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二十三年,遂昌山村的板龍「復活」了

2020-12-06 麗水網

  閱讀提示

  「我們的初衷是想把丟失已久的傳統民俗文化重新撿回來。」周楊斌說,村民們很支持這件事,大家都擔心再過幾年,這門技藝就要失傳了。

  本網訊 元宵節舞龍燈,是中國民間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近日,我市各地紛紛開展精彩紛呈的龍燈表演,為了一展風採,不少地方很早便組織人員投入龍燈製作。在遂昌縣治嶺頭村,一條沉寂二十三年的「龍」重煥新生,這背後有著怎樣曲折的故事?

  村民們齊心製作板龍

  時隔二十三年,村民們重拾板龍技藝

  2月19日晚上10點,遂昌縣濂竹鄉治嶺頭村村民完成了為期三天的舞龍表演。這是一場時隔二十三年的龍燈表演,看著這條30多米長、共分15節的「龍」在黑夜中綻放光彩,許多村民激動不已。

  「這條板龍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同尋常。」治嶺頭村村委會主任周海斌告訴記者,通過製作板龍、表演舞龍祈福,是當地的特色民俗。然而,距上一次村裡製作板龍,已經時隔二十三年。「村裡會製作板龍的人越來越少,很多老手藝人都已不在人世。」周海斌說,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工作,村裡的板龍手藝也漸漸瀕臨失傳,看著其他村子年年舞動的板龍,村民們既羨慕又無奈。

  今年,這條「龍」之所以能「復活」,得感謝村裡的年輕人。今年春節,治嶺頭村的周楊斌、周金駿等年輕人得知鄉親們想再次欣賞舞龍表演的願望,於是一面募集製作資金,一面走訪村裡掌握板龍製作技藝的長輩。

  大年初三,幾個年輕人向全村村民宣布了製作板龍的決定。「我們的初衷是想把丟失已久的傳統民俗文化重新撿回來。」周楊斌說,村民們很支持這件事,大家都擔心再過幾年,這門技藝就要失傳了。

  在製作板龍的過程中,村民們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出力。經初步估算,單是購買板龍製作材料以及蠟燭、鞭炮等物品,就花費了上萬元。今年80歲高齡的周會祥是熟諳板龍製作的老藝人,他專門負責為板龍繪製設計圖。老人雖然身體虛弱,但拿起筆時卻一絲不苟,就連龍頭上纖細的花紋,他都一筆一划精心描繪。

  板龍製作重細節,村民齊心「攻堅克難」

  由於許多村民手藝生疏,板龍的製作過程並不順利。周海斌說,過去,老手藝人製成整條「龍」只需兩天,而這次,大伙兒足足忙了六天才完工。

  儘管製作過程困難重重,但該講究的細節,村民們可一點也不含糊,其中龍頭的製作技藝最令人嘆服。「龍頭要用一根十幾米長的竹篾編到頭,中間沒有穿插,必須一次成型。」治嶺頭村村民周根華告訴記者,做龍頭的竹子產自本地,不僅長度要求高,而且必須具有超強的韌性。

  而製作龍身時,則是用劈好的竹條一根根固定在龍板上,有的連接處需要用鐵絲擰緊,用的則需要用麻繩固定。所有麻繩都是村民們用手一根根搓出來的。「我們一直用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手工麻繩扎龍,不僅穩固,而且易於刷上漿糊、快速粘合。有的龍身關節連接力度比較大,就得用上鐵絲。」周根華說。

  上色繪圖時,不能直接用水彩顏料往板龍上畫,因為顏料會迅速化開、模糊不清,所以在上色前,村裡的藝人們先用羊油繪出花紋形狀,再添上顏料。此外,板龍的尺寸也有明確規定,龍頭不能做得太大,其高度和寬度要剛好能從祠堂的側門進出。

  農曆正月十三,村裡的男女老少將製作好的板龍「請」出來,熱熱鬧鬧地舞起來。「龍」在村裡遊街串巷,也到鄰村去拜訪,用村民的話說,這叫「走親戚」。連續三天,村民們盡情歡騰,與「龍」共樂。而到了農曆正月十七,舞龍燈活動圓滿結束,村民們將製作龍燈的竹篾全部拆除,然後把龍板背回祠堂,小心安放在高處,待來年新春再度起舞。

