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太空看地球:從20世紀40年代到現在,地球有哪些標誌性圖片?

2020-12-05 悟空科學世界

早在我們登月之前,在20世紀40年代,我們從遙遠的地方拍攝了第一張地球太空圖片,確實讓人感到震驚!

a.氣象衛星拍攝的第一張地球照片

隨著火箭的升空,衛星拍攝的第一張照片,讓科學家們第一次看到了雲層和大風暴的景象。當然,這個信息對氣象學家來說是相當有價值的。

b.來自深空的第一張地球照片

早期的衛星圖像只能顯示地球的一部分。地球作為一個遙遠的空間物體,其第一張照片是由月球軌道飛行器NASA拍攝的。圖片中的地球可以看作是一個新月,因為陽光僅部分照射到地球表面。

c.地球和月球的第一張照片

1977年9月18日,我們第一次看到地球和月球懸浮在黑暗的太空中的景象。這張照片是旅行者1號在距離地球166萬公裡處拍攝的。

d.淺藍點

拍下這張照片的想法和它的名字「淺藍點」的來歷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提出的。實質,這個「點」就是我們的家。

e.火星的第一張地球圖片

火星像其他世界一樣,曾激起了人類對它的想像力。所以,當我們第一次從火星表面拍攝我們的星球時,這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從圖片中,地球看起來像是在紅色星球天空中一個幾乎看不清的「點」。

f.月影

並非所有有趣的地球照片都是舊的,也不是所有的照片都是黑白的。當出現日食時,月球就會遮擋太陽。但是,從太空看我們的星球,會獲得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下面的這個圖像並不是圖像本身的缺陷,而是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表面造成的。這張照片就揭示了,為什麼地球上所有的人不能同時看到日全食,因為日全食只覆蓋了地球的一部分,要想看到月全食,必須靠近月球陰影的中心。

g.月出

月球似乎漂浮在地球的大氣層中,這是一種只有在太空中才能看到的、不可思議的現象,被稱為「月亮升起」。

h.月亮在太陽的一面

2016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移動在太空觀測站上攝像機的位置,將月球置於地球太陽一側的前方。看起來,地球比月球亮多了,這真令人驚訝。和月球表面相比,地球確實是一個在太空黑暗空間中「發光」的物體,當然這是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相關焦點

