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形成之日起至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已經持續了46億年。不過,地球的持續自轉和公轉並不是因為被什麼力一直推動著,而是因為角動量守恆。
太陽系在還沒有形成時,只是一團瀰漫在宇宙空間中的星雲。星雲中的粒子在運動過程中會互相碰撞,它們的角動量會互相抵消。雖然角動量在各個方向上有剛好完全抵消的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在某一個方向上,角動量多餘出來,沒有被完全抵消,所以星雲中的粒子就會沿著大致某一方向旋轉。
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絕大部分星雲向中心收縮,星雲變得扁平化,最終在中心形成了太陽。剩餘少部分星雲繼續圍繞太陽旋轉,它們互相碰撞,最終形成了太陽系中的各種天體,其中就包括地球。
由於角動量守恆,地球會繼承來自原始星雲的角動量,所以地球本身會自轉,並且也會繞著太陽旋轉。又由於太空基本上是真空環境,幾乎沒有阻力作用,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角動量損失很小,所以地球能夠持續自轉和公轉長達數十億年,並且在未來還會繼續維持下去。
至於太陽星雲的角動量最初由來,這要追溯到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宇宙在最初幾分鐘合成了如今宇宙的所有物質來源,並且角動量也都是來自於那時。