  ■ 連結 「板龍」傳承,麗水在行動

  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州板龍」代表性傳承人、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王德洪告訴記者,板龍最早見於《春秋繁霞》一文,經歷代而不衰,是「龍舞」的一種。舞板龍最初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經過千百年沿襲、發展,人們通過舞板龍化解矛盾、增進友誼、表達喜悅和歡慶,展望更加美好的生活。

  板龍在麗水流傳極廣,各縣(市、區)均有分布,歷史最長的已有一千多年。舞龍表演稱之為「盤龍」,預示著吉祥、平安。處州板龍的盤龍時間各地大致相同,多在正月十三至十七之間,也可到正月二十為止。處州各地一般是正月十三上燈,上燈後就可以盤板龍。正月十四是陳十四夫人的節日,十五是元宵節,最為熱鬧。有的地方盤龍後要將龍燒毀,俗稱「龍上天」。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處州板龍,進一步提高處州板龍表演水平,我市制定了處州板龍保護和傳承五年計劃,其中2016年重點培育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和龍泉市安仁小學兩所傳承教學基地,完善教學傳承;2017年在應星樓建設非遺館,對外宣傳展示處州板龍的風採。

相關焦點

  • 浙江遂昌「板龍」鬧元宵
    麗水遂昌小馬埠村舞「板龍」(央廣網發 張巧燕 攝)央廣網遂昌2月19日消息(記者傅煒如 曹文君 通訊員周淑贇 張巧燕)元宵節前夕,浙江麗水遂昌小馬埠村熱鬧非凡,一面大鑼在前開道,兩排嗩吶鑼鼓,後面鞭炮徹響,漸暗的天色裡龍燈熠熠生輝……
  • 三門 龍年話板龍——亭旁天下第一板龍
    三門 龍年話板龍——亭旁天下第一板龍 600全民新聞 責任編輯:- 台州在線 台州網絡電視臺
  • 因為板龍的「復出」,這次他選擇回老家過年
    發源於桐廬新合鄉的板龍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條板龍約有200多米長、由近百個花燈和板凳連接而成,每節燈板上有不同的造型燈,集花燈、剪紙、繪畫於一體的板龍,造型美觀、栩栩如生。板龍表演一般在春節期間,走街串戶拜年迎新春,深受村民歡迎。
  • 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對2.1億年前板龍化石進行修復
    近日,奧地利維也納,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修復一個2.1億年前的板龍化石。該恐龍骨骼化石由瑞士弗裡克恐龍博物館(Dinosaur Museum Frick)永久租借給,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對其進行修復組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對公眾展出。
  • 視頻直播:縉雲舒洪霸氣板龍震撼出場
    仙都是黃帝升天的地方,縉雲自古以來有著豐厚的神龍崇拜土壤,人們懷著對遠祖的懷念和對神靈的敬畏之情,憑想像巧手製作五彩繽紛的板龍、布龍、百葉龍、篾箍龍、大龍頭等,在每年的元宵節和廟會上舉行傳統迎龍燈活動,以期驅邪納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時隔84年,這種生物重新復活,我國也發現復活的生物
    時隔我們都知道,進入21世紀,伴隨著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也逐漸增強,於是,很多人都認為,或許是人類近年來對於野外自然環境的保護,才讓枯魯杜鵑「復活」的,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近年來,經常會聽到一些滅絕的物種重現的消息,比方說白喉秧雞、袋狼等,這些物種的重現,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數字之風」吹進麗水遂昌
    12月14日,仙俠湖論劍暨「天工之城·數字綠谷」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遂昌舉行,遂昌縣與海康威視、網易、千尋位置等11家行業頭部企業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千尋位置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項目,開啟「天工之城·數字綠谷」建設,打造綠色創新第二空間。  為什麼是遂昌?
  • 日本打造新版《哥斯拉》 時隔12年怪獸滿血復活
    日本打造新版《哥斯拉》 時隔12年怪獸滿血復活 時間:2014.12.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姬忠鵬 夏澤
  • 遂昌:我是治水代言人——湯淵哲
    大家好,我是遂昌的治水代言人湯淵哲。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治水就是抓現代文明樹新風;治水就是抓綠色發展優環境。我的家鄉在湖山仙俠湖湖畔,那裡有一湖藍汪汪的湖水。自治水工作開展七年以來,家鄉山更青了,水更綠了,群眾更富了。
