的待客之道,用「民風淳樸、風光自然、異國風情、世外桃源、龍江神韻、別有洞天、界江之城、生態前沿」來形容著實不為過。

117年前俄國人挖掘出「神州第一龍」的地方,如今已經建起一座總投資上億元、佔地50000平方米的「神州恐龍博物館」。據說這裡是國內第五家大型的恐龍博物館,也是唯一的一座集保護區和展覽館於一體的「園中之館」。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一塊恐龍化石出土地:黑龍江邊嘉蔭國家恐龍地質公園
    在黑龍江邊,伊春市嘉蔭縣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現地,被譽為恐龍的故鄉。這裡有座很矮的小山,不!還是叫土丘比較合適,叫龍骨山,這裡便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岀土地。如今這裡已建成以恐龍為主題,以恐龍化石為基礎,結合恐龍科普知識,發掘現場和聲光電控制的原始場景為一體的恐龍主題公園,並升級到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1902年由原住民提供線索,俄國人在這裡發現了恐龍遺骸,並進行了發掘。用挖出來的恐龍遺骨化石,組裝成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黑龍江滿州龍骨架。這就是我國出土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被譽為「神州第一龍」,目前這具恐龍骨架在聖彼得堡博物館內保存。
  • 最後一批恐龍在哪死亡?這裡出土大量恐龍化石,卻沒有恐龍蛋化石
    而到最有一批恐龍死亡的地方嘉蔭,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恐龍的存在,要知道在這塊土地下,埋藏著許許多多的恐龍化石,並且中國的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生地,就是在嘉蔭的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並且從這裡出土的化石,已經裝成了10具恐龍化石骨架。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黑龍江省是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之一,化石分布於雞西、黑河、伊春等地,伊春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其所屬嘉蔭縣建立了國家恐龍地質公園,其內的博物館裡陳列著恐龍的化石和相關展品。嘉蔭恐龍地質公園大門嘉蔭縣恐龍雕塑一、是誰首先發現了嘉蔭恐龍?
  •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放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放
  • 都知道嘉蔭是中國恐龍之鄉,但你知道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都是啥嗎?
    超過142萬人正在關注9月8日 哈爾濱多雲轉晴 8℃~20℃3-4級轉微風編者按:被譽為「中國第一龍鄉」的黑龍江嘉蔭是我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在這裡曾發現以「滿洲龍」為代表的大型鴨嘴龍類恐龍化石,從此名揚世界。到今年,已經是中國發現恐龍115周年了。那麼,對於中國已發現的恐龍,您了解多少呢?
  •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從1902年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在黑龍家被發現開始,考古學家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挖掘出許多屬種的恐龍化石,中國恐龍化石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著名恐龍化石都有哪些呢?滿洲龍中國第一龍黑龍江滿洲龍於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被稱為「中國第一龍」。
  • 除了常州中華恐龍園,國內恐龍主題樂園、公園、恐龍館還有哪些?
    諸城市,被稱為「鴨嘴龍的故鄉」, 諸城恐龍博物館是2001年5月建成開業的,內有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巨型鴨嘴龍化石骨架和100多件恐龍化石。 門票價格:90元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
  • 託一位化石愛好者的福,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2019年12月25日,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各趾平行的獸腳類恐龍足跡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並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及其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此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邱亮、醜春永、王董浩、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等學者共同參與。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地質學知名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
  • 16國180餘名專家齊聚「龍鄉」嘉蔭 探討化石保護和文旅開發
    嘉蔭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嘉蔭8月18日電(姜輝)18日,黑龍江嘉蔭白堊紀生物群及K-Pg界線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嘉蔭化石論壇在「中國第一龍鄉」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啟幕。
  • ...足跡,大面積,生物群,行跡,化石,黑龍江,鴨嘴龍,陳秉麟,-中國...
    原標題: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並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及其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此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邱亮、醜春永、王董浩、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等學者共同參與。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地質學知名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你的家鄉有恐龍化石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的足跡化石、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1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截止2020年底,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臺等8個省級行政區外,其餘26個省級行政區均已發現恐龍化石。
  • 恐龍曾出沒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產出年代上早於江西贛州、廣東河源等地的恐龍化石點,多樣性遠高於黑龍江嘉蔭、安徽黃山、廣東南雄、雲南楚雄、四川昭覺、浙江東陽等地的晚白堊世足跡點。目前,考察隊已在泥質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層面上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
  • 村裡修路現凹坑,專家確認黑龍江首個早白堊紀大型恐龍足跡點
    考察隊攀峭壁、躲毒蛇黑龍江化石資源豐富,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化石,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佔絕大多數。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在會上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科考隊,在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2020年12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專家委員彭光照、李大慶等人組成的專家組進行了實地考察。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導師邢立達介紹:龍翔村恐龍足跡群化石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該發現對於研究閩西地區晚白堊紀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 冰雪》攝製組 走進神秘「恐龍世界」
    冰雪》攝製組一行來到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進行取景拍攝,開啟走進「恐龍世界」的神秘之旅。上午10點,由奧運冠軍王濛、著名演員張丹峰、鄂靖文,相聲演員張鶴倫、高曉攀以及微博達人黃星星組成的《沸騰吧!冰雪》明星嘉賓團隊抵達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近距離感受封存的遠古奇觀。
  • 一億年前,有群恐龍在哈爾冰「玩耍」
    其實,在哈爾濱,除了雪,還有恐龍!12 月 25 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足足有 70 個。據了解,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同時,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及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和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福州1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強)記者從今天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多枚。專家表示,龍翔村恐龍足跡群化石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據龍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慶輝介紹,上述恐龍足跡群是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2020年11月7日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工作時首次發現的。
  • 中國的恐龍與恐龍時代
    它被洪水覆蓋,經歷了巖石、地質變遷與氣候變化,直到8600萬年後——那是人類的公元1993年,春天,科學家在中國河南西峽盆地發現了一枚竊蛋龍類恐龍胚胎的骨骼化石。化石保存得非常清晰,可以看到它保持著向右側臥的姿勢,靜靜地蜷縮著小小的身子,科學家為這枚化石命名為:路易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