  • 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創世之柱」
    照片中,星際間稠密的氣體與灰塵形成了瘦高的象鼻狀氣體柱,彷彿是遺世獨立的高聳山峰,散發著與身俱來的孤傲氣質,成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代表作和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之一。20年後,哈勃太空望遠鏡再次拍攝創世之柱,這回用的是在 2009年所安裝的新款照相機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解析度提升後,捕捉到氣體星雲的多種顏色、深色宇宙塵微弱的卷鬚,和赭色的象鼻狀氣體柱。
  • NASA從太空向地球拍攝的標誌性圖像「暗淡藍點」在21世紀進行更新
    NASA標誌性的太空視角下地球的淡藍圓點照片迎來了21世紀的大更新。NASA本月發布了由旅行者拍攝的地球「淡藍色圓點」照片的更新版本,以紀念拍攝該照片的30周年紀念日。1990年2月14日,NASA的旅行者一號航空飛船捕捉到了太空時代最具標誌性的照片之一;為了慶祝這一刻的30周年紀念日,NASA用數位技術處理了這些照片。例如「淡藍圓點」照片的原始圖像顯示,地球是在一堆的繁星之中的一個微小的星斑,其亮度是由陽光照射飛船儀器所產生的。
  • 40年前的地球和現在相比,都有了哪些變化?看完之後讓人們心疼
    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讓人類在50年前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可是,正如我剛才所說,科技帶給我們美好生活的同時也給地球生態帶來了不斷的破壞,如今的地球跟40年前的地球相比,有哪些變化呢?可如果我們走出地球,站在太空中看地球你就會發現非常明顯的變化。40年前的地球,太空人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全景圖,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它是那麼的美麗,晶瑩剔透,遠遠望去就像一個美麗的藍色水晶球。可是40年後的今天,太空人再次拍攝了一張地球全景圖,將兩張相隔40年的圖片放在一起,你會發現,地球的變化好大啊,相信每一個看到的朋友都會替地球心疼。
  • 人類為從外太空遷居地球的外星人
    英國著名科學家、加的夫大學教授錢德拉·威克拉馬辛赫得出驚人論斷,人類不過是從外太空遷居地球的外星人。這位科學家表示,新研究得出的發現能夠壓倒性地支持人類起源於地球以外區域的觀點。  身為天體生物學家的威克拉馬辛赫指出,第一批「生命種子」在38億年前從太空駕臨我們的地球。外太空的微生物搭乘彗星來到地球,而後不斷繁殖進化並最終促成人類的產生。
  • 現在的地球和60年前的地球對比,有何變化?看完你有何感想
    這個時候有人又想到了60年前的那張美麗的地球圖片,那麼現在的地球和60年前相比,有了哪些變化?還會像原來那樣美麗嗎?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衛星,探測器進入太空已經非常多了,對於地球的變化從太空中其實看得非常明顯,現在從外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比60年前相比,明顯的差別就是地球變灰暗了。
  • 從劉德華到蔡徐坤,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男星審美的變遷
    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蔡徐坤並沒有太大的成見,但是從蔡徐坤的身上,老貓突然發現,現在男星的審美標準,已經離我們曾經的青春年代太遠了。曾幾何時,帥氣而充滿男人味幾乎是整個八九十年代男星的標準。而如今,「小鮮肉」卻成為了21世紀20年代新的流行趨勢。點解?其實我也曾想了很久。
  • NASA公布地球的真實圖片,與一個世紀前相比,地球已步入晚期
    就算不能去到外太空,我們通過網上的一些圖片也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樣貌,而幾乎在所有的心目當中,地球的外表都是美麗而神秘的,這顆藍色的星球被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洋所包裹這,除此之外,就是放養過去無邊的綠色。
  • 從外太空看地球自然災害
    據《德國之聲》網站報導,不論是厚厚的火山灰,還是融化殆盡的冰雪層,從外太空可以觀察到所有的自然災害,以及氣候變遷的徵兆。湖泊即將成沙漠:地球觀測衛星,比如歐洲航天中心的Proba-V衛星每天都在收集地表發生變化的信息。
  • 站在外太空看地球
    一個人的出生地是沒有選擇的,你出生什麼樣的家庭和什麼樣的國家,都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那當然了各個國家都有他們民族信仰和習俗。咱們先說說信仰,在國外用信仰來看待人品好壞的,沒有民族信仰的人算不上好人這一說,所以一般找工作填資料都有問是不是有什麼民族信仰成為了必需填寫的內容。來判斷你的思想和你的人品等等。那為什麼我們的標題是(站在外太空看地球)呢?
  • 哈勃望遠鏡捕捉到木星爆發超級風暴,大到足以吞噬整個地球
    (圖片來源:NASA, ESA, STScI)上個月,美國宇航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了一張距離地球4.06億英裡的木星的新特寫照片。圖片顯示:除了標誌性的大紅斑區域,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場新的風暴正在醞釀——而且是一場超級風暴。NASA稱,沿著木星中北部緯度延伸的是一場明亮的白色風暴,以每小時350英裡的速度沿著木星表面移動。該風暴於8月18日爆發,在同一緯度,另外兩股羽流緊隨其後。風暴現在從頭到尾跨度約9800英裡,大到足以吞噬整個地球。