  • 最不想錯過遂昌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的驚豔之秋!
    無非是農家手作,卻是魂牽夢繞的家鄉味  ▲南尖巖柿子@吳美萍/攝  火辣西山頭@塗文善/攝  ▲高坪鄉曬秋  遂昌之秋,秋在這片桂花林  一場秋雨,人間換作涼風  洗淨空氣,桂香更濃  一桌桂花宴,一壺桂花茶,一罐桂花蜜....
  • 遂昌:綠水青山變金山 「紅綠」融合總相宜
    從「兩江」之源到生態之窗,從浙南林海到康養之城,在歷史發展長河中,遂昌不斷擦亮「鮮紅」底色,創造了無數熠熠生輝的革命故事,在浙江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全市熱掀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高潮的當下,遂昌正不斷賦予革命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譜寫「紅綠」融合新篇章。
  • 遂昌山上也有蟲草!你見過嗎?
    7月的遂昌,時而暴雨傾盆,時而烏雲密布,時而烈日晴空…… 麗水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組大型真菌小分隊在遂昌縣開展大型真菌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得益於遂昌保護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本次調查收穫滿滿,共採集標本200餘份。調查員此次調查到的大型真菌種類包含大量的食用菌、藥用菌及形態各異色彩多樣的菌類。
  • 「金木水火土」上的五行遂昌 尋找最詩意棲居地
    四月,素有生態養生休閒旅遊縣之稱的浙江遂昌,已被春天染滿詩意。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陰道上行,春雲處處生。」400年前湯顯祖用筆墨記錄下的浙南小城,如今已成了人們在高山流水間不斷尋覓追求的「最詩意棲居地」。  五行之金:遂昌金礦、黃金探秘  「金礦遊一遊,一生錢不愁」。
  • 原蜥腳下目常見恐龍,始盜龍,板龍,大椎龍,祿豐龍等簡筆畫
    板龍Plateosaurus,是已知最大的三疊紀恐龍之一,也是三疊紀最大的陸生動物之一,身長可達6到10米,體重估計有7噸。板龍的小型、葉狀牙齒顯示它們為草食性,並且為最早的大型草食性恐龍之一,以高大植被為食,例如針葉樹與蘇鐵。如同它們的近親大椎龍,板龍可能吞食胃石以協助消化食物,因為它們缺乏咀嚼用頰齒。
  • 遂昌:綿延1300年的金礦活歷史
    > 從地圖上看,遂昌不過是個浙江省東南毗鄰福建、出產茶葉與竹炭的小鎮,從杭州蕭山機場乘坐大巴,沿杭金衢高速公路與曲折蜿蜒的山間,多隧道的G330國道向東南行駛5個小時才能到達。
  • 寧大師生為遂昌高山茶 開發出「茶臉」識別系統
    本報訊(記者蔣煒寧 通訊員朱燕 遊玉增)近日,寧波大學材化學院幹寧教授領導的團隊研製成功「茶葉中鍶和鉛的同位素比值法」,初步建立了指紋圖譜和AI技術結合的「茶臉」識別系統,可快速打擊假茶,幫助遂昌高山茶進行產地保護。位於浙江西南的遂昌縣王村口鎮是紅茶的主要產地。
  • 多家數字名企落戶麗水遂昌 「天工之城」將推動何種「數字變革」?
    為什麼是遂昌?  「在最美的地方,發展數字經濟;以嚮往的生活,聚集有趣的人。」2019年,遂昌縣委縣政府提出擘畫「一城五區」生產力布局,拉開了「天工之城」的序幕。  自去年以來,遂昌緊抓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機遇,認真落實浙江省委省政府「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強化數字變革引領,探索數字經濟「遂昌模式」,為高質量綠色發展賦能。繼今年7月份遂昌縣和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後,11月30日,遂昌縣又集中開工了阿里雲創新中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增材製造技術創新中心浙南基地、數字茶業創業園等9個數字經濟類項目。
  • 多家數字名企落戶麗水遂昌 「天工之城」將推動何種「數字變革」
    12月14日,仙俠湖論劍暨「天工之城·數字綠谷」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遂昌舉行,遂昌縣與海康威視、網易、千尋位置等11家行業頭部企業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千尋位置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項目,開啟「天工之城·數字綠谷」建設,打造綠色創新第二空間。為什麼是遂昌?「在最美的地方,發展數字經濟;以嚮往的生活,聚集有趣的人。」
  • 浙江農林大學聯合遂昌申建「國字號」三葉青西紅花工程中心
    2020-09-16 11:46 |遂昌農業農村
  • 遂昌王村口:調和「紅古綠」三色繪就發展新姿
    遂昌王村口:調和「紅古綠」三色繪就發展新姿 2020-06-16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