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處理正火回火的解釋及熱處理的工藝特點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熱處理的正火和回火的解釋 1.
-
熱處理加熱溫度你必須了解的常識
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於熱處理後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因而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塗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 冷卻也是熱處理工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卻速度。
-
熱處理工藝退火種類
1、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將鐵碳合金加熱到Ac1~Ac3之間溫度,達到不完全奧氏體化,隨之緩慢冷卻的退火工藝。不完全退火主要適用於中、高碳鋼和低合金鋼鍛軋件等,其目的是細化組織和降低硬度,加熱溫度為Ac1 (40~60)℃,保溫後緩慢冷卻。
-
金屬熱處理基礎入門必須了解的二十個知識點
1、什麼是熱處理將固態金屬或合金採取適當方式進行加熱,保溫一定的時間,以一定的冷卻速度冷卻以改變其組織,從而獲得所需性能的一種工藝方法。2、熱處理的目的是什麼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工藝改變鋼的內部組織結構,來控制相變過程中組織轉變的程度和轉變產物的形態,從而改善鋼的性能。
-
熱處理「四把火」到底是什麼?
另外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當金屬工件表面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時,還須在此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內外溫度一致,使顯微組織轉變完全,這段時間稱為保溫時間。 ● 馬氏體分級淬火 是將奧氏體化工件先浸入溫度稍高或稍低於鋼的馬氏體點的液態介質(鹽浴或鹼浴)中,保持適當的時間,待鋼件的內、外層都達到介質溫度後取出空冷,以獲得馬氏體組織的淬火工藝,也稱分級淬火。
-
HRC60度,切槽加工熱處理後鋼件立方氮化硼刀具
HRC60度,切槽加工熱處理後鋼件立方氮化硼刀具鎳基合金難加工因素:(1)切削力比45號鋼高50%,加工後表面層的加工硬化及殘餘應力大,硬化程度可達200%~500%,刀尖及邊界磨損極其嚴重,副後刀面的溝紋磨損也極易發生;(2)導熱係數是45鋼的1/5~1/2,切削溫度高;(3)與刀具的粘結傾向大,極易產生積屑瘤,影響被加工工件的加工表面質量;(4)合金中金屬碳化鎢、金屬間化合物等硬質點
-
金屬熱處理基礎知識六
幾種常見熱處理概念 1.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 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至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後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4.
-
常用熱處理方法
安裝工程施工中的熱處理一般分為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兩部分。 焊前預熱 對焊件進行焊前預熱,可防止或減少應力的產生。 預熱的作用在於提高焊接接頭溫度,減少焊縫金屬與母材間的溫差,降低焊縫冷卻速度,控制鋼材組織轉變,避免在熱影響區中形成脆性馬氏體,減輕局部硬化,改善焊縫質量,同時由於預熱減緩熔池冷卻速度,有利於排氣、排渣,故可減少氣孔、夾渣等缺陷。 焊後熱處理 安裝工程施工中,常遇到的焊後熱處理過程主要有退火、回火、正火及淬火工藝。
-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藝區別
a,將鋼加熱到預定溫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稱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消除鋼中不均勻組織和內應力.b,把鋼加熱到750度,保溫一段時間,緩慢冷卻至500度下,最後在空氣中冷卻叫球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鋼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於高碳鋼.
-
熱處理節能
3.2.2 縮短加熱時間 生產實踐表明,依工件的有效厚度而確定的加熱時間偏於保守,因此要對加熱保溫時間公式τ=αKD中的加熱係數α進行修正。按傳統處理工藝參數,在空氣爐中加熱到800~900℃時,α 值推薦為1.0~1.8min/mm, 這顯然是保守的。對中、小尺寸的一般熱處理件可施行零保溫工藝。因此對許多小零件的加熱,不必額外增加保溫時間。
-
明嘉金屬:汽車行業金屬熱處理常見問題的探討
2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目的:①提高組織穩定性,使工件在使用過程中不再發生組織轉變,從而使工件幾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穩定。②消除內應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並穩定工件幾何尺寸。
-
45#(號)鋼和40Cr鋼調質的熱處理工藝
調質是淬火加高溫回火的雙重熱處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調質鋼有碳素調質鋼和合金調質鋼二大類,不管是碳鋼還是合金鋼,其含碳量控制比較嚴格.如果含碳量過高,調質後工件的強度雖高,但韌性不夠,如含碳量過低,韌性提高而強度不足.為使調質件得到好的綜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
-
通俗解釋什麼叫金屬熱處理「四把火」
彈片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準備。操作舉例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能夠查閱有關材料)後,通常隨爐溫緩慢冷卻。
-
熱處理工藝大致有以下幾種?
熱處理工藝大致有以下幾種?(1)淬火。對含碳量小於0.8%的亞共析鋼(低,中碳鋼屬於此類)的淬火加熱溫度為A3線以上30~50℃,在此溫度下保持一定時間,使鋼的組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然後在水中或油中急速冷卻,使奧氏體來不及分解為珠光體和鐵素體,而是形成馬氏體。這個過程叫做淬火。但是含碳量小於0.25%的普通低碳鋼因含碳量低,所以不易淬成馬氏體。馬氏體是碳溶於體心晶格鐵中的固溶體。
-
「冷衝壓模具的表面熱處理工藝」及「冷衝壓模具的化學熱處理工藝...
1 1.火焰表面加熱淬火 火焰表面加熱淬火是通過噴嘴將火焰(通常用氧-乙炔)噴射到工件表面,將工件迅速加熱到淬火溫度,然後在規定的冷卻介質中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
熱處理4把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
乾貨|金屬學與熱處理名詞解釋匯總
2 正火 將工件加熱至Ac3(Ac是指加熱時自由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終了溫度,一般是從727℃到912℃之間)或Acm(Acm是實際加熱中過共析鋼完全奧氏體化的臨界溫度線 )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後,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或噴水、噴霧或吹風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
「技術資料」金屬學基礎之熱處理
熱處理方法1.退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後,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準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
熱處理工藝的四把火
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熱處理的主要分類和目的:常用的金屬熱處理工藝主要是正火、淬火、回火、退火,稱為熱處理的四把火。
-
緊固件滲碳後的熱處理工藝
緊固件為了能夠提高性能質量、表面光滑度及美觀度,經常會對緊固件進行表面處理—滲碳,為了讓緊固件能夠進一步得到質量高硬度能力和耐磨性,很多廠商會經過緊固件滲碳後熱處理工藝。將零件自熱處理爐中取出直接淬火,然後回火以獲得表面所需的硬度。預冷的目的是減小零件變形,使表面的殘餘奧氏體因碳化物的析出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