  • 創世之柱,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之一,是由什麼構成的?
    創生之柱彷彿是三座高聳的孤立山峰,是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代表作和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之一。照片中的點點繁星是新誕生的年輕的大質量恆星。老鷹星雲是一種發射星雲,距離太陽系約6500光年,約20光年寬,用雙筒望遠鏡朝北天巨蛇座的方向即可看到。從遠處看,整體看起來像只老鷹,創生之路就位於它的心臟位置。老鷹星雲中明亮的區域實際上是一個通往由塵埃所組成的如同洞穴的暗雲中心的窗口,裡面一個疏散星團正逐漸形成。
  • 史前人類在地球上留下哪些蛛絲馬跡?
    其中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就是地球的年齡有50億年左右,6億年前地球出現生命。人類的誕生到現在只經過了三百萬年。那麼,6億年前與3百萬年前之間有5億9千萬7百萬的時間裡,地球有沒有可能進化成一個或數個的史前人類文明呢?很多人都認為:有可能。
  • 旅行者1號飛了40多年,為啥到現在還有動力?看完漲知識了!
    因此我們會發現,隨著近些年來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對地球之外的探測可謂是越來越頻繁,發射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探測器。不過嚴格說起來,人類對地球之外的探測其實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而在這裡面最著名的一個探測器,那就是1977年由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可能很多小夥伴對旅行者1號都不會陌生,畢竟不管怎麼說,它都是我們人類製造的,飛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如今離開地球已經43個年頭了。只不過讓很多網友都比較好奇的是,旅行者1號如今已經飛了40多年,為什麼到現在還會有動力呢?
  • 地球物體放大效應,太空人在外太空看到地球上房子,甚至巨人影像
    小時候,有篇介紹長城的文章,說長城是唯一在外太空能看到的人造物體,並且有理有據,聽完這篇課文,感覺小宇宙都要爆發,那種自豪感,如閃電擊中全身,激動的顫抖著!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網絡的普及!自己可以暢遊網絡,看到外太空拍攝地球的相片,以及對這篇文章的質疑!才發現,自己被騙了,根據多位太空人的口述,在外太空中,很難看到地球上的人造物體,長城也不例外!
  • 你知道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嗎?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
    於是有網友就有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的地球究竟長什麼樣?在歷史的發展當中,人類的行為或多或少都影響了地球的環境,那麼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呢?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其實地球還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從太空當中觀看
  • 高達10萬電子伏特,地球外太空發現有「殺手電子」,或遍布宇宙
    趣味探索訊 自二十世紀以來,人類意識到探索宇宙的必要性,很快地球附近外太空成為世界大國彰顯綜合實力的「擂臺」,美、中、俄、日、法、英、德等多國太空人都已經成功被送入外太空。然而浩渺外太空看似空無一物,實際上卻是個危險重重的地方,我們太空人被各種各樣危險所包圍。
  • 高達10萬電子伏特,地球的外太空發現有「殺手電子」,或遍布宇宙
    趣味探索訊 自二十世紀以來,人類意識到探索宇宙的必要性,很快地球附近外太空成為世界大國彰顯綜合實力的「擂臺」,美、中、俄、日、法、英、德等多國太空人都已經成功被送入外太空
  • 地球人口已達75億。到目前為止地球上出生了多少人?說它可能不
    上世紀50年代初,世界的總人口還不到25億。在短短70年間,世界的人口已經增加到70多億。到2020年,世界人口已增至70多億,截至2008年5月5日,地球總人口已達75.85億,達到75.85億。根據目前地球人口年均增長計算,距離突破100億大關可能只有25年時間,而距離突破200億(地球生態承載力極限大關只有125年。
  • 關於生命起源有7種理論,其中之一地球上的生命來源於外太空
    接下來,有幾種假說來回答這個問題:1.電閃燈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進行了米勒-尤列實驗。主要目的是找出無機元素向有機元素轉化的化學演化是否可能。3.深水火山在古代,地球上的海洋火山是形成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在火山附近存在著大量的富氫分子。現在也有這樣的例子。例如,我們在海洋底部發現的那些黑煙,儘管那裡的生存條件極其惡劣,但不排除在一定範圍內仍有生命存在。
  • 地球上的水,來自外太空飄落的一個巨大雪球……
    二、地球之水來自外太空。依據有二:一是據美國「北極」號衛星傳回的圖像及計算機監測數據分析,發現在當時的德國上空的大氣層內,有一塊來自宇宙空間的重達20-40噸的大雪塊,照此推測估算,每天要降落類似的大雪塊數千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